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_陆幼桃.pdf
加入WTO进口汽车及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港车产业的影响分析上海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陆幼桃摘要:加人WTO后,国外向中国出口整车的力度将会加大,我国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进口车将 占领一部分国内市场已成定论。但是,由于汽车关税是逐步减让 的,配额限制的取消也非一日之事,进口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中国加人WTO后,由于中国国内的自身优势和跨国汽车公 司本身的因素,跨国汽车公司将会“以本地化生产为主,而向中国出口整车为辅”,中国有可能成 为世界汽车制造 中心,通过合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水平。Abstr aet:B出edo ntheba ekg ro u ndO fChinaae ee ssio nofWTOandtheeonee ssionoft面f fa ndqu otae a n e el lationaf f eetedmo stlytoChinaa utomotiveindu st叮,theef f eetO fWTOaeees siono nC hinaa utomotiv eindu st叮developme nt15a na lyzed.T hea u-tho re onsider swithWTOa ce essio nthestr eng tho fe x即r teom pletev ehiele s腼m云rei,eo unt r ie stoChinashal lbeenhan e ed,Chin aa utomotiv eindust叮shall f ae ewithahu邵pr es sur ea ndtheimp or tv ehielessha l loee uP yaPa r tofp ositio ninChin ama r ket.Howe ve r,du etoa utomotivetar if fe oneessionstepbystepandqu otalim iteo n eellatio nta kingalo ngtime,theimpa ctofimp er tve-hielesonChin adom estiemarket15not5 0str on邵ra simaged.Af te rChin aa eeessionof 丽叮0.Chin amaybee omeae e nterofau-t om otivepr o du etioninth ewoi l dduet oC hin adom estieitsel fsupe r io rit yandf ae*o rsint ra nsna tion已a utom o t iv ec o月 下介 ation,tr an snationa le or P or atio n ssha lltakethew叮of“mail i lyinlo ea lpr oduetionf ir sta ndthe nexpor te om pletev ehieletoChin aa ssuppleme nta叮me a ns”.主题词:WTO进口车跨国公司影响TO Piewo rds:WTOImPor tv eh ieleTransn at ion alCorPor at io nE n 触ct1前言根据人世协议,我国在2 00 6年7月1日前汽车整车关税将降至2 5%,零部件关税将降至10%;汽车配额将在200 5年前逐步扩大直至取消,在这期间,以200 0年的配额为60亿美元计,以后将每年增长15%;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主要指汽车分销,即批发和零售等)进一步放开,其中汽车连锁店从2 0 0 2年放开,允许合资,如果连锁店数量超过3 0家,外方不能控股,这一限制至200 6年取消;汽车信贷方面,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人,从事汽车贷款业务;发动机合资企业外方股权不能超过5 0%限制从正式加人WTO时即取消。2加入WTO后进口车的涌入 将对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压力,挤占一部分国内市场相对其他制造业部 门而言,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是发展得比较快,但却是人世后受到冲击最大的部门之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现实竞争力很弱,加入WTO后短期内受到的冲击较大,并且这种冲击是现实的。与国际汽车工业同行相比,我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相当弱小,“散、乱、小”现象严重,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研发能力弱,总体而言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规模、价格和技术水平上看,我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市场仍有相当距离。规模经济方面,国际公认的汽车经济规模为20 0万辆,而我国11 8家汽车制造厂年总产量也仅20 0万辆;价格上,尤其是轿车价格,由于长期受高关税和市场准人的保护,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一倍以上,现在还高于 国际市场2 0%一50%;而在技术水平上,我国汽车产业缺少主导技术,轿车的关键生产技术仍然控制在合资企业的外方手中,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十分薄弱。至 于零部件企业,其技术力量更为薄弱,开发新产品能力更差,人世后受到的冲击更大。2.1关税下 降及配额限制取消对汽车进口的影响加人WTO后,由于受WTO相关条款的影响,特别是关税减让和配额限制取消,汽车进口量将增加,从而对国内汽车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挤 占一部分国内汽车市场。下面我们不妨先对汽车进口进行一般的理论分析,然后再对汽车进口量进行分析判断。20 02年第8期汽车工业研究l3DdD t(l+t;)丙(l+22)尸表0QlQ:Q3图1如图l所示,P a为汽车的国内价格,P a*为汽车的 国际价格,t,、t:为关税税率,且t ltZ,纵轴为汽车的价格向量,横轴为汽车的数量;D t为汽车总需求线,Dd为对国内汽车的需求线。在关税税率为t、时,均衡点在尸,这时汽车的均衡 价格 为(l十t.)P a*,均衡 需求量由两部分 组成,一部分来 自国内汽车厂商的供给,其供给数量为Q,另一部分来 自进口,其数量为(口。一Ql),这两部分数量相加形成的总供给为 Q3,正好满足价格为(l+t,)几*时的总需求。加人WTO后,关税税率下降为tZ,汽车的国内价格将下降为(1+tZ)P a*,这一变化首先导致了 国内汽车需求的上升,于是国内的汽车总需求将从必增加到Q4。