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郑吉昌,吴俊杰 ,余克艰,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以及.pdf

    • 资源ID:69632659       资源大小:150.9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郑吉昌,吴俊杰 ,余克艰,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以及.pdf

    国际贸易问题2 0 0 5年第9期跨 国 公 司 市 场 进 入 模 式 选 择 以 及东 道 国 的 政 策 干 预 分 析浙江树人大学郑吉昌吴俊杰余克艰摘要: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具有多种市场进入模式,在大多数研究文献中,对于F D I这种市场进入模式是不加区分的,也就是不区分新设投资和跨国并购。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对这两种模式选择的规律,分析了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东道国福利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分析寡头市场和垄断型市场的差异,对政府的政策干预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关键词: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东道国;政策干预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跨国公司又是承担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可以分为投资类以及非投资类。跨国公司无论选择哪种进入战略,除了受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以及公司所处环境的影响,归根结底都是跨国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东道国引入F D I更是为了获取诸多的收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实现先进技术转移以及能够获得竞争性更强的市场。尽管各国对F D I均持欢迎态度,但是对其的限制却是很普遍的现象,经常被使用的措施就是限制外国企业的数量和外资占有股权的比例。而诸种限制方式在国家之间又表现出了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国家,行业之间的限制也是有区别的。笔者在此只研究跨国公司的两种市场进入模式:(1)直接进入模式,也就是跨国公司建立新企业与本地企业进行竞争;(2)收购现有本地企业(包含部分股权收购的情况)。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不仅影响技术转移而且影响东道国的竞争程度。市场进入模式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福利水平的差异就产生了政策干预的基础。这种分离的出现就使得政府使用F D I政策干预市场进入模式来实现东道国的最优进入模式。一、基本模型假定市场中存在两种产品z、y,国内的效用函数为准线性:U(z,y)=u(z)+y。跨国公司有两种选择模式:新设投资与跨国并购。跨国公司的选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市场进入模式,即新设投资E或者是收购A。如果是收购本地企业,那么跨国公司需要支付固定价格V,并且确定其将要获得的产品利润的比例水平!,如果交易成立,那么国内企业获得1-!的利润,而跨国公司获得其余的利润。如果国内企业拒绝了跨国公司的要约,那么跨国公司可通过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进入本地市场。第二阶段:在选择了市场进入模式后,跨国公司就要选择其转移到子公司的技术水平,技术的转移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引发成本。通过引入成本函数c(x),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把子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到c-x的水平。最后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阶段。在收购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垄断者;而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市场中存在两个企业,即一家外国企业与一家本地企业,两者之间进行古诺竞争。假定p(q)为商品z的逆需求函数,q为商品的消费量或者是产出水平。企业i的利润函数为$i(qi,qj)=(p(qi+qj)-ci)qi。企业i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i(qi,qj)%qi=p+p qi-ci=01.技术转移笔者利用逆向归纳方法,研究在两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假定新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是给定的,也就是!为确定值。