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
资源ID:69610410
资源大小:26.6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History)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1002002学 分:3学 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2,实践学时6)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出版课程归口: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指引下建立制度是中国人民 和中国历史的正确选择,从而增强坚定走道路的信念。二、课程目标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历史和人 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走道路的 理想信念。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8-1,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毕业要求8-1V三、课程内容及要求(-)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2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与发展的轨迹及其启示(2)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3)理解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3.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2)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二)反时外国侵略的斗争1 .教学内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反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2.基本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2)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3)增强民族自信心3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历次反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教学内容(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2 .基本要求(1)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2)充分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 独立与富强3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的原因(四)铉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 .教学内容(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辛亥革命的失败4 .基本要求(1)了解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同时理解它的最终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3)理解和认识在中国的传播和走道路是历史的必然3.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2)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五)球覆地的三十年;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工,教学内容(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2) “三座大山”的重压(3)两个中国之命运(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5)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6)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 .基本要求(1) 了解1919T949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的统治,理解中 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理解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3)充分认识中国先进分子对的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意义,尤其是认识到 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 .重点难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3)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六)帼革命的新道路4 .教学内容(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5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2)认识中国化的重要性(3)掌握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4) 了解思想的形成过程,充分认识的突出贡献3.重点难点(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中国化(3)长征的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教学内容(1)发动灭亡中国的(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2 .基本要求(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2)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3.重点难点(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八)为新中国而奋斗1 .教学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 .基本要求(1) 了解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2)深刻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重点难点(1)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九)辉皇的历史进程1 .教学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初级阶段(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3)开创和发展(4)进入新时代2.基本要求(1) 了解中国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2)认识和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自觉增强建设的信心和 决心3 .重点难点(1)中国建设道路的成就与挫折(2)增强为建设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十)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 .教学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向过渡的开始(2)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有中国特点的向过渡的道路2.基本要求(1)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到的确立过程(2)理解和认识选择的正确性(3)理解和认识改造的成就及意义(4)树立核心价值观3.重点难卢(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十一)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教学内容(1)良好的开局(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4 .基本要求(1)了解建国后一段时期的建设的历史(2)正确估量当时建设的成就(3)正解评价这段历史,对挫折和失败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3.重点难点(1)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挫折(2)中国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十二)的开创与持续发展1 .教学内容(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事业的跨世纪发展(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2.基本要求(1)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2)正确认识改革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3)全面理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探索3.重点难点(1)走道路的意义(2)怎样开创和接续发展(十三)进入新时代1 .教学内容(1)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3)夺取新时代的伟大胜利2.基本要求(1)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2)认识十九大的各项议程、贡献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3.重点难点(1)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2)认识的历史地位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 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 指标点讲授 学时实践 学时1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目标18-136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目标18-13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目标18-13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目标18-135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开天辟地的 大事变目标18-136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目标18-13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目标18-138为新中国而奋斗目标18-139辉煌的历史进程目标18-1310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目标18-1311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目标18-1312的开创与持续发展目标18-1313进入新时代目标18-1314复习、考查315合计426四、课程实践实践项目名称实践内容及要求学时对毕业要 求的支撑类型备注五、课程实施1家人口述史对话一位家族亲人,回忆他个 人亲历、印象深刻的事件。真 实记录一段改变个人或家 族命运的历史,最好配有老照 片的佐证,完成一段历史的个 体记忆与个人叙述。68-1验证性选做2历史专题研究关注近现代历史人物,如张太 雷、瞿秋白、愕代英等,探究 近代历史变革,分析研究其对 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影响,探 讨近现代中国发展道 路的选择及经验教训。68-1验证性选做(-) 教 学 方 法 与 教 学 手 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在保证讲课进度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气氛。2.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Q)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 内容的组织;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 课计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 教法设计、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 析等方面;(3)结合课程特点,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部分教学内容;(4)确定各章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构思授课思路、技巧和方法。2讲授(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 解答和讲解例题。(2)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让 学生能体会和领略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 力。(4)表达方式尽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 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3作业布置 与批改(1)学生完成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a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b作业本规范,书写清晰;c 作业要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符合学科语言表达规范。(2)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求如下:a 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并按时批改、讲评学生每次交来的作业;b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每次批改或讲评作业后,按百 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c期末按每个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的 重要组成部分。4课外答疑建议任课教师安排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工作。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考试,采取教考分离方式。总评成绩的评定见课程评分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及以上;(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1/3及以上;(3)机考成绩低于40分;(4)课程目标小于0. 6o六、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机考方式。(二)课程总评成绩二平时成绩x60%+期末考试成绩X40%,平时成绩二出勤成绩X20%+作业成绩X 30%+学习态度X 30%+实践成绩X 2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 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出勤成绩20%课堂不定期点名,考核能否按时到勤,旷课 一次扣20分,迟到与早退一次扣5分。8-1每章节对应有思考题和习题考核学生对每平时成绩60%作业成绩30%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度;对每次 作业完成情况做记录并百分制打分计算全 部作业的平均成绩。8-1学习态度30%听课情况,关注学生听课的精神状态,随时 做记录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占 50%);课堂随机提问,提高学生上课精神 的集中度并考察学生当堂课程的掌握情况(占 50%) o8-1实践成绩20%能按要求制定实践计划(占10%);按照预 设方案完成实践(占30%);作业内容格式8-1规范(占60%)期末考试40%期末考试100%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 择题等其中考核思政理论基础知识的题目 占50%;考核是否具有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题 目占40%;考核是否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途径的题目占10%o8-1(三)所有课程目标均大于等于0.6,否则总评成绩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每个课程 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课程目标i达成度;平时成绩xAi+期末考试成绩x Bi100x(Ai+ Bi)式中:Ai二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平时成绩中的权重,Bi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权重X课程目标i在期末考试成绩中的权重。七、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本峥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实邮节、平时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学督导等反馈,及时对教学中不 是次诩亍改性和E下7斓呈教学中整改善,确保柑S毕业要谢爵赧曲戈。(-)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人民出版社.2 .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 .文选(1-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 .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 2018 年版。5 .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