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含答案)-推荐文档.pdf
第第 1 页页 共共 24 页页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习题集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习题习题【说明说明】:本课程:本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编号为(编号为 0800108001)共有单选题)共有单选题,简答题简答题,计计算题算题 1,1,作图题作图题 1,1,作图题作图题 2,2,计算题计算题 2,2,分析题分析题,化简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化简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本习题集中有 计算题计算题 2,2,作图题作图题 22等试题类型未进入。等试题类型未进入。一、单选题1.测得 NPN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的电压分别是 UB=1.2V,UE=0.5V,UC=3V,该三极管处在()状态。A.击穿 B.截止 C.放大 D.饱和2.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A.放大特性 B.恒温特性 C.单向导电特性 D.恒流特性3.在 N 型半导体中()。A.只有自由电子 B.只有空穴 C.有空穴也有电子 D.没有空穴也没有自由电子4.三极管的两个 PN 结都正偏,则晶体三极管的状态是()。A.放大 B.饱和 C.截止 D.倒置5.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某三极管,当输入电流 IB=10A 时,IC=1mA;而 IB=20A 时,IC=1.8mA,则该三极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为()。A.50 B.80 C.100 D.1806.稳压管的稳压是其工作在()。A.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区 D.正向死区7.在某放大电路中测得三极管三个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 0V、-10V 和-9.3V,则该管为()。A.NPN 硅管 B.NPN 锗管 C.PNP 硅管 D.PNP 锗管8.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A.温度 B.掺杂工艺 C.杂质浓度 D.晶体缺陷9.测得 NPN 型硅三极管三个电极电位分别为:UB=2.8V,UE=2.1V,UC3.6V,则该管处于()状态。A.饱和 B.截止 C.放大 D.击穿第第 2 页页 共共 24 页页10.P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空穴浓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11.N 型半导体是在纯净的本征半导体中加入()。A.自由电子 B.空穴 C.硼元素 D.磷元素12.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C.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13.下列关于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B.稳压二极管在稳压时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C.整流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可以互换使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4.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A.变窄 B.基本不变 C.变宽 D.不确定15.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16.以下电路中,可用作电压跟随器的是()。A差分放大电路 B共基放大电路 C共射放大电路 D共集放大电路17.共模抑制比 KCMRR是()。A.差模输入信号与共模输入信号之比 B.输入量中差模成份与共模成份之比C.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绝对值)之比 D.交流放大倍数与直流放大倍数(绝对值)之比18.下列哪种失真不属于非线性失真()。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C.交越失真 D.频率失真19.共射极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在相位上相差()。A.90 B.180 C.60 D.3020.收音机寻找要听的电台,利用的是()原理。A.自激 B.调谐 C.整流 D.稳压21.如果三极管的发射结反偏,则三极管处于的状态是()A.放大 B.饱和 C.截止 D.倒置22.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输出波形上半周失真时为()失真。A.饱和 B.截止 C.交越 D.频率23.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是()A.电压放大倍数无穷大,输出电阻高,输入电阻低B.电压放大倍数接近 1,输出电阻低,输入电阻高C.电压放大倍数为 0,输出电阻低,输入电阻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24.固定偏置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Q 如下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 Q 将()。A.不改变 B.向 Q移动 C.向 Q移动 D.向右平移第第 3 页页 共共 24 页页(mA)/VQQQICIBUCE 40AO25.电路如图所示,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欲使静态电流 IC减小,则应(。A.保持 UCC,RB一定,减小 RC B.保持 UCC,RC一定,增大 RBV.保持 RB,RC一定,增大 UCC D.保持 RC一定,增大 UCC,RB+C1C2RBRCUCC+-+-uoui26.