跨国公司选择x最大郑吉昌:浙江树人大学3 1 0 0 1 5电子信箱:z h e n g j c 6 2 y a h o o.c o m.c m。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8 2-国际贸易问题2 0 0 5年第9期化其利润水平:m a x!Af(q(x);x)-C(x)这里!Af=!A(q(x);x)。为了方便分析,假定技术转移的成本为:C(x)=#x22,其中#=$2C/$x2,该函数也决定了技术转移成本函数的凸性。在这种情况下,求解最优技术转移水平x:xA=(a-c)2#-引理1:如果外国企业在企业中占有的股权比例越高,那么相应技术转移的质量也越高:d xAd=2(a-c)(2#-)2 0类似地,在新设投资情况下,外国企业选择x最大化其收益:m a x!Ef(qf(x),qh(x);x)-C(x)上式的一阶条件为:$!Ef$qfd qfd x+$!Ef!q fd qhd x+$!Ef$x-d C(x)d x=0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项为0;第二项是技术转移的战略效应:x的增加降低了国内企业的产出水平,进而提高了外国企业的利润;第三项仅仅表明技术转移的激励,该项可以被称为规模效应(s c a l ee f f e c t),也就是说外国企业的产出水平越高,其就具有越强的向本地企业转移技术的激励;最后一项表明了技术转移的边际成本。那么在新设投资情况下的最优技术转移水平为:xE=4(a-c)9#-8。如果二阶条件成立,那么9#-8 0,xA xE如果!t=8#9#-4。命题1:如果外国企业的股权比例超过某个基点t,那么外国企业在收购的情况下比新设投资转移更高的技术。由于技术转移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转移后产生越高的产出量,那么外国企业就具有越强的转移技术的动机。但是在收购的情况下,外国企业必须与本地企业分享技术转移带来的收益,却必须负担全部的转移成本,因此,只有外国企业在新建企业占有的股权比重超过某个水平时,其才有动机进行技术转移。如果#4,那么外国企业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进行的技术转移要优于完全的股权所有情况。这也表明,如果技术转移的成本#较低,那么企业即使在完全股权所有下,收购实现的技术转移也不会优于新设投资。这主要是源于规模效应以及战略效应。由于跨国公司在收购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新设投资更高的产出水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规模效应以及战略效应就会较强。但是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战略激励转移技术。2.进入模式在新设投资与跨国并购中,为了求得跨国公司的最优市场进入模式:那么需要求解企业的均衡要约条件:*,v*。本地企业面临着外国企业的收购要约(*,v*),在=1的情况下,那么本地企业完全为外国企业所有。考虑外国企业完全占有收购后企业股权的情况,那么只要外国企业的要约超过企业在新设投资下的利润水平,那么本地企业就会接受这一要约。因此,收购成功的条件为:(1-)!A(xA()+v!Eh(xE)这里!Eh(xE)表示国内企业在外国企业新设投资下的利润水平。当然,最优条件也要满足外国企业的利润最大化:m a x!A(xA()-C(xA()-v从前面的约束条件可以得知:v=!Eh(xE)-(1-)!A(x()因此,外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就等同于:m a x!A(xA()-C(xA()上式的一阶条件意味着存在角点解-$!A$x-$C$xd xA(A)d=-(-1)$!A$xd xA()d 也就意味着*=1,结果,由于x的水平在进入之后决定,那么外国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完全收购本地企业。命题2:在均衡的情况下,*=1,v*=!Eh(xE)。因为v*=!Eh(xE),那么国内企业在被收购以及外国企业直接进入的情况下与其直接竞争是无差异的。同时外国企业偏好于收购,那么也就是*=1。收购可以实现外国企业对本地市场的垄断,所以外国企业会选择收购的方式。在这里考虑国内福利时,由于国内企业在两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8 3-国际贸易问题2 0 0 5年第9期种进入模式之间是无差异的,那么国内福利的比较只在于国内消费者层面。如果技术转移成本足够的低,即!0命题3:相对于收购而言,国内福利水平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总是比较高的。给定的二阶条件!2,可以证明新设投资下的国内福利水平总是大于收购情况下的福利水平,然而只要是外国企业拥有制定交易条款的权利(也就是拥有完全的谈判权利),那么其总是偏好于收购的方式。当!4时,收购的方式就会出现较高的技术转移,但是这种技术转移不足以抵消竞争减弱而带来的不利效应。4.政策涵义上面的分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股权比例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国内福利水平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是最高的,而跨国公司偏好于收购的形式。在对股权做出限制之后,那么跨国公司实现完全收购国内企业的企图就不可能实现。这里#可以看作政策变量。如果$不受政策的限制,那么可以看出外国企业偏好于完全收购本地企业。如果$是一个外国企业必须接受的政策变量,那么就很容易比较两种进入模式下的企业利润水平。当$p=4!3(3!