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任启松-一气周流(共12页).doc

    • 资源ID:6958652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任启松-一气周流(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典中医的宇宙观一气周流医医金针说一气周流11) 有无相生“无”,像中国文化中的所有概念一样,是甚为灵活。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对一个系统来说,离开系统是有变为无,进入系统即是无变为有。对于一个客体来说,客体的消灭是有变为无,客体的出生是无变为有。对于注意力来说,虽然存在没被注意是无,例如视而不见。虽然不存在却被注意是有,例如背后与潜藏的东西。在客观大相续流中,正在逝去的是有变为无,正在到来的是无变为有。在宇宙寂灭之时,在广袤的混沌无极之中,在大大小小的黑洞将宇宙吸滤得干干净净、黑洞随即基本消灭之后,只有极微量的气未被黑洞吸入。这些气会继续绕着自己微弱的中气回环,并会迅速走向相聚。这少量的气因聚集而作更大的枢转,愈旋愈紧,进而成形,变为一粒旋转的微芥子。很快,周围的“无”加入进来,无化为有,芥子增大,发生分裂,相互推拒,犹如爆炸一般,使宇宙中的气形质体拉开距离,迅速膨胀到很大的规模。现在的宇宙一边是超新星的形成与爆发,使“无”继续化为有。一边是黑洞在不断地吸纳旧星体,使有变为无,其形体规模仍在缓慢地膨胀之中。待膨胀结束,宇宙即进入收缩。“无”弥漫于宇宙的空间,无与有之间,一直在持续进行无化为有与有变为无。不管宇宙是处于爆炸、收缩或是中间的漫长阶段,有无相生是一直都在进行。按西方物理学的理解,上面所说的宇宙中的“无”,它的意义在物质的意义之外。“无”不是气体,“无”也不是微观粒子,“无”是属无极,不是太极,无极无性而太极有性。太极是处于气与气之后的气、形、质阶段,即方书所说的太初、太始、太素阶段。“无”是在其先,即太易阶段,未见气也。故“无”是在无极阶段。“无”是否包括现在所说的所谓反物质或暗物质,还不得而知。“无”既然是没有,它还有什么用处吗?回答是:它的用途是非常之大。车轮的中间必须是空的,不然不能安装轴承而使之转动。各种器皿的中间都是空的,不然不能用来盛装东西。人的胸怀必须是空的,虚怀若谷才能容纳天地。没有“无”就没有空隙,没有空隙,“有”就不能运动。没有“无”,旧的就不能消灭,没有“有”,新的就不能诞生。 “无”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1)钞票本身就是一张废纸,它仅是一个以稳定的政权、稳定的央行为依托的交换符,但它所代表的力量,却几乎是万能的与无穷的。钱能排山倒海,但钱有几斤几两,多宽多长,却根本看不见,钱代表一股气。(2)现在的金融行业,就是经营“无”的企业。(3)企业也属于无,成立之初,几个人一合计,这个企业就办起来了。然后就是原材料不断地进厂加工,产品不断地运出销售。只见人与物的运动以及财务上的虚拟划拨,企业到底在那里?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股洪流。你说企业就在围墙里面这个圈圈里,但是企业垮台了,这个企业没有了,这个圈圈,围墙、大门与办公房屋不是仍然还在么?原有的设备、周转的原材料与工作的人员不是仍然还存在于围墙内外么?原来的企业存在也只是一股气。(4)信心是股市与金融经济的唯一脊梁,不管这股信心是由精英与外部势力合谋煽动起来的,或者是由内起而自发的。(5)迷信科学的西医是中国医界精英们有吃有喝的信条,也是欲觅疗效、走投无路的十亿中国普通百姓不得已的第一选择。尽管不断地倾家荡产,尽管因病致穷、因贫致死仍然在愈演愈烈。尽管几乎所有的人,在看西医后,身体健康的真实情况一直都在下降,但都挡不住这种迷信的巨大威力。世界的事,从来都是“无”指挥着“有”,“有”为“无”之基础,“无”为“有”之纲领。“有”,最大莫过于江山,而江山之有无却在于民心。孟子曰:裕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天下畔之。天下都造反了,江山还能稳固么?12) 气与阴阳 物质世界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们都是由无数个无穷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小微粒呈量子分布。这些小小粒带有能量,在运动中与周围不断地进行着彼此交换,它们以相互不同的联系组成了宇宙间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各种质地的东西。但不管是何物,总是由这些小小粒组成的。物质总在运动,也就是说这些小小粒总在不断地运动。我们不看这些物,我们只看到这些物的无数个小小粒。因为这个物,原来也没有,也是由许多小小粒在它出生时,由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在这个物消灭之时,这些小小粒又散向四面八方而去。物是暂时的,而变化的小小粒是相对永远的。当风吹过来时,我们感到了气流。当沙尘暴来袭时,我们感到了砂流。在滑翔机颠簸时,我们感到了层流。当蝗虫呈几里宽,铺天盖地向我们飞来时,我们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像是飘动的气云。