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有权_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_基于两国经济.pdf
第9卷第1期2009年10月经 济 学(季 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Vol19,No11October,2009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 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王耀中 洪联英 刘建江3摘 要 本文通过融合Grossman2Hart2Moore(1986,1990)产权理论方法和Helpman2Krugman(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力图从微观企业层次解释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研究发现:最终产品商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中美贸易顺差的实证分析支持这一结论。结果表明:中国外贸失衡是国际生产与贸易活动的一种外化形式,只要全球生产贸易格局不变,中美贸易失衡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条件下,解决中国外贸失衡困境问题需要战略转向,重点应该寻求微观解决方案。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贸易失衡3长沙理工大学。通信作者及地址:洪联英,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经济与管理学院,410004;电话:13007492416;E2mail:lianyinghong 。感谢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编号:70673020)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贸易促使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机理与协调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编号:08CJL019)对本研究的资助,并对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和修改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一、问 题 提 出外贸失衡问题是事关国家对外关系和经贸稳定发展的利益交汇点。为改善中美(欧)贸易失衡而引发的外部困境问题,我国先后采取系列“减顺差”的宏观举措,如加大进口力度、降低出口退税、调整出口商品目录和人民币升值、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等。然而,从2008年经济数据释放的信号来看,尽管出口增速大幅放缓,贸易顺差出现了回落趋势,但这种回落一方面以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阵痛为代价;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显著下行带来的外部需求紧缩,以及美国为刺激经济而刻意放任的美元贬值进一步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冲击。这就是说,导致当前贸易顺差回落的措施或条件是外生的,中国外贸失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在当前投资持平、内需仍未成为拉动经济主力的现状下,出口持续下滑不仅会降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且还会带来投资波动,影响工人充分就业和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26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实消费收入,进而扩大内需,阻碍经济稳步增长。这就意味着“减顺差”的结果引致了内部困境,与“减顺差、调投资、促消费”的政策初衷相悖。因此,如何从出口企业层次反思我国外贸失衡形成的微观机理,对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讨论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与战略调整,是极为迫切的。对于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如Fungand Lawrence,1998,2003;Feenstra等,1998;姚枝仲,2003;沈国兵,2005;李稻葵和李丹宁,2006;李若谷,2007;邱斌等,2007;等等)。总体上说,这些研究大致可归结为两类:一类侧重宏观视角,主要集中于汇率因素、财政赤字问题,储蓄率高低,转口贸易论、美国因素论、国民贸易统计论等;另一类侧重技术视角,主要从技术标准、技术进步、技术贸易措施、FDI、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解释。这些成果已从不同层面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不是从生产组织和企业行为来考察,没有反映出贸易失衡的微观本质特征。本文以为,随着国际贸易性质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中美贸易失衡除了与国内外宏观条件密切相关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微观生产组织根源。事实上,在当前全球生产分散化与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FDI与企业组织特征紧密联结,使世界经济发生了从国际贸易与投资走向全球生产的质的变化,跨国公司日益扮演着中心角色(Helpman,2006)。