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_吕志胜.pdf

    • 资源ID:69632400       资源大小:363.6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_吕志胜.pdf

    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16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吕志胜摘要: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生产;股份合作制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3151(2012)56 0016 06二元经济结构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和政策造成的,已经演化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及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是任何一个单项政策或单项改革可以解决的,必须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入手,从中国农业现代化本质特征出发,对体制和政策进行总体设计,综合配套,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自我发展机制。一、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农村综合改革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方面,采取了系列战略性重大举措。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三是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等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五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城务工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六是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并没有得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17到解决,甚至有加剧的趋势,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自我发展机制。当前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农村生产力低下和农业合作社较高层次生产关系这一矛盾,降低了生产关系级次,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也是当时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由此从计划经济的薄弱环节撕开一个口子,推动了渐进式改革的成功。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被旧体制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有资产存量相结合,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农村经济贫穷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农村生产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农村依然实行的是小农经济模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现阶段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效能递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严重落后于其他产业,“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工农业发展差距拉大。以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指标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1980 年的 0.439 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0.275;二元对比系数从 1980 年的 0.196 下降为 2010 年的0.1871;这说明我国二元经济性出现了增强的趋势。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产品竞争力弱化。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但农业生产成本依然呈上升趋势,与 1998 年相比,2008 年,六类农产品中有五类亩产值的增长速度都慢于亩成本的增长速度,唯独油料亩产值的增长速度快于亩成本的增长速度。粮、棉、油等农产品比较优势弱化,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其原因在于土地经营权市场的缺陷,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绝对”增长的势头明显放缓(图 1),政府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了粮食保护价收购、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各种农业补贴力度等政策,通过减轻农民负担等方式来实现农民收入的“相对”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实现方式的差异性,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效能图 12003 2011 年城镇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关统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新世纪实现新跨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http:/ 年 8 月。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经济数据计算。马晓河:中国农业收益与生产成本变动的结构分析,载于 中国农村经济,2011 年第 5 期。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18明显下降。由此造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上升趋势,显现出体制边际效益递减。虽然 2010 年、2011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但绝对收入差距在扩大。四是城乡居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受教育程度等差距也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历史上农业及农村经济的重大发展,都是以农地制度的重大变革为线索进行的。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通过体制变革建立起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内在的动力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解决农村滞后的生产关系与快速发展的生产力的矛盾、解决社会化大市场需求与农户分散作业的矛盾、解决全球化农业竞争加剧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矛盾,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需要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矛盾。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局限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路径在于农业现代化,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或制度创新的过程,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农地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营销制度、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农业金融制度、社区共同体职能及政府管理农业职能等一系列基本制度的现代化。它的特征是市场导向、技术进步、规模经济、集约管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革新土地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相应权利,带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极度高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现代化的局限也逐渐产生,主要表现在:1.生产规模狭小与扩大再生产、社会化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户生产规模狭小使得农业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受阻,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受规模效益的制约,从而增加了劳动成本,降低了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收入水平,同时也影响农户对采用新技术的激励。生产规模狭小导致农户在生产、分配、经营上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农户在农业生产前和生产后的交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户商品生产的信息成本、流通成本和年际间的风险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民从事商品性生产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一些农民以农产品自给为基本出发点,阻碍了农业市场化进程。2.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产权实施之间的矛盾。产权明晰,是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条件。尽管我国 土地管理法 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但这种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主体经常是缺位的,从而使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上由乡(镇)和村干部来代行使。农民承包户获得关于土地的基本权利是使用权,但因为产权主体的缺位,这种使用权往往不能和相应的土地处置权及收益权有效衔接。同时因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是以政策规定为主的,农民承包的土地并没有法律层面的保障,所以使用权权能不明确,权属不充分又进一步导致了承包权难以稳定。其结果是承包者对预期净收益的不确定使之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和积累机制,弃耕撂荒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地影响了土地这一稀缺性资源的利用效率。3.出租者与承租者的收益分配矛盾。部分农民出租土地,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还享受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19政府的各种农业补贴。土地承租者,不仅不能获得补贴,还要支付租金,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成本。国家补贴政策作用对象错位,政策效应偏差。4.就业吸纳与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以在农业内部消化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难以使农业收入持续增长的缺陷,在一定条件下会落入舒尔茨“贫困但有效率”的陷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推动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但其体制功能决定了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够解决农民富裕问题。要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即在继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和法律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三、股份合作制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效形式在目前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单个农户以分散方式进入市场、市场交易费用几乎可以把单个农户的全部剩余利益消耗掉。而农业产业一体化有利于将单家独户农民的生产加以合理组织,通过分工协作,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专业化、企业化,并利用一体化组织的优势替代农民直接进入市场,这将会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既要体现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要求,又要与我国市场发育特别是农村经济市场发育程度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相结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继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和法律内涵。