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护理学教学ppt课件-病因病机.ppt

    • 资源ID:69499518       资源大小:97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护理学教学ppt课件-病因病机.ppt

    第四章第四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邓银泉邓银泉1第一节第一节 病因病因 引起疾病的原因,称为引起疾病的原因,称为病因病因,也称致病因,也称致病因素。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受各种致病因素的素。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以致影响,以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发病。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疠气。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疠气。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寄生虫兽伤、寄生虫。2一、六淫一、六淫 1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2 2六淫致病的几个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几个共同特点 3 3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 4.4.六种邪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六种邪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3 1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春春风风、夏夏暑暑(火火)、长长夏夏湿湿、秋秋燥燥、冬冬寒寒是是自自然然界界的的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称为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当当气气候候变变化化发发生生异异常常,超超越越了了人人体体的的适适应应能能力力,破破坏坏人人体体正正常常生生理理活活动动发发生生疾疾病病,成成为为致致病病因因素素时时,就就称为称为“六淫六淫”或或“六邪六邪”。“淫淫”是是太太过过、太太甚甚,这这里里引引伸伸为为异异常常解解释释。因因此此,六六淫淫就就是是指指风风、寒寒、暑暑、湿湿、燥燥、火火六六种种对对人人体体有有害害的异常气候。的异常气候。六六气气对对人人体体无无害害,是是人人体体赖赖以以生生存存的的必必要要条条件件;六六淫淫则则是是导导致致疾疾病病发发生生的的外外感感致致病病因因素素的的总总称称,是是由由六六气转化气转化而成。而成。4 2 2六淫致病的几个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几个共同特点 (1 1)六六淫淫致致病病多多从从皮皮毛毛口口鼻鼻而而入入,都都从从外外感感受受,由由表入里传变,故称表入里传变,故称“外感六淫外感六淫”。(2 2)六六淫淫致致病病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季季节节性性,如如春春多多风风病病,夏夏多暑病,故有多暑病,故有“时病时病”之称。之称。(3 3)六六淫淫致致病病与与居居住住环环境境有有一一定定关关系系。如如高高温温作作业多热病,水下作业多寒湿病。业多热病,水下作业多寒湿病。(4 4)六六淫淫邪邪气气可可以以单单独独致致病病,也也可可以以两两种种以以上上邪邪气联合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气联合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5 5)六六淫淫邪邪气气可可以以相相互互影影响响,并并在在一一定定条条件件下下互互相转化,如寒邪可以化热,湿邪可以化燥。相转化,如寒邪可以化热,湿邪可以化燥。53.3.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l在人体病理变化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出在人体病理变化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出现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火等病理与症现化风、化寒、化燥、化湿、化火等病理与症状,由于其某些病情表现具有六淫的特征,故状,由于其某些病情表现具有六淫的特征,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合称合称“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注意无内暑。注意无内暑。l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两者只是某些病情表现相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两者只是某些病情表现相似,但其发病机理与疾病本质均不相同。外邪似,但其发病机理与疾病本质均不相同。外邪六淫属于病因范畴,多从外感受,所致疾病以六淫属于病因范畴,多从外感受,所致疾病以外感为主;内生五邪则属于病机范畴,多由内外感为主;内生五邪则属于病机范畴,多由内而生,所致疾病以内伤为主。而生,所致疾病以内伤为主。64.4.六种邪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六种邪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l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7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风风为为春春天天的的主主气气,风风邪邪致致病病,春春季季多多见见,但四季均可发生。