于是我们做出了引申,不断运动的小小粒,不是也像气流一样吗?我们将我们所能看到的世间万物都看成小小粒的暂时聚散,这样万物的生成就都成了气的聚合,万物的消灭就都是气的离散。这样,万物的运动就成了气的运动。以气来概括客观非常的高明,一,它省去有欲观徼的名相、概念与二元对立。二,物在宏观成质,不能生克。而气在微观运动,能够生克。三,对观察对象可任意指取,宏与微都不过是一气。四,万事万物的运动,其大圈的圆线是由无数个小圈作为点连接而成。小圈是小的一气周流,大圈是大的一气周流,于是客观的运动就成了小的一气周流汇为大的一气周流,或大的一气周流是由许多小的一气周流所组成。于是在研究中,我们若开之,从一到二,就可以可十、可百、可千、可万,以至于发散到无穷。合之又可原象收拢,收为一点,有化为无,将系统变为一个如意。五,气有升降出入开合,可以更好地解释客观运动。将以上小小粒的运动比喻为气,仅仅是为了使现在的人好理解而做出的浅显比喻,实际上粒子与气是完全不同的,粒子有形质。气,无形、更无质;气,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气,按现代物质观念无法检测。 两千年来,众多学者,直以阴阳为男女,以锻炼为炉火;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认后天有形有质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像之真。以一盲而引众盲,埋没先贤度世之婆心,使后学惑于傍门邪说,而不知圣贤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无成。呜呼!一气流行有许多种表现,将它们归纳起来有升扩离散与降拢合敛两类,前者如阳光之作用,太阳出来,万物欣荣,比象为阳。后者如永夜之宵阑,飞鸟投林,万籁俱寂,比象为阴。要想知道一气,必须研究一气的表现,通过研究一气的表现来了解一气。表现是一气的表现,一气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但归根是一气,阴阳只是一气的外现。若舍弃一气的根本,仅说阴阳的外现,甚至进一步演绎,将阴阳当成两种物质,创造出对立、互根、消长、转换的阴阳实体关系,这就荒唐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天地一气的上升、发散、出使、卫外而固与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体现了天地一气运行的规律。万物是天地的万物,万物之气统属于天地一气,是天地一气的运行表现为万物的生灭与变化,万物仅遵天地一气的运行而变化,故曰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变化无方谓之神,其变化之机藏于一气运行的表现之内。一气旋转,因有中气,旋转之中,清者浮升,浊者沉降。浮升为阳,积阳为天。沉降为阴,积阴为地。天地之间,日出使万物欣荣。由春至夏,太阳北来,绿色铺向天涯,是谓阳生阴长。日落之后,万籁俱寂。由秋至冬,太阳南迁,植物枯萎,万物收藏,是谓阳杀阴藏。没有纯阴,也没有纯阳。若是纯阴,阴主收敛,气形质体会无限制地缩渺,变为一点,直至有化为无。若是纯阳,则持续的开散,会使形质之体化为云烟,直到什么都没有。阴阳是一气的阴阳,是一气含有的两种倾向,若开散多了,相对的闭藏就少了,若闭藏的多了,相对的开散就少了,这就是,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一气之中,若一直地向外开散,会使一气保不住而致系统灭亡。若此时没有外力影响,因为中气的枢系,则一气必然会向回收缩,这就是重阳必阴。一气若一直向内收缩,压缩开散的倾向,因有中气的旋转,则到一定时候,收缩必然会停止,转为向外扩张,这就是重阴必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岂不是也是一种循环?】13) 循环往复与一气周流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运动,表象上全都是一圈一圈地运行。(1) 往复运动:候鸟秋天从北方飞向南方,来年春天又从南方沿着原路返回,飞回北方。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升到南方,下午转向西方,傍晚从西山落下,日月经天,每个昼夜都是如此。公交巴士与长途客车从始点出发,驶向终点。又从终点发车沿着原路奔回始点。火车从始点站发出,到了终点站以后,也是沿着原路又发车奔回始点站。始点变为终点,终点变为始点。始点不是始点,终点不是终点。何处是始点?何处是终点?到处是始点,到处是终点。(2)循环运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为动物吸入,呼出二氧化碳,又为植物吸入。雨水落地汇流入海,海水蒸发上升为云,云气随风吹入陆地上空,遇冷风锋面又下降为雨。雨水汇入江河,江河行地,每个地域都是如此。(3)小的循环连成大的循环:一条铁路线上有许多大站与小站,虽然站与站不同,旅客与货物也各不相同,但每个大站与小站的作业,都是旅客上车、下车与货物的装车、卸车。每个车站的小的循环通过铁路线连成一条铁路内的大的循环,国内众多铁路连在一起,又连成更大的循环。