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docx
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目录XX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1-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岗位津贴-1-第三章岗位聘任-3-第四章岗位考核与津贴发放-4-第五章 聘约与聘期-4-第六章 附则-5-附件一:XX大学教师岗位首次上岗条件6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6-二、首次上岗条件-6-附件二:XX大学教师岗位岗位职责-16-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16-二、岗位职责-16-附件三XX大学实验岗位首次上岗条件-26-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26-二、首次上岗条件-26-附件四XX大学实验岗位岗位职责-33-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33-二、岗位职责-33-附件五XX大学其它专业技术岗位首次上岗条件40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40-二、首次上岗条件-40-附件六XX大学其它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职责-47-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47-二、岗位职责-47-附件七:XX大学管理岗位首次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55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55-二、首次上岗条件-55-三、岗位职责-56-四、考核办法-57-附件八:XX大学工勤岗位首次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60-一、岗位范围与津贴标准-60-二、首次上岗条件-60-三、岗位职责-60-四、考核办法-61 -三级岗位。5.四级岗位(1)具有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教学型教师直接聘任本级岗位;教学科研 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科研教学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 一条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前五名)或 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前四名);(6)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以上一项(前六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六名);(7)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五名)/二等奖一项(前四名)/三等奖(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 四名);(8)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9)参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一部,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0)出版专著或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 上;(11)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2)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具有副教授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满足下列条件可竞聘本级岗位:(1)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统招);(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200以上。在满足上述(1)(2)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3)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或主持省部级项目二项;(4)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5)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三名)/二等奖一项(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二名);(6)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7)出版专著或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8)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L SSCI收录2篇/SCI、SSCL CSSCL EI收录4篇;(10)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1)山西省教学名师。6.五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无硕士学位点的不要求);(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年均招收研究生1名(统招);(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教科研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四名)/二等奖一项(前三名)/三等奖一项(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前三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 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I、SSCL CSSCL EI收录2篇、科研教学型教 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I、SSCI收录2篇/SCI、SSCL CSSCL EI收录3篇;(10)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主编或副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 万字以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3)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一项;或作为首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 在国家“五大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次;(14)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三名或破记录一次。备注:具有副教授职务的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或山西省教学名师在 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可直接竞聘五级岗位。7.六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6)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 教师要求(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七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七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三等奖(前三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被 CSSCI收录1篇;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科研教学型 教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I、SSCL EI收录1篇;(10)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三名);(13)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二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14)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八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二名累计二次以上;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 中获第一名累计二次以上。8.七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或一门研究生课程;(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教学型教师直接聘任本级岗位;教学科研 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科研教学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 一条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前五名)或 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前四名);(6)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八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八名);(7)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六名)/三等奖一项(前四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六名);(8)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9)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0)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1)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四名);(12)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三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一次;(13)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十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八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三名一次以上;或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 获前三名一次以上。具有讲师职务满足下列条件可竞聘本级岗位:(1)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200以上。在满足上述(1)(2)条件基础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3)承担国家级项目一项(前三名)或省部级项目一项(前二名)或主持市科 技项目一项;(4)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七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前七名);(5)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或省级精品课程(前五名);(6)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SSCI收录2篇/SCI、SSCL CSSCLEI收录3篇;(7)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8)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9)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0)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二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11)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八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二名累计二次以上;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 中获第一名累计二次以上。9.八级岗位(1)具有讲师职务的人员;(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3)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3)条件基础上,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或任讲师满十年以上 的教学型教师直接聘任本级岗位;教学科研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科研教学型 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4)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前五名)或主持校级项目一项;(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 奖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八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前八名);(6)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或省级精品课程(前五名);(7)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教学型教师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科研教学型教师发表学术论文 并被SCI、SSCL EI收录1篇;(8)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9)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0)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四名);(11)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一次;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得三等以上奖一次;(12)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十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八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五名一次以上;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获 前三名一次以上。10.九级岗位(1)具有讲师职务的人员;(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3)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2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00以上。在满足上述(1)(3)条件基础上,教学型教师直接聘任本级岗位;教学科研 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科研教学型教师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 一条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4)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前六名)或承担校级项目一项(前二名);(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 以上奖一项(前十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前十名);(6)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六名);或省级精品课程(前六名);(7)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8)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9)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0)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五名);(11)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以上奖一次;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得三等以上奖一次;(12)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十五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十名一次以上; 或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 获前五名一次以上。11.十级岗位具有助教职务,认真履行相应岗位职责。说明:(1)首次上岗,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时间为任现职以来近五年;(2)科研项目为批准立项在研期内有效;(3)首次上岗奖项有效时间: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全国百 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提名奖/提名奖指导教师、国家级/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 优秀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均有效;(4)省部级以上项目包括省科研、省教改、省软科学等项目;(5)方案中所规定的招博士、硕士研究生量不计入教学工作量;(6) 一篇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只算一次;(7)未被SCI、SSCL CSSCL EI收录在会议论文、专刊、增刊发表的学术论 文不算;(8)所有奖项按最高奖项计,不得重复计算。附件二:XX大学教师岗位岗位职责根据XX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岗位范围校本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二)专业技术岗位津贴标准岗位类别A类B类岗位级别特一级特二级*4四五六七八九十岗位津贴(万元/年)20108.57.56.55.554.543.532.52技术职务正高级副局级中级初级员级二、岗位职责(一)基本职责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2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积极承担完成教学科研任务;3 .有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恪守学术规范;4 .有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有明确的学科梯队;5 .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中有良好团结协作精神。(二)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指在聘期(一年)内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也是下一年度的 上岗条件。1 .