但四季均可发生。(1 1)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2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3 3)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 (4 4)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8(1 1)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风风邪邪是是六六淫淫中中主主要要的的致致病病因因素素,风风邪邪引引起起的的外外感感病病,发发病病率率最最高高,而而且且其其他他邪邪气气往往往往依依附附于于风风邪邪而而侵侵犯犯人人体体造造成成多多种种病病症症。如如风风寒寒、风风温温、风风湿湿、风风热热、风风寒寒湿湿等等。古古人人认认为为风风邪邪为为百百病病的的先先导导。因此,有因此,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之说。9(2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袭阳位 风具有轻扬、向上、向外、升散的特性,风具有轻扬、向上、向外、升散的特性,故属阳邪。因此,风邪伤人,容易侵犯人体的故属阳邪。因此,风邪伤人,容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阳经、肺脏)和肌表。上部(如头面、阳经、肺脏)和肌表。“开泄开泄”,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皮毛腠理,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皮毛腠理疏松,以致卫阳不固,津液外泄,出现汗出、疏松,以致卫阳不固,津液外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恶风等症状。10 (3 3)风性善行而)风性善行而数变数变 “善善行行”是是指指风风邪邪善善动动不不居居,感感受受风风邪邪后后具具有有病病位位无无定定处处,游游走走不不定定,变变幻幻无无常常的的特特点点。如如关关节节疼疼痛痛,游游走走不不定定的的行行痹痹;皮皮肤肤瘙瘙痒痒不不定定,此起彼伏的风疹。此起彼伏的风疹。“数数变变”是是指指风风邪邪所所致致的的病病证证具具有有起起病病迅迅速速和和变变化化多多端端的的特特点点。如如发发病病急急骤骤,卒卒然然昏昏倒倒,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的中风等病症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的中风等病症。11 (4 4)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动动”,即即动动摇摇不不动动的的意意思思。犹犹如如自自然然界界的的风风能能使使树树木木摇摇动动的的特特性性。如如临临床床常常见见的的眩眩晕晕、震震颤颤、麻麻木木、四四肢肢抽抽搐搐,甚甚至至颈颈项项强强直直、角角弓弓反张等肝风内动的症状,皆属风病的范畴反张等肝风内动的症状,皆属风病的范畴。12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为病,以冬季为多。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为病,以冬季为多。(1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 2)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主痛 (3 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4 4)排出物澄澈清冷)排出物澄澈清冷13(1 1)寒为阴邪,易伤阳)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气 寒寒具具有有寒寒冷冷、冰冰冽冽等等特特性性,故故为为阴阴邪邪。阴阴寒寒之之邪邪内内盛盛,人人体体阳阳气气不不足足以以驱驱除除寒寒邪邪,则则阳阳气受伤,出现寒证,故气受伤,出现寒证,故“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寒寒伤伤脾脾胃胃之之阳阳,运运化化失失司司脘脘腹腹冷冷痛痛,呕吐腹泻、四肢不温等。呕吐腹泻、四肢不温等。寒寒伤伤心心肾肾之之阳阳畏畏寒寒肢肢冷冷、手手足足厥厥冷冷、脉微细脉微细等。等。14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主痛主痛“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畅通的意思。,即凝结阻滞、不畅通的意思。寒寒犯犯人人体体,经经脉脉气气血血凝凝滞滞不不通通出出现现各各种疼痛症状。种疼痛症状。寒中脾胃寒中脾胃腹腹冷痛。腹腹冷痛。寒邪伤及四肢关节寒邪伤及四肢关节关节疼痛关节疼痛。15 ()寒()寒性收引性收引 “收收引引”,即即收收缩缩牵牵引引犹犹如如“冷冷缩缩”之之意意。寒寒邪邪侵侵犯犯人人体体,易易使使气气机机收收引引,肌肌肉肉腠腠理理筋筋脉脉挛缩。挛缩。寒寒邪邪外外束束,腠腠理理闭闭塞塞恶恶寒寒、发发热热、无无汗等。汗等。寒寒袭袭肌肌表表,客客于于经经络络关关节节身身体体酸酸痛痛,手足拘急,屈伸不利,脉紧等症状手足拘急,屈伸不利,脉紧等症状。16 (4 4)排出物澄澈清冷)排出物澄澈清冷 寒邪伤人,分泌物、排出物具有澄澈清冷寒邪伤人,分泌物、排出物具有澄澈清冷的特性。的特性。如:鼻流清涕、咳吐稀痰、呕吐清水、下如:鼻流清涕、咳吐稀痰、呕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17 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暑是夏天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暑是夏天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暑病独发于夏季暑病独发于夏季 (1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多挟暑多挟湿湿18(1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乃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故为阳邪。