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pdf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收稿日期:2008203210;修回日期:2008205218作者简介:黄志勇(1968),男,江西东乡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许承明(1960),男,安徽广德人,南京财经大学教授。3本论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3JD790030)资助。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3 黄志勇 许承明(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本文分析了上海FD I在上海产业和行业内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年至2006年间FD 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结论是:FD I对三次产业是有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对三次产业的作用的大小是一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各产业的增加值提高0.290个百分点;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三大产业的确定效应系数分别为-1.41、0.64和0.76,即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又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关键词:FD I;产业结构;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301(2008)0420060206一、引言关于外资流入对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许多学者在理论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H.B.Chenery and A.M.Strout1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由于结构刚性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国内资本不足的制约,引进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法国学者R.Vernon2 则提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 06(双月刊)2008年第4期(总第35期)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在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时,将该产品的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促进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世纪70年代初,W.A.Lewis3 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论,他以60年代的背景分析了由于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不足,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释了产业在国家间转移的原因。70年代中后期,日本学者Kojima,K.4 基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他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投资国已处于或将要处于比较劣势、而东道国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之间。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就不可能被利用,由此他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助推器。除了理论分析外,国内外学者对此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Eva5研究发现FD I对捷克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通过与东道国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amilla6 选用19891996年波兰的出口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FD I对波兰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显著的作用。Gabor7 研究FD I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影响,发现外商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出口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改变该国的贸易结构,但保存和强化了该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国内方面,郭克莎8 通过分析我国FD I在三次产业的构成以及在产业内部的构成,提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以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的差别。赵晋平9 以19841999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研究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影响的,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对各产业优化升级影响是有差别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小。李雪10根据我国198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恩格尔-格兰杰协整关系检验,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产业结构效应,但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不存在。刘宇11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42003年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都具有正效应。再通过Chow突变检验,发现1992年前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三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显著不同,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则相同。总体而言,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研究,但对于FD I对国内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则很少,本文主要分析了FD I在上海的产业结构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年至2006年间FD 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图1 上海实际利用FD I的产业结构注:F1、F2、F3分别表示FD I在上海第一、二、三产业中投资比例。二、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产业是同质行业和部门的集合,产业结构即这些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的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相应地,我们把外国直接投资在上海的产业结构也以这种方法划分。目前上海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如图1。受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选取的年度是19992006年。由图1可见,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第一产业吸引的投资额很小,所占比重在大多数年份都不到0.5%(只有2004年达到过0.55%),其中有四个年份都在0.2%以下。从投资额度看,有四个年份在1千万美元以下。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但也只有3600万美元。最低的200016INDUST RI AL E CONOM ICS RE SE ARCH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年仅有600万美元。由此看来,上海第一产业引进的FD I在总体中微不足道。2.第二产业引进的FD I所占比例呈下降之势,而第三产业引进的FD I所占比例则呈上升之势。从图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走向基本上为一个对称的走势。1999年两者的比例相差无几(不到5%),后三年则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次要地位,两者相差达20个百分点以上;2002年之后,第三产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2.14%,高出第二产业近25个百分点。图2 上海GDP产业构成注:G1、G2、G3分别代表上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的比重。上海GDP的产业构成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的比重同样很小,且逐年递减,最高的1999年也仅占1178%,最低的2006年则只有019%。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则相差不大,相 差 最 大 的 年 份 在2002年,为7125%;从1999年到2002年两者的差值呈逐渐扩大之势,而2002年之后,两者的差值则又 呈 缩 小 之 势,2005年 达 到 最 低 值 为1183%。但总的看来,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值一直是大于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值。比较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与上海GDP的产业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都较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相差不大;在FD I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加速向上的趋势,这跟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对外开放的服务业有很大关系,而这也势必对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产生影响。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构成也将发生变化,总的来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第二产业在大幅上升后趋于稳定,然后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持续上升。如2003年美国三次产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0%、2015%和7815%;日本三次产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3%、2611%和7216%。很显然,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上海的产业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是今后上海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那么目前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外资的进入对这种结构调整的趋势有没有实质的影响呢?如果有影响,程度又有多大呢?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图3 上海市就业结构图3是上海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结构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从1999年的11.41%下降到2006年的6.25%;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从1999年的46.46%下降到2006年的37%;而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则从1999年的42.13%上升到2006年的56.75%。从上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与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变过程有所差异:首先,上海GDP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要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这说明该产业仍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第一产业所占劳动力比重正逐渐下降,说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在逐渐降低。