借鉴国外经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出现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新型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具有以下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一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包括相对规模的农户家庭农场,大规模的私营农场。二是产业化经营方式,包括土地入股的股份制农业企业,土地、劳力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三是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包括统一经营、分户管理的社区集体农场。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村的自然禀赋、文化禀赋及经济技术的差异性,决定着中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即使在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原则下,这种差异也是明显的。因此,因地制宜发展中国现代农业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般性原则。但是在上述可供选择的组织形式中,可以发现了一种具有一定兼容性的组织形式,把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及制度继承较好的结合起来,那就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具有市场经济属性。它突破了投资主体单一的封闭性,从资本的筹集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打破了地域界限,形成了开放性经济,资本形式具有社会化和间接占有关系,使投资主体的利益和资源在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并较好结合起来。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管理。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解决目前存在的经营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不愿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民,通过比较利益,自主地加入到股份合作生产中来。它还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引入,实行集约管理。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投入的回报率。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通过平等自愿的形式组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按市场供求关系组织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有利于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从而避免把农村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20经济建设作为政治目标而采取政治运动的方式去推动。股份合作制保留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和法律内涵。尽管法律规定联产承包责任制五十年不变,但股份合作制没有变革固有的所有制关系,它是在使用权界定的基础上,以外来资本及原有的乡镇工业、集体企业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形式和以农民个体或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向不同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的演变。它继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核及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内涵。土地使用权可以以个体独立形态出现,也可以以虚拟产权形式进入股份合作企业,还可以按着相关法律的规定实行使用权转让。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需要对土地基本制度重新进行法律定义,避免了因土地制度变更所产生的农民心里和行为上的恐慌,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综上所述,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是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又一次重大改革和突破。四、农村生产经营股份合作制转换路径(一)农村生产经营股份合作制实施的约束条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建立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农村资本的市场化运作和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1.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要素具有向高收益率行业集中的倾向。而农业投资特别是基础性投资具有建设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比较收益差等特点,导致农业融资困难。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从制度安排和财政支持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将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完善与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结合起来,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要完善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一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小额贷款业务,适当提高小额贷款的信贷规模,延长贷款期限,增加信贷品种。二是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拓展业务范围和职能,通过农业政策性贷款,支持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的发展。三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引导和督促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机构网点延伸到农村乡镇,并适度下放贷款管理权限。在规范化监督管理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的融入。特别是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政策工具,鼓励城市资本的融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直接从金融市场融资。建立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为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2.完善农村地产市场,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转让。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把农村土地使用权转为虚拟产权,使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有必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在农村建立专门的土地权益管理机构,负责使用权证的发放及变更的监督管理,包括:明确农民充分享有土地使用权的占有、支配、处置和受益等所有权益;允许土地能够进行抵押;允许承包地自由进入市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不需政府批准和干预;在土地征用中,属于经济活动的,允许开发商与农民直接协商。在实施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转换政策后,必须运用强有力的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杜绝政府或个人利用职权之便,在土地交换过程中发生寻租行为。(二)农 村 生 产 经 营 股 份 合 作 制 的 实 现方式。1.外来资本进入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2012 年第 56 期(总第 2472 期)21有两种形态:一是独资企业。由外来企业通过购买、租赁、承包等方式,独立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这种独资企业对于实现规模经济意义重大。二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当地农户以土地作为股份与外来资本结合,或外来资本购买了部分土地使用权,同时吸收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成立股份合作企业。农户以土地使用权作为虚拟产权,并转化为股权,成为公司股东,其收入形式表现为公司红利,但不拥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权。2.以农村种养大户为中心的股份合作企业。也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种养大户通过土地使用权的购买,形成独资经营的企业。二是以种养大户为中心,联合其他农户,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3.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户以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份,在自愿的原则下联合起来。董事会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并行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责。4.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种实现方式是对原来的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将企业存量资产分别折为乡镇集体股和职工基本股,使企业财产权属明晰化。同时再向企业职工吸收现金入股,或吸收社会法人、社会自然人资金入股,最终组建为股份合作制企业。5.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制,是在原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引入股份合作制的某些适用机制,兼融合作制与股份制两种经济组织形式,并重新组合产生的新型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办法是把一个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全部或部分股份化,并把其中一部分股额量化到人,在此基础上吸收农民入股(也可不入股),使本社区内的全体成员均为股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股份合作制运作。(三)农村生产经营股份合作制区位战略。实行股份合作经济,是为了推动农业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政府应依据地方的自然禀赋、文化禀赋及地理区位优势,制定农业区位战略管制规划,避免企业使用土地的不规范行为。其意义在于: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二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一般说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应该要继续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走机械化、社会化发展道路,这既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也是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需要。山东半岛还是要以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主;江浙、广东、福建等地区要继续走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西南等山地、丘陵地区则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要与国土整治战略相结合,事关国家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2 罗纳德哈里科斯著、陈昕等译: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3 诺思著,杭行译: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 2008 年版。4 约翰康芒斯著、晏智杰等译:制度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2009 年版。5 刘易斯著、周师铭译: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6 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_吕志胜.pdf)为本站会员(qwe****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