在母公司控制下,它既可通过独资、控股、参股等企业内组织形式,也可借助于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企业间组织形式,将大量的中间品贸易和服务活动频繁地流转于企业内各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外包企业网络之间(Freenstra等,1998;Borga and Zeile,2004)。而我国作为跨国公司FDI与外包加工组装的重要基地,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出口持续激增的主要因素(陈志勇和刘威,2006)。换言之,中美贸易失衡与跨国企业制度安排之间可能存在着系统性关联。为此,本文试图通过融合Grossman2Hart2Moore(1986,1990)产权理论方法和Helpman2Krugman(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构建一个企业所有权约束下的国际生产与贸易模型来论证这一思想,揭示最终产品商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从而为解决我国外贸失衡困境问题提供微观企业理论依据。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基本模型的构建;第四部分为均衡条件分析,阐明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选择的内在机理;第五部分运用模型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第六部分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选择是导致中国外贸失衡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最后为本文的结论与启示。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27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一)企业所有权与贸易组织结构的内涵Grossman and Hart(1986)以及Hart and Moore(1990)的经典文献被合称为GHM模型,构成了现代产权理论(property rights theory)原始意义上的基本框架,后经Hart(1995)的进一步工作而使该理论在体系上趋于完善。由于他们将企业定义为“由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如机器、存货等)所组成”(1986,p1692),即把着眼点放在财产权利上,而财产权利又主要表现为所有权(ownership)结构。这样,在不完全合同条件下,剩余控制权就应该天然地配置给物质资产所有者,并将这种来源于物质资产的企业权力称为企业所有权。按照GHM产权理论,所有权实际上就是实施控制权的权力(power),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资产所有者拥有剩余控制的权力。当遇到初始契约中难以预料的随机事件时,物质资产所有者有权决定这些资产的使用,从而确保其在事后讨价还价中仍然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支付。二是激发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2specific investments)的工具。企业一体化的成本和收益都是内生的,在关系专用性投资存在条件下,企业所有权配置对各方事前投资激励起关键影响,并通过影响事后剩余的分享,决定联合组织租金。在国际生产与贸易中,企业所有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是按照企业的定义,无形资产(折算为股权或货币资本)也属于物质资产范畴。二是当跨国企业在国外进行分段生产时,FDI始终是一种最重要的投资选择方式。三是现代企业制度放大了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权力的控制作用。依据IMF规则,拥有10%生产工厂股权的企业投资被视为FDI流动,而且由于核心资产的稀缺性,实际上即使只拥有低于10%的股权,跨国公司也能够对东道国企业施加控制。贸易组织结构的概念与跨国企业所有权紧密相关。在跨国公司主导下,全球生产分散化与贸易一体化共存,市场、企业和企业间网络都是贸易的不同组织方式。与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相比,国际生产与贸易活动主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网络展开,企业组织是其重要特征。换言之,贸易主要是通过FDI方式和外包方式进行的,企业内一体化贸易和企业间外包贸易构成贸易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由于这些贸易都与企业组织特征密切相关,而企业组织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按照FIEs股权比例不同,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企业可分为FDI企业、FDI参股企业和外包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在承接FIEs生产贸易活动时,必须遵守东道国的出口加工管理制度,如按照我国的海关加工体制,可分为来料加工(the pure2assembly regime或processing with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28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supplied materials)和进料加工(the import2and2assembly regime或process2ing with imported materials)两种。