任何一种产品都是由许多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又是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个零件的制成都要经历从原料开采、熔炼、运输到加工的整个过程。这中间的每一步都要经历一个循环,就这样一个个小的循环相连,以产品的总装为召唤,小的循环连成稍大的循环,稍大的循环再相连,形成一个大的循环。这个大的循环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对于购买、使用这个产品的企业来说,只是一件工具,这件工具又参加了这个企业的循环。就这样,许多大的循环相连组成再大的循环,许多再大的循环又组成更大的循环,直到组成非常大、非常大的一个循环,那就是天地一气的循环。但是不是最大?不是,还有更大的循环,因为很可能有无数个宇宙并存。每一个循环除了与上下游连接以外,还与众多循环相连。例如上述的每一个零件,在其加工过程之中,要用煤、要用电,员工要吃饭、穿衣,加工过程要消耗辅助材料,并使用各种工具。这些环节又分别联系着许多其他循环。在上述小的循环当中,分别包含着更小的循环,直到无限小仍然是由许多微循环组成。小者小无其内,大者大无其外,小的循环是小的一气周流,大的循环是大的一气周流。大到天地之间,是天地之间的一气周流。1.4) 天地人与六气、五行在最近一次的宇宙爆发之后,在现在的地球所处的范围,有着一片涡旋云,它是太阳系涡旋星云小的分离。这一片涡旋向中旋转,愈旋愈紧,浊者向内、向心收紧,逐渐形成地球的球体;清者向外、向边分布,逐渐化为地球的大气。旋转之中热气内收,聚为地幔、地心之热,外裹地面之水,精气内收化为地壳之下的石油与煤炭。太阳光照耀着整个大气,被称为天,地球的球体被称为地。风行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因风雷、水火、山泽相互激荡而孕生万物,这数百万种生物中就有我们人类。天在上,地在下,我们人类在中。在天地之间,水火因山泽、纬度、昼夜与寒暑交替而相互激荡,产生了风与雷。水随风火蒸发产生了湿气,在湿气流通不畅之时,就产生了“湿”,在湿气薄弱或流通不到的时候,就产生了“燥”。火也是一样,热气在流通不畅的地方,就集成了“火”,在热气薄弱或热气不到的地方,就形成了“寒”。在热气与湿气同时并茂的时候,就形成了“暑”,在热气与湿气同时并衰的时候,也形成了燥,是凉燥。于是在天地之间就形成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五行是万事万物一路行进五种不同的走行历程。走行何止五种?不止千种万种行,其实一路行进只是一行。一粒种子埋入土壤,春萌夏长,秋实冬藏,完成种子的一年一行。在万事万物一路行进之中,行可分为向外走与往回赶,但这只是两行。向外走可分为正在外出的路上与已到达,向回赶也可分为正在回来的路上与已返回。这样整个行的过程就有了四行。客体一气运行的任何行进都需要随时资助,正像我们出门时要带钱一样。外出时带上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外出,返回时身上有钱也可助我们顺利返回。但若没有钱或钱带得不够,外出时会使我们路上艰难,返回时又会耽搁我们的返回。而外出、返回若遇有变故也会破坏我们的随身资助,甚至将身上的钱花光而困于客栈之中。资助若稼穑于民,取类比象为土。而正在外出、萌发出离、开枝散叶若木。攀登已达峰顶,飞龙正舞九天,若长江出峡、水漫大荒,若青烟已尽、炉火熊燃,比象为火。狂风吹落深红色,菡萏香消翠叶残,巍峨王风委蔓草,兵戈血刃出新权,比象为金。而汇聚秘藏、若湖若海,比象为水。所以五行非五行,实是四行加一土,一土从中资助枢转,即四象枢土。 太阳照耀大地,天圆地方,早晨太阳出于东方,大地之气为木,进入生发。至中午阳气全盛,大地之气为火,进入全盛全开,天气同气。午后太阳西行,大地之气为金,进入收敛。太阳下山进入夜晚,大地之气主阖,进入闭藏为水。一周之行,大地中央为土。以上的四行变化皆是以土为基,依次表现为木土、火土、金土、水土。在一个昼夜之中,在天干之下,出现大地支应(地支)的五行。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天气干之,五行顺生,自然无为,即有生五行与成五行各五数,共有十天干。它们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奇数是阳干,偶数是阴干。天气干之,五行对天干;地气支应,地支应六气。支应分布于昼夜十二个时辰,它们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之间,生活着人,人处于天地之气的交变之中。人是天地之人,人之气就是天地之气。1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阳系中,位于地球范围的星云旋转之中,轻者上升,升者为阳,积阳为天,阳集为火。浊者下降,降者为阴,积阴为地,阴聚为水。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水火集于天地两端而不能交。但火能蒸发水,使部分水变为蒸汽飘浮起来。水被火蒸,因水的蒸发而吸收部分火气下降,于是在水火之间产生了小的流动。这种流动因为丘陵山峰、湖泊海洋、地球纬度、昼夜与寒暑变化又会放大起来,这就形成了风。所以风者,是天地之使也。在风的作用下,阳气被迫下行,天气下降为雨。阴气被迫上行,地气上升为云。所以,按照发展规律,从宇宙最近的一次爆发,无化为有开始,即产生了一太极,这就是道生一。