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_省略_基于CGSS2005的多层次分析_许涛.pdf
-
资源ID:69615637
资源大小:276.5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个人_省略_基于CGSS2005的多层次分析_许涛.pdf
第 卷 第期 年月 分割与边际效益递增:中国城镇个人教育回报的特征与变化趋势 基于 的多层次分析许涛摘要:在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进程中,个体的教育文化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于理解当前的收入不平等以及调控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部门、地区、行业和市场分割,教育回报率也存在着差别。同时,与国际上通行的教育回报一般趋势不同,中国的教育回报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此外,教育回报率同教育文化程度以及收入之间存在着“马太效应”。关键词:教育回报率;收入不平等;马太效应;边际效应递增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收入最均等的国家,但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般来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不外个体自身因素、市场因素、结构与制度因素。个体因素除了自身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同时还可能在后两者的影响下对收入产生间接影响,在社会转型和市场化进程中,个体的教育文化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对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于理解当前的收入不平等以及调控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文献与数据有关个人教育回报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描述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基本特征,二是探讨经济转型与教育收益率的关系,三是分析教育回报与收入不平等。众多研究对中国的教育回报情况作了描述,发现中国的教育回报存在着城乡、地区、部门、性别等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城镇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农村,且他们的教育回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其次,男性的教育回报率低于女性,且有扩大趋势。再次,在部门分割方面,由于国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要低于私人部门,导致国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教育收益率低于私人部门。除了对教育回报进行描述外,相关研究还对教育回报与经济转型、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根据市场转型理论,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教育回报率会上升,且市场改革越深入,“:,”李实、李文彬:中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的估计,载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第 页。,“”,“:”,()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 第期人力资本就越重要。同样,越直接地参与市场经济,人力资本也就越重要。但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回报率的关系,学界却有争论。在教育收益率与收入不平等方面,研究发现教育回报率的增长是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和教育收益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教育收益率越高,收入不平等也越明显。纵观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第一,对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教育的边际效应等大致形成了一致的看法,但这些结论比较零散,且一种实证研究往往采用一组数据验证了其中一个结论,如果用同一套数据能同时检验有关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教育回报的部门差异以及教育回报的行业差异,将大大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第二,目前的研究在市场化和教育回报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回报的地区差异等仍然存在一定分歧,这就需要应用更新的数据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检验。在教育回报率研究的方法上,传统的对教育回报率的研究大多通过明瑟方程来计算教育的边际效应。明瑟方程主要考虑了教育和工龄对收入的影响,但收入除了受到自身教育和工龄的影响外,就中国而言,还受到个体自身所在地区、行业以及工作单位所在的部门的影响。而在明瑟方程的右边加入地区、行业和部门等变量的方法,是将地区、行业和所在部门等二层次的宏观变量降低为一层次,损失了部分信息,比较好的改进办法则是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本文将采用多层次模型来分析教育回报的地区、性别以及部门差异,具体做法为将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作为影响收入的二层次的宏观变量,建构了包括工龄、工龄平方、教育、职务、行业、地区市场化的多层次模型,这样可以更加完备的考察教育的回报情况。本文利用的数据是 年度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其中,个样本(大约占总样本的 )为城镇居民,个样本(大约占 )为农村居民。分析方法是以明瑟方程为基础建立以收入为因变量,教育文化程度、工龄、行业、职业、部门、市场化发育程度为自变量的多层线性模型,其中市场化发育程度为二层次变量。模型中的因变量为调查时点样本个体年收入的自然对数。自变量为教育文化程度、工龄、职务等级、行业、地区、部门等变量。教育文化程度文中分析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定距变量主要计量其受教育年限,另一种为类别变量,分为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工龄由于问卷中没有直接询问,主要通过间接计量得出,具体方法为:工龄年龄教育文化程度工龄的平方则是年龄年龄得出。职务主要是衡量其在工作单位的职务等级,无级别为,副科以下为,副科为,科级为,副处为,处级为,副局级为,局级及以上为,分析时作为定距变量。行业分为 个行业门类,分析时做类别变量。地区根据市场化发育程度划分为三类,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中等地区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樊纲等人计算的 年省份市场化指数,大于 的为市场化较高地区,至 为市场化中等地区,小于 的地区为市场化较低地区。部门也有两种划分方法,粗略的分类可划分为三类,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和私营部门,细分可分为党政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部门、国有经济部门、集体经济部门、私有经济及其他部门。