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doc

    • 资源ID:69522474       资源大小:225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doc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三年四月 主持单位: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写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北京金水信息技术 河海大学 编制说明 2001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开展思路,并在全国水利系统详细部署开展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一年多来,在水利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的大力配合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并获得了明显的成果。7个流域机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由部机关有关司局牵头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也根本完成;水利信息中心负责的水利信息根底设备部分-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立规划及建立工程建议书和水利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等都已完成,并通过了审查,为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暨"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统称为全国水利信息划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一年多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开展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的,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立现代化。中央已经决定以电子政务建立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施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立;水利部党组也已经将水利信息化建立列入2010年水利工作开展的十大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开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习惯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立科学有序地进展,编制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十分必要。 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于2002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写大纲,得到了广泛响应。专家评审推荐的规划编制合作单位在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的组织下,从2002年9月开场广泛对水利部门进展需求调研,并对各单位上报的规划进展认真研究与分析,特邀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作专题讲座,对规划的编制进展详细指导,在此根底上,编制了规划初稿。初稿在不同的范围内屡次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构成征求意见稿(初稿)。2003年1月11日至12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中心结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征询会,来自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院、部机关有关司局、水规总院、流域机构、水利信息中心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专家和代表们就报告的内容进展了深化细致的讨论,提出了详细的修正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依照会议精神,对规划进展了全面的修正,于2003年1月下旬完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在汇总各单位反响意见的根底上,规划编制单位再次对规划进展了修正,构成送审稿初稿,并在征求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的根底上,构成送审稿提交审查。 20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受水利部委托,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进展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水利部有关司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各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等单位的代表和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特邀专家共40多人。专家和代表们就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内容进展了深化细致的讨论,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依照会议精神,对规划进展了全面的修正,构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稿。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单位屡次就假设干严重征询题及时向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进展了汇报,听取指示,使规划在严重原则与策略方面既符合国家信息化开展的指导方针,又紧扣水利现代化开展的总体战略。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充分考虑了水利行业信息化建立特点,遵照国家信息化建立的总体规划,分阶段说明了水利信息化建立的目的与任务,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立提供了依照。 目 录 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背景 1 1.1 水利信息化概述 1 1.2 现状及存在征询题 4 1.2.1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4 1.2.2 存在的主要征询题 7 1.3 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10 1.3.1 水利面临严峻情势 10 1.3.2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定选择 13 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范围 16 2.1 规划原则 16 2.2 规划范围 17 2.3 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8 2.4 规划的主要依照 19 第三章 建立目的与任务 22 3.1 指导思想 22 3.2 建立目的 23 3.3 施行原则 24 3.4 建立任务 25 3.4.1水利信息根底设备建立 26 3.4.2业务应用建立 28 3.4.3保障环境建立 29 第四章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32 4.1 体系构造 32 4.2 水利信息根底设备 33 4.2.1 信息采集 34 4.2.2 水利信息网 39 4.2.3 水利数据中心 41 4.3 业务应用体系 46 4.3.1 水利业务分类 46 4.3.2 业务应用体系构造框架 50 4.3.3 业务应用实现 51 4.4 保障环境 52 第五章 水利主要业务应用 53 5.1 防汛抗旱 53 5.2 水利行政资源治理 54 5.3 水资源治理决策 57 5.4 水质监测与评价 57 5.5 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 58 5.6 水利工程建立与治理 59 5.7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治理 60 5.8 水利信息公众效劳 60 5.9 水利规划设计治理 62 5.10 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 63 第六章 重点建立工程 65 6.1 施行策略 65 6.2 国家水利数据中心 66 6.2.1建立目的 66 6.2.2系统组成 68 6.2.3建立内容 68 6.3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 69 6.3.1 建立目的 69 6.3.2 系统组成 70 6.3.3 建立内容 70 6.4水资源治理决策支持系统 74 6.4.1 建立目的 74 6.4.2 系统组成 75 6.4.3 建立内容 75 6.5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信息系统 77 6.5.1 建立目的 77 6.5.2 系统组成 77 6.5.3 建立内容 78 6.6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 80 6.6.1 建立目的 81 6.6.2 系统组成 81 6.6.3 建立内容 82 6.7水利行政资源治理系统 84 6.7.1 建立目的 84 6.7.2 系统组成 84 6.7.3 建立内容 85 第七章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 91 7.1 标准体系 91 7.1.1 体系框架 92 7.1.2标准建立 92 7.1.3 标准化与标准化指南 93 7.2 平安体系 93 7.2.1平安根底设备 94 7.2.2平安治理 96 7.2.3平安建立资金的投入 96 7.3 建立和运转治理 96 7.3.1组织治理 97 7.3.2建立治理 97 7.3.3运转治理 98 7.4 政策、资金与人才 99 7.4.1政策保障 99 7.4.2资金保障 99 7.4.3人才保障 100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近期进度安排 102 8.1 投资估算 102 8.1.1编制说明 102 8.1.2 编制原则和方法 102 8.1.3编制依照 103 8.1.4估算结果 104 8.2近期建立进度安排 109 8.2.1信息根底设备建立 109 8.2.2业务应用 111 8.2.3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立 112 8.2.4近期投资安排 113 第九章 国民经济评价 115 9.1信息化对消费力和社会开展的推进 115 9.2信息化对水利工作综合才能的全面提升 116 9.3水利信息化效益分析 117 9.4水利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开展的关系 122 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背景 水是根底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根底设备,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物质根底。