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勇指导何婧旖、高佳怡赏汪兴亮文选 8.docx
何靖旖、高佳怡(贾勇指导)赏汪兴亮文选初二学生何婿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 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二篇:汪兴亮:学习我们的学习要有温度,也就是热度,为什么呢?原因呀很简 单,热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热爱,如果你对学习都已经没有温度, 那还不如不学,在学习阶段有很多人都对学习没有“热度”,而 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了乐趣也就是找到了促 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当然了,我们对待学习的力度也因当把握好,为什么呢?对 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都离不开的事情就是学习了,如果说我们 没有指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能我们一天的学习下来,时间 也是流逝过去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提高,所以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应当有清晰的学习计划,这样对于我们本 身的学习给予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 进度,切不可急功近利,就静下心来学习,学会劳逸结合,才是 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法固然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学习的心态了,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牢牢切记不可以松懈,不可以浮躁,不 要因为一时的得到而骄傲自大,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一蹶不 的酒令,则近于或已经成了词。酒令在不断翻新过程中,常常设计出种种令格,这些令格, 有的被继承下来,成了词的某些体式或修辞特点。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 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 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刘禹锡有忆江南词,标云“和乐天春词,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表明不再是按诗的句法,而是依照一定曲调的曲拍,制作文辞。 这是文人自觉地把诗和词两种创作方式区分开了,有了真正属于词的创作意识和操作规范。 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强调,韵文中有“由乐以定词”与“选词以配乐”两大类,前者“因 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元稹这番议论, 足以作为词体成立和“曲子词”的创作走向自觉的标志。“因声以度词”、“以曲拍为句”,当 然是依曲谱直接制作文辞,与后世据词谱填词仍不是一回事。这中间的演变,是由于曲谱失 传,或虽有曲谱而后世难得通晓,只好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范本,进行创作。而以具体 作品为范本,毕竟不够便捷,于是学者又将前代同调词作集中起来加以比勘,总结每一调在 形式、格律方面种种要求,制订出词谱。至此,词的制作便由最初的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 词谱填词。词也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 了。总之,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 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这些异于一般诗歌的特点,是由 它排比声谱填词所造成的。44 .简答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答:温庭筠在花间集中被列于首位,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把词同南朝宫体与 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的词风格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的描写, 如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也有一些较为清新疏朗,甚至通俗明快之作,如 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州:但就 总体而言,温词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出闺阁,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裱艳细腻,绵密隐约。 具体说来,温词艺术特色表现在:一、善于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及闺阁情思,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声音的抑扬长短,增加直 觉印象的美感,像一幅幅精致的仕女图,引起美的联想。代表作有菩萨蛮,它用诉诸感 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词藻,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具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特征。二、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物语、景语与情融合在一起,用虚实相衬的艺术手 法,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为可感的优美物象。三、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善于用暗示手法,意象的衔接是 跳跃的,造成内在意蕴深隐含蓄的效果。温词所表现的,多为冷静之客观,精美之技巧,而 没有热烈的感情及明确的指向。无论他写的是室内之景物,或者是人的动作,人的装饰,甚 至于人的感情,读之但觉如一幅图画,极冷静、极精美,而无丝毫个人主观的悲喜爱恶流露 其间。温庭筠上承南朝宫体的诗风,下替花间词人开了道路,他的词大部分注重文辞声律的华 美精工,艳丽若晚唐诗风,但也有绝佳而不为辞藻所累的近于自然之作,如上面提到的梦 江南。词境缠绵俳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的诸 多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45 .简答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特点上的异同。答:温庭筠和韦庄的词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都具有花间词共同的婉媚、 柔丽、轻艳特征,并且二人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 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温庭筠的词非常客观,很少作主观的表达, 而韦庄的词则大半都是对他自己感情的主观的直接叙写。这是他们俩人之间很大的差别。所 以,过去一般人认为温词是托物寄情,韦词是直抒胸臆。其次,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 所用的笔法常是比兴,韦庄常用的笔法则是赋,比兴造成兴发感动的力量,在它的形象,在 它的委婉和曲折,赋之造成感发则在其叙写的口吻。温词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 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温 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再次,风格不同。 温词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 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而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 以疏淡为美。同时,韦词的抒情又具有深婉低回之致,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似 直而纤,似达而郁”。总之,韦词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词的密集艳丽、 深隐含蓄。46 .试论述李煜的生平与其词风变化的关系,以及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答: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今存词三十余首。他39岁时为宋军所 俘,囚居汴京,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前后期的词 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实际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 代表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等。在南唐内外危机深化的过程中,李煜逐渐也感 觉到他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因此在部分词里也流露了沉重的哀愁。他的后期词主要写亡国 之痛,南唐亡国使他丢掉了小皇帝的宝座,也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这一段 由南唐国主转变为囚徒的经历,使他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在词里倾泻自己的深哀 巨痛。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其词 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特点,那就是“真:他在 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这也是他的词能引起后人广泛共鸣的主要原 因。具体说来,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是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 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是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 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是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 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 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 审视。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这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晚唐五 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 己的深哀与剧痛。这就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 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影响。其次,他善于用白描 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构成了画笔所不 能到的意境,写出他国破家亡后的生活感受。再次,他还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 象化,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句都是。