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pdf
实用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发生气胸及右锁骨下动脉损伤&!。表明改良入路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改良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入路法不同之处:($)选择在第!肋与锁骨中线相交处,体表穿刺点明确易于确定;(!)穿刺针角度固定,进针时穿刺针紧贴第!肋前缘,使穿刺针的方向向右锁骨下内$*+及第$肋骨上面,锁骨下静脉在此处行走&$,(+)穿刺针与胸壁皮肤成$#-,使穿刺针在胸廓额面上平行进针,能有效防止刺伤胸膜;(.)进针一般在前斜肌与第一肋的附着处前面的锁骨下静脉相遇,而锁骨下动脉在前斜肌的后面并超出锁骨上缘,因此穿刺针只要不超过锁骨上缘一般不会损伤右锁骨下动脉。由于解剖学的原因,传统的入路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角度、进针深度及针体与冠状面成角过大,容易误穿动脉、胸膜或损伤肺尖,引起血胸、气胸、血肿等。而改良入路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根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体表穿刺进针定位点、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较明确,并且有明显的骨性标志。经右第!肋与锁骨中线相交处作为穿刺点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之一。但操作者应充分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走行和掌握本法周围解剖关系及体表定位角度,这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参考文献杭燕南,主编/当代麻醉学/上海0 科学技术出版社,!0 11$211!张海波,高崇荣,赵雾红,等/一种新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的临床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0%$2%!(收稿0!.2%2 3)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蹇祥玉李满华黄抗美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发生置管反应与血管管径及液体性质有无关系。方法:1.例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例次,按置管部位分为手足背小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组,根据输液的性质分为高渗液组及非高渗液组,对各组之间置管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手足小静脉发生静脉炎、总置管反应高于大静脉组,差异有显著性,!4 5#,输液不畅及液体外渗也显著高于大静脉组。高渗液组除输液不畅两者之间无差别外,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置管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渗液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尤其滴注高渗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应选择四肢大静脉。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导管留置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治疗,减少局部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心血管老年病人由于其自身血管和疾病特点,在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选择血管时有不同的方法。!+年 6 月至$月我科 1.例老年心血管病人输液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例次,我们对发生留置针反应原因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5$一般资料1.例病人中,男+3 例,女#6 例,年龄 6$7 1.岁,平均(%#5 11 8 35$)岁。病症种类: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住院时间平均($15 3+8$5 31)9,最短#9,最长#$9。$5!材料物品准备同头皮针输液,加$支封闭式留置针(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7!:),肝素帽$只及+;无菌透明敷料。$5+置管方法先将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连接备用,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排气后旋转松动外套管,以$#7+-角进针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入导管内,借助针芯将导管送入静脉,确认无误后去除针芯,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置管后每日输液前更换肝素帽,输液后使用#封管,所有液体为非高渗液的抗生素、循环药物和高渗液的甘露醇、氨基酸、脂肪酸等。$5.置留静脉头静脉%.例次、贵要静脉#!例次、正中静脉$例次、大隐静脉!1 例次、手背静脉网$+!例次、足背静脉网+%例次。平均置管时间.5!9。平均每个病人置管次数+5#6 次,最少$次,最多$次。$5#置管反应评定标准局部出现发红、灼热、疼痛、血管硬化等静脉炎和外渗肿胀、输液不畅等任何一种表现即为已发生了置管反应。$5 6观察内容手足背小静脉与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及大隐静脉等大静脉发生置管反应差异;高渗液与非高渗液发生置管反应差异。$5%统计方法所得数据采用!检验。作者单位:#!3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万方数据实用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注:与四肢静脉网比较!&#,!#&!&#,#$&!&!#表!四肢静脉网与肢体大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反应的比较例()*组别四肢静脉网肢体大静脉例数$+,$+静脉炎-.(!#-*$#(,*!输液不畅$-(%.*.($%*!液体外渗$,($!*%(-%*#总发生率/+(-/*!+($#/*!结果!$手足背静脉网与肢体大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反应的比较见表$。从表$可见,手足背小静脉发生静脉炎、总置管反应高于大静脉组,差异有显著性,输液不畅与液体外渗也显著高于大静脉组。!高渗液与非高渗液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反应的比较见表!。表!显示高渗液组除输液不畅两者之间无差别外,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置管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渗液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除输液不畅两者之间无差别外,余!值均小于#。#讨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选择血管的大小有关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为老年病人解决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老年心血管患者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抗化学性、机械性能力下降。