这时,总需求上 升又会对国内汽车厂商增加其供给数量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使汽车的国内供给量增加到QZ,而汽车进口量则将从(Q3一Q,)增加到(口一QZ)。下面我们再从理论上分析一下取消配额限制后对汽车进口量的影响。为了分析取消进口配额限制的影响见图2。图中的q,为有进口配额时的进口量;qZ为取消配额限制时的进口量;尸*为取消配额限制时的汽车价格;尸为有配额限制时的汽车价格。P一般要大于尸*。纵轴尸为汽车的价格向量,横轴Q为汽车的数量;D t尸DdD t色一夕2达二e e一夕4q一qZQm图2为汽车总需求线,D d为对国内的汽车需求线。在配额q,情况下,国内汽车配额进口量为(QZ-Q,),汽车价格为尸,汽车的国内供给量为Q,汽车的国内需求为 QZ。取消配额限制以后,国内的汽车配额进口量为(Q4一Q3),即华。汽车的 国内供给量为Q3,汽车的国内需求为 Q。以上的理论分析表明,关税减让和配额限制取消都会导致汽车进口量的增长。但是,人世初期进口车的进入并非呈疯狂之势,因为关税的减让是逐步的。而配额限制则要到200 5年才取消。更重 要的是,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正处于私人消费的初期,大多数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只能担负起1 0万元左右 的汽车,而进口车的国内售价多数在2 0万元以上,只有极少数高收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因此人世初期关税减让和配额限制取消虽然能够导致进口车价格下降,但仍然是多数家庭不能负担得起的,进口车的需求数量增长是有限的。面对进口车的价格下降,国内厂商也会降低售价,使得中高收人家庭的购买能力增加,而中国中高收人家庭的数量比高收人家庭的数量多得多,对低价国产车的需求增加量要远大于进口车需求增加量,因此人世将导致进口车和国产车需求的同时增长,而且进口车对国产车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再引人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表1和图3,据此表和图的分析判断:2 00 5年取消配额限制 当年,进口量将有一个较高的增长率;200 5年以后,轿车进口量的增长率将趋于平稳。以轿车为例,加人WT O后进口轿车价格不断下调,与国产轿车的价格比不断降低,需求量逐 渐增大。但由于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2 00 5年以前进口轿车实际需求曲线要低于 没有受配额限制的理论线,2005年取消配额限制后理论线与实际线重合。我们不妨把2 0 0 2年一200 4年这段时期称为进口轿车受控阶段,200 5年一2006年称为过渡阶段,而200 7年后称为市场调节阶段。2.2供求关系对汽车进口的影响下 面从商品供求关系角度进行论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人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加人WTO后进口车价格的较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第8期表l年年份份20 00 0 02 001 1 120 02 2 2200 3 3 3200 4 4 4200 5 5 520 06 6 62007 7 720 0 8 8 82009 9 92010 0 0201 1 1 1轿轿车进口量(万辆)2.1 1 14.7 7 77.8 8 89.6 6 6115 5 514.1 1 115.2 2 216.6 6 618.3 3 320.3 3 322.5 5 52 4.3 3 3增增长率(%)124%66%2 3%20%23%8%9%10%11%11%8%进进口轿车需求求曲曲线线20 05年配额取消后20 0 2年20Q3年2论线与实、一年.屯上.10 020 06年20 07年20 08年20 09年2010年2 011年2345678910 1 11213 14151617 1819202 1222324 25轿车进口量(万辆)图3大幅度下降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进口车的热销,说明了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颇大。关于消费者的收人水平。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人水 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收人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改革开放2 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收人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增长,有关部门预计200 2年人均GD P将达到827 6.1元 人民币,折合100 1.0美元,加人wTO后,总体而言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人水平的提高,而高收人的居民无疑会增加进口车的购买量。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 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回到汽车产品,如果国产车价格保持不变,而进口车价格下降的话,将扩大进口车的需求量,挤占国产车市场。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加人wTO后,进口车的涌人,增加了消费者的可选择性。据国家信息中心200 2年3月 的一项调查表明:近两年有购车计划的人群 中,有1 3%的用户计划购买进口车:这些购买进口车的人群更关注车辆的款式和品牌。说明进口车在款式、品牌声望及质量上深得用户的信赖。从品牌知名度来看,进口车的品牌形象远远高于国产车,进口车的品牌优势无疑将在加人WTO后继续展现,从而赢得更大的 国内市场。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这就是为什么进口车销量在一年内会有波动的原因之一,因为年底消费者预期进口车价格会下降,从而持币待购,而其他时间销量受到的影响不大。下面再从加人WT O后进口车供给方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进口车对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经济学供给原理认为:需求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厂家而言。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各 自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如下。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更多地生产。相反,这种商品的2 002年第8期汽车工业研究价格越低,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就越小。