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493991
资源大小:45.6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承德二中2022-2023学年初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1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D.过着群居生活)D.传说、记载资*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2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遗址B.化石、遗址C.遗物、记我3 .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陶器 铁器 石器青铜器A.®®B.C. ®®® D.4 .歌谣“竹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那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I).大汶口原始居民5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 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种植粟和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原始聚落的出现火的使用A.B.C.D.6 . 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 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一一万古江河。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 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IFI石器时代采集食物, 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对原始农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8 .从事原始农业的代表有北京人、半坡人c.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D.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用耒用等翻土工具耕种的阶段8.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B.我们可以完全信赖远古传说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9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 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人类的起源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人类的发展10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夏、商、周三朝的灭亡,给后世君 主的主要启示是要()。A.提倡改革B.重视教育C.发展经济D.以民为本11 .卜.列的历史时期和对应的阶段特征连接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 ©-abcC. cba秦汉时期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B. 0bcaD. ©cab12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A.B,C.®D.14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时期“变革”的是()A.诸侯争霸、百家争鸣B.变法图新、确立新秩序C.铁制农具和牛耕等新技术出现I).周天子分封诸侯,以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15 .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主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6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 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齐桓公、齐国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 I).楚庄王、秦国17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 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C.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18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其中的一 些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反对不义之 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上”。以上描述分别指的是哪一思想流派?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19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 “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这些思想对应 的学派分别是()A.儒、道、墨、法B.道、法、果、儒C.法、儒、道、墨D.墨、儒、法、道20 .战国时期,“天下” 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 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C.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21 .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 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D,建立首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22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首次采用“皇帝”称号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分封制统一文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B.C.D.23 .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有利于文化的统一C.征收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统治暴虐D.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4 .在中国,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 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结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25 .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A.刑法不能太严酷B.强者定能胜弱者C.为人不能太自负D.失民心者失天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6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 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二 在我国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大型原始聚落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 生产,主要种植粟;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用弓箭、长矛、 石球等狩猎,用渔钩等捕鱼。半坡人还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和半坡居民分别使用什么生产工具?(10分)(2)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房屋样式分别叫什-么?它们分别位于流域? (15分)答案和解析7. B14. D21. D【答案】1. D2. B3.B8. D9. A10.D15. B16. C17.C22. B23. B24.D26.4. C5.C6. D11. C12.C13. D18. D19.B20. A25. D(1)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2)图一:半地穴式圆顶房屋;图二:干栏式房屋;图一: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根套题干“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反映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为了 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人民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此当时的原始人类过者群居生 活,故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2 .略3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陶器、石器、铁器出现的时.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北京 人又称北京猿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 地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均使用打制石器。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 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晚期,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当铜器出现在 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 牛耕开始并逐渐广泛使用。故正确。故选B。4 .【分析】本题考杳河姆渡原始居民,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种植水稻”可知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不是山顶洞人。故A选项错误。B.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与根据题干“种植水稻”不符合。故B选项错误。C.依据所学知识,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 表。我国是世界史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飞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 水牛等家畜。故C正确。D.大汶口原始居民位于黄淮流域,主要种植栗,与根据题干“种植水稻”不符合。故D选项 错误。5 .【分析】本题考存原始农业,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解答.%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种植粟和水稻(“南稻北栗”的格局:农耕的出现, 是因为生产经验的积累、工具的进步和天文知识的丰富),以及饲养猪狗等家畜,故正 确。.因为农业耕作可以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因此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聚落,故正确。 .早在元谋人时期,就知道使用火,故排除。故选C。6 .【分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与IH石器时代的分界线,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内容的能力。【解答】D.由题干"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 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人类用再四处寻觅可以食用的动物和植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狩猎等方式获取食物,而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开 始从事原始农业,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主动地生产食物。可见,原始农业的兴起成为 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故D正确。A.火的使用是人类在自然界征服的生产力,不属于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且 原始人类如山顶洞人尽管已会人工取火,但仍属于旧石器时代,故A错误。B.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石器的方法,不同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的方法,也不 符合题意要求,故B错误。C.群居生活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不符合“生产食物”的方式的题意要求,故C 错误。故选D。7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8 .依靠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 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 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 猪狗等;从事原始农业的代表有半坡氏族居民和河姆渡氏族的居民,故B错误。A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居民是栽培粟的最早的地区:原始农业出现的 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 火种”到用耒耙等翻土工具耕种的阶段,故ACD正确。故选及8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解答】D.对1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 的历史信息。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它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只是还没有经过 考古验证,不是亳无依据。传说与史实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考古验证,没有经过考古验 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 及9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依靠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属于远古居民,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属于原始农耕 生活的典型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远古传说,因此,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中华文明 起源,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信息,故BCD错误。故选A。10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启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 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 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 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是以 民为本,故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 .略12 .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比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 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导致成了亡国之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 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 1046年,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于王妃褒姒,竟烽火戏诸侯。后来,戎族进攻西周,幽 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 同原因是末代国王实行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本题考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君 的统治昏庸残暴。本题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 意掌握夏商西周的更迭状况。13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 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故说法正确。西 周灭亡后,东周建立,东周与西周不可能并存。排除。故选D。14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BC.这三项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变法和经济方面的体现,故ABC说法正确。D.该项是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描述,故D说法错误。故选D。15 .【分析】本题考查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豆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变革时期,由 此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建立之前,A排除。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排除。16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秦的统一,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C.春秋时期,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 王撰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新主;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国王嬴政陆续灭 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七雄中最后胜出。故C正确。ABD.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选C。17 .略18 .【分析】本题考查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的思想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所学可知,道家思想主张是万物运行有其白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因此“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土 派”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专 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墨家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因 此“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属了墨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主张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因此“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o19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依据课本知识,“撅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全面归服口 然的隐土派”是道家,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是指法家,法家强调君主的 权威,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他要求人们互 爱可利,反对不义战争。还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 题意。故选B° 20.略21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D.分析提高可知,体现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 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他还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故D符合题意。ABC.这三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但均不能全面概括,故排除ABC。故选D。22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事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位杰出人物,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采用“皇帝”称号: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度。故砥) 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实行罢珈百家,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3 .【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评价,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故B错误。A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 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征收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统治暴虐,引起人民的反抗,导致秦朝的火亡;秦始 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ACD正确。故选B。24 .【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AB.炎黄和尧舜禹时期均未完成统一,故排除AB。C.该项和题干不相关,故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 后,底政采取了 系列措施巩固了统;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 “罢珈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 系 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故D正确。故选D。25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秦始皇穷兵慰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 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 农民战争,秦朝灭亡。项羽狂妄广I大,残暴成性,导致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最能说明 得失民心者失天下。故D正确。A.刑法不能太严酷只是片面的说法,故A错误。B.强者定能胜弱者说法错误,故排除即C.秦始皇重用人才,为人不能太自负是片面之词,故排除C。故选D。26. (I)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状况,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 料一 “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罂、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锤 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因 此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依材料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2)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要求具备识图能力和识记知识的能力。依图一和结合所 学可知图一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房屋建筑:半地穴式圆顶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依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干栏式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 板等拼接成屋;因此图一:半地穴式圆顶房屋;图二:干栏式房屋;图:黄河流域:图二: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