暑乃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故为阳邪。暑暑邪邪伤伤人人高高热热,口口渴渴喜喜饮饮,汗汗多多,脉脉洪数等洪数等 。19 ()暑性升散、耗()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气伤津 暑暑邪邪属属阳阳,易易升升易易散散。暑暑邪邪伤伤人人,可可致致腠腠理理开开泄泄而而多多汗汗,汗汗出出过过多多,则则易易伤伤津津;汗汗多多津津耗,气随津泄而致气虚。耗,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暑暑邪邪伤伤人人轻轻者者见见口口渴渴喜喜饮饮,汗汗多多,倦倦怠怠乏乏力力,短短气气;重重者者可可使使人人卒卒然然昏昏倒倒,不不省省人人事事。20()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夏季气侯炎热,多雨潮湿,暑邪伤人,每夏季气侯炎热,多雨潮湿,暑邪伤人,每多挟湿。多挟湿。暑邪伤人暑邪伤人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以外,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以外,可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可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呕恶,大便溏薄,苔腻脉濡等症状。呕恶,大便溏薄,苔腻脉濡等症状。21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是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是湿气最盛的季节,所以多湿病。湿气最盛的季节,所以多湿病。此外,居处潮湿,或水上作业、涉水淋雨此外,居处潮湿,或水上作业、涉水淋雨等都可感受湿邪而致病。等都可感受湿邪而致病。(1 1)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2 2)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3 3)湿为阴邪)湿为阴邪,阻碍气机阻碍气机,易伤阳气易伤阳气 (4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2(1 1)湿性重浊湿性重浊重重,即沉重,重浊之意。,即沉重,重浊之意。湿湿邪邪致致病病多多从从下下起起,肢肢体体沉沉重重酸酸困困,下肢为甚,头重而昏,犹如以布裹头;下肢为甚,头重而昏,犹如以布裹头;浊浊,即即秽秽浊浊不不清清之之意意,指指分分泌泌物物,排排泄泄物物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湿湿邪邪致致病病小小便便混混浊浊,大大便便溏溏泄泄,妇妇女女带下,以及疮疡破溃流脓渗液等带下,以及疮疡破溃流脓渗液等。23(2 2)湿性)湿性粘滞粘滞 粘粘,即即粘粘腻腻;滞滞,即即停停滞滞。湿湿邪邪致致病病有有粘粘腻停滞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腻停滞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一是是指指症症状状的的粘粘滞滞性性。如如大大便便粘粘滞滞不不爽爽里里急后重,小便滞涩不畅,舌苔垢腻等;急后重,小便滞涩不畅,舌苔垢腻等;二二是是指指病病程程的的缠缠绵绵性性,即即湿湿邪邪不不易易速速去去,病病变变过过程程较较长长,缠缠绵绵难难愈愈,反反复复发发作作。如如湿湿痹痹、湿疹等。湿疹等。24(3 3)湿为阴邪)湿为阴邪,阻碍气机阻碍气机,易伤易伤阳气阳气 湿性重浊而类水,故为阴邪。湿性重浊而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伤人,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碍气湿邪伤人,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碍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行不畅。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行不畅。湿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湿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胸闷脘痞腹胸闷脘痞腹胀,腹痛后重,大便不爽或小便短涩等胀,腹痛后重,大便不爽或小便短涩等 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侵袭,易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侵袭,易损伤阳气,常先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损伤阳气,常先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腹泻,水肿腹泻,水肿。25 (4 4)湿性趋下,易袭阴)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位 湿性重浊属水,水性下行而趋下。故湿邪湿性重浊属水,水性下行而趋下。故湿邪致病易伤及人体下部。致病易伤及人体下部。湿邪下注湿邪下注下肢水肿,下肢疮疡、淋病、下肢水肿,下肢疮疡、淋病、尿浊、带下、泄泻、痢疾、脚气尿浊、带下、泄泻、痢疾、脚气等。等。26 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证秋季多见,故有秋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证秋季多见,故有秋燥之称。此外,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易生燥之称。此外,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易生燥邪。