一级岗位(1)具有教授职务的博士生导师;(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梯队,梯队成员稳定在8人及以匕(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统招);(4)完成每年教学工作量3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主持科技部“973” / “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 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一项;(6)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 上奖一项(前三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三名);(7)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 项(第一名);(8)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SSCI收录2篇;(9)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0)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名);(11)出版专著一部,字数理工科20万字以上/文科25万字以上(需经国内三 位同行专家盲审)。备注:国家级教学名师满足上述(1)(3)条件后可直接聘任一级岗位。2 .二级岗位(1)具有教授职务的硕士生导师;(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梯队,梯队成员稳定在6人及以上;(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博士生导师要求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 究生2名(统招);硕士生导师要求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统招);(4)完成教学工作量30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科技部“973” / “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一 项(前二名)或主持其子课题项目一项;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一项;(6)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 上奖一项(前四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四名);(7)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三名)或二等奖一项(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二名)(8)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一部;或第一 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L SSCI收录1篇;(10)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1)出版专著一部,字数理工科15万字以上/文科20万字以上(需经国内三 位同行专家盲审)(12)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13)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4)山西省教学名师。3.三级岗位(1)具有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科梯队,梯队成员稳定在4人及以上;(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硕士生及以上导师,要求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 (统招);(4)教学型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4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300 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15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以上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四名)/二等奖一项(前三名)/三等奖(第一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 三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教学科 研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被CSSCI收录1篇、科研教学型教 师要求被SCL SSCL CSSCL EI收录1篇;(10)参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一部,独立完 成一章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或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 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3)山西省教学名师;(14)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4.四级岗位(1)具有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硕士生及以上导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统 招);(4)教学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4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300XX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与效益,构建充满活力、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 改革的若干意见、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等精神,结合我校的实 际情况,特制定XX大学校内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第二条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 心,根据按需设岗、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原则,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最大限 度地调动和发挥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 良好环境,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一流学校、一流人才、一流 待遇、一流业绩的发展目标。第三条实施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岗 位设置、聘任、考核为运行机制,以工作实绩与效果为激励目标的岗位津贴制度,突 出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地位,整体提高全校教职工的收入水平,统筹兼顾,和谐发 展。第四条实施范围校本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实验、图书、卫生、档案、出版等单位(部门)。学校后勤、产业等部门参照本方案自行制定方案经学校批准后执行。第二章岗位设置与岗位津贴第五条 学校设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种岗位。1 .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L1,J 1工冈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对象: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校本部实验室、图 书馆、档案馆、编辑部、校医院、管理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分A、B两类,A类岗位包括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 四级岗位;B类岗位包括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十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津贴标准如下:岗位类别A类B类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150以上。在完成上述(1)(4)任务基础上,完成下列任务之一:(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以上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四名)/二等奖一项(前三名)/三等奖(第一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 三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教学科 研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被CSSCI收录1篇、科研教学型教 师要求被SCI、SSCL CSSCL EI收录1篇;(10)参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一部,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或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 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3)山西省教学名师;(14)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具有副教授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满足下列条件可竞聘本级岗位:(1)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统招);(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00以上。在满足上述(1)(2)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3)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项目一项;(4)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5)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三名)/二等奖一项(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二名);(6)参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一部,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7)出版专著或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8)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L SSCI收录1篇/CSSCI、EI收录2篇;(9)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名);(10)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1)山西省教学名师。5.五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硕士生导师(无硕士学位点的不要求);(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每年招收研究生1名(统招)(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4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300以上、教科研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5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五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 (前四名)/二等奖一项(前三名)/三等奖一项(前二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前三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 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L SSCL CSSCL EI收录1篇或被CSSCI收 录1篇、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L SSCI收录1篇或CSSCL EI收录 2篇;(10)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主编或副主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 万字以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3)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4)山西省教学名师;(15)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一项;或作为首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 在国家“五大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次;(16)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三名或破记录一次。6.六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4)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4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 工作量300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15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七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七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三等奖一项(前三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被 CSSCI收录1篇;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科研教学型 教师要求发表论文并被SCI、SSCL EI收录1篇;(10)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三名);(13)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14)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八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二名一次以上;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获 第一名一次以上;(15)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6)山西省教学名师。7.七级岗位(1)具有副教授职务的人员;(2)本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3)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4)教学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450以上;教学科研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300 以上;科研教学型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150以上。在满足上述(1)(4)条件基础上,满足以下条件之一:(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 求(前四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前三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二名);(6)承担省部级项目一项,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五名)、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 (前四名)、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前三名);(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七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七名);(8)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三等奖一项(前三名);或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前五名);(9)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教学型教师要求在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篇; 教学科研型教师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1篇;(10)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 成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11)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12)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三名);(13)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14)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八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二名一次以上;或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 获第一名一次以上;(15)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6)山西省教学名师。具有讲师职务满足下列条件可竞聘本级岗位:(1)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2)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满足年均教学工作量300以上。在满足上述(1)(2)条件基础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二(以下条件中任何一条 若双倍满足,则可顶替其他一条):(3)承担国家级项目一项(前三名)或省部级项目一项(前二名)或主持市科 技项目一项;(4)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一项(前十名)/二等奖一项(前七名);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前七名);(5)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奖一 项(前五名);或省级精品课程(前五名);(6)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SSCI收录1篇/SCI、SSCL CSSCL EI 收录2篇;(7)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编写,独立完成 一章节以上;或主编出版由有关部委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定教材一部;(8)出版专著、或著作一部,字数要求理工科10万字以上/文科12万字以上;(9)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前二名);(10)在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或作为指导教师(前两名)指导学生 参加国家级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一次或省级竞赛获得一等奖一次;(11)教师本人或作为主教练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上比赛中获前 八名一次以上;或在全国单项比赛、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中获得前六名一次以上;或 省全民运动会、省外高校协作区比赛获得前二名一次以上;或在山西省大学生比赛中 获第一名一次以上。8.八级岗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