水利事业开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截了当关系到国家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目的的实现。 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防汛减灾、水资源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担。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详细表达,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利信息化的核心是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1.1 水利信息化概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开展社会消费力。依照世界经济科技开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开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立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根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立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定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根底设备,面临新的情势和任务,肩负着严重的历史使命。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所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祸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祸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开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下垫面条件复杂、人口众多,致使全国洪涝灾祸、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峻,水利面临的征询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尤其是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锋利。洪涝灾祸、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水征询题对我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已经构成严峻制约。 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防汛减灾效劳、高保证率的清洁水源以及保护和谐水生态环境的重担。建国以来,为处理水征询题,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根本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同时在抗御洪水、提供水源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体系初步构成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科技对水利的奉献率,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效劳的整体才能和水平,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移,追求治水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晋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确实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效劳,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水利信息化能够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根底和重要标志。为习惯国家信息化建立、信息技术开展趋势、流域和区域治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开展相习惯的必定选择。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提供效劳的水平与才能。 水利信息化建立要在国家信息化建立方针指导下,习惯水利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效劳的新情势,以提高水利治理与效劳水平为目的,以推进水利行政治理和效劳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开展,务实创新,效劳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开展。 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利信息根底设备,处理水利信息资源缺乏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征询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立治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 为了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立的顺利进展,需要对其做出相对全面且具有适度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 1.2 现状及存在征询题 1.2.1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水利行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已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在某些业务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效劳的部分环节中已发挥了明显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效率较低。水利信息化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地区开展极不平衡。 1、信息采集 在水利信息采集方面,全国水利系统已有50雨量监测数据和近50的水位监测数据采集实现了数字化长期自动记录,流量和其它要素的自动测验方面也在进展积极地探究。部分重点防汛地区建成了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工情、旱情、灾情、水资源、用水节水、水质、水土保持、工程建立治理、农村水利水电、水利移民、规划设计和行政资源等信息采集也具有一定的手段。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等技术在部分业务中得到应用。但从整体上看,信息采集系统不健全、不配套,直截了当通过数字化手段进展采集的信息要素类型较少,时间、空间、采集频度和精度与水利各项工作的整体需求不相习惯,数字化的信息量占水利信息总量的比例严峻偏低。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传输 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传输方面,目前从水利部到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之间,初步构成了基于中国分组交换网的全国实时水情计算机广域网,能进展实时水情信息传输;部分地区建成了宽带计算机广域网,全国部分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发布网站,并连入因特网,开场向社会提供部分水利信息。部分重点防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初步实现了水雨情信息传输网络化、接收处理自动化和信息治理数字化,提供水雨情信息效劳的水平与才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多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已初步实现以网上公文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部与流域机构间、流域机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联网办公也在积极推进中,部分单位之间已经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治理等。 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网络覆盖面窄,传输才能低,远远不能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从采集点到计算机网络基层节点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制约了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 3、数据库 在全国范围内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材料已经入库,初步能够对外提供查询效劳。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初步建成,也已提供社会公众效劳。 其它在建的数据库有: 综合性数据库。主要包括人事劳动、计划财务、水资源公报信息、灌区信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档案和文献等。 水利水电工程建立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类水工建筑物、环境妨碍及对策、跨流域调水、施工技术、工程监理适用标准等。 灾祸监测与评估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历史洪水、洪水风险、洪水仿真、滩区蓄滞洪区、水体光谱标准、遥感监测图像等。 尽管数据库建立已涉及相当多的水利业务,但这些已建或在建的数据库方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存储数据难以同化、平安与更新机制缺乏、技术水平差距明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4、信息处理及应用水利技术实际应用中的复杂运算工作已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数据分析与表达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在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水利部门的不同业务中,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进展迅速,个别系统还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信息资源缺乏,软硬件和数据资源整体协调困难,致使已经构成的信息处理才能难以充分发挥。全国水利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总体上已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各地区开展非常不平衡。沿海好于内陆,东中部好于西部,防汛重点地区好于其它地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布根本一致。 