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_金砖四国_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pdf

    • 资源ID:69624076       资源大小:280.8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_金砖四国_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Mode of BRICsSHENG Yan-chao(Hunan Universityof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Abstract: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mode consists of factor endowments,innovation subject,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theinnovation mechanism,which is the tendentious innovative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s innovation mechanism in the innovationenvironment decided by the factor endowments.The rising of BRICs mak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mode become the focus of theacademic world.Therefore,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us to study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mod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ule ofBRIC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merging great powers in the growth driving force.Key words:BRICs;innovation mode;comparative study“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生延超(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摘要:技术创新模式是由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创新主体在要素禀赋决定的创新环境基础上,由政府创新机制诱发的倾向性创新行为。“金砖四国”的群体性崛起,使新兴大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梳理“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总结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归纳新兴大国技术创新模式的规律,比较其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的差异,可以为新兴大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关键词:“金砖四国”;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11;F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11)01-0011-07收稿日期:20101210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 新兴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编号:2010GXS1D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要素禀赋、技术能力与后发技术赶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09CJL03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编号:09YJC790082)。作者简介:生延超(1978),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博士,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前言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四国”的群体性崛起,新兴大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新兴大国具备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国土、人口、资源和市场规模大,国家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二是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无论是从面积、人口、资源、市场,还是从发展潜力和势头来看,“金砖四国”都有独特优势,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不俗的经济表现,使占据世界领土总面积26%,全球总人口42%的“金砖四国”成为新兴大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成为后发国家经济赶超的代表。2006年至2009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接近10%。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金砖四国”经济发展势头仍然良好,2009年四国国内生产总值总计为87211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2%。同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也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最快的当属中国,经济增长高达8.7%,印度也达到了6.7%。但是从近10多年的经济增长情况看,“金砖四国”并没有进入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借全球化红利和发挥自身禀赋优势获得了较高成长速度。这种高速增长是一种畸形发第18卷 第1期2011年2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OF HUNANUNIVERSITYOF COMMERCEVol.18 NO.1Feb.2011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展、代价高昂、持续性较低的增长模式。因此,必须创新技术,构筑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发挥大国综合优势,构建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新主体所采用相对稳定的创新行为倾向和机制,它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石。技术创新模式的形成是在国家创新政策引导下,创新主体为构筑自己竞争优势而在市场机制发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倾向性行为,是创新主体依据自己要素禀赋而适应创新环境的必然选择。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由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创新主体在要素禀赋决定的创新环境基础上,由政府创新机制诱发的倾向性行为。由于技术创新涉及许多因素,这些因素组合与配置的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比如,根据创新主体行为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根据创新对象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线性技术创新模式和网络性技术创新模式;根据创新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两者的结合;根据技术创新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产品创新(即通过技术创新设计生产新产品)和生产创新(即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等等。可见,学者对技术创新模式分类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对不同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相对缺乏,更缺乏针对“金砖四国”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因此,梳理“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总结其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归纳新兴大国技术创新模式的规律,比较其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的差异,对新兴大国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1巴西的技术创新模式: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巴西的技术创新模式是极端自主的“防守国家主义”技术自立的战略方针,即政府干预主义和国家主义。