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通用版).docx

    • 资源ID:69610448       资源大小:24.6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通用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1002012学 分:3学 时:48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8月课程归口: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 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 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选择 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为什么行、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不懈奋斗。二、课程目标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理解中国近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内 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走道路的理想信念。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8. 1,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毕业要求8.1q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二)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 .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 .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5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三)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二O二一年九月十六日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一)导言1 .教学内容(1)中国近代史综述(2)中国现代史综述(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2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主题和主线(2)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3)把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3 .重点难点(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二)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1.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4)反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2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与发展的轨迹及其启示(1) 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理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 荣富强了解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3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近代中国历次反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教学内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2 .基本要求了解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过程(2)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 正的独立与富强3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 独立和国家鬲强的原因和启示(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 .教学内容(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2 .基本要求(1)认识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2)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的统治(3)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3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2)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影响(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五)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1 .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 .基本要求(1)认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2) 了解在中国的传播(3)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 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 .重点难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中国为什么选择了(3)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教学内容(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2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2) 了解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中国化的重要性(3)掌握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3 .重点难点(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中国化(3)长征的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 .教学内容(1)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5 .基本要求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1) 了解中国人民如何奋起抗击侵略者(3)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4)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6 .重点难点(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经验(A)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7 .教学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8 .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全国解放战争的爆发和发展(2)认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3)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 和人民的选择9 .重点难点(1)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L教学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3)基本制度的确立(4)建设的良好开端(5)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0 基本要求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到的确立过程(2)认识改造的成就和意义(3)认识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4)正确理解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1 重点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中国建设道路的经验与教训(3)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十)改革开放与的开创和发展1 .教学内容(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3)把全面推向21世纪(4)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2 .基本要求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2)正确认识改革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3)全面理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探索3 .重点难点(1)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走道路的意义(3)怎样开创和接续发展(十一)进入新时代1 .教学内容(1)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 .基本要求(1)认识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成就(2)认识确立(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经验(4)树立唯物史观,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3 .重点难点(1)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2)认识的历史地位(3)认识新发展阶段,理解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讲授 学时1导言目标18. 132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目标18. 133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目标18. 13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目标18. 135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目标18. 136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目标18. 13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目标18. 168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目标18.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目标18. 1610改革开放与的开创和发展目标18. 1611进入新时代 复习目标18. 19合计48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在保证讲课进度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气氛。2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 内容的组织;(2)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 课计划,编写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 法设计、课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 方面;(3)结合课程特点,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部分教学内容; (4)确定各章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构思授课思路、技巧和方法。2讲授(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熟练 地解答和讲解例题。(2)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让学生能体会和领略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 力。(4)表达方式尽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 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3作业布置 与批改学生完成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作业规范,书写清晰;(3)作业要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符合学科语言表达规范。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并按时批改、讲评学生每次交来的作业;(2)教师批改或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每次批改或讲评作业后,按百 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3)期末按每个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 的重要组成部分。4课外答疑由任课教师安排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工作。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考试,米取教考分离方式。总评成绩的评定见 课程评分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及以上;(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学时1/3及以上;(3)机考成绩低于40分。五、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机考方式。(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60%+期末考试成绩X40%,平时成绩=考勤成绩X 20%+学习态度X 30%+作业成绩X 50% o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 环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 60%考勤成绩20%课堂不定期点名,考核能否按时到勤,旷课 一次扣2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8.1学习态度30%听课情况,关注学生听课的精神状态,随时 做记录,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随机提问,提高学生上课精神的集中 度,并考察学生当堂课程的掌握情况。8.1作业成绩50%通过单元测验和思考题考核学生对课程知 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对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做 记录并百分制打分,计算全部作业的平均成 绩。8.1期末考试 成绩 40%期末考试100%试卷题型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等。考核思政理论基础知识和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运用。8.1(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课程目标达成度=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总分之和六、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平时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学督导等反馈, 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

    注意事项

    本文(2021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通用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