加人wTO后短期内进口车价格较之国产车仍有很 大的价格差距,卖进口车肯定比卖国产车挣钱,这也会导致国外进口车生产厂商供货的增加,挤压国产车市场。关于生产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我们都知道,国外 汽车厂商规模庞大,而由于规模经济的缘故,降低了其生产成本,这方面 比起国内小厂来讲,生产成本较低,利润也较高,供给量就会相应增加。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一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瓶颈问题。国外汽车由于技术水平高,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生产者的利润,可以进一步加大生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加人WTO后 可利用顺畅 的渠道,加大对 中国的汽车出口。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加入WTO后我国中高档轿车价格即使在短期内价格有所下降,但与外形、内饰、品牌皆占领先地位的同类进口车相比,由于关税的逐年递减而使进口车价格优势逐渐显露,国外中高档轿车的进口量必然由于 国内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以上的分析认为:总体上讲,由于人世初期关税的大幅下降,进口配额的逐年增加并直至取消,国内汽车市场将面临进口车的较大冲击,一部分市场将被进口车挤 占。但从 中长期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潜在竞争力。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合资合作力度的加强,国内汽车产业将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 中心,国产车不会在进口车的挤压下毫无反抗之力,国内汽车制造业也不会消失,跨国汽车巨头仍然会以“在 中国合资合作生产为主,而以整车出口为辅”。3加入wTO后跨国汽车公司仍然将“在中国合资合作生产为主,而以向中国出口整车为辅”。3.1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3.1.1中国汽车市场容量庞大我国已进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或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信息 中心 预测:“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我国GD P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8%和7.5%左右。由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人与人均GD P将同步增长,可以预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带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人的稳步提高,为轿车尽快进人 城镇家庭提供宽松的环境。横向上看,当国际汽车市场需求的平均增长率长期徘徊在4%一5%时,我国的汽车市场却以高达两位数字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报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分析,中国轿车市场在未来1 0年总需求将保持r o%的快速增长,中国轿车需求量到200 5年可望达到12 0万辆,到201 0年达到200万辆以上。随着汽车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消费政策的不断调整,潜在的汽车消费需求向现实购买力的转化正日趋凸显。这无疑给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留出了极大的空间,同时也成为我国吸引跨国汽车巨头的有利因素。3.1.2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首先,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而且素质较高。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价格只及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仍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我国拥有一大批熟悉制造工艺和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正是我国接受跨国汽车公司生产转移的优势,同时为中方同跨国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和研发合作提供了可能。其次,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价格不会提高太多,将会向跨国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相对劳动力资源,而且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及制造业转移,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的速度大于需求增长速度,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会大幅提高,而且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可支配收人的比例高达3.6%,高于日本和美国,在世界各国处于前列,而且这个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就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总之,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力价格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巨大的劳动力供应市场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价格会在很长时间内低于发达国家,从而决定 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会保持很长时间。