1951年,巴西成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这一委员会旨在促进各个领域知识的研究,并为巴西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原子能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1985年,巴西正式成立了科学技术部,设立了一些专门资助科学技术开发的金融机构,一系列扶持高新科学技术部门发展的创新政策纷纷出台,科学技术政策开始走科学、技术和产业一体化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巴西开始重视“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发展,即高科技的开发,并开始制定高科技政策,主要体现在开发特定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9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调整本国技术创新模式,试图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科学技术商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国内高技术人力资源的开发。1990年实行的“巴西质量和生产率计划”,旨在推动工业现代化,扩大政府、大学和工业间的清晰度,巴西仍以信息产业为试点,只是在“贸易自由化”时期将发展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点。进入新千年之后,巴西意识到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脱节,许多研究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此,巴西政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以立法的形式进行强化(如2004年 创新法、信息产业法)创新。在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巴西政府推出了若干领域科技发展的重点规划和促进计划,如“20002003年科技发展4年计划”、“新千年研究所计划”,“十大行业研究开发基金计划”,以及“绿-黄计划基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072010年)等,极大地促进了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促进了巴西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使巴西能够在经济社会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集中创新资源,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方面迅速实现技术突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这种创新模式限制了国外新技术的进口,不利于巴西与国际高新技术接轨,也降低了巴西工业创新的积极性。巴西已意识到该模式对巴西技术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正通过立法、制定政策、资金扶持、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工程和扶持中介组织等措施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必将带来巴西经济社会的另一轮高速成长。2俄罗斯的技术创新模式:大型企业主导高新技术型创新模式俄罗斯的技术创新模式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大型企业主导高新技术型创新模式,这种模式首先是大型企业主导的。在俄罗斯的技术创新体系里,60%左右的创新成果是在大型企业中实现的,大型企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心。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俄罗斯的大型企业比较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也比较大,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型企业在创新型经济中的作用,俄罗斯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了一系列超大型国家公司。2008年12年初,俄罗斯组建了6家超大型国家公司:俄罗斯技术、俄罗斯纳米技术公司、俄罗斯原子能、开发银行、促进公共事业改革基金和奥林匹克项目建设。20062007年,俄罗斯还组建了“航空制造联合集团”和“船舶制造联合集团”两大开放式的国有控股公司,其主要目的是整合资源,发挥规模优势,以推动技术创新。其次,这种模式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撑。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俄罗通过了 联邦经济特区法,并依此建立了4个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莫斯科市泽谬诺格勒行政区、莫斯科州杜布纳市、圣彼得堡市和托木斯克市,主要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软件、电子、医学、仪器制造及核物理等领域科技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俄罗斯延续了前苏联的做法,注重基础领域研究,这使得俄罗斯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如高温超导、化学、毫微电子和微电子、天文物理、电光绘图新工艺、核物理、超级计算机、数学物理和气象等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也正是这种大型企业主导高新技术型创新模式,使俄罗斯在一些特定技术领域内居于世界前列。在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有1217项可以与西方国家一争雌雄;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1720项(如电子-离子技术、生物工程、等离子体技术、原子能、复合疫苗、航空航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另有25项经过57年可以达到世界水平。大型企业主导高新技术型创新模式注重高新技术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并侧重大企业的主导作用,这种模式给俄罗斯技术创新以强劲的动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最为严重的就是俄罗斯虽然在基础研究领域保持较高水准,拥有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但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滞后,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俄罗斯也意识到了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危害。2008年,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中明确提出未来十年里俄罗斯的创新模式为“社会导向型创新发展模式”,目的是改变目前的创新模式,注重科技产业化,到2020年,知识经济占GDP的比重要提高到20%,创新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3%,创新型企业要达到企业总数的40%50%,这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动力提出了要求。3印度的技术创新模式:重点扩散型技术创新模式印度是一种典型的重点扩散型或者叫以点带面型技术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选择重点产业,集中创新资源,通过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从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敏锐地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器,确定开发计算机软件及相关产业的战略举措,在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成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园区。为了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实行税收减免、税收扣除、加速折旧等扶持政策加以鼓励。例如,政府对通过认证的研发机构为从事研发活动而采购的国内货物免税,进口的设备等免征进口税,从事研发取得的收入如果再用于研发也免税。同时,印度对其软件产业也实行了大规模的免税政策,如在软件园区内的企业免征所得税10年,在自由贸易区内的高科技电子企业出口产品5年内免征所得税。在研发扣除方面,企业支付的研发费用可全额税前扣除,设备如果采用本国的,其40%实行加速折旧。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种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工业园接踵而起,与班加罗尔一道成为印度南部计算机软件业的“金三角”。软件业发展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呼叫中心、内容开发、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保险申报处理、医疗档案、财会、网站维护、工程设计等服务业务。2010年,印度服务业的总产值占到GDP总量的比重超过60%。其中软件及相关服务业出口超过800亿美元,其中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占80%,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左右,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有300多家向印度的公司定购它们的软件。