-2)时,外国企业偏好于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的进入方式。显然,$p随着!增大而减少。也就是说技术转移成本函数的凸性增强,那么外国企业不愿意接受较少份额新企业的股权。如果国内的政策限制可以实施,那么外国企业就会以新设投资的方式进入市场,从而获得较优的结果。但是如果国内政策仅仅限制所有权比重,而没有使得新设投资的方式成为外国企业的偏好模式,那么只会导致较低水平的技术转移,因此会降低国内的福利水平。在国内市场只有一个垄断者的情况下,对外国投资者恰当的股权限制可以促使外国企业选择新设投资而不是跨国收购,由此可以提升国内的福利水平。这一命题的含义就是,通过对外国企业的所有权进行限制的政策,可使外国企业采取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市场进入模式。同时,这一结论仅仅适用于国内处于垄断的情况,而对于国内处于寡头竞争的情况下其结论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二、国内寡头市场寡头市场与垄断市场存在的差异就是国内企业的数量,这里假定国内有n-1个企业。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外国企业技术转移的一阶条件可以写为:(n-1)(-qEf)d qEhd x+qEf-!x=0这里qEh表示国内竞争者的产出水平,其一阶导数为:d qEhd x=-1n+1 qEfn-1n+1,那么在进入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规模效应总是强于战略效应。但是也可能在新设投资的情况下战略效应较强。如果n!2,那么战略效应随着n逐渐地增大。如果n nc(!),那么技术转移的战略激励却随之而减少。在相对竞争性的国内市场,企业数量的增多实际上减少了技术转移的战略激励。原因是市场的竞争性更强时,战略激励的范围就逐渐地减少了。根据引理,收购情况下的技术转移质量为:xA=2(n-1)(%-c)(4 n-2)+(!-2)n2类似地,在跨国公司选择新设投资情况下的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8 4-国际贸易问题2 0 0 5年第9期技术转移质量为:xE=2 n(!-c)(-2)n2+(2 n+1)均衡条件下的技术转移具有合理的属性:在两种进入模式下,成本参数为,那么技术转移随着n的增大而递减。那么推论1可以转化为下列形式:t(n)=2(n2-n)n2-n-1,如果 0,那么外国企业偏好于收购的方式。对于较低的技术转移成本(2 pE;而国内的生产者在收购的情况下其利润较高,$Ah$Eh。在寡头竞争的市场,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就有了冲突,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两种进入模式下的总福利水平。令C S表示收购方式下的消费者剩余多余新设投资方式下的部分,其应为:C S=pApe#=a pE-(pE)22$%a pA-(pA)22$%0由此,国内福利的变化可以命名为:W=WA+WE=a pE-(pE)22$%a pA-(pA)22$%+(n-1)$Ah-$Eh对于较低数值的,新设投资的福利要高于收购形式。这是源于战略效应主导规模效应,所以在新设投资下的技术转移要高于收购形式。另一方面,当较小时,由于外国企业在新设投资下面临的竞争要强于收购形势下的竞争,那么生产者在这种进入模式下的损害要大些。由此,与新设投资相关联的竞争程度的加深占主导的地位。类似地,当较大时,收购下的福利水平就要大于新设投资下的福利。显然,这一结果与外国企业的偏好市场进入模式是相反的,其在较小时,偏好于收购的方式,而在较大时,偏好于新设投资的市场进入模式。3.寡头竞争下的政府干预对于给定的n和较高水平的,外国企业偏好于新设投资,而政府偏好于收购形式。对于较低水平的,政府与外国企业都是偏好于收购而不是新设投资的方式。限制收购可以促使跨国公司采取新设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限制新设投资可以促使跨国公司采取收购的方式,进而提高国内的福利水平。在寡头竞争的市场限制外资的股权收购以及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8 5-国际贸易问题2 0 0 5年第9期Ma r k e t E n t r yMo d eC h o i c eo f MN C sa n dH o s t C o u n t r i e sP o l i c yI n t e r v e n t i o nZ H E N G J i-c h a n g WU j u n-j i eY U k e-j i a nA b s t r a c t:T h eMN C sc a ne n t e rt h ef o r e i g nm a r k e t b ym a n ym o d e s,b u t m o s t o ft h ee x i s t i n ga r-t i c l e sd on o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t h e m.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p r o p e r t i e so ft h et w oe n t r ym o d e s,a n ds h o w st h ec o n f l i c t sb e t w e e ne n t r ym o d e sa n dt h ew e l f a r eo fh o s tc o u n t r i e s.