随着宇宙的扩展,产生银河系又分出太阳系,在太阳系,随着形成地球的这一片星云的旋转,即将产生地球。在这个过程中,轻者上升,升者为阳,积阳为天,阳集为火。浊者下降,降者为阴,积阴为地,阴聚为水,这是一生二。阴阳交,则生湿,湿气流动,复因山泽、地貌、纬度、昼夜、季节的变化就产生了风。因风的运动,使阳气本性上行而被迫下行,使阴气本性下行而被裹挟上行,因此而得天地交,这是二生三。在风的作用下,万物开始出生、茂盛,这是三生万物。 16) 中气 宇宙间任何星系都是涡旋星系,任何星球都在不停地转动。台风、龙卷风是涡旋气流,绕中向内高速紧旋。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市场经济的企业围绕着合同展开不倦的运作,官员们围绕着权力不断地忙碌。或细或巨,任意选取一个系统进行观察研究,都会发现它们均有一个“中”,而系统的“其余”则围绕在这个“中”的周围,在不停地运动。这个中是不动的吗?不是,“中”本身也在运动。这个“中”通过旋转运动,向上向外源源不断地发出精华资助,在吸纳的同时,又内收糟粕,汇拢向下排出,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若“中”的这种运动停止了,系统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中”的这种象称为中气。从宇宙到细菌,从太阳到沙粒,一切不问巨细的形质体都是一团气,是气就有中与枢转,这个中就是中气。地为附近一块天的中气,天包于地外,地上地下皆为天,在下者左行,左行向上。在上者右行,右行向下。是天地皆在运动。太虚之中,大地之所以能悬空不堕,是天之大气将地包举于其间。每一个星体或尘埃都是附近一块天的中气。一气周流详解火神鼻祖郑寿全先生对医学的不朽贡献是,已悟到一元盈缩,并倡导一点元阳真种子,这是仲景之后,除黄元御先生之外,无人可及的。但寿全先生详于水火,而略于金木,使初学者在接触这位乐山大佛的三本著作之后,首先会意的是温阳,用四逆汤,于是逢人附子,治疗每多不愈。不寐是阳气在上,不能潜藏。阳明主合,合太阳少阳,阳明为关,阳从此下,阴从此上。欲得阳气潜藏,必有阳明顺降。这是治疗失眠的关键。阳明之病,脉实大而不得卧者,少阴之负趺阳也。少阴之病,脉微细,但欲寐,是趺阳之负少阴也。欲得阳明和降,需少阴负趺阳,但又不可过负趺阳。这是仲景的核心思想。要想治好失眠,必须全面了解五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五行是一元盈缩的具体过程,人体左路阳生阴长,右路阳杀阴藏。按坎离立极的文王后天八卦,从坎开始,由艮震巽到离,左路阳生阴长,右路从离开始,由坤兑乾,再到坎,右路阳杀阴藏。将八卦的圆形展开,就是伏羲横图。伏羲横图同时又阐明了卦象的由来,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河图列出了天地生成之数,实为阴五行,阳五行的生成对应。人体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合以天之六气,地之五行,以人天一气,按十天干序号排列,就有了下文的诸多名称。克土者木也,甲木足少阳胆,乙木足厥阴肝,火为阳而水为阴,水中之气是为阳根,阳根左萌,生乙木而化丁火。火降阳清则神发焉。神旺于火,但究其本原,实胎于木。阳气全升则神旺,阳气不升则神衰。木处于阳升之半,神之初升,是谓之魂。魂藏于肝而舍于血,肝以厥阴风木生于癸水,癸水温升而化血脉,血者,木之精津,魂之体魄也。癸水温暖,则木荣风恬魂安。水寒温气匮乏,根本失养,升发之气郁遏,乙郁克己,则现腹痛里急,郁而怒则生风燥,这是因为六经之气,不病不现,病则气现。病则生风,风性疏泄,于是出现消渴,淋沥,泄泻,下痢,崩漏,带下,遗精。因郁而欲泄,欲泄而又郁,木愈郁而风愈旺,风愈旺而盗泄愈烈,胜复之中,郁终占上风,这就是木郁风动的特点。风动则干,于是燥生,风燥损耗肝血,于是营涩。肝应春而主生,病者,皆生气之不足,万无生气有余之说,观今世治肝郁,青皮,郁金,香附,龙胆泻肝等常用,奋力砍伐肝木,不知肝之郁气也属宝贵,实际上只行疏升就可以了,不要去坏肝的生升。郁遏肝病,使营血燥涩湮瘀,经腑皆病,若血中温气存则郁遏而生风热,于是下热起焉。若血中温气少则风热不作,仅肝木郁下,未见风热而纯是湿寒。湿寒者,温气之衰,风生热聚者,亦非生气之旺。总之,肝经痛热是缘生意不足,温气郁遏经腑必见风燥。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己土左旋,孤藏以灌溉四旁,淫精于肝,淫气于筋,则化肝木。脾以太阴而抱阳气,非脾之春生,则木不温,非脾之夏长,则火不热,故肝脾虽盛于血,而血中之温气,实阳升火化之源也。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乙木皆升,阳虚土湿,己土不能升,则水木陷也。己土不升,水木下陷。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甲木足少阳胆,乙木足厥阴肝,肝胆同寄,甲木相火下降,推动乙木精津上升。乙木郁遏不能上升,于是甲木不能下降,经气壅满,转而上逆。少阳甲木化气于三焦相火,足少阳从头走足,循胃口而下两胁,病则经气上逆,冲逼戊土,使胃口填塞,造成阳明胃土不能和降。足少阳甲木病则逆行,上克戊土而刑辛金,胃无降路,则气逆而作呕,肺无降路,则气逆而生咳,肺气逆阻,则痞塞于胸胁。胃气逆阻,则胀满于腹肋。