《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公开课.docx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张君杰【设计说明】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 的第二首古诗。依据四年级孩子学情,综合本单元的主题,以及本首诗歌的特点, 于是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潜心品析、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等方面,在形 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目标】1 .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 .初步感悟古诗文化的魅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初步感悟古诗文化的魅 力。【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 谊。【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第一次见面,你会怎么跟我打招 呼?(问候对方,握手)如果是朋友相见还可以(拥抱)。是啊,如果有诚意的 话还可以带份礼物,是吧!今天你们有为我准备礼物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 一份小礼物。播放歌曲送别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为什么我们刚一见面,老师就跟大家聊分别呢?天下 没有不散的筵席,就相聚就有分别。你知道古人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吗?(十里相 送,饮酒饯别,骊歌相送,作诗吟诗)由于古时候交通和通讯不发达,所以朋友 之间分别后很难再相见,因此送别是古人最珍重、也最隆重的形式之一。学过有 关送别的诗歌吗?出示赠汪伦这对朋友之间是如何道别的?汪伦骊歌相送, 李白作诗相赠。一、引入课题.解释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送别诗,看看诗中的这对好友是怎样道别的, 好吗?(师生问好)接下去老师要写课题,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我先写一个字(送),在写两个字(元二),再写一个字(使),在写两个字(安 西),有同学想明白了吗?预设一:从字意上考虑。你能把这些意思,逐个地说出来吗?元二使谁?(姓 元,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有一首诗歌叫别董大,董大就是姓董,家里排 行老大。“使”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明同学们已经掌握通过注释 学习古诗文的这种方法了。这个字换成“去”“到”吗?因为是奉皇帝的命,所 以称为出使对吧。出使哪里?所以题目的意思就是那谁能正确的读诗题呢? 齐读。预设二:根据朗读停顿来写的。知己啊,你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你能读好课 题吗?生读,齐读。知道课题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1 .介绍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世人称其为“诗佛”。“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初读课文L请生读课文。有一天王维得知好友元二奉旨要去安西任职,就一路为他送行,从长安出发 一直送到了渭城,在渭城与好友做了最好的一个告别,当时送别的情形是怎样的 呢?请看!(出示全诗)请同学们先自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读到自己满意 为止。“朝”“舍”正音。同学读准了两个多音字,第一是? “朝二这不念chao, 念朝。朝什么意思?什么是朝雨呢?那早上升起的太阳呢?早上出现的红霞 呢?诗句里还有一个多音字是“舍”,诗中的客舍知道是什么吗?(旅馆),为什 么这里念she,当这个字的意思跟房屋有关的时候都念sheo当我们今后遇到多 音字的时候可以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齐读诗句。三、研读课文(一)以柳知情1 .苏轼评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王 维诗的特点。(师配上阳关三叠古筝曲,范读)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 读一读,相信读得好的同学肯定能感受到诗中的美景。(生配阳关三叠古筝 曲,齐读)2 .同学们,读着王维的诗,你看到了渭城怎样的景色?看来雨和柳给同学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吧!里边的雨是怎样的雨?(牛毛细雨,蒙蒙细雨)你们怎么 知道这雨就是小雨呢?(泡)真棒,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雨小,但同学们通过字 意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捕捉到了雨的特点。这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古诗。谁能读出这样的蒙蒙细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这场雨是如此的细腻、滋润。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 感受一下好吗。除了这如酥的小雨,柳树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柳)生机勃勃,清新、 苍翠欲滴。学生读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各种柳色,作者就用一个字来概括了。(新)还记得那句诗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经过细雨湿润的柳树 显得更加清新。能读出这份清新吗?生读诗。清朗的天空,如酥的细雨,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如果一个字来形容渭 城的景色,你会选择哪个字?(美)那就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诗吧。3 .同学们,老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很多送别诗中,都写到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J “青青杨柳陌,陌 上别离人。”板书: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那么多送别诗都会写到柳?(谐音:留;易插易 活,以此祝福友人像柳一样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的是“含蓄”,任何情感都喜欢用事物替自己说一说, 诗人会用不同的事物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现在从这个柳字中你读懂了诗人王维怎样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柳丝折 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在渭城美景之中,交织的是诗人对友人那份依依惜 别之情。带着这份情读一读这首诗。(二)以酒悟情1 除了依依多情的杨柳外,你还从哪儿也能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酒)“酒文化”是中国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在古代往往被用在祭祀、庆典等重要的仪式中。对于 诗人来说酒更是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很多诗歌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魏晋曹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 销万古愁将进酒唐,李白;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唐杜甫”古时候送别,重逢,庆贺,消愁,都少不了那杯酒。所以他们在离别时要喝 酒,学生读诗。2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他们之间的喝酒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更尽:再饮完)为什么他们要一杯接着一杯地喝呢?出示安西地图。元二出使安西的一张线路图,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阳关,这 是汉朝时,防止外来民族侵略修建的城关。也就是说,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 的故乡,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然后继续西行,到安西这个地方,一共要走3000 多公里,以当时最快的交通方式一一骑马,要走半年之久才能到达。这一去什么 时候回来知道吗?或许几年,或许十几,甚至更久,不知何日再相逢。作为好友, 你觉得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悲伤失落的)生读。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 时的忧愁、难过、不舍都融在了这一杯杯酒中啊!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齐 读)3 .同学们,去往安西仅仅只是路途遥远吗?你们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出示古诗“十日过沙磺,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一一初过陇山 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艰难、艰险、坎 坷)这一条路一定会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作为好友,此刻你会对他嘱 咐些什么?(把想说的送到这句诗中;)叮嘱的话有太多太多,道不尽,说不完, 怎么办?是啊,诗人把对朋友将西出阳关、涉足穷荒之地的牵挂和担忧寄托在这 一杯杯酒融。(齐读)4 .同学们,假设元二克服艰难险阻到达千里之外的安西,就能过上安逸的生 活了吗?知道安西是什么地方吗?是古时候的军事重镇,是沙尘滚滚,烈马崩腾 的战场。在这边疆绝域之地,还有青青的客舍吗?还有蒙蒙的细雨,依依的杨柳 吗?去这样的地方意味着什么?出示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这些诗句中你读懂了元二出使安西意味 着什么吗?可以说是生死未卜,甚至可以说是凶多吉少。王维知道吗?元二明白吗?可 以说送者和被送者是心知肚明。但又能如何能,能不去吗?(王命不可违)只能 把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命运的关切寄托在这一杯杯酒中啊(引导学生读诗)此地一为别,相会未有期,你觉得这里的“无故人”只是对元二在说吗?其 实也是王维在对自己说啊。能读出诗人的心情吗?(齐读整诗)同学们,老师刚才补充的这些资料,你们在预习中找到了吗?其实,学习古 诗时,我们还应该去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 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对吧!四、想象写话同学们,假如多年以后元二凯旋而归,这对老友再次重逢,他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交流。在元二出使安西的五年后,王维就因病去世了,带着他所有的思念和牵挂离 开了。他们还有机会对酒当歌,诉说衷肠吗?只有渭城青青的客舍和依依的杨柳 依旧等待着这对好友的重聚。满城都在传诵着这首诗。(读)当诵读不足以表达 这份情感时,怎么办呢?人们就会唱,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渭城曲,我们 也可以一起来唱一唱。后来人们与友人分别时都会吟这首诗,唱这首歌,并流传至今。知道为什么 吗?因为这首事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一个“情”字,这份深厚的友情打动着每一 个人。(板书: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情,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最后老师向大家再推荐两首送别诗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请同学 们运用已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这两首送别诗,看看它们又有什么特别之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