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docx
2022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初三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计划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一、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学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探究活动(二)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有间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证明:分子间有间隔。探究活动(三)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猜想:温度。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3分钟)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三)启思点拨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四)差异评价这节课,我学会了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想我将会我还有疑惑的是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学思考后回答1.物质由_组成。2.分子是_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_。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师:三鑫美不美?生:美。师:爱不爱三鑫?生:爱。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师:1m =_nm 10-10m=_nm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生:是酒精。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生:是。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生:闻气味。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生:红棕色的气体。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象: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生:可以。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生:Cu SO4 溶液。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4. 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活动(二)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现象: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活动(三)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晒衣服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三)启思点拨课件展示:1.金的扩散现象。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同学之间讨论30秒。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师:还能够说明说明?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生:转换法。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生:有。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生:温度。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生:冰块熔化。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学生讨论30秒。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引力实验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生:1.能。2.不能。师:请同学们看好了。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四)差异评价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D.铁钉放久了生锈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之间。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2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变化、情绪等因素,因此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一、教学内容1、学完九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三章内容。2、复习八、九年级物理所有内容。3、做好专项和综合训练。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三、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各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四、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能力自测上的改造题,必须深钻自测书,以能力自测为本。(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二)、第二轮复习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6)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3新学年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我认真的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一、 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提高。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依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二、工作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4、成绩目标: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5、个人进修目标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主要工作与措施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四、工作进度安排略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4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三、教学目标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四、教研工作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5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教二个班,初三六班44人。总的特点来讲,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个班的成绩较好,为了使今年中考考出好的成绩,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电功率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电阻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三、教学目标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掌握;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本学期是初中学生在校最关键的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本人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 “类比”、“模型”等。3.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四、做好自己1.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2.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3.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上完课后要反思等业务内容。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6一、教学目的:(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三)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四) 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五) 进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贡献,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六) 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物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培养自学能力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设法解决问题。为迎接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8页 共38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