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燥邪。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1 1)燥邪性干,易伤津液)燥邪性干,易伤津液 (2 2)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易先犯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易先犯肺 (3 3)燥邪易化火伤)燥邪易化火伤络络27(1 1)燥邪性干,易伤津液)燥邪性干,易伤津液 燥燥邪邪,其其性性干干燥燥,最最易易耗耗伤伤津津液液,皮皮肤肤、粘膜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粘膜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燥燥邪邪伤伤人人口口鼻鼻干干燥燥,咽咽喉喉干干痒痒,唇唇干干焦焦裂裂,皮皮肤肤干干枯枯皲皲裂裂,毛毛发发不不荣荣,大大便便干干结结,小便短少等。小便短少等。28(2 2)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易先)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易先犯肺犯肺 肺肺为为娇娇脏脏,喜喜润润恶恶燥燥。肺肺司司呼呼吸吸,外外合合皮皮毛毛,开开窍窍于于鼻鼻,与与外外界界大大气气相相通通。燥燥邪邪为为病病,必必从从口口鼻鼻皮皮毛毛而而入入,故故最最易易伤伤肺肺,肺肺津津耗耗伤伤,宣发失司。宣发失司。燥燥邪邪为为病病口口鼻鼻干干燥燥,干干咳咳无无痰痰,痰痰粘粘难咯等。难咯等。29 (3 3)燥邪易化火伤)燥邪易化火伤络络 燥燥邪邪伤伤人人,久久之之化化火火,化化火火灼灼络络鼻鼻衄衄、痰中带痰中带血等。血等。30 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火由热而生,也可由风、寒、暑、湿、燥入里化热化火而成。火由热而生,也可由风、寒、暑、湿、燥入里化热化火而成。温、热、火三者性质相同,但其程度不同,温次于热,火为温、热、火三者性质相同,但其程度不同,温次于热,火为热之极,是热盛的象征。可以混称温热、火热之邪。热之极,是热盛的象征。可以混称温热、火热之邪。生理上生理上,火称,火称“少火少火”,所谓,所谓“少火生气少火生气”;病理上病理上,火称,火称“壮火壮火”,所谓,所谓“壮火食气壮火食气”。临床上临床上,火多指内火,如肝火、,火多指内火,如肝火、心火;热多指外感热邪,如风热、湿热。心火;热多指外感热邪,如风热、湿热。(1 1)火为热极,其性炎上)火为热极,其性炎上 (2 2)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 (3 3)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 (4 4)易扰心神,易致)易扰心神,易致肿疡肿疡31(1 1)火为热极,其性炎)火为热极,其性炎上上 火火为为热热盛盛,火火热热之之性性,升升腾腾向向上上,故故为为阳阳邪。邪。火火邪邪伤伤人人发发热热、烦烦躁躁、面面红红目目赤赤、渴渴喜喜冷冷饮饮、小小便便短短赤赤、大大便便燥燥结结、舌舌红红苔苔黄黄、脉脉数,或咽喉红肿、疮疡红肿热痛等数,或咽喉红肿、疮疡红肿热痛等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口舌生疮胃火上炎胃火上炎牙龈肿痛牙龈肿痛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目赤涩痛等涩痛等32(2 2)火易耗气)火易耗气伤津伤津 火邪伤人,既迫津外泄,化汗而失;又消火邪伤人,既迫津外泄,化汗而失;又消灼煎熬阴津,从内而耗,故易耗损津液。除火灼煎熬阴津,从内而耗,故易耗损津液。除火热之象外,同时可见口干唇焦,口渴多饮、舌热之象外,同时可见口干唇焦,口渴多饮、舌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干液少的症状。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干液少的症状。同时火热之邪易耗伤元气,加上迫津外泄,同时火热之邪易耗伤元气,加上迫津外泄,气随津泄,使气更伤,故同时可见体倦乏力少气随津泄,使气更伤,故同时可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之证。气懒言等气虚之证。火火伤伤阴阴津津口口干干唇唇焦焦,口口渴渴多多饮饮、舌舌干干少津,尿少便干等少津,尿少便干等 33 (3 3)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 火热伤津,肝筋失养,易引起热极生风。火热伤津,肝筋失养,易引起热极生风。火热之邪,灼伤脉络,甚或迫血妄行。火热之邪,灼伤脉络,甚或迫血妄行。热热极极生生风风高高热热、昏昏迷迷、抽抽搐搐、颈颈项项强强直等。直等。火火伤伤脉脉络络,迫迫血血妄妄行行各各种种出出血血病病证证。如如吐吐血血、衄衄血血、尿尿血血、便便血血、发发斑斑等等。34 (4 4)易扰心神,)易扰心神,易致肿疡易致肿疡 火热躁动,易入营血,扰动心神。火热躁动,易入营血,扰动心神。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壅聚于局部,腐蚀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壅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火火入入营营血血,扰扰动动心心神神轻轻者者心心神神不不宁宁,心心烦烦惊惊悸悸失失眠眠;重重者者神神不不守守舍舍,狂狂躁躁不不安安,神神昏谵语。昏谵语。火火入入血血分分,腐腐蚀蚀血血肉肉痈痈肿肿疮疮疡疡,红红肿肿热痛,溃破热痛,溃破流脓。流脓。35二、疠气二、疠气 疠气疠气,又称为瘟疫、疫疠、异气、毒气,又称为瘟疫、疫疠、异气、毒气,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病急骤、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险恶、变化急剧,传染性强,迅速流行等病情险恶、变化急剧,传染性强,迅速流行等特点。常见的有疫痢、白喉、霍乱、瘟疫、疫特点。常见的有疫痢、白喉、霍乱、瘟疫、疫疟等。其发生与流行,主要是由于自然界气侯疟等。