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u n d e rt h em o n o p o l ya n do l i g o p o l ym a r k e t s,t h i sp a p e rg i v e sr e a s o n a b l e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e sf o rt h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F D Ip o l i c y.K e y w o r d s:MN C s;Ma r k e t E n t r yMo d e;H o s t C o u n t r y;P o l i c yI n t e r v e n t i o n新设投资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政策干预的目标不是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而是促使一种有利于提高国内福利的市场进入模式。三、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发展中国家欢迎F D I流入的态度并不必然与其限制F D I流入的手段相违背。如果新设投资是福利较优的,那么对收购本地企业的股权限制就是合理的。类似地,如果收购能够给东道国提供更好的福利,那么对新设投资的限制也是合理的。研究表明,在技术转移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外国企业会偏好于新设投资方式而不是收购方式。这是因为较高的技术转移成本意味着外国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只有较小的成本优势和收购时较高的收购价格。同时,政府却偏好于收购的方式,这是因为收购可以导致更高程度的技术转移和一个相对较高的收购价格。收购情况下较高的技术转移部分抵消了其反竞争的效应。因此,当技术转移成本随着技术转移的程度加深而增加的时候,那么限制进入方式来诱导收购的方式会提升东道国的福利水平,即使在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也是如此。如果技术转移的成本较低,那么政府偏好于新设投资方式而不是收购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新设投资不仅会提高本地市场的竞争程度,而且由于外国企业面临的较强的技术转移战略激励,那么其技术转移的程度显然要高于前者。但是,外国企业却是偏好于收购本地企业,收购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当技术转移的成本较低时,收购的价格也是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相对竞争性较强的市场,限制外国企业收购本地企业是较好的选择。如果技术转移的成本处于中等水平,那么无论是政府还是外国企业都偏好于收购方式,因此没有理由对其进行政策干预。从模式型假定条件可以看出,产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市场结构会影响跨国公司的不同市场选择模式,而不同的行业又表现出不同的属性,那么政府政策干预的行业属性就应该存在差异,譬如服务业与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技术差异。从许多国家的实践也可以看出,服务业的管制政策一般限制产业中外国企业的数量。而在制造业中对收购的限制一般是为了促进跨国公司的新设投资方式。O E C D(2 0 0 1)和U N C T A D(2 0 0 0)的研究报告结论也支持这一结论,收购与新设投资的比例显示,服务业显然高于制造业。我国的市场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一般的影响。目前外国在我国的投资还是以新设投资为主,收购的形式还没有占到5%的水平,与世界平均6 0%的比重相比,中国的外资并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外国学者的研究都支持F D I的干预政策,那么研究我国的F D I属性,进而制定适合我国环境的F D I政策也就是成为合理的事情。注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外国企业在收购后企业中所占的股份。这里假定商品的需求与供给相等。参考文献E t h i e r,M a r k u s e n,(1 9 9 6)“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F i r m s,T e c h n o l o g yD i f f u s i o na n dT r a d e,”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 1,1-2 8.M a t t o o na n ds a g g i,(2 0 0 0)“M o d eo fF o r e i g nE n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n s f e r,a n dF D IP o l i c y,”R a n dJ o u r n a lo fE c o n o m i c s1 4(1),2 2 5-1 3 5.(责任编辑范红波)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8 6-

    注意事项

    本文(郑吉昌,吴俊杰 ,余克艰,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以及.pdf)为本站会员(qwe****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