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 资源ID:69564424       资源大小:246.1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实验题(共 10 题)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 )实验 1 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 )实验 1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2、 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 1 ) A 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CO 2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 ) B 中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 C 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 。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1 )先推入的溶液是 ;( 2 ) cd 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 实验 :某化学小组探究用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 甲同学利用装置 A 进行性质实验,观察的现象 ,甲同学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 2 ) 乙同学利用装置 B 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 B 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 :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 2 所示。( 3 ) 先推入的溶液是 。( 4 ) cd 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5、 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 a 端为电源(填 “正”或“负”)极。( 3 )图丙 A 中的现象是 ;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 。6、 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NaOH 浓溶液加入锥形瓶 A 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A 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 B 中液面降低。( 1 )写出 CO 2 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若 X 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3 )学习小组同学用的 X 是 CaCl,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2取少量 A 中溶液测其 pH , pH>7取少量 A 中溶液,向其中加入 CaCl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 pH , pH>72取少量 A 中溶液,测其 pH , pH>7 ,再向其中加入 KC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23料可知 CaCl溶液呈中性。2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 A 中溶液一定含有 NaOH 的是 (填序号)。7、 用如图实验验证 CO的性质。2( 1 )实验室制取 CO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 K ,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 )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 “ CO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的结论,理由是28、 下列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和性质检验的装置,请回答:( 1 )请写出仪器名称: 。( 2 )若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一瓶 O ,按气体从左到右流动,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2a (填接口小写字母),检验本实验中 O2 。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 3 )通过图 D 的实验可知 CO具有的性质是。29、 某同学为验证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 CO 又有 CO,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2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NaOH 浓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1) 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2) 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 。(3) 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A 中出现浑浊,E 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 又有 。(4) 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10、 对 “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 2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 理由是 。( 3 )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 用毛巾捂住鼻子B 成站立姿势跑出C 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D 打开窗户跳出=参考答案=一、实验题1、 水 CO+H2O=HCO22 密度比空气大3【详解】( 1 )实验 1 中干石蕊纸花一个喷水,一个没喷水 , 所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故填: 水。(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O=HCO,故填: CO+HO=HCO。2232223( 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玻璃管内向下走,故 号棉球先变色,故填:;密度比空气大。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生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详解】CO与水反应有2(1) 实验现象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3) C 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说明 CO 不能使石蕊变色,能2使石蕊变色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故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色。3、 氢氧化钠溶液 NaCO2+2HCl2NaCl+H3O+CO22【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压强减小,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详解】( 1 )由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图,压强先减小,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会反应,而二氧化碳和稀盐酸不反应,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2 ) cd 段压强变大,是因为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CO2+2HCl2NaCl+H3O+CO2 。故答案为: Na CO223+2HCl2NaCl+HO+CO 。224、( 1 ) 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2 ) CO中混有 HCl D2( 3 ) NaOH 溶液( 4 )【分析】( 1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利用装置 A 进行性质实验,观察的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故填: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2 )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CO中混有 HCl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2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在气体通入装置 B 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 D ;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HCO +HCl=NaCl+H3O+CO ,22故填: CO 中混有 HCl ; D ; NaHCO +HCl=NaCl+HO+CO 。2322( 3 )由图可知,压强开始减小,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压强减小,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 NaOH 溶液。( 4 )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故填: Na CO +2HCl=2NaCl+H23O+CO 。225、 引流 负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详解】( 1 )图甲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CO 的密度比空气大; CO 既22( 2 )在电解水实验中, “ 正氧负氢 ”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图中 a 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故 a 端为电源负极;(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图丙 A 中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B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6、【详解】Ca ( OH )或 Ba ( OH )22(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NaOH 浓溶液加入锥形瓶 A 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观察到 A 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 B 中液面降低。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A 中压强减小, B 中溶液被压入 A 中, X 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如果 X 是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 ) 取少量 A 中溶液测其 pH , pH>7 ,溶液显碱性,可能含氢氧化钠,也可能含碳酸钠,不能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钠; 取少量 A 中溶液,向其中加入 CaCl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因为氯化钙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再测其 pH , pH>7 ,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氢氧化钠; 取少量 A 中溶液,测其 pH , pH>7 ,说明溶液显碱性,再向其中加入 K CO2溶液,3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氯化钙与碳酸钠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说明 A 中不含碳酸钠,故 pH 7 ,说明含氢氧化钠。故能说明 A 中溶液一定含有 NaOH 的是 。7、 CaCO+2HCl=CaCl+CO +H O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没有3222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详解】( 1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CaCO+2HCl=CaCl3+CO2 +HO 。22( 2 )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 K ,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 “CO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2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8、 烧杯 集气瓶 c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 b 出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详解】( 1 )由图可知 为烧杯, 为集气瓶;( 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需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因此需要从长管进短管出,因此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 acb, 检验实验中 O2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 b 出( 3 )图 D 的实验现象为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因此可知 CO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29、 检查装置气密性。 排尽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CO CO2装置【解析】(1) 装置连接好之后,装药品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没有尾气处理 (吸收)(2)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加热氧化铜之前需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 ;(3) 因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所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A、F 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C 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E 中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4) 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要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 。10、 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 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A 、C【详解】( 1 )两只蜡烛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当将其中的氧气消耗掉时就会因满足不了燃烧的条件而熄灭。( 2 )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燃烧放出的热不能散发,杯内温度上升,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膨胀,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会减小,导致二氧化碳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因此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而导致下层蜡烛先熄灭。( 3 )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应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如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会摔伤甚至死亡。因此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 、 C 。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暗伤)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