理想运算放大器的()。A.差模输入电阻趋于无穷大,开环输出电阻等于零B.差模输入电阻等于零,开环输出电阻等于零C.差模输入电阻趋于无穷大,开环输出电阻趋于无穷大D.差模输入电阻等于零,开环输出电阻趋于无穷大27.同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中的反馈类型为()。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 D.电流并联负反馈28.()比例运算电路的比例系数大于 1。A.反相 B.同相 C.A 和 B 都可以 D.A 和 B 都不行29.在图所示电路中,A 为理想运放。输出电压 uo应等于()。A.0.5V B.1V C.2V D.3V第第 4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0.欲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应选用()运算电路。A.比例 B.加减 C.积分 D.微分31.集成运放级间耦合方式是()。A.变压器耦合 B.直接耦合 C.阻容耦合 D.光电耦合32.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为()。A.零 B.约 120 dB C.无穷大 D.60 dB33.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为()。A.加法运算电路 B.减法运算电路 C.比例运算电路 D.积分电路-RRRRuOui1ui234.电路如图所示,输入电压 ui=10sin(mV),则输出电压 uO为()。tA.正 弦 波 B.方 波 C.三 角 波 D.0-R1R2uiuO35.电路如图所示,其电压放大倍数等于()。A.1 B.2 C.零 D.3-uOui36.交流负反馈是指()。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在交直流通路中的反馈37.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 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38.电压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近似不变第第 5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9.放大电路中有反馈的含义是()。A.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信号通路 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C.除放大电路以外还有信号通道 D.输出与输入信号成非线性的关系40.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 C无电源 D无负载41.整流的目的是()。A.将交流变为直流 B.将高频变为低频 C.将正弦波变为方波 D.将直流变为交流42.串联型稳压电路中的放大环节所放大的对象是()。A.基准电压 B.采样电压 C.基准电压与采样电压之差 D.输出电压43.典型的串联型线性稳压电路正常工作时,调整管处于()状态。A.饱和 B.截止 C.放大 D.倒置44.直流稳压电源中滤波电路的目的是()。A.将交流变为直流 B.将高频变为低频 C.将交、直流混合量中的交流成分滤掉 D.降低电压45.开关型直流电源比线性直流电源效率高的原因是()。A.输出端有 LC 滤波电路 B.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C.可以不用电源变压器 D.可以不装散热器46.可以有多个有效输入电平的编码器为()。A.二进制编码器 B.二十进制编码器 C.优先编码器 D.普通编码器47.要实现多输入、单输出逻辑函数,应选()。A.数据选择器 B.数据分配器 C.译码器 D.加法器48.根据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可知,A+BC=()。A.A B.AB+AC C.A(B+C)D.(A+B)(A+C)49.可以实现线与的逻辑门是()。A.OC 门 B.三态门 C.传输们 D.与非门50.逻辑函数 F=AB+BC+CA,则=()。FA.B.C.D.ACCBBAACCBBAACCBBAA51.一个 16 选一的数据选择器,其地址输入(选择控制输入)端有()个。A.1 B.2 C.4 D.1652.下列逻辑电路中为时序逻辑电路的是()。A.变量译码器 B.加法器 C.数码寄存器 D.数据选择器53.十进制数 4 用 8421BCD 码表示为()。A.100 B.0100 C.0011 D.1154.已知二变量输入逻辑门的输入 A、B 和输出 F 的波形如图所示,试判断这是()种逻辑门的波形。A.与非门 B.或非门 C.同或门 D.与门第第 6 页页 共共 24 页页55.四变量逻辑函数 F(ABCD)的最小项 m8为()。A.B.C.D.DABCDBCADCBAABCD56.下列哪种逻辑表达式化简结果错误()。A.A+1=A B.A+AB=A C.A1=A D.AA=A57.在函数 L(A,B,C,D)=AB+CD 的真值表中,L=1 的状态有()个。A.2 B.4 C.6 D.758.已知 A、B 为逻辑门的输入端,F 为输出端,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所示。试判断这是()逻辑门的波形。A.与非门 B.与门 C.或非门 D.或门59.已知二变量输入逻辑门的输入 A、B 和输出 F 的波形如图所示,试判断这是()种逻辑门的波形。A.与非门 B.异或门 C.同或门 D.无法判断60.与最小项 ABC 相邻的最小项是()。A.B.C.D.CBABCACBACBA61.N 个触发器可以构成最大计数长度(进制数)为()的计数器。A.N B.2N C.N2 D.2N62.数码寄存器的功能是()。A.寄存数码和清除原有数码 B.寄存数码和实现移位C.清除数码和实现移位 D.计数63.主从 JK 触发器可以避免的形象是()。A.空翻 B.一次翻转 C.置位 D.计数第第 7 页页 共共 24 页页64.时序电路中()。A.必须有组合电路 B.可以没有组合电路 C.没有门电路 D.不能有触发器65.若 JK 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 0,欲在 CP 作用后变为 1 状态,则激励函数 JK 的值应是()。A.J=1,K=1 B.J=0,K=0 C.J=0,K=1 D.J=,K=66.在下列器件中,不属于时序逻辑电路的是()。A.计数器 B.移位寄存器 C.全加器 D.序列信号检测器67.设计模值为 36 的计数器至少需要()级触发器。A.3 B.4 C.5 D.668.