其发生与流行,主要是由于自然界气侯的反常(如久旱、酷暑、水涝、湿雾瘴气等),的反常(如久旱、酷暑、水涝、湿雾瘴气等),环境和饮食卫生不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环境和饮食卫生不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36三、七情三、七情 1 1、概述、概述 2 2、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 3 3、七情与内脏的关系、七情与内脏的关系 371 1、概述、概述 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是一种正常的精神活动,不会引起疾绪反映,是一种正常的精神活动,不会引起疾病。如果突受强烈或持续的精神刺激,情志过病。如果突受强烈或持续的精神刺激,情志过度兴奋或抑郁,超越了人体生理调节活动的范度兴奋或抑郁,超越了人体生理调节活动的范围,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便成为致病的因素。围,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便成为致病的因素。因七情致病多自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因七情致病多自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之一,故称“内伤七情内伤七情”。382 2、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过度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七情过度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多种病证,都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多种病证,都因郁而引起。其特点如下:因郁而引起。其特点如下:(1 1)直接伤及五脏直接伤及五脏:不同的情志变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忧、恐为代表,就称为怒、思、忧、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五志。五志对。五志对应五脏,应五脏,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392 2、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 (2 2)影影响响脏脏腑腑气气机机:情情志志常常通通过过影影响响内内脏脏气气机机的的变变化化,导导致致气气机机升升降降失失常常而而致致病病。如如:“怒怒则则气气上上,喜喜则则气气缓缓,悲悲则则气气消消,恐恐则则气气下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 3)影响病情的变化影响病情的变化:在疾病过程中,剧:在疾病过程中,剧烈的七情刺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烈的七情刺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403 3、七情与内脏的关系、七情与内脏的关系 七情的产生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七情的产生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不同的情志变化与五脏有其相对应的规律,如不同的情志变化与五脏有其相对应的规律,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功能活动有不同的影响。相反,脏腑气血的腑功能活动有不同的影响。相反,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可见七情与脏腑气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可见七情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护理工作中,应重视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情志调理,促使疾病向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情志调理,促使疾病向有利于好转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好转的方向发展。41四、饮食四、饮食 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条件。但饮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条件。但饮食失宜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食失宜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1 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2 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3 3、饮食、饮食偏嗜偏嗜421 1、饮食不、饮食不节节 饮食以适量为宜饮食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易致病。若饥而不食易致病。若饥而不食,渴而不饮渴而不饮,气血化生乏气血化生乏源源,气血衰少而病。暴饮暴食气血衰少而病。暴饮暴食,损伤肠胃损伤肠胃,出出现脘腹胀痛拒按、恶食、吐泻酸臭、嗳腐嘈杂现脘腹胀痛拒按、恶食、吐泻酸臭、嗳腐嘈杂等伤食证等伤食证,即所谓即所谓“饮食自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胃乃伤”素问痹论。食无定时素问痹论。食无定时,饥饱失常饥饱失常,影响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和六腑传化虚实更替的正常秩序脾胃气机升降和六腑传化虚实更替的正常秩序,气机郁滞而致病气机郁滞而致病。