1.2.2 存在的主要征询题 尽管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立已经起步,但进展比拟缓慢,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开展也非常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尚未构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开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征询题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缺乏 水利工作治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祸的防备、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信息资源缺乏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品种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标准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根底性工作,积累了一些根本观测材料,初步建立了一些根底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立治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根底信息资源建立还极不完善,如效劳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它各专业数据库的建立尚未全面启动。 此外,信息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本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标准化,有许多珍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材料已因年代长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点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符合其它水利业务应用的要求。 2、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与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表达,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根底。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根底设备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如今: 1)效劳目的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的,开发建立了一些专用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立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构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互相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处理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效劳目的单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它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转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效劳。 2)标准标准不全,构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标准尚不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详细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效劳目的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标准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注重,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非常难理解,其价值无法推断。客观上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效劳界限不清,信息效劳合理补偿机制尚未构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它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本人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构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根底设备缺乏,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根底设备还非常不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才能缺乏、效率不高,平安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3、应用根底薄弱信息开发与应用的根底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模仿。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本钱高、维护困难,不能构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1.3 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1.3.1 水利面临严峻情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根底设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命脉。水利信息是国家根底国情信息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建立与开展,全国已建成水库8.5万座,修建堤防26万千米,年供水才能由1949年约1000亿立方米提高到1999年5700亿立方米左右。有效灌溉面积开展到8.5亿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千米,水电装机总容量达2880万千瓦,447个县实现农村电气化。我国用仅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支撑着占全球22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开展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水利工程建立获得了宏大成就。但是,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水利的才能和技术水平仍存在非常大差距,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洪涝灾祸频繁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祸频繁的国家。近几年来,国家尽管加大了防洪工程建立的投入,但是洪涝灾祸造成的直截了当经济损失仍然比拟严峻,同等量级洪水造成的损失呈增加的趋势,因洪涝灾祸每年都造成数千人员死亡。如2002年大江大河没有发生流域性洪水,但全国仍有1.51亿人不同程度地遭到洪涝灾祸妨碍,直截了当经济损失达840亿元。这些损失尽管低于九十年代的平均水平,但是绝对数值仍然非常大。 我国大江大河防洪体系还不完善,操纵性工程缺乏,一些在建工程还没有发挥效能。蓄滞洪区平安建立滞后,运用难度大。特别是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仍然非常低,病险堤防、涵闸和水库的数量仍然非常大,我国防洪工程抗御洪水的才能仍然有限。 此外,非工程措施建立严峻滞后,信息不灵,根底设备严峻缺乏。有的防汛指挥部门没有装备机、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的设备。甚至有的基层防汛指挥部门工作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不会使用防汛相关软件,存在信息采集与报送不及时、重点不突出、程序不标准等征询题。整体抗御洪水灾祸的才能与国民经济的开展不相习惯。 2、水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高速开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短缺的情势日益严峻,旱灾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妨碍领域不断扩大,旱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损失粮食及其占粮食产量的比例由20世纪50年代的1.74亿亩、435万吨、2.5分别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4.07亿亩、2450万吨、4.7%;全国669个建制市中有400多个供水缺乏,110座城市严峻缺水,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工业方面,因干旱缺水平均每年直截了当妨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全国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5.5%;因超采地下水,全国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8.7万平方千米。据世界银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直截了当经济损失以及由于缺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超过500亿美元。干旱缺水已经直截了当妨碍到国家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改善,妨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低等方面的征询题仍比拟突出,全国19.5亿亩耕地,目前有效灌溉面积只有8.3亿亩,还有11亿多亩耕地没有水利灌溉设备,农业消费非常大程度上依然靠天吃饭。 3、水土流失严峻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严峻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消费力下降,洪涝干旱灾祸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江河湖库淤积严峻,对国民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峻妨碍。 4、水污染加剧 仅1999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606亿立方米,且80%未经处理直截了当排入江河湖库,远远超过天然水体的自净才能,导致天然水体大范围污染,严峻破坏了生态环境,不但造成宏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引起的环境破坏难以恢复。 洪涝灾祸、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征询题还远没有处理,每年带来的损失也愈来愈宏大,已经严峻妨碍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目的的实现。 面对严峻情势,水利需要全面提高效率与才能,需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相习惯,需要用水利信息化来带动水利现代化。 