按照这两种分类,贸易组织结构又可以细分为表1所示的四种模式:FDI内部贸易模式、来料外包贸易模式、(FDI+外包)混合模式、进料外包贸易模式。不过,在规范性的讨论分析中,研究人员通常将这四种模式归结为两种基本结构:一体化生产贸易模式和外包生产贸易模式。表1 贸易组织结构的四种模式贸易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形式(股权比例)跨国公司股权控制跨国公司非股权控制海关加工体制来料加工结构1FDI内部贸易模式结构2来料外包贸易模式进料加工结构3(FDI+外包)混合模式结构4进料外包贸易模式(二)一体化的均衡分析方法以Samuelson(1953)的原创性贡献为基础,Dixit and Norman(1980)大力倡导使用“一体化的”(integrated)分析方法来探究要素价格均等化问题。与把两国要素禀赋作为既定的、来寻找自由贸易均等化要素价格条件(如不完全专业化、无要素密度逆转等)的传统分析方式不同,他们探讨既定的世界禀赋集如何分割以便产生要素价格被均等化的贸易均衡。其基本方法是,根据偏好和技术,找出一个假定的一体化经济(即具有资本和劳动的世界总供应的禀赋)的均衡,在这个均衡中,可以得出每个产出的世界资源配置及其相对的要素价格。Helpman and Krugman(HK,1985)将这一方法拓展到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nontrade goods)的;二是“国际要素报酬不相等”(unequal factor rewards)。然后将其着力应用到报酬替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分析中,讨论贸易收益和贸易量的大小是如何依赖要素禀赋的。他们发现:(1)如果要素禀赋都在资源配置集合内,通过贸易,国际生产要素价格将会达到相等;(2)如果要素价格相等且国家之间的偏好相同,则能推出Vanek(1968)意义上的要素禀赋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即一国是其相对充裕要素服务的净出口国,而它又是另一种要素服务的净进口者。正是由于HK(1985)的一体化均衡分析方法能够应用到国际要素报酬不相等、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分析中,使得本文研究跨国企业制度安排与贸易失衡问题有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不过,由于在他们的方法中,企业是同质的,企业行为问题被大大简化了。因此,要探讨跨国公司的企业行为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尚需要结合其他的方法。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29(三)GHM产权理论与贸易、FDI理论的融合针对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对现有理论提出的挑战,Antrs(2003,2005)、Antrs and Helpman(2004)、Feentra and Hanson(2005)等先后运用产权理论方法,将新制度经济学与贸易、FDI理论相结合,为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下企业组织的生产与贸易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Antrs(2003,2005)在契约不完全假设条件下,将GHM产权理论嵌入一般均衡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中,结合企业所有权结构、要素密集度解释了美国企业内贸易模式的行业特征和国家特征;结合产品周期理论和契约可执行程度解释了企业对一体化与外包组织形式的权衡选择。这给本文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模型构建上的借鉴。不同的是,由于他们只考虑财产所有权作为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功能,忽视了它作为跨国企业的权力控制功能,因而在他们的模型中,不存在企业组织治理成本,只考虑到固定进入成本,而且该成本与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无关。Antrs and Helpman(2004)将这一模型拓展到异质企业环境中,认为最终产品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是关系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 specific investment),并通过不完全契约来治理,其均衡模式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所有权优势、事后纳什讨价还价能力和总部密度技术。这一模型虽然考虑了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问题,却没有分析由此产生的贸易不对称效应,而这恰恰是本文最为关注的。而Feentra and Hanson(2005)将GHM产权理论方法应用到中国外包贸易实践中,发现在中国从事加工出口的FIEs,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FIEs至少拥有部分所有权,中方控制投入品采购权。