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设计与仿真.pdf
2 0 0 7 年(第2 9 卷)第4 期汽车工程A u t o m o t i v eE n g i f l e e r i n g2 0 0 7 0 8 2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设计与仿真霍佳震,陈瑶,周欣(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 0 0 0 9 2)摘要 对汽车制造企业的人厂物流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描述,并提出了汽车制造企业人厂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型。选择了战略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厂物流运作模式选择进行探讨,分析了国内目前主要采取的非整合传统模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领导物流合作伙伴(L L P)关系的入厂物流整合模式,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仿真比较与分析。关键词:入厂物流;物流模式;领导物流合作伙伴;计算机仿真D e s i g na n dS i m u l a t i o no f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M o d ef o rV e h i c l eM a n u f a c t u r e r sH u oJ i a z h e n,C h e nY a o&Z l m uX i nS c 0 0 2o,踟m 如口以M o 加g e m 删,乃,硒i 眈H 蚵,n 曲毹2 0 0 0 9 2 A b s t r a c t T h eg o a l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i sd e s c r i b e da n dac o n c e p tm o d e lf o rt h ei n b o u n d1 0 9 i s t i c ss y s t e mi sp r e s e n t e df o rV e h i c l em a n u f a c t u r e r s A s 蛐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i ns t r a t e g i c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 sm o d ei sd i s c u s s e d T h ed r a w b a c ko ft r a d i t i o n a ln o n-i n t e g r a t e dm o d ec u r r e n t l ya d o p t e di nm o s td o m e s t i ce n t e r p r i s e si sa n a l y z e da n dan e wi n t e g r a t e d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 sm o d eb a s e do nl e a d1 0 9 i s t i c sp a r t n e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sp r o p o s e dw i t l l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r e s u l t so fc o m p u t e rs i m u l a t i o no nb o t hm o d e sc o n-d u c t e d。I【e y w o r d s: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 s;L o 西s t i c sm o d e;L e a dl o g i s t i 鹳p a r t n e r;C o m p u t e rs i I I I u I 鲥o n日U 声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可以按区域划分为人厂物流(又称供应物流、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出厂物流(又称销售物流),随着近年来闭环供应链理论的发展,回收物流和备件物流也逐渐引起重视。装配型制造企业采购大量的零部件,将这些零部件组装成一个产成品,将产成品分销到顾客手中,同时还有分布各地的维修点为顾客提供服务,这类企业以汽车组装厂为典型代表,其供应链与物流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入厂物流(i n b o u n dl o g i s t i c s)是连接(一级)供应商与装配企业之间物料供应的重要活动,是企业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在P 0 r t e r 的价值链模型中是增值的五大主要活动之一,被定义为“接收、存储并为生产提供资源的相关活动,包括物料的搬运与存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及物料容器返回供应商等活动”1 I。但是相对于出厂物流,入厂物流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最近1 0 年,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一入厂物流+一生产物流一出厂物流-巨圈固臣巫E 畿图1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结构S i l v e r 指出装配型企业需要强调入厂物流的合理稳定运作,在降低零部件库存的同时保证生产按计划进行。装配型企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品种和数量远远大于产成品,零部件的外观尺寸、运输要求、需求速率、价格、供应商位置等都不相同,供应商原稿收到日期为2 0 0 6 年3 月2 0 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 0 0 6 年6 月1 2 日。万方数据3 5 6 汽车工程2 0 0 7 年(第2 9 卷)第4 期数目庞大且分布广泛,零部件运输和仓库成本都要比产成品更高,因此,在较低成本下进行有效的人厂物流活动,是装配型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高效的人厂物流可以从成本和差异性两方面成为制造企业新的竞争力源泉J。人厂物流在各个管理层次上有许多决策问题,如战略层的设施选址、运作模式选择等,策略层的运输模式选择、运输工具数量和容量选择、库存分配策略等HJ,运作层的确定订货数量、车辆调度、运输路线等”J。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近1 0 年纷纷将人厂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在H o l w e g 提出的3 d a y c a r 系统中介绍了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生产和人厂物流系统旧J。