表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收入对数 性别 工龄 教育 工龄平方 区域 部门细分 市场化程度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分配,载 经济研究 年第期;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第 页;诸建芳等: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载 经济研究 年第 期;刘精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人力资本收益,载 社会学研究 第期;张丹丹:市场化与性别工资差异研究,载 中国人口科学 年第期。有关 数据详情及抽样请参见 免费数据库网站。许涛:分割与边际效益递增:中国城镇个人教育回报的特征与变化趋势二、性别、地区与部门分割:教育回报的特征有关教育回报率的计算,国外比较通用的办法是构建明瑟方程,然后通过教育对收入的回报状况来计算教育的回报率。但中国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体制,不仅存在着地区分割、部门分割,还存在着市场分割等情况,要得到教育的净回报,在计算教育回报的时候,应该排除部门、地区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在明瑟方程中控制地区、部门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变量,但更精确的办法将他们作为二层次控制变量加入模型。我们先来计算教育回报的粗略回报。根据基本的明瑟方程,我们建立了包括工龄、教育状况以及职务的教育回报率模型一,得出的教育回报率为 (),在控制了地区宏观变量后的多层次截距模型二揭示教育的回报率为 (“)。但上述教育回报率并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市场分割和行业分割,高估了教育回报率。为了准确的估计教育的回报,我们建立了包括部门、市场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基准模型和多层次模型。控制了部门、行业市场分割的一般线性基准模型显示,教育的回报为 (),控制了部门、行业和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多层次模型显示教育回报率为 (),这表明当前我国的教育回报率为 。通过上述结果也可以看到多层次模型的结果更为精确。但是,这一回报率是平均情况而言的,事实上,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教育文化水平、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其教育回报率会有差别。下文将分别对其进行考察。(一)教育回报的性别分割中国一直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反映在教育上的现实则是一般男性接受的教育要多于女性,因为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家长更倾向于让儿子接受更多教育,对女儿的态度则是如果她有读书天份则继续供其读书,如果读书成绩一般,则让女儿尽早参加劳动,只有那些优秀的女性才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因此,总体上女性的受教育状况要比男性差,但随着教育回报上升,接受了教育的女性同没有接受教育女性的差别很大,且基于“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同等教育文化程度女性的回报要大于男性。为了考察男女不同性别在教育回报率上的差别,我们分别构建了男性教育回报模型五和女性教育回报模型六。模型五的结果显示,男性的教育回报为 (),女性教育回报率为 (),正如理论预测一致,女性的教育回报比男性的教育回报高。(二)教育回报的部门分割部门分立是再分配经济体制下中国组织中的一个鲜明特征,不同部门由于同国家权力资源中心的远近不同,其获取资源的能力不同,其收入回报存在着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受到国家保护的国有部门回报率更高,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竞争的参与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同,各部门的教育回报会存在着差异。随着人力资本回报的提升,距离市场化越近的部门,其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高其教育回报也越高。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我们将部门划分为国有企业部门、公共部门以及私营部门,据此分别建构了三个多层次模型。结果显示,在公共部门中,教育的回报率 (),国有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为 (),私营部门的教育回报为 (),可以看出私营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最高,国有企业部门次之,公共事业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最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私营部门的市场化程度最高,国有企业部门次之,公共部门由于承载着国家管理社会的功能,因此基本上不参与市场化。上述数据的结果表明市场化渗透越深的部门,教育回报率越高,离市场化越远的部门,教育回报率越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人的结论,市场化有助于提高教育回报。表整体教育回报率不考虑市场分割考虑市场分割整体教育回报率分性别的教育回报率分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一层次变量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模型五模型六模型七模型八模型九工龄 ()()()()()()()()()工龄平方 ()()()()()()()()()教育 ()()()()()()()()()性别 ()()()()()()()职务 ()()()()()()()()()行业无无有有有有有有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 第期部门无无有有有无二层次市场化 ()()()()()()()常数 ()()()()()()()()(),(三)教育回报的地区分割一般情况下,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教育回报越高,反之则越低。下面探讨中国的教育回报和市场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地区对教育回报率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用一般线性模型来分析时,发现在市场化最高的地区,教育的回报率最高为 (),市场化中等的地区教育回报率为 (),市场化最低的地区教育回报率为 ()。而多层次模型分析的结果,再次验证了一般模型的教育回报结果。多层次模型结果显示,在市场化最高的地区,教育回报率为 (),中等地区为 (),市场化最低的地区教育回报率为 ()。无论是一般模型还是多层次的模型结果均显示,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方,教育的回报率越高,市场化发育程度越低的地方,教育的回报率越低,这说明了,市场化的推进的确能增进教育的回报。表分地区教育回报率 一般模型多层次模型高市场化地区中等市场化地区较低市场化地区高市场化地区中等市场化地区较低市场化地区工龄 ()()()()()()工龄平方 ()()()()()()教育文化程度 ()()()()()()男性 ()()()()()()职务 ()()()()()()市场化 ()()()行业略略略略略略部门略略略略略略常数 ()()()()()(),三、边际效应递增: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一)教育回报率随学历的变化情况基于传统教育回报率研究的缺陷,本文主要通过分组的办法来研究教育回报率随教育程度的变化状况。按照张车伟的观点,就技术上来讲,有两种方法可以探讨教育回报率随教育文化程度的变化情况。一种是在回归方程内加入平方项来观察教育回报随教育程度的变化,另外一种是是按教育程度分组进行回归,从而观察教育回报的情况。前一种方法有两个缺陷,其一,改变了回归方程的形式,增加了人为的假定影响。其二,尽管回归结果可以说明教育回报率变化的非线性关系,但从结果无法直接得到不同教育水平的教育回报率,需要间接计算得到,但间接计算的结果有可能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详见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载 经济研究 年第 期。