木盛则撞击而痛生,火盛则熏蒸而发热。凡自心胸胁肋以上,缺盆颈项,咽喉口齿,辅颐腮颧,耳目额角,一切两旁痛热之症,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邪轻则但见于左,邪重则并见于右。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在于中气。胃主受纳,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善纳,善纳则水谷腐熟。脾升善磨,善磨则精华滋生。脾升则肾升肝升,水木不郁。胃降则心降肺降,火金不滞。火降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是中气善运,故以无病。中气衰则升降艰,肾水下寒则精病,心火上炎则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气右滞则气病。神病则惊怯不宁,精病则遗泄不秘,血病则凝瘀不畅,气病则痞塞胀满。四维之病悉因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升降金木,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此媒不可。五脏之性,金逆生上热,木陷生下热,运用调中补土,自可复其升降。其上下邪盛者,稍佐清金润木之品,其邪即退。若不知温中,而仅清上下,则愈清愈热,非死不可。此今世流毒,不可不察!足太阴以湿土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湿为太阴本气而燥为阳明化气, 燥易消而湿易长,是以阳明之燥每不敌太阴之湿。当世之人,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占到八至九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土湿而升降不行,清浊易位,致使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水虽可灭火,但火可生土,而土能堤水。故中气之治,补气扶阳,宜用参姜,培土泄水,则加草苓。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谓阴根。,阴性沉潜敛收,是以金收而水藏也。先有戊土右降,而后才有收敛为金,闭藏为水。阳气蛰封于肾,此左路木火生长之原也。戊土不降,金水失其收藏,君相之火不能敛收,泄漏而炎上,火灼心液,真阴消耗,故治阴虚宜助肺胃之降以为金水收藏,不可一味清滋。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谓阳根,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上行化为心火,木生火长,全靠己土左旋,至阳之位,有左旋之阴气萌滋,此右路金水收藏之根本也。脾土不升,木火失其生长,则病下寒。故治阳虚宜助肝脾之升以为木火生长,不可仅温肾气。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则不寐而善忘。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二火本一原同,是升则为君,降则为相也,戊土右降,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神清,胆壮而静谧,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是以上清,心定而神安。戊土不降,相火失根,则生惊怯,臣败君危,故魂摇神荡而不能寐。戊土不降是因己土之湿,湿则戊土上郁,收令不行,火泄而阳飞。大凡脾肾寒湿,皆有惊悸,重则不寐,都是中气亏虚。当代名医不解,以为心血不足,心脾两虚,惯用天王补心,严氏归脾,清凉滋润,不识升降,所以疗效不大。血原于脾,升于肝,敛于肺,降于胃,行于经络,而统于中气。中气旺,肝脾左升,血不下泄。肺胃右降,血不上溢。中气虚败或中气湿郁,而不能枢转,致肺胃逆升,则上流于口鼻。肝脾下陷,则下脱于便溺。血中含有温气,血温则流行条畅,血寒则凝瘀梗塞。瘀而不行,则为症瘕,瘀而未结,若经络莫容,势必外脱。肺胃阳虚,血逆流而不降。肝脾阳虚,血陷泄而不升。肺胃之逆,非无上热,肝脾之陷,非无下热,而究其本原,全缘中下之湿寒。故欲调血病,必益血中温气,欲调营病,必理营外卫阳。卫气者,逆则不敛,陷则不发,阻则不通,郁则不运,是营血受病之源。治宜温中,益气燥土。黄元御先生详于左路阳生阴长,而略于右路金水阳杀阴藏,以下略为填充。经典中医治病不出两句话,即左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阴与阳等同,上与下等同,左与右等同,出与入等同,开与合等同,万物负阴而抱阳,若欲其成立,皆不可臆偏。肺主气,阳者,卫外而固也,固则收,收为阴,阴性凉,故肺气清凉收敛。肺为水上之源,水谷入腹,胃纳脾磨,谷糜化精,归于脾肝,谷精化气,归于肺胃。上焦开发,熏肤充身泽毛,如雾露之溉。气清则凝化津水,津旺则金润,水利则土燥。水愈利则土愈燥而气愈清,气愈清则津愈旺而水愈利。故止渴之法在于益气清金,清金之法在于利水燥土。非气则水不能化津,非津凝则不能生水。水非气清则不利,气非土燥则不清,土非水利则不燥。欲燥其土,必利其水,欲利其水,必清其气,欲清其气,必燥其土。