这一成果虽然将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加工装配活动中的生产控制模式联系起来,但他们仍然是从财产所有权的激励角度出发,没有考察其对贸易模式和贸易流动结构的不均衡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受到以下论文的启迪:邱斌等(2007)的经验研究表明,FDI、生产非一体化与美中贸易逆差存在单向促进作用,为本文提供了研究视角启发;王怀民(2006)对中国加工装配活动中生产控制模式的考察,为本文研究跨国企业所有权控制机制提供了经验研究基础;侯俊军等(2008)运用中间产品定价模型,从产业标准制定权来研究上、下游厂商价值分配的作用机理,为本文研究中美贸易收益分配失衡问题,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尝试在贸易失衡的微观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以下几点工作:(1)在运用GHM产权理论时,本文将企业所有权作为跨国企业行使剩余权力的控制工具,而不局限在专用性投资激励上;(2)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微观企业层次出发,将FDI、生产非一体化与贸易失衡问题相结合,探讨中美贸易失衡存在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3)将GHM产权理论方法和H K(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相结合,通过跨国企业所有权安排和贸易组织结构选择的作用机理,尝试为中国外贸失衡困境问题提供一个微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30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观企业理论依据。三、基 本 模 型本文模型的构建是在Antrs(2003,2005)和Antrs and Helpman(2004)的跨国企业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我们还采用Grossman and Hart(1986,1990)的产权理论方法,将企业所有权作为企业行使剩余权力的控制工具的思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后面的小节中,我们将基本模型扩展到一体化均衡框架中,来讨论跨国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模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将他们的模型扩展到垂直型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环境中。(一)禀赋与偏好考虑在南北两国经济体系中,北方国N为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南方国S为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其工资水平分别为wN和wS,两国的相对工资为w=wN/wS 1。假设存在两个由n个连续变体所构成的差异产品行业Y和Z,其中Y为资本密集型,Z为劳动密集型,劳动和资本可以无弹性供应且在行业间自由流动,但只有N国的最终产品商拥有企业所有权和生产Y、Z差异产品的整套技术。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消费偏好满足Dixit2Stiglitz函数,即:U=nY0y(i)di/nZ0z(i)di(1-)/,(0,1).(1)假设两国的支出水平分别为ES=E,EN=(1-)E。在偏好条件约束下,两国对Y、Z行业第i种差异产品的最终需求为:y(i)=Ajp(i)-1/(1-),z(i)=Ajp(i)-1/(1-),其中Aj=Ejn0p(j)-/(1-)dj,j(N,S),(2)其中p为商品价格,=1/(1-)0为需求弹性,Aj代表j国家的需求水平。对企业来说,A可视为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二)生产、技术与贸易最终产品y(i)和z(i)的生产都需要一个特定的投入品Xk(i),k Y,Z,如果生产的投入品是高质量的,最终产品商不需要进一步的成本,则有y(i)=XY(i),z(i)=XZ(i);反之,如果投入品是废次品,最终产品商的产出为0。假设每种投入品的生产都需要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生产技术满足Cobb2Douglas生产函数: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31Xk(i)=Kx,k(i)kkLx,k(i)1-k1-k,0kZ。假设生产技术可分,Xk(i)为可贸易品,既可安排在本国生产,也可以分解到S国生产,但需要一个固定成本,并且随着Xk(i)规模的增加而增加(Antrs,2003),用f rkw1-k表示,其中r表示租金率,w表示工资率,且fN 1,而且同可变成本一样,随规模的增大而增加。相反,如果最终产品商放弃所有权控制,选择外包生产贸易模式来获取Xk(i),可以节省因所有权控制所发生的代理问题和相关治理成本(取=1),但不能降低因不完全契约所产生的套牢问题,而且由于国外契约环境通常比国内复杂,也面临更大的资产分散化风险。因此,在不完全契约下,最终产品商需要在所有权控制收益与治理成本之间权衡,表现在贸易组织结构选择上,是安排在本国N还是外国S生产、以一体化生产贸易模式(简记为V)还是外包生产贸易模式(简记为O)来实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32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现对Xk(i)的获取。设、(1-)分别为最终产品商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所得的剩余份额,则企业最优化问题可以写成:maxlN,S,gV,Olk,g=Rk,g(Klx,k,g(i),Llx,k,g(i)-lg rKlx,k,g(i)+wLlx,k,g(i)-flgrkw1-k,s.t.Klx,k,g(i)=argmaxKxlgRk,g(Kx,k(i),Llx,k,g(i)-rKx,k(i),Llx,k,g(i)=argmaxLx(1-lg)Rk,g(Klx,k,g(i),Lx,k(i)-wLx,k(i).(5)以上各式即为企业所有权约束下的国际生产与贸易模型。四、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均衡选择(一)企业行为与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 在跨国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下,按照式(5),最终产品商选择组织租金最大化的贸易组织结构。