且由于易患病,需长期治疗,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易造成手背浅表静脉破损严重。笔者发现,手背静脉网小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反应尤其是静脉炎显著高于四肢大静脉,提示血管管径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主要是因为静脉在由小到大逐级汇合的过程中,管径渐增粗、管壁也渐增厚0$1。血管越小其管腔越小,留置管与血管壁机械磨擦机会必然增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的机会增多;其次,静脉越小血容量越小,滞留在血管内的血药浓度相对较高,加重了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化学性刺激;此外,血管越小管壁越薄,受损伤时其自我修复能力亦越差。另外,由于老年人手背皮肤松弛皮下组织疏松及关节活动,不利于导管固定,易造成软管脱出而发生局部渗出。因此,我们认为老年人浅静脉留置针选择的最佳部位:上肢的贵要静脉为首选,其次是头静脉及大隐静脉,此两处的血管较直,血流丰富,且易于固定。正中静脉为储备静脉,而手背浅静脉及靠近关节部位的静脉避免使用留置针。.!置管反应与输入液体的性质有关长期静脉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使其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炎症0!1,据杨伟贤0.1报道,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起渗漏的原因。本组观察发现甘露醇和静脉营养高渗液组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渗组。这是因为高渗液易导致血管壁增厚,因此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0-1。笔者认为,输注高渗液时适宜选用粗直大血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2。其次置管反应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方法掌握不好、血管选择不当以及固定不牢有关。.对策($*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手持套管针与皮肤呈.3 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45。如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合理选择血管及型号适宜的穿刺针,输注高渗液时尤其!)甘露醇选择粗直血管,避开静脉瓣。常用药物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左右交替使用原则。(.*正确掌握静脉输注速度,把握好留置针保留时间:输注!)甘露醇!#56,!7.589 输完;常用药物留置针保留#7/2,频繁使用甘露醇等高渗液连续使用.2 以上者,留置针保留时间$.2。(-*有烦躁不安、抽搐的患者要有专人护理,防止拔除导管。(#*加强巡视,重视病人健康教育:输注甘露醇等高渗液时,加强巡视,如发现渗漏、静脉炎应及时处理。此外,向病人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如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对长期输液病人,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作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尤其是甘露醇、脂肪乳液等高渗液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小时$次,每次!589。热疗可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参考文献陈子琏,曾园山,张惠君,主编 人体结构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王建霞 保护静脉与静脉化疗 实用护理杂志,$,#,$($!*:!杨伟贤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 中华护理杂志,$,/,.!(,*:#-%任旭东,曲在屏,杨霞,等 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收稿:!-;,;$/修回:!-;$!;$#*表 高渗液与非高渗液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反应的比较例()*分组非高渗液高渗液例数!/+#,静脉炎.%($-*!(.,*输液不畅$#(#-.*!(.-*液体外渗$-(#/*$.(!.*总发生率+/(!-!%*.#(#,.!*$!.-万方数据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作者:蹇祥玉,李满华,黄抗美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刊名:实用医学杂志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年,卷(期):2005,21(5)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1.陈子琏;曾园山;张惠君 人体结构学 20012.王建霞 保护静脉与静脉化疗 1995(12)3.杨伟贤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 1997(09)4.任旭东;曲在屏;杨霞 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1998(02)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王立凤.邱晓新 浅谈年轻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的探讨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王小翠.WANG Xiao-cui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促进回血方法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3.于东华.苏小云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4.王苗新.刘玉春 老年人周围静脉输液失败的多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4(2)5.杨文兰.文清淑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体会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6.王秀静.宋秀芬 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医学信息2009,22(4)7.王玉伟.秦宝玉.栾颖 老年患者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黑龙江医学2000(11)8.莫杰英 浅谈老年人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会议论文-20039.刘静.郭淑丽 夹闭一次性套管针防回血夹子的正确方法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0.李小玲 心血管内科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体会期刊论文-微创医学2008,3(5)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1.王芳 老年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