432 2、饮食、饮食不洁不洁 不洁饮食或误食有毒的食物,可引起腹痛、不洁饮食或误食有毒的食物,可引起腹痛、吐泻、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胃肠道疾病,甚吐泻、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胃肠道疾病,甚至还会出现昏迷至还会出现昏迷。443 3、饮食、饮食偏嗜偏嗜 饮食品种多样化才能满足人体需要。饮食饮食品种多样化才能满足人体需要。饮食偏嗜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不足而发病。偏嗜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不足而发病。偏嗜肥甘厚味,易生湿化热,发生痈疮;偏嗜肥甘厚味,易生湿化热,发生痈疮;过食生冷,伤及脾胃之阳而致寒从内生,发生过食生冷,伤及脾胃之阳而致寒从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嗜辛辣,肠胃积热而致大便干腹痛、泄泻;偏嗜辛辣,肠胃积热而致大便干燥,酿成痔疮下燥,酿成痔疮下血之变。血之变。45五、劳逸五、劳逸 1 1劳倦劳倦 2 2劳神劳神 3.3.房劳房劳 4 4过逸过逸461 1劳倦劳倦 劳倦,即劳累过度。劳倦容易损伤脾气而劳倦,即劳累过度。劳倦容易损伤脾气而出现气少力衰,四肢困倦,懒于语言,动则气出现气少力衰,四肢困倦,懒于语言,动则气短,精神倦怠等症状短,精神倦怠等症状。472 2劳神劳神 劳神,即思虑过度。劳神过度易耗伤心血,劳神,即思虑过度。劳神过度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而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腹损伤脾气,而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腹胀便溏等心脾两虚胀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证。483.3.房劳房劳 房劳,即房事过度。房事过度易耗伤肾中房劳,即房事过度。房事过度易耗伤肾中精气,则可出现腰酸腿软,耳鸣眩晕,精神萎精气,则可出现腰酸腿软,耳鸣眩晕,精神萎靡,男子遗精,滑泄,阳萎,女子月经不调、靡,男子遗精,滑泄,阳萎,女子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等经闭、带下等症。症。494 4过逸过逸 过逸,即过度安逸。长期不参加体力劳动,过逸,即过度安逸。长期不参加体力劳动,或不进行体育锻炼,也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影或不进行体育锻炼,也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疲劳乏力、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喘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症。汗出等症。50六、痰饮六、痰饮 1 1、痰饮的概念与形成、痰饮的概念与形成 2 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511 1、痰饮的概念与形成、痰饮的概念与形成 痰和饮,源于内生水湿,痰饮与水湿是同源而异痰和饮,源于内生水湿,痰饮与水湿是同源而异流。一般认为津停为湿,湿聚为水,水积成饮,饮凝流。一般认为津停为湿,湿聚为水,水积成饮,饮凝成痰。就其形质而言,较稠厚的称为成痰。就其形质而言,较稠厚的称为痰痰,较清稀的称,较清稀的称为为饮饮,合称合称痰饮痰饮。痰可随气游溢全身。痰可随气游溢全身,饮则局限于某饮则局限于某一部位。一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水液,经脾之健运,人体摄入的水液,经脾之健运,肺之宣降,肾之温化,或化为津液以营养全身肺之宣降,肾之温化,或化为津液以营养全身,或变或变为汗、尿而排出体外。为汗、尿而排出体外。如外感六淫邪气或内伤七情、饮食等,使肺、脾、如外感六淫邪气或内伤七情、饮食等,使肺、脾、肾三脏化生输布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肾三脏化生输布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和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停留于体内,凝聚而排泄障碍,停留于体内,凝聚而成痰成饮。成痰成饮。521 1、痰饮的概念与形成、痰饮的概念与形成 痰饮是一种病理产物,当它在体内停滞,痰饮是一种病理产物,当它在体内停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而发生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而发生各种病变。因此,又属于致病因素。病变。因此,又属于致病因素。痰饮作为致病因素,不仅指呼吸道咳出之痰饮作为致病因素,不仅指呼吸道咳出之痰或喉间鸣响的有形之痰,更主要的是指停留痰或喉间鸣响的有形之痰,更主要的是指停留于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无形之痰所引起的多种于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无形之痰所引起的多种病证。病证。533 3、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1 1)阻滞气机阻滞气机:痰饮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阻碍气:痰饮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阻碍气血的运行。如:痰浊阻肺,肺失肃降则咳喘胸闷;痰饮流注经络,血的运行。如:痰浊阻肺,肺失肃降则咳喘胸闷;痰饮流注经络,气血不畅则肢体麻木,甚或半身不遂。气血不畅则肢体麻木,甚或半身不遂。(2 2)致病广泛多端致病广泛多端: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而行,全身内外: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而行,全身内外上下无所不至,可引起各种病证。