1.选择一体化生产与贸易模式的组织结构1按照Helpman(2006),一体化最终产品商的外部选择收益为而不是,是由于销售商品的收益函数具有凹性,收益作为数量x的一个函数和x成比例,其中决定了需求弹性=1/(1-),0,一体化供应商为(1-V,k)。按照这一预期比例,最终产品商选择资本投入的数量将满足V,kR()-rKx,k(i),供应商提供的劳动投入将满足(1-V,k)R()-wLx,k(i)。结合式(4),可得出k行业中双方的最优投入水平:KV,k(i)=V,kkR()/r,LV,k(i)=(1-V,k)(1-k)R()/w.(6)在这一模式下,最终产品商虽然拥有对一体化供应商的所有权控制,却得承担对供应商的事前固定资本投资支付fV和相应的治理成本k,由此,生产均衡时的价格和最终产品商的预期利润分别为:pV,k=kkrkw1-k kV,k(1-V,k)1-k,V,k=Akp-/(1-)V,k1-V,k-fV,krkw1-k,(7)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33其中,V,k=V,kk-(1-V,k)(1-k)。2.选择外包生产与贸易模式的组织结构在外包生产贸易模式的组织结构中,最终产品商将所有权安排给加工企业,Xk(i)的生产与贸易在外包的独立企业之间进行。双方都拥有对投入品自主生产与贸易的控制权力。一旦契约关系破裂,双方的外部选择均为0,结果纳什均衡实现时,各方获得的联合剩余仅由关系准租金来决定。由于最终产品商在外包模式下的谈判能力较一体化模式要弱,在讨价还价中获得的预期收益份额为O,k=(V,k),外包供应商获得的预期收益份额为(1-O,k)。与一体化情形类似,按照这一收益份额进行最大化要素投入,可得外包生产控制模式下的双方最优投入水平:KO,k(i)=O,kkR()/r,LO,k(i)=(1-O,k)(1-k)R()/w.(8)在这种所有权安排下,虽然最终产品商放弃了对供应商的剩余控制权收益,却节省了因所有权控制产生的治理成本。因此,国际生产均衡时的价格和最终产品商的预期利润为:pO,k=krkw1-k kO,k(1-O,k)1-k,O,k=Akp-/(1-)O,k1-O,k-fO,krkw1-k.(9)式中,O,k=O,kk-(1-O,k)(1-k),fO,k为外包生产贸易模式下事前固定投入成本。(二)贸易组织结构的均衡选择1.考虑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均衡选择从国别贸易性质上考虑,这一均衡只需要将在本国外包与在国外一体化模式之间进行比较。取fV,k=fO,k,O,k=1,结合V,k=+k(1-),通过对式(9)和式(7)的比较可知,只有当B(,)=wS/wN时,投入品才将安排在本国生产与贸易,即:B(,)=(1-)1 1/1-1+1-/1-1+(1-2)(1-)1-(1-)-2(1-2)(1-)/(1-).从B()表达式可以看出,B()随和的增大而替减,但随的增大而增加;特别是,当 1。由此可得:命题1 当 一定时,对于资本密集度(0,1)存在一个临界点,使得如果B-1(),投入品安排在本国生产是最优选择;只有当 1时,V,kO,k才能得到满足。从()表达式可以看出,()随的增大而替减,特别是,lim1()1,而lim()1,而lim0()1来说,存在一个临界点,使得在和一定时,如果,最终产品商选择混合一体化生产贸易模式要优于外包生产贸易模式;如果fO,k,即在外包组织形式下,资本固定投入由最终产品商和供应商共同分担,供应商承担了国外固定转移支付fS部分,而在一体化中,全部固定成本都由最终产品商承担。这时,要使V,kO,k,必有:=(1-V,k)Akp-/(1-)V,k-(1-O,k)Akp-/(1-)O,k-(fV,k-fO,k)rkw1-k1.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35 在均衡条件下,结合V,k=+k(1-),由 9/9k=0可知,要使V,kO,k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上述(k,k,)1,二是k要满足:(k)=1-k(1+)2+(1-k)(1-)21-2(1+)k(1-)1-k/(1-)12.由上式可知,存在(0)1,(k)0,这表明,当0 k 1时,(k)随着k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可能存在一个拐点,当k时,它是凸的,此时(k)与k的变化方向一致(参见Helpman,2006)。由此可得:命题3 当fV,kfO,k时,在满足命题1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临界点,使得当k时,选择一体化生产贸易模式要优于外包生产贸易模式。命题3表明,在S国进行生产与贸易活动时,只有当k较低时,最终产品商选择外包生产与贸易模式才将获得更大的利润;否则,企业所有权始终是一种企业权力的控制工具,偏爱一体化生产贸易模式是一种自然安排。(三)一体化均衡按照HK(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在南北两国一体化经济体系中,式(7)和式(9)提供了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相应地,要素市场均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aL Y(r,w)nYy(i)+aLZ(r,w)nZz(i)=L,aKY(r,w)nYy(i)+aKZ(r,w)nZz(i)=K,(10)式中,ajk(r,w)9ck(r,w)/9j,j=L,K,k=Y,Z是每生产1单位k(i)的产出所需要j要素的最低投入,其中,ck(r,w)=k r Kk(i)+wLk(i),L和K是一体化经济中可获得的劳动和资本总数。按照式(2),可求出产业均衡时投入品企业的数目:nY=21-(1-Y)-(1-2Y)(V+O)(Y+1)f rYw1-YE,nZ=21-(1-Z)-(1-2Z)(V+O)(Z+1)f rZw1-Z(1-)E.当收入与支出相等,即E=r K+wL,其中E=ES+EN时,一体化经济达到均衡。