K a r l i n 介绍了丰田汽车以M i l k l l J n(循环取货)和3 C 模型(c o I l e c t i o n 集货,c r o s s d o c k 交叉转运,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合并运输)为特色的精益人厂物流业务模型J。文献 8 和文献 9 对国外多家汽车公司的人厂物流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文献 1 0 对上汽通用实施循环取货模式进行了介绍。国内关于人厂物流的研究刚刚起步,缺少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的管理模型和方法。作者在此主要对入厂物流运作模式选择进行探讨。l汽车入厂物流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人厂物流是一个复杂物流系统,它的任务是根据生产计划,按照零部件上线的时间要求,将多达千种的零部件从各地的百余家供应商处送到生产线边,保证生产的平稳、正常进行;运行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和正确品种的零部件,以正确的方式送到正确的地点(即每种零部件的需求点)。这个目标简称为5 R 目标(d g h tt i m e,r i g h tq u a n t i t y,r i g h tv a r i e t y,r i g h tm e t h o d,r i g h tp l a c e)。在实际的入厂物流管理中,需要从以下4 个方面人手来实现5 R 目标。(1)保证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稳定的人厂物流是企业持续正常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汽车制造企业采用J I T 与精益生产的支撑。(2)强调成本意识汽车制造企业的人厂物流的成本很大,虽然一些成本被隐藏在采购价格中,但是企业和供应商都应该注意有效供应的物流总成本,共同提高资源利用率。(3)尽可能缩短零部件的库存时间,压缩零部件生产的提前期。(4)提高可控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柔性。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可测的意外,比如交通事故、车辆抛锚、交通拥堵等,快速、及时反馈和处理能够避免意外对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汽车制造企业的入厂物流比销售物流更复杂,不仅所面向的“物”是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包装各异的零部件,服务对象是数目庞大、地理位置分散的供应商群体,还需要更多地考虑与生产系统、生产计划甚至市场需求的关系。经过优化的入厂物流系统能给供应商群体和汽车装配企业带来成本和服务水平上的效益,使双方在供应和采购中获得“双赢”。2 汽车制造企业人厂物流系统的构成汽车制造企业的入厂物流基本模型如图2,不同企业的人厂物流有不同的参数设置,但主要活动都可以大致分为集货、交叉转运和上线3 大部分。器霹翟羹产。型毛哽矍黔!两磊k 消竺黧釜氯萝老鼙管皴箍罱氍骝瓢”厂内缓冲区库存时间擂生线线边库存时间慰参与方卜焉L 十警坠十韵面积船图2 汽车制造企业的入J 物流基本模型(1)集货集货是将零部件从供应商处运送到指定接收点的活动。接收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汽车制造企业的厂区内部的缓冲区,零部件将在缓冲区内短暂存储以供上线,这种方式称为直接送货;另一种为位于厂外的中转仓库,零部件被送到这些外部仓库中,根据厂内缓冲区补货需要被调拨,这种方式称为间接送货。在入厂物流决策中,需要对每种零部件分类,选择两种集货方式中的一种,确定每次集货的批量大小和集货频率。(2)交叉转运交叉转运是指外部的中转仓库接收、存储并短驳运输零部件的活动,这种做法的特点是货物在中转中心存在着合并运输,即进入中转中心的零部件按照调拨要求被重新组合,重新装车运输。国外有些区域性质的中转中心甚至不设存储区域,仅提供“交叉”功能,而国内更多地将这一过程称为仓储短驳,即大部分零部件都会在其中存储 万方数据http:/ 5 7 较长时间。这里采用国外交叉转运的提法,是希望引起国内企业对上游零部件库存积压的重视。(3)上线上线部分有时也被纳为生产物流的源头活动,是将零部件从厂内缓冲区送到生产线边的指定存放区域的活动,由于该区域一般比较小,存放各种零部件的数量较少,因此上线的路线一般较短,主要是厂内物料的搬运。在一些企业实践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基本模型做出修改。比如,企业的厂区较小,只能在厂外附近地区设立物料仓库,即将缓冲区和中转仓库进行了功能合并。有些厂区面积较大,可能就直接将物料仓库设在厂内。有些企业的供应商都在几千米范围内的供应商园区内,它也可不设立大面积仓库而仅在厂内设置物料接收区域,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下做到供应商同步生产和及时供货。只需将基本模型中的一些参数,如短驳运输时间、中转仓库面积、缓冲区面积等设为o,即可体现这些特殊情况。对于一些目的地一致的运输路线,循环取货也是入厂物流的重要方式。在集货运输中,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多家供应商可以采用同一物流供应商的同一运输车次,增加运输频率,缩短总运输距离。国外进口零部件的人厂物流比较特殊,一般进口都采用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形式,因此提前期较长,中转环节较多,占用资金也较多。一般在进港后存放在堆场,由附近的中转仓库根据需要调箱、拆箱、检验等。在一些生产线需求紧急的情况下,可能会由缓冲区调箱,直接送到厂内。在入厂物流管理的各个层面,需要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决策。模型中分别用1、2、3 表示了参与集货、交叉转运和上线3 部分活动的参与方。入厂物流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择一种运作模式,即决定每部分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方,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运作策略。3汽车入厂物流的非整合运作模式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的人厂物流模式是一种多方参与、条块分割的非整合模式,特点如下。(1)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料计划,将送货要求发给各个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送货,并将运输费用包含在物料的采购价格中,即采用到岸价。集货参与方包括了汽车制造企业,个零部件供应商和M 个物流供应商,1=1+M,其中,1 M(可能存在一些供应商选择同一物流方的情况)。即+2 12+1。(2)中转仓库和短驳运输以自营为主,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的指令接收和调拨物料。在自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有时会租用部分仓库或者车队。在极端情况下,在形个中转仓库时,也可能会有形个仓库管理方。即1 2 形。