这一骄人的成果,得益于印度采取的以软件业为重点突破口的技术创新模式。印度重点扩散型技术创新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向特定产业倾斜。无论是从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配置和科研经费的分配,还是从国家、区域乃至企业的产业布局来看,印度均将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产业。第二是将发展特定产业作为政府制度创新的关键。在选择计算机软件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后,印度政府进行了系统的制度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税赋,实行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允许加速折旧,免除出口软件商所得税等。同时,印度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先后通过了 印度证据法、信息技术法等,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是通过产业集群培育创新能力。这是软件业成功秘诀所在,印度在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内在机理:一是通过集群间企业的学习和协作,获得企业间的良性竞合关系,使产业集生延超:“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第1期13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群的链条不断延长;二是通过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在重点扩散型技术创新模式下,印度的创新领域逐渐从软件产业向空间技术、核能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衍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4中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与巴西有些相似,中国采取的也是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政府在技术创新中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已经发布了上百条关于创新的配套政策,从税收、金融、财政、人才等方面来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官产学研的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二是逐步完善创新环境。以 科技进步法为基本法律,颁布了 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专项法律,明确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三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各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在注重大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扶持的同时,也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和帮助。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建立5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0个大学科技园,127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些都是主要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这些措施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注重基础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国正逐步形成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撑能力,初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转化等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08年,中央财政支撑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达21.68亿元,首批36个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新建51个工程实验室,新认定7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已达300多家,覆盖了农业、制造业、电子与信息通讯、材料等8个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工程化科研成果。在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的引领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论文总量快速增加,2008年SCI论文收录居世界第三名,科技人员论文被引用265万次,排在世界第10位;专利持续增长,2008年达到82.8万件,增长幅度达19.4%,全年授予专利41.2万件;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高技术产业整体情况良好,54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8.8%,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创新体制呆板、创新机制不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调整了技术创新模式,相继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的是解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发展瓶颈。调整后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面向市场经济,政府主要通过倡导者和参与者身份,介入国家创新系统,更加强调发挥国家创新系统,尤其是创新网络组织的作用,强调同时尊重国家利益和市场机制,强调国防研究机构和民间研究机构的融合和互动;二是注重民生,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服务功能,强调依靠技术进步去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数字鸿沟等诸多问题;三是强调在全球环境中提升创新能力,期望通过国际化环境的营造,实现全球资源整合,培养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三、“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由于经济结构和要素禀赋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金砖四国”都处于转型阶段,但其所处的阶段不同,决定了“金砖四国”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由于技术创新模式是由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四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比较“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1创新模式的要素禀赋不同“金砖四国”都是人口大国、都信奉市场化改革,并且这四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不一样,导致某些产业发展很快,能够在新兴经济体中独占鳌头,并且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体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造成“金砖四国”独具特色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巴西地广人稀,有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历届政府也都通过不同的措施去促进农业发展,使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粮食生产国,是仅次于美国和阿根廷的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是世界上牛肉、家禽、大豆、蔗糖、咖啡、橘汁和乙醇的最大出口国。农业方面的先天优势使巴西成为当今世界新兴的农业超级大国,有世界“原材料的供应地”之称;依托健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大批熟练而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工人,使中国的制造业领先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号称“世14界制造业的工厂”;单就信息产业部门来说,印度已经拥有接近60万的软件服务专业人员,其中有接近75%的劳动力毕业于工程专业,凭借其绝对优势人力资本的支撑,印度在起步阶段选择准入门槛较低而市场潜力较大的劳务输出、软件定制加工等信息服务业作为切入点,把目标瞄准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由于质量可信、交货及时、服务周到,印度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了16.7的份额,即使在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印度占据其软件销售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这些成就使得印度拥有“世界办公室”之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13%和天然气储量的32%,有“世界能源加油站”的美誉。