由于停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上下无所不至,可引起各种病证。由于停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如: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则脘痞恶心;痰迷心窍则谵妄、不一。如: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则脘痞恶心;痰迷心窍则谵妄、昏迷、癫狂等;饮停胸胁则咳嗽胁痛;饮溢肌肤则水肿。昏迷、癫狂等;饮停胸胁则咳嗽胁痛;饮溢肌肤则水肿。(3 3)重浊粘滞缠绵重浊粘滞缠绵:痰饮源于内生水湿,同样具有湿邪重浊:痰饮源于内生水湿,同样具有湿邪重浊粘滞的特性。所致病证大多具有沉重或粘滞不爽的症状。如临床粘滞的特性。所致病证大多具有沉重或粘滞不爽的症状。如临床常见由痰饮所致的眩晕、癫痫、中风、瘰疬,苔多粘腻,病程较常见由痰饮所致的眩晕、癫痫、中风、瘰疬,苔多粘腻,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长,缠绵难愈。54七、瘀七、瘀血血 1 1、概述、概述 2 2、瘀血的形成、瘀血的形成 3 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551 1、概述、概述 瘀血瘀血,即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即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停滞凝聚于血脉、经络、脏腑之间的血不畅,停滞凝聚于血脉、经络、脏腑之间的血液,或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不能消散,均称液,或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不能消散,均称为瘀血。因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功能,所以为瘀血。因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功能,所以又有恶血、败血等名称。它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有恶血、败血等名称。它是一种病理产物。当瘀血形成以后,反过来又影响气血的运当瘀血形成以后,反过来又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各种病变。因此,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各种病变。因此,又属于致病因素又属于致病因素。常有常有“因病致瘀因病致瘀”“”“因瘀致因瘀致病病”之说之说。562 2、瘀血的形成、瘀血的形成 气气滞滞或或气气虚虚,血血热热或或血血寒寒,使使血血行行不不畅畅而而凝凝滞滞;或或因因外外伤伤、气气虚虚不不能能摄摄血血或或邪邪热热迫迫血血妄妄行行,使使血血离离经经脉脉,积积存存于于体体内内,不不能能消消散散或或排排出所形成出所形成。573 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 (1 1)病病位位不不一一,病病证证各各异异:由由于于瘀瘀阻阻部部位不同,症状各有所异,如:位不同,症状各有所异,如:瘀阻心脉瘀阻心脉胸闷心痛、脉结代胸闷心痛、脉结代瘀阻于肺瘀阻于肺胸痛咳血胸痛咳血瘀阻肠胃瘀阻肠胃呕血便血呕血便血瘀阻于肝瘀阻于肝胁痛症块胁痛症块瘀瘀阻阻胞胞官官少少腹腹疼疼痛痛,经经色色紫紫黑黑有有块块、崩漏或崩漏或经闭。经闭。583 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 (2 2)病证虽多,特点共同病证虽多,特点共同:a a、疼痛:刺痛、拒按、固定不移。疼痛:刺痛、拒按、固定不移。b b、肿块:肿块固定,体表见局部青紫;肿块:肿块固定,体表见局部青紫;体内多为痞块或积块。体内多为痞块或积块。c c、出血:血色紫暗,或伴血块。出血:血色紫暗,或伴血块。d d、舌紫暗或有瘀点,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脉细涩或结代,面色黧黑或紫绀、肌肤面色黧黑或紫绀、肌肤甲错等。甲错等。59 第二节、病机第二节、病机l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l一般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般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l一、正邪消长一、正邪消长l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l三、升降失常三、升降失常60 一、正邪消长一、正邪消长l病邪与正气在斗争过程中是互为消长的,正气病邪与正气在斗争过程中是互为消长的,正气增长则邪气消退,邪气增长则正气减弱,这种增长则邪气消退,邪气增长则正气减弱,这种斗争与消长决定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斗争与消长决定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侵袭是发病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的重要条件。l在证侯上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凡属邪盛而在证侯上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凡属邪盛而正不衰、抗邪有力的,则多表现为热证、阳证;正不衰、抗邪有力的,则多表现为热证、阳证;邪盛而正衰、抗邪无力的,则多表现为寒证、邪盛而正衰、抗邪无力的,则多表现为寒证、虚证、阴证。虚证、阴证。61 一、正邪消长一、正邪消长l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斗争的结果,正虚邪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斗争的结果,正虚邪盛则病进,病情趋向恶化或死亡;正胜邪衰则盛则病进,病情趋向恶化或死亡;正胜邪衰则病退,疾病往往向好的方面转化,以致痊愈。