1.3.2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定选择 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托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处理当前复杂的水征询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拓展水利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定选择。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耗费、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新世纪水利开展的必由之路。 1、是提高防治水旱灾祸、水资源治理水平的需要 水利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根底,是正确分析和推断防汛抗旱情势、科学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的依照。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告的及时性和精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照,最终到达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备效能的作用。 目前,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污染情势十分严峻,严峻妨碍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严峻妨碍了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污治污工作的开展和决策需要水量、水质和水工程等多方面信息的结合决策,因而,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搜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为水资源调度、合理使用以及保护决策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支持。 2、是实现治水思路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水利工作要从过去重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转变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为注重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要从过去注重水利工程建立,转变为在注重水利工程建立的同时,更为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建立;要从过去对水量、水质、水能的分别治理和对水的供、用、排、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多家治理,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治理。水利信息化是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技术根底。 3、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 信息已经成为与物质同等重要的资源。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正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广泛获取、深化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更好地治理复杂的政府事务,提高治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政府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联络,使社会各界有效监视政府的工作,到达改良效劳的目的。水利各级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同样需要水利信息化来实现职能转变。 4、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开展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关于建立包括节水型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关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开发西部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开展也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范围 水利才能的全面提升,需要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发信息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科技有机交融,构成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共同支撑的现代化综合水利技术体系。水利信息化建立应该规划先行。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根底和标志,但水利信息化并不能代替水利现代化。水利信息化规划与其它水利建立开展规划一起共同描绘新时期水利开展的雄伟蓝图。 2.1 规划原则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开展过程,必须依照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应用的规律,分阶段设定目的,并给予规划。因而,本规划针对当前水利开展面临的主要征询题和信息技术开展趋势,将近期以重点建立信息根底设备、处理信息资源缺乏与共享困难为打破口,中期以加强信息深加工才能、提供高水平专业应用效劳为主攻方向,远期以全方位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开展目的作为规划的出发点。 为了保障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在规划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水利信息化规划遵照了以下原则: 1、应用先导 水利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中应用的历史过程,应用是最终表达,因而,满足应用的功能需求是系统建立的根本出发点。 2、分步施行 水利信息化需要整体推进,但由于涉及内容多,关系复杂,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的分步施行。 3、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根底,必须坚持开放性与标准化,为了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开展,必须对信息及信息效劳、应用功能等进展标准化。 4、平安优先 平安的系统才是可用的系统。信息系统的平安是相对的,但必须将其平安性放在首位。当其它需求与平安需求冲突时,优先考虑平安。 5、适度前瞻 由于信息技术开展非常快,需要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具有适度的前瞻性,为水利业务不断应用信息技术制造条件,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开展活力。 2.2 规划范围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范围为全国水利行业,包括水利部直属单位、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各部门需依照本规划,分别制定或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水利信息化建立规划。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关于信息化建立的大政方针指导下,遵照国家信息化建立的总体规划,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水利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建立水利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为根底,以带动水利现代化为主要目的,以健全政策法规、标准标准、组织治理和人才培训为保障,架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流域机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进展水利信息化规划与建立时,应依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并充分考虑满足在流域内发挥水资源治理主导作用的需要。各地点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留意水利信息化规划与各地点政府信息化规划的互相衔接,确保水利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协调开展。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基准年为2002年,规划水平年分别为2005年和2010年。近期是指2003年至2005年,中期为2006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21年。 2.3 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水利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相关部门信息化的支持。同样,水利信息作为国家根底国情信息,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持。因而,水利信息化必须服从国家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水利信息化规划依照国家关于信息化建立的大政方针,依照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结合水利行业特性,考虑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制定阶段性的整体开展安排。 "金水工程"作为重点业务系统建立内容已列入"十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建立计划,"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等水利核心业务应用建立马上启动,但必须坚持水利信息化建立的指导思想。 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建立是水利现代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规划涉及水利业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地域层次,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与效劳征询题,并对信息化建立的全局做出科学有序的安排,而不是各类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的技术指南。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是水利行业其它各级各类信息化及信息化专项规划必须遵照的根本依照。 其它水利业务规划中的信息化建立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doc)为本站会员(de****x)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