GDP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从总体看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态势,近年26 黄志勇 许承明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来更是有重合的态势,两者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劳动力在两大产业中的比例却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态势,即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越来越高,而第二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则越来越低。因此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图4FD I劳动力就业构成再看图4中FD I的劳动力就业结构,FD I在第一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很少,从比例上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高的2002年也只不过0.13%;而在第二产业中则吸收了80%以上的劳动力,最高的年份为1999年,占比为86.25%,最低的则是2002年,为82.04%;第三产业则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最高的2002年为17.84%,最低的为1999年的13.71%。这说明在上海吸收的FD I中,劳动力就业构成与上海市各产业的就业构成还是有一定差别的,FD I中的第二产业基本上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三、外国直接投资对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本文将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FD I对上海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了解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变化是反映产业结构转变的主要指标,利用外资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最终体现为不同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对其增加值的贡献。以第i产业增加值(GDPi)的对数Ln(GDPi)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第i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FD Ii)的对数Ln(FD Ii)作解释变量,构造回归方程:Ln(GDPit)=i+iLn(FD Iit)+uit(1)由于面板数据存在两维特征,模型选择的正误决定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在分析时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本文采用广泛使用的协方差分析来检验如下两个假设:H01:回归斜率系数相同(齐性)但截距不同。即模型为:Ln(GDPit)=i+Ln(FD Iit)+uit(2)H02:回归斜率系数和截距都相同。即模型变为:Ln(GDPit)=+Ln(FD Iit)+uit(3)检验是通过如下两个F检验来进行的:F2=(S3-S1)/(N-1)(K+1)S1/NT-N(K+1),F1=(S2-S1)/(N-1)KS1/N T-N(K+1)其中,S1、S2、S3分别代表(1)、(2)、(3)式的残差平方和。在零假设H02和H01下,统计量F2和F1服从特定自由度的F分布。如F2大(等)于某置信度(如95%)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02,应继续检验;反之,则利用模型(3)拟合样本。在已确定参数存在非齐性基础上,如F1大(等)于某置信度(如95%)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01,应该用模型(1)拟合样本,反之,则用模型(2)拟合样本。表1 模型选取的F检验F2F1统计量的值8.0345330.4378 注:3 3 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由表1可知我们采用模型(2)拟合数据比较合适。由于模型(2)属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变截距模型,有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通过比较我们认为采用确定效应模型比较合适,表2给出了确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贡献大小: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都是有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回归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次,36INDUST RI AL E CONOM ICS RE SE ARCH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对三次产业的作用的大小是一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各个产业的增加值提高0.290个百分点;最后,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三次产业的确定效应系数分别为-1.41、0.64和0.76,即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又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表2 确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2StatisticProb.C5.8274730.35741816.304350.0000FD I?0.2895810.1008212.8722170.0094Fixed Effects(Cross)_T1C-1.406546_T2C0.644648_T3C0.761898Effects SpecificationCross2section fixed(dummy variables)Weighted StatisticsR2squared0.987589Mean dependent var7.156120Adjusted R2squared0.985728S.D.dependent var2.112037S.E.of regression0.239362Sum squared resid1.145881F2statistic530.5059Durbin2Watson stat0.922115Prob(F2statistic)0.000000 此外,表2加权条件下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986,说明模型拟合优度很高。但DW值只有0.92,说明残差存在自相关,在本回归模型中可能是缺少解释变量所致。四、结论及建议本文分析了FD I在上海产业结构的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2006年间FD 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结论是:FD I对三次产业是有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一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各个产业的增加值提高0.290个百分点;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三次产业的确定效应系数分别为-1.41、0.64和0.76,即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又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从长期看,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应呈现这样的变化规律:工业比重略有上升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农业比重持续下降然后基本稳定;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从目前情况看,上海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得到优化,而在这种优化的过程中,FD I的产业结构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后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应该更多地通过法律制度安排,实施政策倾斜,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参考文献:1H B CHENERY,A M STROUT.Foreign assist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Vol.56,1966,pp.697733.2R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ay 1966,pp.190207.3W A LEW IS.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ai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Sep.1972,pp.345351.4KOJ I MA 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Croom Hel m,1978.46 黄志勇 许承明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5EVA K.Sectoral linka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r ms to the Czech Economy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Businessand Finance,2006,19(2):251265.6CAM II LA J.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upgrading of Polish exports.Applied Economics,2002(34):207217.7GABOR H.Restructuring through FD I in Romanian manufacturing.Economic Systems,2002(26):387394.8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2):3445.9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 李雪.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1518.11 刘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1):125134.注释: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19992007年各期。面对回归模型中遗漏了解释变量,一般有以下三种选择:(1)我们可以忽略这个问题,承受有偏、非一致性估计量的后果;(2)我们可以试图为未观察到的解释变量找一个适意的代理变量;(3)我们可以假定遗漏变量不随时间变化。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了忽略遗漏解释变量的问题,承受有偏、非一致性估计量的后果。(责任编辑:汪 争)The Effect of FD I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ngha i An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PanelDataHUANG Zhiyong,XU Chengming(Nanjing Finance and Economic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Abstract:The paper examines the link between the FD I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nghai by analyzing the paneldata of FD Iand GDP from 1999 to 2006.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FD Ihaspositive effecton the GDP of three different indus2tries.But it has also different fixed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 industries.Key words:PanelData;industrial structure;FD I(上接第51页)A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RM B AppreciationContributing to Export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LOU Lingli(School of Economic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on the resource endowmentof China,and then proceeds to analyse“the technology substitu2tion restriction”and“the technology bearing capacity restriction”to educe an ineffective range of RMB appreciation on export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By loosening terms of capital restriction,this research gets an effective range of RMB ap2preciation leading to export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pecially,in the stage of IRS,the effect ismost obvious.Key words:RMB Appreciation;Technological Progress;an Ineffective Range;an Effective Range56INDUST RI AL E CONOM ICS RE SE 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