(3)上线部分传统上属于厂内物流,一般都由汽车制造企业自己的物料搬运部门在缓冲区接收并存放由各短驳车队送来的物料,在生产线需要时送到上件点。2 3 1+形。这种非整合运作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1)运输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同一地区的供应商没有统一运输,各自经营,采购价包含的运输费用不透明,有较大降低空间。总投入车辆较多,不同的供应商车辆经常集中到达,造成仓库压力。运输车辆型号繁多,不能有效控制运输质量。(2)仓储资源利用率低占用大量的仓库资源,但不同仓库的设备和场地条件差别会很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建立统一的库存管理系统,没有信息共享,无法有效支持采购决策,堆积库存占用场地和资金很大。驳运车辆装载率较低。(3)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参与方过多过杂,无法建立统一的专门用于零部件人厂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大多数流程是手工操作,效率和准确率较低。数据不集中,信息无法共享,对管理者而言,缺乏库存和运输控制的有力工具,不利于制定有效的决策。4 汽车入厂物流的整合L L P 运作模式通过对国外先进的人厂物流系统的研究,发现国外一些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近几年开始和一些专业物流供应商进行了人厂物流战略性的合作,这种模式与一般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供货商(1 0 9 i s t i c sp r o-v i d e r)有很大不同,将它定义为L L P(1 e a dl o g i s t i c sp a n n e r),即具有领导地位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该物流供应商不仅在该汽车制造企业的众多物流供应商中起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与汽车制造企业建立紧密的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更好地对复杂的入厂物流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如图3 所示。L L P 模式特点如下。(1)集货计划和集货单(P u s,P i c k u p s h e e t)由L L P 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利用路径优化软件生成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http:/ Jiazhen,Chen Yao,Zhou Xin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刊名:汽车工程英文刊名:AUTOMOTIVE ENGINEERING年,卷(期):2007,29(4)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0条)参考文献(10条)1.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Performance 19852.Silver E A.Pyke D F.Peterson R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19983.Samaras S A Competing Upstream:Inbound Logistic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20004.Huttner K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n Designing a Cost-effective inbound Supply Network 19965.Lee Chi-Guhn Vehicle Rout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In-bound Logistics 20016.Holweg M Logistics in the Three-day Car Age:Assessing the Responsiveness of Vehicle DistributionLogistics in the UK 2002(10)7.Jennifer Nicole Karlin Defining the Loan Logistics Learning Enterprise:Examples from ToyotasNorth American Supply Chain 20048.霍佳震.陈瑶 四大汽车企业入厂物流纵览(上)20059.霍佳震.陈瑶 四大汽车企业入厂物流纵览(下)200510.徐秋华 循环取货方式在上海通用汽车的实践和应用期刊论文-汽车与配件 2003(03)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 张坤 基于TPL准时配送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 2009 汽车物流被认为是所有物流行业中技术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而在汽车物流中,零部件入厂物流又被公认为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并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料需求日趋复杂,零部件的组织供应与现代化生产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将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体系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优化现有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需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文针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TPL准时配送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并探讨了零部件准时配送系统的构建及优化方法,并引入案例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从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概念入手,较为全面的回顾了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并阐述了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在对我国传统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弊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PL准时配送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的优点及实施条件,并对供应链管理体系重构提出建议。