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36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五、中美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分析命题1、2、3表明,通过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和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最终产品商不仅能获取合意的投入品,而且能创造出超额组织租金。本节将进一步揭示,最终产品商的这种组织制度安排实际上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为此,我们将GHM所有权优化配置思想融入HK(1985)的一体化框架中,讨论最终产品商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和贸易组织结构选择对中美两国贸易模式和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均衡影响。在图1中,OS和ON分别代表中、美两国的初始状态,盒形方 框ONQOSQ3表示一体化经济中与禀赋相对应的要素价格均等集,要素K和L的变化方向如箭头所示,ONQ代表Y行业的要素使用量,即 ONQ=nYy(i),QOS代表Z行业的要素使用量,即 QOS=nZz(i)。E为均衡禀赋分配点,位于ONOS之上,表明美国是相对资本充裕型。过E点的BB 表示两国的相对要素价格w/r,ONOS代表国家GDP大小,即 ONOS=E,体现国家的要素消费能力。ONC/COS表示两国的相对要素收入,在无利润情形下,它等于两国GDP之比,美国获得的要素收入份额可表示为sNf=ONC/ONOS(r KN+wLN)/(r K+wL)。图1 跨国企业制度安排与中美贸易失衡机制分析按照H2O要素禀赋理论,当贸易均衡时,EC代表要素贸易量的大小,单位要素贸易量的构成模式为:美国要出口O PY2OCY单位的Y产品,进口OCZ2O PZ单位的Z产品,而中国的情形则相反,即需要进口O PY2OCY单位的Y产品,出口OCZ2O PZ单位的Z产品。这就表明,各国按照要素收入sjf消费投入品,美国既为资本密集型出口国,也是劳动密集型进口国,与中国进行国际交换,世界贸易保持平衡。然而,在全球分段生产过程中,Y和Z实际上是最终产品商与供应商的双边垄断产业,在均衡中企业仍然存在盈利,其利润分配由C 点所示,用sNp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37=ONC/ONOS 表示美国获得的利润份额。因此,实际GDP由要素收入和利润组成,如C点所示,则sj=sjf+sjp表示国家j N,S在世界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依据式(10),在世界要素总量?V=L+K中,?VY=aL Y(r,w)+aKY(r,w)nYy(i),?VZ=aLZ(r,w)+aKZ(r,w)nZz(i),国家j消费的要素数量为Vj=?VY+(1-VNK/?VKVNL/?VL。依据式(11),此时投入品贸易流动水平和贸易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得美国成为一个要素(投入品)的净进口国。如图中EC1,表示均衡贸易量的大小,单位要素贸易量的构成模式变为:美国需要进口OCY12O PY单位的Y产品,也要进口OCZ12O PZ单位的Z产品,表明美国既是资本密集型Y产业的进口国,也成为劳动密集型Z产业的进口国,在中美两国双向贸易中,美国将成为一个逆差国。相反,由于这种组织安排使劳动丰裕的中国主要得到的是要素收入,所得利润份额较小。在禀赋均衡E处,将成为一个所有要素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38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投入品)的净出口国,即需要出口OCY12O PY单位的Y产品,也要出口OCZ12O PZ单位的Z产品,在中美两国双向贸易中,中国将成为一个顺差国。由此可以得出:命题4 在222模型中,对于某一均衡禀赋分配点E,存在一个组织租金临界点 sNpsjf。当sNp sNp时,最终产品商获得的组织租金分享大于要素收入分享,美国将成为一个劳动密集产品Z和资本密集产品Y的净进口国,而中国则成为产品Z和Y的净出口国。这一命题表明,最终产品商凭借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择优选择,塑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结果导致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国别分化性,使得美国日益专注到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和国外附属公司销售上,出口量小但价值增值很大。中国则主要局限在低端制造环节和加工组装活动中,进出口量大但价值增值小,由此产生了不对称的贸易结构、流量和福利效应。因此,只要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不变,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是必然的。六、经 验 证 据(一)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为了能从结构和成分上直观地验证跨国公司所有权安排和贸易组织结构选择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我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分三个角度进行:首先从整体上验证中美贸易顺差与跨国公司组织安排的高度相关性,然后分别从美国FIEs在中国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和贸易组织结构选择对加工出口份额的影响来进行实证检验。2.投入产出表法(I2O法)为了进一步验证跨国公司组织制度安排下中美贸易失衡效应,我们采用投入产出表法,分别从两国投入品的进出口结构失衡、产品内分工差异和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为此,我们设置了三个测算指标:(1)进口中的投入品份额。