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
资源ID:696794
资源大小:732.2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1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二课时)第五节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 “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设计较为合理,通本学习认识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的完成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分析】本节课,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学生有如下特点: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体会科学家最求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2.指图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的的科考站。 (重点)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的重要性。 (重点)【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导学-合作探究-训练反馈)【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极 地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危 险重重,但是仍然有许多国家 科学家、探险家积极去极地探 索,你知道我国在极地分别建 设了哪些科学考察站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知道我国建设了这些科考站,那你知道我国最近刚建成的南极科考站吗?播放泰山站的视频学生踊跃发言说出: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黄河站绝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带着强烈的 好 奇心观看视频利用旧知引路,同时为科学家的不畏艰险的求知精神埋下伏笔,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承转 过渡通过视频可以看出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南极科考,从视频中也看出极地环境条件恶劣,那为什么很多国家都积极进行极地科考呢?并图片展示危险(暴风雪、冰缝、坠机)情境 导学 一对比分析多媒体展示导学要求及任务:阅读课本 50-51 页图文资料, 完成: 1、列举哪些国家到达极地进 行科考活动,从中你得到了哪 些启发?2、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 样的科学价值?3、找出我国在极地建立了哪 些科考站?引导: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 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 的是进行科学考察 点播:从探险或科考过程中学 到了什么精神? 点拨:我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就 是穿越南极时其中一位非常出 色的科学家,他和科考队员们 卧寒冰、沐风雪,置生死于度 外,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为 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补充: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 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独立阅读课本,根据师巡察提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师参与总结。通过阅读了解北极:1831 年: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到达北极1909 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到达北极点的人1957-1958 年:环绕北极的国家建有 54个科考站南极:1895 年:挪威博尔赫格列文科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1094 年:南极第一个科考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体会科学家最求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了解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通过自学自己探索研究课本,完成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体会探险家、3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 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 层。后来漂移到南极大陆。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资源 及研究价值。据图引导: 我国在极地建设的科考站结合上节课所学及知识储备:(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 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 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成为天然实验室。 最丰富的是固体淡水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 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 究提供了便利。通过资料了解我国新建的泰山站的建站时间和位置,明确北极的黄河站,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位置。在师引导下分析得出: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因为这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南极圈内。科学家的精神,能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承转分析完科考站的位置,那下面关于极地科考站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合作 探究1、为什么我国的科考队员都选择在 2 月左右到南极科考?(引导: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 判断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向?据图分析:组内讨论、交流,师巡察提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师参与总结。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 11 月-次年3 月为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 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地球自 转,极点:北逆南顺) 。即长城站所在 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 (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 180°的弧 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探讨解决不会的问题,发挥了兵教兵的作用,同时利用地图引导,注重提泰山站4承转问题 导学 二富有神秘色彩的极地地区,目前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该如何做呢?展示导学问题:1、两极地区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对全球带来哪些影响?2、人类应如何保护极地环境补充:人们大量使用含氟(氟利昂)空调、冰箱会导致臭氧层空洞出现。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 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 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学生结合课本阅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洋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 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通过引导得知:极地环境的变化也会增加极端气候的出现频率。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燃油泄漏,使得极地不再是一片净土,了解: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有臭氧层空洞。之后,南极几乎年年都出现臭氧层空洞,而且面积呈不断增大趋势。已经影响到南美洲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议论纷纷并说出家里的无氟空调和无氟冰箱,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理解相关国家签订南极条约的背景与意义。高读图分析的能力。既教育学生学习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还有树立环保精神。最后的拓展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还提高了教学的情感目标5事实上我们也正朝这方面努力,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 年 12 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 12 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已于 1983 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解释: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科考的自由,禁止一切军事性质活动、核处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领土的要求。拓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保护极地做些什么?理解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的做法,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出自己理解和做到的小事:1空调冬 18 夏 26 全国节电上亿度、使用无氟冰箱 ;2灯泡换成节能灯 用电能省近八成;3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4不燃放烟花爆竹;5 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纸张;6 节约粮食 ,不浪费;7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备用具;8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思考后,说出本节课的收获。知识 构建极地地区【训练反馈】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2、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 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科考站保护极地环境问题南极条约6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3、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建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 B 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 都非常寒冷 D 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假如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的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内容的是 ( )A 矿产、淡水资源的考察 B 海洋生物资源的考察C 森林生态系统的考察 D 原始自然环、为了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我国于 1983 年正式加入( )A南极条约 B世纪议程 C巴西环境报告 D生物多样性公约、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A.去南极捕鱼 B.大规模的开发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材料一:北京时间 2009 年 2 月 2 日 12 时 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于 27 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 A 地区胜利建成。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材料二:南极洲图(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大洋:A _B 大洲:D (2)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EF G ,E 站在南极点的方向,E 站在 G 站的 方向,三个科考站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填代号) 。(3)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 )A、12 月 B、5 月 C、7 月 D、10 月(4)在南极的科考工作者如果想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炭(5)当我国科学家在昆仑站进行科学考察时,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A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B长城站处于极昼期间C北极熊捕食,企鹅漫步 D各国南极科考活动最频繁【教学反思】本课围绕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且颇具神秘色彩的两极地区,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大胆践行创新教育的理念,以教材内容为脚本,进行合理的整合与编排导入运用我国建立的最新的南极科考站-泰山站视频,既包含了南极的气候条件,又指出了泰山站的纬度位置,视、听、感觉冲击力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7欲,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自学、探究、训练反馈相结合,师生愉悦和谐、互动默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和目标。通过科学家的科考故事和南极条约的签订,既教育学生学习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还有树立环保精神。最后的拓展活动,不仅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还提高了教学的情感目标。在课堂上成功地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求新求异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胆量必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本堂课时间较紧张,部分学生讨论及发言的参与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