许涛:分割与边际效益递增:中国城镇个人教育回报的特征与变化趋势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的教育回报率为 (),初中的教育回报率为 (),高中的教育回报率为 (),大学的教育回报率为 ()。由此可知,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最高是小学教育回报率的倍左右,是初中教育回报率的的倍左右,是高中教育回报率的倍左右。高中回报率次之,基本上相当于初中教育回报率的倍。教育回报率最低的不是小学而是初中,初中的教育回报率仅为小学教育回报率的 左右。分组回归虽然破除了人为的影响并克服了间接计算的不确定性,但得到的教育回报率实质上是最高教育程度为该组的教育回报率,那些同样受到该类教育但教育文化程度更高者没有包括进来。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比较好的办法是在回归中添加交叉项,其具体办法则是通过设置代表某一类教育程度的虚拟变量,然后把这一虚拟变量与教育年限变量的乘积放入方程。在交叉项模型中,当 时,教育回报率为 ,当 教育回报率为 ;同时 ,这样,就是 教育程度组与 教育程度组的回报率之差。事实上,一般分组模型和交叉项模型的计算效果是一致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在一般分组模型中的直接得到的教育回报率等于交叉项模型中两个系数之和。通过交叉模型计算的教育回报率分别为:初中以上教育程度组为 ()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组为 (),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组为 ()。在交叉项模型方程()中,小学教育和初中以上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就可以分辨出来,根据这一模型小学教育回报率只有 ()(),由于不显著,这表明与小学相比初中及以上教育并不能增加回报。在交叉模型中,初中以下教育回报率为,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比,每加一年高中教育可以增加教育回报 (),高中及以下回报率 ,与高中及以下相比,每增加一年大学教育则可以增加教育回报 。(二)教育回报率随收入的变化情况为了考察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比较好的办法适用分位回归技术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建立教育和收入之间的因果模型。我们以明瑟方程为基础构建了有关收入对数的系列模型。从得到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布变化呈现正向变化关系,具体表现为收入越高的人教育回报率越高,收入越低的人教育回报率也越低,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表教育回报率 交叉模型一般模型教育交叉模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初中以以上高中及以上大学及以上工龄 ()()()()()()()工龄平方 ()()()()()()()男性 ()()()()()()()教育()()()()()()()教育交叉()()()()职务 ()()()()()()()市场化 ()()()()()()()常数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载 经济研究 年第 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 第期为了清楚地显示教育回报随收入变化的趋势,我们进一步计算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平均受教育状况和平均收入。最低收入 的人教育回报率只有 ,而最高收入 的人的教育回报率最高达到 ,最高 的人的教育回报率是最低 的 倍;同时,收入水平高的人也倾向于受到更多的教育,最低收入 的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年,而最高收入 人的受教育年限则高达 年,后者是前者的倍多。以上结果显示,教育回报率确实随收入水平的增高而增高。表收入的分位回归收入分布收入对数收入教育水平教育回报率 为了更进一步展示收入和教育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计算了各收入层每增加一年教育对收入带来的变化。对于最低收入 的人来说,每增加一年教育只能使其平均收入增加 元,而对于最高收入 的人来说,每增加一年教育能使其平均收入增加 元,后者是前者的 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所带来的收入效益呈现指数式增长即边际效应递增,出现“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马太效应”。四、结论与思考综合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首先,不考虑地区、行业、部门分割的情况下,教育回报率为 ,当考虑市场、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情况下,教育回报率仅为 。这表明在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选择就业途径、就业部门以及就业地区来实现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部门、地区、行业和市场分割。其次,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公共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低于企业部门,国有、集体企业的教育回报率低于私营企业。教育回报和市场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教育回报率越高。再次,与国际上通行的教育回报一般趋势不同,中国的教育回报存在着边际效益递增的现象,教育文化程度越高者每增加一年教育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教育程度低者获得的收益。此外,教育回报率不仅随教育程度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收入水平而变化,随着收入的提高,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所带来的收入效益呈现指数式增长。教育回报率同教育文化程度以及收入之间存在着“马太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今后的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一,教育回报率和教育文化程度之间的边际递增效应表明,教育文化程度对于增加国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民众收入。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普及高中教育,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第二,同国际上的情况相比较,我们的教育回报率仍然偏低,教育回报受到地区、行业、部门分割以及市场化的正向影响,这告诉我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打破行业、部门以及区域分割有利于提高教育回报。第三,尽管教育回报和收入之间有着正向的关系,但是教育回报并非影响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收入差距扩大更多是制度、结构以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提高教育回报率并不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反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作者简介:许涛,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浙江 金华 。责任编辑:桂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