根据Campa and Golderg(1997)的方法,计算中美两国进口贸易中的中间投入品份额,即将每个产业中购买的每种类型的投入品价值,乘以该种投入品的进口份额,然后加总每个产业的所有投入品,这样即可得出各类产业甚至整个国家进口中间投入品的状况,用公式表示为: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第1期王耀中等: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139tMM=6itMi6iMi=6itMiMiMiM,(12)式(12)中,tMi=iTIiTIIi表示一国产业部门i的进口投入品价值。t既包括体现在用于国内销售的进口中间品份额,也包括体现在出口商品中的进口中间品份额。i是部门i的中间投入品进口额;TII是部门i的中间投入额;TI是部门i的总投入,M是一国的总进口额。(2)出口中的投入品份额。根据Hummelset al1(2001)的VS方法,计算中美两国出口贸易中的投入品份额,用公式表示为:tEX=6itEi6iXi=6itEiXiXiX,(13)式(13)中,tEi=iGOiXi表示一国的产业部门i的出口投入品价值。i是部门i的中间品进口额;GOi是部门i的总产出;Xi是部门i的出口,X是一国的总出口额。由于进口投入品在最终体现为出口商品之前,可能在国内经过多阶段或工序的生产和流通,考虑到这种间接循环利用效应,式(13)可以改写为:tEX=AM I-AD-1Xi/X ,(14)其中是1n维元素为1的向量,AM为nn维进口系数矩阵,X表示n1维出口向量,n是行业部门数,Xk是各行业部门出口之和,AM中的元素aij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j部门产出量所需要的来自i部门的进口投入量,I是单位矩阵,AD是nn维的行业内系数矩阵,I-AD-1是列昂惕夫逆矩阵,表示各部门进口中间品成为最终出口品之前,在第2、第3 第n阶段体现在国内产出上的间接循环利用效应。(3)贸易附加值份额。上述式(13)和式(14)分别为不考虑与考虑国内产业循环的出口投入品份额,两式相减所得实际上就是进口投入品在经过国内产业循环后体现在出口中的价值增值部分,反映出一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参加国际生产与贸易的实际利得份额。经过推演,可得一国出口中贸易附加值份额的计算公式:s=tEX-tEX=AM(AD)+(AD)2+(AD)k Xi/X.(15)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40经 济 学(季 刊)第9卷(二)数据来源与处理经验数据主要来源于:各样本年度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商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进出口数据、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表。其中,中美贸易顺差数据和加工贸易额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海关统计,美国制造业FDI存量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海关加工体制(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和中国加工企业性质(所有权类型)、贸易区统计(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等主要根据各年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商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Hummelset al.(2001)在计算OECD的VS指数时,在“进口的中间品流量矩阵”数据缺失情况下,对进口中间品进行区分的办法就是“按比例进口假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在计算中国的年度垂直专业化指数时也采用这一方法。在检验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中美贸易失衡效应时,我们结合资料的可获取性、样本的可比较性以及两国投入产出表的情况,选用1997年、2000年、20022005年作为中国分析年份,其中对缺省的2003年、2004年两年的数据,我们采用趋势外推法2,假设各部门的“按比例进口”中间品在短期内不变,或 者 说 各 部 门 的 进 口 消 费 比 率 不 变,进 出 口 数 据 采 用 联 合 国COMTRADE数 据 库 中 各 行 业 的 进 口 和 出 口 的 数 据(商 品 分 类 按 照SITC1Rev3标准),依据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行业定义,将原数据中的商品子类合并为17个部门归纳得来。美国近年的I2O数据比较齐全,但由于美国从1998年开始使用新的I2O编码,故选用1998年、2000年、20022005年作为美国的分析年份。此外,我们以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附加值测算为例,来解释中美贸易收益分配失衡的基本内涵。(三)计算结果与经验分析1.中美贸易顺差与跨国公司组织安排的相关分析首先从经验数据来看,中美贸易顺差与集中于中国制造业的美国FDI及中国加工贸易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如图2所示,中美贸易顺差与美国在华制造业的投资额具有高度相关性,其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高达01909,同时,中美贸易顺差与中国加工贸易之间也存在紧密关联性,皮尔森相关系数高达01957,这一数据也支持邱斌等(2007)的经验结果。进一步地,在出口企业所有制类型上,FIEs(尤其是独资企业)在对美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占份额更高,如2005年对美出口中FIEs份额达0167(高于 全 国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