接着对如何构建零部件准时配送系统进行了探讨,并从两个角度对配送系统进行优化,一是运用改进的重心法对零部件区域集并中心选址,一是结合扫描法和禁忌搜索法的两阶段启发式方法优化零部件循环取货路线。最后,结合某汽车公司实际情况,对配送系统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2.会议论文 陈瑶.霍佳震 装配型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整合模式的设计与仿真 2005 入厂物流是连接(一级)供应商与生产企业之间物料供应的重要活动。是企业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对装配型制造企业的入厂物流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描述,提出了入厂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型。对入厂物流战略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入厂物流运作模式选择进行探讨,对两种入厂物流模式,非整合与LLP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比较。3.学位论文 赵彭捷“订单式”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及应用 2007 本文对“订单式”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订单式”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的流程及特点,对现有模式下运输、配送及仓储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三种物流服务模式:自营物流,传统外包物流和物流联盟进行选择。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主导的“订单式”零部件入厂物流优化模式,分别从零部件运输系统、配送系统两个方面对该优化模式进行了详细设计。4.期刊论文 刘杰.李丽.LIU Jie.LI Li 汽车制造业实施循环取货物流模式现状与展望-物流技术2007,26(8)基于对循环取货运输模式在汽车制造业应用的相关文献的研究与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对汽车制造业实施循环取货模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取货方法在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应用分析成果,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和缺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循环取货运输模式的系统的理论、方法和运行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5.学位论文 姜舒曼 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物流规划与应用 2010 在过去十年间,国内汽车行业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之相适应的汽车物流业也取得以巨大的发展,但必须看到的是,要实现我国的汽车强国之梦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尤其是汽车物流业相比显得更为滞后。目前,汽车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然占据行业主体地位,零部件入厂物流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在汽车物流中,整车物流的发展程度较好,而零部件入厂物流因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所以实施起来更加困难。本文的目的是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优化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管理的运作进行实践性的研究,为汽车制造企业设计更为经济合理的零部件入厂物流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制造企业为在占领市场的同时降低成本,普遍采用准时制采购方式。本文以位于华中的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的不足,认为现在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以市场为中心的准时制采购需要。在对该企业进行需求http:/ 高轶研 汽车入厂物流模式在一汽轿车HQ3上的成功应用-汽车工业研究2009(11)本文以一汽轿车HQ3为例,阐述了入厂物流在汽车生产中的主要地位,分析了入厂物流的运作模式,并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7.学位论文 石国强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 2009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汽车制造企业面对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发掘第三利润源泉,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选择。在汽车供应链管理领域,零部件的入厂物流为其最关键的环节。入厂物流环节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成本。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前面,为提高物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汽车制造企业针对零部件入厂环节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但是我国在入厂物流的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正是基于此,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各厂家实践的基础上,对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入厂物流服务模式的选择和运行模式的构建、实施。希望能对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优化入厂物流环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背景,主要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环节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比分析了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各自所对应的物流特征,并重点对混合生产方式的入厂物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三种入厂物流服务模式,进一步探讨使用什么方法来选择最适合混合式生产方式物流特征的入厂物流服务模式,并最终选择合适的方法选择出了合适的入厂物流服务模式。