因此,有学者认为:巴西的农业+中国的工业+印度的服务业+俄罗斯的资源=完整的新兴市场。2.创新模式的主体不同从创新主体来看,“金砖四国”中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中国和巴西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在这两个国家中,政府充分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比如制定和实施适宜的创新政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构建创新文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正是政府创新环境的营造以及创新资源的集中配置,尤其是在特定项目上,政府以绝对主体的身份进行参与,使得中国和巴西都是在某些特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当然,在印度和俄罗斯的技术创新体系里,政府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政府的作用仅仅限于通过创新环境的营造引导企业参与创新,并成为创新主体。在两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都是创新主体,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截然不同。在印度,创新主体是具有庞大社会网络的私营部门,印度每年有25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有35万工程师。他们中的核心人物是一些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印度人,这些人将印度与硅谷以及更多的地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沟通及时的创新网络。因此,可以说,印度不存在着创新体系,仅仅存在一个创新阶层。产业主导是印度重点扩散型技术创新模式的一大特征。研究印度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知道,以软件为主导的服务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以此带动创新领域逐渐向空间技术、核能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衍生,以此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新网络。俄罗斯的大型企业实际上不是完全的企业,是政府创新意识和社会行为的代言人,在俄罗斯的6家超大型国家公司里,很少有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商业运作的,在俄罗斯所获得的技术成就里,大部分是受政府直接资助完成的,因此,可以说,俄罗斯的技术创新主体是“政府+大型国家公司”。当然,在未来“社会导向型创新发展模式”下,政府和大型国家公司还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只不过更侧重于科技的产业后化,更注重知识转化为经济而已,真正要发挥社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可能还要更长的时间,这也是新兴大国转轨的阶段性任务。3.创新模式的环境不同创 新 模 式 的 环 境 包 括 经 营 环 境 和 创 新 政 策。“金砖四国”在经营环境和创新政策上的差异是造成创新模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经营环境方面,巴西和印度相似,注重企业合作、强调团队精神与质量管理,这归功于两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体现,也是维系其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诚信度,尤其是印度,为了保证软件服务业在国际上占有绝对优势,印度政府要求相关公司设立质量保证部门,对项目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要有记录,包括用户要求、产品设计思路、所用编程技术、工作进度计划及按计划完成情况、阶段和最终产品检测结果、总体质量评估、用户使用情况反馈等,作为公司的珍贵档案。这种做法大大减轻了公司人员的流动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为公司参加国际权威机构的等级评估积累了必不可少的文字资料。目前,印度通过ISO9000质量论证的软件企业170多家;在全球71家达到“计算机软件成熟度模型”(CE-CMM)五级标准企业中,印度公司或设在印度的独资、合资公司占了43家。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印度软件产品的高质量和竞争力。中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却恰好相反。在中国和俄罗斯,很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是为了确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基本上与其他同行很少有合作机制的建立。另外,不注重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中国创新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在创新政策上,印度政府只充当了一个政策制定者和发布者的角色,并没有发挥其政策指导促进的作用。而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则是对研究开发直接参与,不仅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规划和指导,还通过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直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在专利制度方面,巴西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 工业产权法典、版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和激励知识创新。同时,放松商标注册的条件,扩大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印度的专利制度比较灵活,注重产业升级,如印度政府规定,对于食生延超:“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第1期15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品、药品、农用化学品等大类只授予方法专利,而不授予产品专利,这为印度大型企业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中国和俄罗斯在专利制度方面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还在为某些涉及非法利用专利的案例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吸取了以前失败的经验之后,两国开始逐步重视专利申请的重要性。4创新模式的机制不同创新机制是指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选择创新目标之后,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支撑体系的作用下,把握合适的创新机会,选择科学的创新突破点,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机制包括创新目标、创新动力、创新支撑体系和创新机会四个要素。中国和俄罗斯的创新目标是自主创新,而印度和巴西是依赖型创新。中国和俄罗斯都正努力成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国家。两国的领导层都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技术视为关乎国家威望的大事。而印度和巴西一直在努力建立独立的自己的科学和创新体系。但是,自从1991年印度经济面向国际投资和贸易开放之后,它就将自己定位为依赖型的创新者,为跨国公司提供服务并为全球市场创造技术。而巴西则凭借“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其与跨国公司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创新体。在创新动力方面,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的创新动力源于政府,而印度的创新能量来自国民。在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国家是创新的核心,政府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充分体现了他们想成为科学大国的雄心。而印度创新动力来自于私营部门和社会精英,这些私营部门和社会精英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推动着印度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创新支撑体系方面,“金砖四国”不管是从政府的宏观指导上还是在教育体制、法律保护上的差异较大,政府政策的切入点和侧重点都不一样。巴西的政策框架是期待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俄罗斯是期待在某些方面形成引领世界的技术创新能力,印度是期待通过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以软件服务业为龙头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而中国的技术创新政策至今依然缺少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即便是针对技术创新体系的诸多有利政策、法规,但其执行力度甚微,执行过程缺乏系统化,绩效较差。