构成计数器的基本电路是()。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触发器69.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结构由组合电路与()组成。A.全加器 B.存储电路 C.译码器 D.选择器70.可以用来实现并/串转换和串/并转换的器件是()。A.计数器 B.移位寄存器 C.存储器 D.全加器71.基本 RS 触发器,当都接高电平时,该触发器具有()。DDSR,A.置“1”功能 B.保持功能 C.不定功能 D.置“0”功能72.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是()。A.时序电路只能计数,而组合电路只能寄存B.时序电路没有记忆功能,组合电路则有C.时序电路具有记忆功能,组合电路则没有D.时序电路只能寄存,而组合电路只能计数73.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表,判定它是()。A.加法计数器 B.减法计数器 C.移位寄存器 D.数码寄存器74.8 位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时经()个脉冲后,8 位数码全部移入寄存器中。A.1 B.2 C.4 D.875.欲使 D 触发器按Qn+1=工作,应使输入 D=()。nQ第第 8 页页 共共 24 页页A.0 B.1 C.Qn D.nQ二、简答题76.判断图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77.判断图所示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78.判断图所示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79.写出图所示电路中 Rf的反馈类型。第第 9 页页 共共 24 页页80.判断图中反馈元件 Rf的类型。三、计算题 181.电路如图(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 UBEQ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 RL和 RL3k 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Uom(有效值)。82.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的80,=100。分别计算 RL时的 Q 点、Ri bbruA和 Ro。第第 10 页页 共共 24 页页83.已知图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k。(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 UCEQ6V,估算 Rb约为多少千欧;(2)若测得和的有效值分别为 1mV 和 100mV,则负载电阻 RL为多少千欧?iUoU84.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图中 Rb110k,Rb225k,Rc2k,Re750,RL15k,Rs10k,Vcc15V,150。设Cl,C2,C3都可视为交流短路,试用小信号分析法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 AV,源电压放大倍数 AVS,输入电阻 Ri,输出电阻 Ro。85.晶体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5VCCU,。500kBR 5kCR 5kLR 50第第 11 页页 共共 24 页页(1)求静态工作点;(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求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四、作图题 18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5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画tVuisin10出电压 uo 的波形。87.电路如图(a)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Z3V,R 的取值合适,uI的波形如图(b)所示,试对应地画出输出 uo 的波形。(a)(b)88.图所示电路中,输入正弦交流信号,试对应地画出输出信号的波形。)V(sin5tui第第 12 页页 共共 24 页页89.在图所示中,E=5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画出输出电tvisin10压的波形。ov90.电路如图示,已知 ui10sint(V),二极管是理想的。试画出 ui 与 u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五、分析题91.逻辑电路如图所示,写出逻辑式,并化简。1&1&1BACDF92.按照图所示逻辑图,完成下列内容:第第 13 页页 共共 24 页页(1)写出它的逻辑关系式并进行化简;(2)写出该逻辑图的真值表;(3)分析出逻辑功能。&11&ABY93.组合逻辑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A,B,C 是输入变量,Y1和 Y2是输出函数,试写出输出函数 Y1和 Y2的逻辑表达式,并分析该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94.已知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试分析该电路的逻辑功能。95.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试写出逻辑式并化简之。