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docx
-
资源ID:69599009
资源大小:185.2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docx
(每日一练)人教版八年级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亦爵案雁I单选题1、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 描述正确的是()Ir 工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答案:A解析: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B错误;CD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 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故选A。2、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32cm 24cm >/A .一定大于32厘米B .一定小于12厘米C .一定在12厘米到16厘米之间D .一定在16厘米到24厘米之间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物距=32cm,相距右24cm,物距大于相距,因此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u = 32cm > 2ff < v = 24cm < 2f联立以上两式解得12cm < f < 16cm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 . 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日环食”现象照相机成像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o5、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 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 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203040A .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B .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C .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答案:c 解析: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 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 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用凹透镜矫正。故选C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B .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C .彩虹光沿直线传播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答案:D解析: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是手指经过空气、放大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 .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人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在不透明的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 故B错误;C.彩虹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故C错误;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大桥在水面上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o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AlO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像逐渐变小B.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C .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 .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A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蜡烛距透镜越来越近,物距变小,所成实 像逐渐变大,故A错误;B .由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可以成像,故B错误;C .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物距为u = 40cm - 8cm = 32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 .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ur = 40cm - 32cm = 8cm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故选Co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解析: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r=30cm=2f则5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此时物距u = 12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 意,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