另外,语言也更明净、优 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总之,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他的词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 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 “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 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王国维曾说:“词至后主而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两宋辽金文学一、填空1 .王禹僧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2 .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 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3 .姚铉 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4 .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 体”。5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 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防、徐铉等人。6 .王禹偶 相当自觉地学习自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代表作有畲田词、乌啄疮驴歌等。7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 的成就比较突出。8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9 .西昆酬唱集中的诗大多师法唐人李商隐 的诗。10 .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11 .宋初词人张先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12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13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14 .柳永描绘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篇首 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15 .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 拓展。16 .欧阳修的诗论作品是六一诗话,其中提出了 “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17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是梅尧臣鲁山山行中的诗句。18 .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的韩愈、柳宗 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19 .王安石的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20 .王安石后期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这种诗被称为“王荆公体”21 .清人赵翼评苏轼的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 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22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23 .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24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是指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25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 黄”。26 .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是江四诗派27 .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休”或“山谷体”28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称 为“江西诗派二29 .小山词是指晏几道的词作,他按照其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 阵地。30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31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咏物词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等。32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33 .宋代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34 .元好问为了保存金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旨在以诗存史。35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 后世统称为“话本”。36 .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凋串接而成。另外,诸多研究者发现一一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 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二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的绰号都叫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振,我们要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保 持初心。我自深知学习必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天下之事无一易事, 只要我们肯努力肯钻研胜利之光会是属于我们的。机会永远是留 给有准备的人!汪兴亮: 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年头,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家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婿 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部分。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爱心;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体的办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则,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很多人依旧做不到,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 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达到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提醒自己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简述唐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答:唐代传奇的艺术成就是斐然可观的,与传录异事、粗陈梗概而无甚作意的六朝小说 相比,唐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由此形成“作意好奇”、 “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从总体看,唐人传奇以愉悦性情为旨归,更加关注个性生命和个 体情感,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让诸色人等在作品中跃动,借以寄寓个人的志 趣爱好和理想追求。具体看,唐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有:一、唐传奇的虚构和想象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在处理小说创作虚实关系的 问题上,唐传奇讲究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将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叙事艺术 融为一体。因是“有意为小说”,所以传奇作家对各种传说闻见除艺术加工外,还在其基础 上进行杜撰,亦即有闻加工,无闻虚构,从而使小说所传之“奇”,成为有意为之之奇、大 加渲染发挥后之奇。那些以神怪、异梦为题材的作品讲的本来就是虚幻无稽之事,虚构想象 自然成为其基本手法;即使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长恨歌传、霍小玉传 等,作者也并不拘泥于史实、传闻,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因文生事,虚设情节,多方描绘 环境,巧妙编织对话,深深探寻人物的内心隐秘,有目的进行再创作。二、唐传奇标志着文言小说文体的完全独立。首先,唐传奇作家大大降低自己描述对象 的社会层次,这是小说文体能够取得独立地位的关键性一步。其次,唐传奇将所写故事情节 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再次,唐传奇的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 物中心演进。三、在语言、辞采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唐传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叙述事件简洁明 快,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 美。可以说,唐传奇将古代散文的表现力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四、诗歌辞赋大量运用人传奇文,增添行文的丰采意趣和艺术气息,带有诗化的特征。 有些作品虽施以藻绘,却无繁缗之弊而有明丽之美.一些佳作更善于用诗化语言营造含蓄优 美的情境,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称之为“莫不宛转有思致”。唐传奇的作者在描写景物、 渲染气氛时,或简笔勾勒,或浓墨重染,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它比较全面地采用了史传文学 的手法,形象地揭露社会矛盾,描绘人物形象,情节委婉曲折,细节刻画生动,语言简洁、 准确、优美,从此独具民族风格的小说形式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36 .简答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答:杜牧今存诗500余首,其怀古咏史的七绝才气纵横,伤别诗深婉艳情,纪行写景诗 笔调清新飘逸,能在晚唐诗坛自成一格,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杜牧不满当时 诗坛的绮靡倾向,强调诗歌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总体看来,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 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具体说来,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首先,晚唐诗人中,杜牧是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的。