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角的初步认识 (10).ppt
济源市文昌路小学济源市文昌路小学 李小霞李小霞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说说课课流流程程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教学程序 第一,教材分析第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三角形 认识角及角的特征认识角及角的特征 直角、钝角、直角、钝角、锐角锐角 第二,学情分析第二,学情分析n知识层次:知识层次: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n心理特点:心理特点: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占优,便于进行实物教学使其获得经验n行为特点:行为特点:好动、好说喜欢表现自己,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需各种教学手段交叉运用第三,教学目标第三,教学目标n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n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做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n情感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n重点: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n难点:难点:利用直尺画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第四,教法学法第四,教法学法n教法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在本节课采用:谈话法、实物教学法、操作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n学法:学法:以观察操作、自主探究为主,以合作交流为辅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重新建构,理解新知重新建构,理解新知课堂小结,认识提升课堂小结,认识提升自我检测,应用新知自我检测,应用新知认知冲突,引出新知认知冲突,引出新知从生活中的实物引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通过指角,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一、认知冲突,引出新知一、认知冲突,引出新知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第一层次:找一找第二层次:做一做第三层次:画一画从具体到抽象,用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一步一步来认识角。二、重新建构,理解新知二、重新建构,理解新知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 第一层次:找一找第一层次:找一找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分组做角分组做角 学生在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概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第二层次:做一做第二层次:做一做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第三层次:画一画第三层次:画一画经历了第一、二层对角的感知后,学生已初步建立了角的概念,但,对知识的运用仍然处于感性认识的层次上,因此,做好第三层次画角。也显得尤为关键,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画角也是学生基本的几何素养之一。试画论画再画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顺口溜顺口溜左手把尺使劲按左手把尺使劲按铅笔沿尺画线线铅笔沿尺画线线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三、三、自我检测,应用新知自我检测,应用新知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n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自我检测自我检测n填一填 一个角有()个顶点,有()条边。三角形有()个角,正方形有()个角。画角时先(),再()。n对与错边越长,角就越大。()一个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自我检测自我检测我会做想一想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几个角?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四、课堂小结,认识提升四、课堂小结,认识提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概念。学生往往只关注知识点,这时通过教师引领,让学生总结反思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孩子每一次大胆的表达,都有老师殷切的盼望和满是赞许的目光。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小小角,真简单,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先画顶点再画边。顺口溜顺口溜第五,教学流程第五,教学流程第六,板书设计第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左边是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设计:左边是角的各部分名称,右边是角的画法,重难点突出的同时,右边是角的画法,重难点突出的同时,凸显数学的简洁美!凸显数学的简洁美!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本节课基于学生生活寻找数学,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参与,形成知识的自主构建,促进个性发展,然后再作用于学生生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始终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的观点,给予每一个学生最充分的尊重,让他们在探索中快乐成长,自由飞翔!自主构建基于生活主体参与个性发展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