土居气水之交,中焦如沤,土司清浊之任。故右路中上,辛金,己土水津之治,常用清金益气,燥土利水之法。水生于金,金清则水生,欲生肾水,必清肺金。肺主化气,气主化水,肺中之气,氤氲如雾,受秋金之令,雾气凝露,化而为水。水之精藏于肾则为精,水之渣渗于膀胱则为尿。上述肺金化水,是因土燥,阳明庚金,燥土司权,收敛戊土之湿,化而为燥,正如燥秋序接炎夏,雨水变少,气温转凉,露从天启,是谓燥金变序,白露宵泠。金热清之不去,需益气清金,肺主气,气原于胃,胃降肺方能降,胃热肺亦会热,故清降肺胃可一起考虑。 金郁卫不能收,或皮肤肿胀,或咳喘溢饮,或延至下窍不开或不收,治需发表,泄收肺气。土湿木郁,膀胱热癃,辛金不得敛降,致胸膈烦热渴生。需用介类清金利水。肺热水道不利,需清金利水,或辅开启皮毛,降泻敛收肺气。上外无事,水仍不利,因在其内。以水之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术之燥湿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之清风木。五苓散之利水,有白术燥土,桂枝疏木。肾气丸之利水,有地黄清风。桂枝疏木。不问土木,徒求猪茯泽滑,扁瞿车通,以至商遂芫戟,非其治也。水善藏而火善泄,膀胱州都主藏,三焦决渎主出。手足少阳相火,根于癸水,秘藏癸水之中。癸水不藏,甲木升炎而病消渴,三焦下陷而病淋沥。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癸水温而壬水清,三焦之火不能秘而在膀胱,则癸水寒而壬水热。于是膀胱热涩。水火相交,爰生湿气,土位在中,胃燥脾湿。土生于火,而土之湿气,实化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若水不胜火,则湿不胜燥。而人之衰,是火易消而水易长,燥易减而湿易增。故欲求长生,燥土制水,才是不易之治。入腑则吉,缓用承气,泻其腑实,外无别虑。入脏则凶,急用四逆,温其里寒,迟则不全。 然入腑失下亦有死者,时机不可过缓。入脏急温,仍有不济,水木克贼,阴阳格拒。脾经湿热,阻碍肺胃和降,要清脾湿热,辅以开行营卫。脾湿而肾水耗散于脾土,需燥土并敛收脾肺之精,水寒而肾水盗泄于肝木,需温少火并敛收肾元,水寒土湿木郁,治以暖水燥土疏木。水寒木枯,需暖水润木并收摄肾精。肾水寒冱,放胆使用附子。水凝结硬,先不可径用附子,因徒增下热,于治无补。先用理中燥土暖中以克寒水,凝结得化,再用附子。人身上为气分,下为水分,右寸关脉大,需清泄收降,虚大需补气敛收。右关大,需降收阳明,右尺大需温聚闭藏或清收下陷之相火。男女少腹是天三地界,治要水木并举。肾无闭藏,一因金不能清肃。金为水母,火中之液是谓阴根,阴生于火中,敛收潜降才能为阴,火旺金燥不能清降,卫气不敛而病阴虚。清可敛,降收亦可敛,若金热,当清之,若金燥,当润之,若金郁,当泻之,金之精,当守之。一是复其中焦枢轴,使脾升胃降,胃降则在上之痰水滞气可降,胃降则君相之火可降。胃降则肺降,胃不降则肺不能降,肺不降则天一不能降收。胃热当清,胃寒当温,胃逆当降,胃虚当补,腑实当夺。脾湿当燥,脾陷当提,脾精当运,脾耗当收。旧之知柏辩论,其实全在肺脾,褒者持其效,不说肺脾。贬者持其弊,亦不说肺脾,知柏效用在于肺脾,于肾无涉。因凉收坤兑,故而可聚为坎水。一是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水涸木枯,治在清降,敛收金水。水寒木枯,治在温暖肾水。肾者主水,如湖如海汇为肾水,不是直接向湖里加水,那是无源之水。过去对玉女煎,金水六君,知柏地黄,麦味地黄,左右归饮,二三四妙在某些情况下之所以有效的解释是混乱的。肾者藏精,肾主闭藏,癸水易寒,癸水无热,癸水宜温。所说之肾热,实际上是癸水寒而壬水热,君相右降,不能从壬水中继续收敛,进入癸水命门,收聚为元阳,治当清壬水之热,虽癸水寒而不能急用附子,待壬水清后再用附子。癸水宜温养,肾精宜闭藏,因此除非寒冱,若用桂附,只宜少量。并非只是少火生气,大用则坏其闭藏,助肝木盗泄,这是各种慢肾久治不愈的原因。 方书所论肾阴之药,如生地,熟地,枸杞,二至,皆为入肝之药,并非肾味,肾阴是指肾之闭藏,肾阳是指肾中元阳,闭藏之阳。因此,肾水不足,从天一生水,上收中降下藏,肾精不足,温养肾气,注意闭藏。一是断乙木之盗泄,是肾精肾水能藏的主要方法。肾主闭藏而肝主疏泄,治肝:郁者疏之,虚者养之,热者清之,燥者滋之,瘀者行之,结者破之,苦急者甘缓酸敛之。阴精不足,有时需要整个右路进行收藏,这一点在眼睛青盲,糖尿病,肾病,青少年学习西方文化,手淫造孽所致的伤精,甚为有用,需要阳杀时,再杀。不需阳杀时,直接敛收归肾,肾为五脏六腑而藏精。滋阴?阴不能滋,滋,六气中有个燥字,燥者滋之。降火?在上之火皆相火,欲得火降,必肺胃得降,滋阴不能降火。补阴?阴不能补,何为阴?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为阴,阴是个收藏过程,阴如何补?补水?水不能补,何为水?下降为阴,积阴为地,阴聚为水,补水是直接向水潭里倒水?伐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此则折寿而不彰,伐阳即是伐命,故不能伐阳。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亏虚,枢轴无力,则会胃逆脾陷,戊土不降,甲木失根,神魂飘荡,此惊悸眩晕不寐所由来也。君相升炎,肺金心神被扰,此燥渴烦躁所由来也。收令不遂,清气湮郁,此吐衄痰嗽所由来也。胃胆壅逆,此痞闷膈噎所由来也。