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出师表》教案 长春版.doc
1第第 1616 课课出师表出师表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2、了解奏表的结构,深层探究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三国的许多故事,对于文言的知识也知道很多,对于本 课教学应采用体会情感教育为主,探询“表”的真内涵。 3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课文。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 【导入】读诗引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 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他的出师表 。 活动 2 【讲授】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 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 年刘备病逝,临终 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 “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 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 227 年率 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 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与吴国 通好;加强内政建设;平定南方叛乱。 活动 3 【导入】字词了解 1、给生字注音: 殂(cú) 弘(hóng) 菲(fi) 陟(zhì) 否(p) 裨(bì) 阙(qu) 苟(gu) 猥(wi) 夙(sù) 驽 (n) 攘(rng) 咎(jiù) 诹(zu) 祎(y) 咨(z) 颓(tuí) 先帝遗德(yí) 以遗陛下(wèi) 长史(zhng) 行阵和睦(hóng) 性行淑均匀(xíng) 以塞忠谏之路(sè) 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 不宜异同:不同2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 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活动 4 【讲授】范读 教师范读课文,并及时指导字词以及停顿 活动 5 【讲授】自渎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活动 6 【讲授】分析并总结 第 1 段: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5、小结: 第 2 段: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