他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 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 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 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而那些立意高绝的议论,表 现出了诗人横溢的才气。其次,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的景物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 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诗人以畅达的语言 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再次,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 绚丽多彩,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义神韵疏朗。李商隐的杜 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道出了杜 牧诗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37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诗有如下特色:首先,诗歌情调的幽美。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 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代表作品有春雨等。其次,飘渺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 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 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 渺难寻。如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等,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是错综纠结 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另外,李商隐 涛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 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所以锦瑟虽号称难懂,却又家喻户 晓,广为传诵。再次,诗歌内涵上的多义性。李商隐“无题”一类的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 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1)李商隐诗的 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李商隐诗的意象,被他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 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诸如珠泪、玉烟、蓬山等等,均难以指实。(2)李商隐的诗大量用典。 李商隐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 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3)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 很有关系。诗人心理负倚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则极其纤细敏感,当其心灵受到外界某 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地浮现,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 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的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 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4)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 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如乐游原,诗由登古原遥望 夕阳触发,引起的是整个心灵的投注,百感茫茫,一时交集。38 .简要评述一下李商隐的诗歌是如何形成既凄艳又浑融的风格的。答:李商隐是一位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由于时代的衰颓和晚唐绮靡繁艳的审美趣味的 影响,其时像盛唐那种饱满健举、明朗与含蓄结合的诗美已不能再现。于是,对含蓄蕴藉的 幽约细美的向往,被李商隐发展为对朦胧境界的追求,而盛唐的壮丽,则转而为凄艳。在李 商隐那里,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歪与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形成哀 感凄艳的诗风。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中“玉盘进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之句;又如无题二首其一中“已足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之句。他用哀惋的情 调,美丽的形象与辞采,来写他的心境与感受,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 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更为重要的是,李商隐诗以艳丽通于浑融,在艺术上具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首先, 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他所用的意象在色调、气息、情意指向上有其一致性。其次,李 商隐的诗技法纯熟。声调的和谐、虚字的斡旋控驭,事典的巧妙组织,近体在形式上的整齐 规范,都增加了诗脉的圆融畅适。再次,情感的统一。李商隐的那种孤独、飘零、惘然、无 奈、寥落、伤感的情绪,浓郁而又深厚,弥漫在许多诗中,使诗的各部分得以融合、贯通, 成为浑然一体。如春雨全篇浸沉在孤独根触的情绪中,从这种情绪出发,借助于飘洒迷 蒙的细雨融入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红楼、灯影、云罗、孤雁等物象,诗境遂显得 凄艳而浑融。短篇如夜雨寄北,借思乡的愁绪,将此地与异地,现时与未来,实景与假 想,巴山独对夜雨与剪烛聚首西窗等不同时地与场景,融合在一起。虽四句之间跳跃极大, 但却是“水精如意玉连环”的浑融境界。39 .简述李商隐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答: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 其再次出现高峰。他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上的大家。一、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任何诗歌都这样那样地表现着 心灵世界,李商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心灵世界的丰富层次,它的变化的复杂奥妙,它的 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难以言说的领域,做了前所未有的细腻、传神的展示。围绕表现心灵世界。 他在对于诗歌语言潜在能力的发掘,比兴象征手法和典故运用等方面,亦有许多独到的探索。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 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 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 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 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 托物寄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 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 现心理方面的潜能。41 .简答司空图的诗学理论。答:司空图是晚唐的重要诗人,更是著名的诗歌理论家。司空图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深 入、精辟地阐述了诗歌的意境理论。具体表现为:一、“思与境偕”说。是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的,他说:“长于思与境偕, 乃诗家之所尚者。”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 动,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是激发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 与“思”偕往,相互融会,这就构成了作品的意境世界。二、“韵味”说。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司空图从鉴赏角度,把“味”作为诗歌审 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就是“韵味”说。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强调诗歌要有“咸酸” 之外的“醇美”之味。他的“韵味”说本于钟噪“滋味”说,但有发展变化。三、“四外”说。“四外”说,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韵外之 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也就是司空图“韵味”说的具体内容,“韵 外之旨”,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昧外之旨”,则应 是侧重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而“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则是指有意 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其中“韵味”说、“四外”说是司空图对诗歌意境理论深入而又精辟的阐述,对后代有 深远的影响,如宋代严羽的“兴趣”说、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 受到司空图一定的影响。42 .简述“词”这一文体的形成背景与过程。答: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音乐的发展等有密切关系:商品经济 发展和城市兴盛,尤其“歌酒家家花处处”的都市生活,不仅孕育了词,而且推进其发展与 传播。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燕乐是隋唐之际中 原传统音乐吸收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系统,词随燕乐而起,具体过程 是复杂的,途径也并不单一。配合燕乐演唱的歌辞,除长短句形式的歌辞外,还有齐言的声 诗。前者依乐曲制作文辞,后者选诗配乐,两者并行于世。其中有一部分声诗,在演唱过程 中,为与乐曲更好配合,杂以和声、泛声等成分。这些和声、泛声处.后来逐渐被人填成实 字,即可能演变成长短句词调。以教坊为代表的俗乐机构以及以教坊妓为代表的歌舞艺人, 在众多曲调的创制、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 形成,还与酒令著辞有关。饮宴娱乐风气,培育并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有些歌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