君火不收则心烦,神乱,不寐。君火飘散,则心悬神悸。相火升泄,则口疮,吐衄,牙痛,咽干,口苦,目眩,发落。相火飞腾,则胆破魂惊。凡此诸证,皆需温中燥土降肺胃,其火旺金热,佐以清敛火金即可。脾陷则为泄利,脱肛,带下,胎堕,便血,尿血。也应温中燥土,并暖水敛火,温升肝脾。阳衰土湿,中气湮郁,升降失位,使火金上逆而水木下陷。入夜阴旺湿增,心肾会愈加格拒。子夜阳生之际,木气萌生,不能上达,又致温气下郁,于是兴阳而梦泄,女子梦交,男子遗精。右路敛降,收而为阴,藏而为水。君相敛收进入癸水,是谓元阳,实为阳根。火根在坎,癸水上升而化丁火,癸水化火,阴升而化阳。离火之中,聚有阴精,实为阴根。水根在离,丙火下降而化壬水。丙火化水,阳降而化阴。戊土不降,火不交水而病上热;己土不升,水不交火而病下寒。若火盛土燥,则水枯而病热,是阳明病,胃家实也。若火衰土湿则水旺,寒水侮土则病寒。火易衰而水易盛,湿易长而燥易消,火衰土湿,癸水泛滥而丁火奔腾,水盛龙游,是因寒盛于中下也。火蛰于土,土燥则火降而神清,土湿则火升而心烦。土生于火,火旺则土燥,火衰则土湿,凡太阴之湿,皆君火之虚,虚而不降,则升炎而上盛,方其上盛,正其下虚。是以仲景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品合用。泻火清心,使用黄连,应中病应止,因黄连寒中。方书曰黄连厚肠止泻,又曰久服黄连可从火化,是呓语也。水能灭火而土能克水,人壮盛之时,以火生土,以土堤水,致水不能盛,此即少阴负趺阳也。及致年长,因病,体虚,奔波,以及生活胡作乱为,体质渐衰,阳火日虚,火不能生土,火土俱亏,土虚不能堤水,必致寒水上凌,遂得坏土堤而灭阳火。则人死也,人几乎全是死于火土两败而水盛。此时燥土补中可以堤水,使不泛滥。暖水温肾可使君火归根。君相归根则上热自清,火能归元则其下自温。故欲调水火,必先治土, 水寒土湿,乙木郁陷而生下热,病则传其所胜,乙热攻逼己土,己土受之,湿亦化热,湿热因土能胜水而传膀胱,膀胱寒则遗溺,热则癃闭,于是小便黄色而不利。此时若外感风邪,致皮毛郁闭,金郁不开,太阳不开,必致膀胱瘀热,下不能泻而表不能散,湿热熏蒸,必致发黄。乙木陷于壬水,积郁莫散,则少腹胀满而膀胱急迫,木郁阳陷,常足心发热而身觉恶寒。 凡男子遗精淋浊,女子带下崩漏,皆水寒土湿,肝脾郁陷。少阴水火同经,水盛则火负,火盛则水负。水能灭火,但当火旺土燥之时,反而阴耗生燥,水不能盛。君火下蛰,则心清而善寐,君火不收,则心烦而不寐。君火不收,一是火盛土燥,一是中土不枢,火浮水沉,癸水下旺,丁火上炎,也会不寐烦生。根尘老师说一气周流1、黄元御与一气周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医学的源头,则要从黄帝内经算起。黄帝与岐伯君臣问答,探究医理,著成黄帝内经,如同为我们留下了一颗万能的种子,一化而为百千,中医便在中华大地上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历朝历代,名医辈出,医学著述,汗牛充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有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扁鹊和张仲景。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有一天他路过虢国,碰见太子刚刚病亡,他上前一看,认为不过是暂时昏迷引起的“尸厥”,并不是真的死亡,便针药并用,竟然很快就把太子救了过来。从此,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便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他的著作难经,就是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和总结。汉代的张仲景,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成伤寒杂病论,他推崇辨证论治,开创了中医方药治病的先河。张仲景的伤寒论,因此被称为方书之祖,他本人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时至今日,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位医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黄元御。黄元御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他的老家是现在山东的昌邑县。黄元御自幼聪颖异常,他也希望有一天能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然而在30岁那一年,他不幸患上了眼病,又不幸被庸医误治,导致左目失明,身体也因此差点垮掉。五官不健全,按照当时的规定,仕途已经走不通了。黄元御便怀着满腔悲恨,转而学医,希望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把历代医家的医学著述看了一下,发现中医从仲景以下,各家学说,分门别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黄元御这么聪明的人,竟然也不知该何去何从,可见中医学习之难。