基于我国的上述劳动力成本优势,跨国汽车公司绝对不会视而不见,充耳不 闻,必将考虑把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3.1.3与汽车有关的制造业基础雄厚经过建国5 0多年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门类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今后支撑汽汽车工业研究20 02年第8期车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共和 国5 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可以从这些数字中体现出来:我国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纺织材料等产品产量都排在世界第一,与汽车产品配套的相关制造业的规模和深度加工均有了长足发展,与我国的竞争对手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优势地位。作为资源丰富的大国,某些汽车所需的原材料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一大批熟悉汽车制造工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加大了与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有了更好的补充和必要的储备。我国吸引国际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具有一定优势。3.2跨国公司与中国合资合作是其必然选择大家知道,国 际市场较之国内市场不完全性更差,尽管人世后关税减让,配额限制取消,但汽车及其相关要素的流动还要受到我国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到2006年,汽车整车的进口关税还有2 5%,零部件关税还有1 0%,其他的部分非关税 贸易壁垒仍将存在。此外,跨国汽车公司还会受到我国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与我国汽车业的合资合作,通过本地化生产,就有可能克服汽车市场的不完全性而使跨国汽车公司获得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里,它的市场范围与生产成本不是一成不 变的,为适应产品市场范围与生产成本的变化,当市场范围超过本国的国界或在国外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更低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就会倾向于对外投资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因此,随着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加上我国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跨国汽车公司将会加快对我 国汽车产业本土化生产的投资力度。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加人WTO后跨国汽车公司将会加大对中国制造业的转移,本地化生产将是跨国汽车公司的主要做法。从目前各大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战略重点来看,本地化生产已初见端倪。福特:国产车和进口车互补,以制造业为主,对需求的小批量车型进口;丰田:贯彻“在有需求的地方生产”方针,增强与本地制造商的合作;现代:中长期战略是将悦达起亚形成年产3 0万量的生产能力;日产:与东风合作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对高档轿车以进口方式满足中国的需要;通用:坚持“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原则,最大程度地贴近消费者,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4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总体水平将得到提高不可否认,加人WTO后世界汽车制造 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外汽车的合资与合作是一把双刃剑。正如古人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加人WTO后中国汽车产业在受到冲击和迎接挑战中总体水平将得到提高。4.1制造能力、技术水平提升一方面,通过开展合资、合作,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有竞争才能促发展,加人WT O后一批低素质汽车企业将有停产、转产、破产、倒闭的可能。价格和质量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将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而失去保护,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迫于竞争的压力,一些中小汽车厂会主动向上汽、一汽和东风等大型汽车集团“并拢”,造就新的特大型汽车集团,增强其竞争力。而外商的进入,为了争夺国内市场,跨国汽车巨头会加大对各 自合资企业 的资本注人和技术支持;国内企业为达到经济规模也会争取加大资金投人,这些都会明显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不仅如此,加人WTO后跨国汽车公司对 中国 的投资还会带动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国际汽车巨头大都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很多技术力量强、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协作企业,当这些跨国汽车巨头来华投资寻求合作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本地化程度,必然会带动其国外的协作企业来华投资,从而使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得以改善和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合资、合作,可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经 营规模,在大的经营规模上有助于新的生产平台和成熟技术的引进。此外,跨国汽车巨头还有可能在中国安排一些研究与开发项目,培训中方当地高级技术人才,提高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这些途径都能有效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4.2营销能力增强目前已有多家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投资或经营,如德国的大众公司,美国的福特公司、通用公司,戴克公司,法国的雪铁龙公司、雷诺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日本 的本田公司、丰田公司、大发公司、铃木公司等,尚未进人中国市场的如宝马等在加2 002年第8期汽车工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