病退,疾病往往向好的方面转化,以致痊愈。62 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l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指人体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阴阳失去相,是指人体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阴阳失去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产生偏盛偏衰所出现的阴不制阳,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产生偏盛偏衰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它是脏阳不制阴,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它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的总称。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的总称。l阴阳的偏盛偏衰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阳胜阴阳的偏盛偏衰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阳胜者必耗阴,故阳胜则阴病而见热证;阴胜者必伤阳,者必耗阴,故阳胜则阴病而见热证;阴胜者必伤阳,故阴胜则阳病而见寒证;故阴胜则阳病而见寒证;阳虚则阴盛,表现为虚阳虚则阴盛,表现为虚寒证;阴虚则阳亢,表现为虚热证。寒证;阴虚则阳亢,表现为虚热证。63 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l在具体病证上,有气血不和、营卫失调,脏腑在具体病证上,有气血不和、营卫失调,脏腑经络阴阳失调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气滞引起血经络阴阳失调等各种不同的情况。气滞引起血瘀,血瘀也可导致气滞;气虚可以引起血虚,瘀,血瘀也可导致气滞;气虚可以引起血虚,血脱又可导致气脱,这就是气血阴阳失调的表血脱又可导致气脱,这就是气血阴阳失调的表现。现。l阳虚或阴虚到一定程度又常相互影响,即阳伤阳虚或阴虚到一定程度又常相互影响,即阳伤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到了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到了疾病严重阶段,可出现阴竭阳脱,导致亡阴亡疾病严重阶段,可出现阴竭阳脱,导致亡阴亡阳。阳。l因此,阴阳失调贯串在一切疾病发展的始终。因此,阴阳失调贯串在一切疾病发展的始终。64 三、升降失常三、升降失常l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人体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与气血阴阳的相互关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与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均是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系。均是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l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尤为重要。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尤为重要。因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同居于中焦,为因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同居于中焦,为升降运动的枢纽。而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升降运动的枢纽。而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之下降,肾水之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火之下降,肾水之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降运动。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其升降运动。65 三、升降失常三、升降失常l如果脾胃的升降出入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如果脾胃的升降出入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则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则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发生种种病理变化。例如,内外,四肢九窍,发生种种病理变化。例如,胃之浊阴不降,则上逆为呕为吐;脾之清气不胃之浊阴不降,则上逆为呕为吐;脾之清气不升,则腹泻便溏;肺失肃降则咳嗽气逆;肾不升,则腹泻便溏;肺失肃降则咳嗽气逆;肾不纳气而为喘息气短;肝失升发而为胸胁胀痛,纳气而为喘息气短;肝失升发而为胸胁胀痛,抑郁烦燥等等。所以,临床常见气滞、气逆、抑郁烦燥等等。所以,临床常见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虚、气脱所致的病证。气陷、气闭、气虚、气脱所致的病证。66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护理学教学ppt课件-病因病机.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