在创新机会方面,虽然“金砖四国”都有后发赶超的思维,但是巴西、中国和俄罗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都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产业化水平和能力较低,创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印度在一开始就确定了满足用户和市场的定位,后期的配套服务和政策措施都是围绕用户和市场展开的,成效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国家。四、进一步的讨论与启示由于技术创新模式都涉及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机制等四个方面,加之技术创新模式是由政府创新机制诱发的倾向性创新行为,因此政府在技术创新模式中拥有重要的作用,这使得“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又有一些共性。首先,创新模式的复合化,“金砖四国”不仅关注原始创新,也注重产品的集群创新和集成创新,更关注科技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创新模式日趋复合化。其次,重视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的三主体作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观念基本上形成,并且逐步深入人心。“金砖四国”的政府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都采取积极扶植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努力为科技创新制定相关适宜政策。同时,也重视科研人员作为科学研究工作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金砖四国”的科研人员呈现递增趋势,且政府培养力度空前增加,这为“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最后,“金砖四国”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动态演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要素禀赋、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机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中国从政府主导型技术创新模式上逐渐向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俄罗斯也由大型企业主导高技术创新模式向“社会导向型创新发展模式”转变,以更好地适应要素禀赋和创新环境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及创新环境的日趋复杂,我国的要素禀赋日益丰富,创新主体日益壮大,创新环境日益完善,创新机制日益健全,个别领域或少数技术在全球已经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逐步转变创新模式,使其从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转向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自主创新为主,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所谓开放式创新模式是指企业或组织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内外两条市场通道,有机地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享机制。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再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强调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注重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模块化的技术创新网络。这种创新模式更加注重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注重科研机构、企业、大学之间科研活动的高效合作,包括国际的合作,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快速转移和流通。同时,需要优化创新链,形成有序创新生态结构,使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不同层次的研发工作,形成有序创新链,最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创新能力,应整16合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国内科研分工。科研机构与大学应定位于核心技术和基础性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集中于应用技术以及原创技术转向应用技术的研究,形成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在创新价值链上的有序创新生态结构。最后,要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布局。中国应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调整科技人才布局,促进科技人才向高技术企业的流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使科技人员结构逐步与国际高技术国家接轨。注 释:“金砖四国”是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 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首次提出,随后该公司又对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进行了乐观预测,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参考文献:1欧阳峣.大国的抉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N.光明日报,2010-08-06(理论版).2张晓晶.金砖四国的赶超之路N.人民日报,2010-05-12(理论版).3Chris Freeman.The National System ofInnov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See Cambrige Journal ofEconomics.1995(19):5-24.4C.Freeman.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JapanM.London,Pinter Press,1987:128-167.5生延超.要素、技术能力与后发赶超方式的演变J.财贸研究,2010(5):38-43.6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12.7Jorge Katzand N.A.Bercovich,The Case ofArgentina in R.R.NelsonedR.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Oxford UniverstyPress,Oxford,1993:467.8Peter B.Evans,Claudio R.Frischtak,Paulo Bastos Tigre,eds.,High Technologyand Third World Industrialization:BrazilianComputer Policy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1992:1-2.9Maria Ins Bastos and Charles Cooper,eds.,Politics ofTech-nology in LatinAmericaR,UNU/INTECH StudiesinNew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Routledge,London andNewYork,1995:171.10郑伟红,贾朋俭.俄罗斯经济增长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8(3):60-63.11王遒.俄罗斯大国崛起启示录J.中国经济评论,2008(12):5-9.12涂成林.国外区域创新体系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167-171.13郑锦荣,屠梅曾.被威胁垄断状态下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77-81.14Chesbrough,H.W.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Creating and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8-12.15谢蕾蕾.“金砖四国”创新能力结构的比较与启示J.统计研究,2010,27(8):110-112.16Henry W.chesbrough,Why Companies Should Have OpenBusiness Model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winter2007(48):87-126.(责任编辑:周小红)生延超:“金砖四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第1期17

    注意事项

    本文(_金砖四国_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pdf)为本站会员(qwe****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