他感觉张仲景说的还是比较有道理,就集中精力来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历时三年,最后终于一朝而悟。他苦学三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明白了,彻底地明白了中医的道理!原来中医并不象后人所说的那样,有各种门派之别,而是非常简单!并且这个道理从来也没有变过!历代名医的各家学说,不过是对中医的片面理解而已。大道至简,中医竟然是如此得简洁而易懂!当黄元御妙悟岐黄,领悟到中医的真谛之后,不禁对自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这绝不是自吹自擂,那么黄元御到底悟出了什么呢?他悟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实际上都是一团气在不停地转,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升降回旋,如环无端。而人秉天地之气生,天人合一,所以人也是一团气,人这团气也在如环无端地不停周流着。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疾病,就简单多了。脾胃是人体的中焦,人体这团气就是从脾胃开始升降周流出来的。人体这一气往上升的时候,就是身体的肝气和心气,往下降的时候,就是人体的肺气和肾气。脾胃之气位居中焦,成为肝心肺肾升降的枢轴。人体的这一气,升不上去也会生病,降不下来也会生病,中焦脾胃之气转动不利也会生病。人所有的疾病,其实都是这样产生的。或者升不上去,或者降不下来,或者枢轴不利。治疗的时候,只要升不上去的帮他升,降不下来的帮他降,中焦不运的帮助他健运中焦,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很简单地治愈。中医真的有这么简单吗?黄元御用这套理论在临床上的实际疗效,证明了事实果真如此!从此他的医术日进千里,很快就闻名遐迩。连乾隆皇帝久病不愈,都要请他去诊治。黄元御也是药到病除,毫不含糊,并因此被乾隆皇帝赐题“妙悟岐黄”。黄元御把他这套一气周流,升降回环,如环无端的理论,系统地总结,著书留世,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圣心源。古时距今虽远,然而天地还是这个天地,人身也还是这样的人身,天地之间的道理并没有改变。黄元御的这套理论,他并没有看做是自己的发明创造。这套理论在黄帝、岐伯、扁鹊、仲景那个时代,就已经很完备了,古圣皆知,惟后人不解而已。所以黄元御把自己的书名定为四圣心源,以表明自己传承古圣心法的志向。中医理论古今如一,并无二致。而自从张仲景以后,却只有黄元御一个人领悟透了这个道理。所以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盛赞黄元御“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利用这套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用很普通的药物,作很简单的组合,来调节人体之气的升降,就可以达到效若桴鼓,覆杯而愈的疗效。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疗效,不仅黄元御自己体会到了,我在临床上也能经常碰到。理论高度决定临证水平,诚非虚言。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我个人在临床上应用黄元御一气周流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初步总结。全书的内容安排,也是按照一气周流的顺序展开的,基本上就是沿着一气周流的路子讲了一圈。愿我的这些个人体会,能够引导大家轻松地体悟到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境界,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中医不再难学,而治病成竹在胸!2、察象用药治诸病一气周流的理论既然如此美妙,我们该如何去学习掌握呢?黄元御说,一气周流这套理论,古代的圣人们都知道,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年之前,去重温一下古人对中医一气周流理论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为医者,拯疾痛,系生死,所习乃生人之术。所以想明白中医的道理,首先要对人本身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素问·宝命全形论: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不过就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合而成形而已。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之间的这股气也不过是阴阳之

    注意事项

    本文(任启松-一气周流(共1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