第三部分:根据国外先进的经验,以及入厂物流运行模式的原则,构建了适合混合生产方式物流特征的混合入厂物流运行模式,并分析了其特点,最后论述了混合入厂物流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第四部分:应用案例分析,对比两个企业的入厂物流服务模式(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和汽车企业主导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对比本文作者构建的入厂物流运行模式与某企业的入厂物流运行模式。8.期刊论文 周命禧 拉动供应链策略在汽车入厂物流中的实现-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3(12)基于拉动供应链的汽车入厂物流模式能充分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已成为越来越多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优化方案.9.学位论文 盛桂芬 汽车制造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实例研究 2008 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加强行业分工,零部件生产功能和物流配送功能都将从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把物流管理的部分功能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以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投资,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事业上,促进汽车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型物流形式,即汽车制造企业将一部分或主要物流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然而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入厂物流大部分还是在以自营物流为主,只有极少的汽车制造企业采用了全部或部分的零配件入厂物流业务外包。根据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有些企业虽然采用了物流业务外包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国内外第三方专业化汽车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因此,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系统为之服务的可能。第三方物流为整车生产企业提供面向生产线的JIT(Just In Time)配送服务,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社会相关网络来开展物流业务,为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效果。因此,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入厂物流业务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就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实际项目的研究需求,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两家典型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解决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弊和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入厂物流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及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具体分析研究了上海大众和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零配件入厂物流业务外包的实际案例。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配件入厂物流的外包种类,对汽车制造企业选择零配件入厂物流业务外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开展外包零配件入厂物流业务。具体分析了汽车制造业零配件入厂物流外包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障碍及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改革之路。本论文通过汽车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实际解决案例的研究有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10.期刊论文 陈飞平.Chen Feiping MILK-RUN和SUPPLY-HUB集成策略仿真研究-技术经济2009,28(11)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的缺陷,采用了仿真对比方法,提出了集成Milk-run和Supply-hub的零部件入厂物流运作模式.结果表明:相时于传统模式,集成模式提高了零部件对整车生产厂的及时供货率,降低了供应链入厂物流总成本,克服了传统模式的弊端,保证了整车生产厂和汽车供应链的良性运行.本文链接:http:/ http:/ 100%截留 0.02um 以上各种噬菌体、细菌及微粒。亲水性:用于液体过滤达到无菌,化学适用性广,耐强酸、碱,臭氧强度高。全自动过滤器http:/ 0.4%。*贵重物品须另外存放,随时注意看管。重要证件、印章存折、金银首饰、现金、古董等物品最好事先寄放亲友家或存放安全可靠的地点,或记住随身携带、亲自运送。(4)家具内部应清空并固定、上锁、封好*冰箱、衣柜、抽屉、洗衣机等的内部务必清空,因为如不清空,服务人员会因太重而不易搬运,且家弑旧硪蚰诓炕味 崖洹不鞫 芩稹?nbsp;*家具、衣柜拆卸完毕,放置在易于搬迁的地方,此外书桌的抽屉、衣柜的门等容易滑动的部分,先上好锁或用尼龙绳捆扎固定好。(5)联络邻居以利搬家进行及后续联系*事前告知旧居左邻右舍,预约搬家时间,避免服务人员工作时产生误会。留下新居联络地址及电话,方便后续文件代转或重要信息的联系。预留新、旧居搬家车辆停车位置,大型屋苑更要事前预约车位。*若有大楼管理员请先知会,办好出入手续,以利搬迁顺利。(6)电话、邮件迁移*提前向电信局申请电话迁移,及相关帐单、重要邮件的地址迁移(如信用卡、手机、订阅的报纸、杂志等)。(7)其他*打包的纸箱最好不要过大、过重,太大的箱子不但难以搬运,且容易因物品太重造成箱底破裂。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