&11AB1F第第 14 页页 共共 24 页页六、化简题96.CBACBAY97.YABCDABDACD98.DCABCBACAF99.BACBCACBCABAF100.CBAABCF101.CBACBAL102.YABCABCABC103.YABCBCABCD104.Y(A,B,C)=m(0,2,4,7)105.Y(A,B,C)=m(1,3,4,5,7)106.Y(A,B,C)=(0,1,2,3,4,5,6,7)m107.Y(A,B,C)(0,1,2,3,4,6,7)m 108.),(15131197531mF109.)7,6,5,4()3,2,1,0(),(dmCBAY110.)7,6,4,0(),(mCBAY七、计算题 2(略)八、作图题 2(略)第第 15 页页 共共 24 页页答案答案一、单选题1.C2.C3.C4.B5.B6.C7.A8.C9.C10.B11.D12.C13.B14.A15.A16.D17.C18.D19.B20.B21.C22.B23.B24.B25.B26.A27.A28.B29.B第第 16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0.D31.B32.C33.B34.B35.A36.C37.D38.A39.B40.B41.A42.C43.C44.C45.B46.C47.A48.D49.A50.C51.C52.C53.B54.C55.C56.A57.D58.D59.B60.B61.D62.A63.A64.B65.A66.C67.D68.D第第 17 页页 共共 24 页页69.B70.B71.B72.C73.B74.D75.D二、简答题76.解: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77.解: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78.解: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79.解:电流并联负反馈。80.解:电压并联负反馈。三、计算题 181.解:空载时:IBQ20A,ICQ2mA,UCEQ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5.3V,有效值约为 3.75V。带载时:IBQ20A,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2.3V,有效值约为 1.63V。如解图所示。82.解:在空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分别为(各 2 分)第第 18 页页 共共 24 页页k3.1mV26)1(mA76.1 A 22EQbbbeBQCQBEQbBEQCCBQIrrIIRURUVIs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各 2 分):CEQCCCQccbe 6.2V 308uUVIRRAr /1.3ibbebeRRrrK5ocRRK83.解:(1)求解RbCCCEQCQcCQBQCCBEQbBQ2mA (2)20A (2)565k(4)VUIRIIVURI分分分(2)求解 RL:oLLibeLcL 100 (4)1k111 1.5k(4)uuURAARUrRRR 分分84.(1)静态分析,确定 rbeVVRRRVVbbbCCB35.2105.215212mAARVVIeBEBE31075.07.033kIrEbe5.1326)1501(20026)1(200(2)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第第 19 页页 共共 24 页页先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即将直流电源 VCC和所有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都视为短路画出交流通路,然后根据交流通路画出 H 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所示。(3)求动态指标根据小信号等效电路得7.855.15.125.12150)/(beLioVrRRcVVAkkrRRIVRbebbiii85.05.115.211011/21(2 分)kRRCO271.61085.085.07.85siiVsiiosoVSRRRAVVVVVVA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看出,由于 Rs的存在而且较大,使 AVS比 AV比小得多。85.解:(1)求静态工作点:,30ACCBEBBUUIR1.5mACBII 11.53mAEBII7.5VCECCCCUUI R2630011.167kbeErI(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第第 20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求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107/beLcurRRAKrRRbeBi167.1/5koCRR四、作图题 186.vi 5v,v0=vi;vi 5v,v0=5v;vi5v,v0=vi;vi5v,v0=5v五、分析题91.或FABBCCD()()FAB BCCDBCD()92.解:(1)BABABABAY(2)真值表如表所示。第第 22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逻辑功能:A、B 相同时输出 Y 为 0,不同时输出为 1,或者该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是A、B 异或关系。93.解:(1)根据逻辑图可写出输出函数 Y1和 Y2的逻辑表达式并化简。HAB;IA+B;JIC(A+B)C;KI+CA+B+C:MHCABCNBCACABJHBCACABCBAKNQ)((4 分)CBABCACABCBAABCQMY)(1Y2NAB+(A+B)CAB+AC+BC(2)根据 Y1和 Y2的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如表所示。(3)分析真值表可知,该组合逻辑电路是一个全加器。输入 A,B,C 分别是加数、被加数和低位的进位;输出 Y1是本位的和,Y2是本位向高位的进位。94.解:(1)由逻辑电路图写出各输出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为方便起见,在电路中标注了 4 个中间变量、和,则1Z2Z3Z4Z 1ZABC2ZABC3ZABC4ZABC电路输出 L 的逻辑函数表达式为:(2 分)1234LZ Z Z ZABCABCABCABC(2)列真值表。第第 23 页页 共共 24 页页(3)确定逻辑功能。由真值表看出,当输入 A、B、C 中有 1 或3 个同时为 1 时,输出为 1,否则输出为 0,因此,该电路为 3 位奇数检验器。95.FABABABAB六、化简题96.Y=197.Y=AD98.解:BCABCBCABCBCABCBACADCABCBACA99.或ACCBBAF1ACCBBAF1100.Y=1101.1LABCABC102.YABBC103.解:BCBDACBAY104.解:ABCCACBY105.Y=ABC106.Y=1第第 24 页页 共共 24 页页107.Y=CBA108.DF 109.DF 110.ABCBY七、计算题 2(略)八、作图题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