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论文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doc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论文: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词:会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开设了会计专业。然而近几年的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大批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而用人单位觉得他们所需的会计合格人才严重缺乏的奇怪现象。在出现这些怪现象的背后,不得不让人质疑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不仅包括经验技术,也包括理论技术。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决定培养会计人才的类型和培养方向,并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及普通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大部分是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基础理论功底不太好,实际应用能力也较为欠缺,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特点,更不符合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从现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大多高职会计专业要么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单纯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会计人才;或沿袭会计中专的培养目标,认为高职生综合素质较差,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没有创新性的研究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谈不上有明确的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了。(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少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没有针对会计环境带来的新变化,部分高职院校甚至盲目地照搬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其次,会计高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仍然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再次,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高职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把实践课程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职特色。有时虽然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重视得还不够。如:实践课程仍然从属于理论课程,还没有从理论课程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实践课程的教材还不够成熟;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落后等。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应如何操作等。如此以来,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高职人才的需求。(三)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学技术未得以充分运用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的运用。从教学方法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严重,理论教学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部分学生由于受高职教育层次和时间的限制,理论知识也难以教得透彻。这种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教学手段上看,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教师教学仍然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有些高校也在大力度推广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然而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出来,缺乏生动的案例和情景教学,会计教学的真实感难以体现,其结果导致其教学效果可能比不上传统的教学手段。(四)实训实践环节基础薄弱实训实践环节基础薄弱是众多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通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实践环节没有完全从理论教学环节中分离出来,对实训内容和过程的安排随意,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对实训结果的考核也一般根据教师的主观印象,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实训设施较为简单,一般仅配置一些手工模拟的实训资料,缺乏现代化的实训设备,会计分岗的仿真模拟环境较差;再次,会计专业的实习也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校外实习基地较少,已有的实习基地也无法让学生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导致会计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五)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虽然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是对会计实务接触较少。据统计,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仅35%左右,而部分“双师型”教师也只是高校毕业后通过了相关的专业职格理论考试而获得的专业资格,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企业一线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理论型的教师占大多数。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理论型的教师难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三、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一)目标定位于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和创新精神,能适应会计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定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其综合应用能力。这也是基于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理解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改变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做到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更为重要。因此要求高职会计学生首先要身心健康,要由会计职业道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其次,高职会计的“职业性”体现了高职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了所需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无需经过企业专业培训即可上岗,同时学生在毕业时符合会计市场需求的“初级会计专业人员”,并具备在一定期间成长为“中级会计专业人员”的潜在能力。(二)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应用性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应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广泛调研、与企业充分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等途径,与会计行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会计、财经法规的变化要求及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对社会各类企业会计岗位的调研分析可知,一般大中型企业设置会计主管,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税务核算、报表、出纳及稽核等会计岗位;小型企业因其业务量较少,一般会做适当的删减,如设置出纳、总账及明细核算等工作岗位,总体而言,结合企业一线会计工作者的实际情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可分为以下三块: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可开设公共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能力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可开设会计电算化操作、账务处理手工模拟、会计分岗、混岗操作、纳税申报核算、出纳实务、成本核算、报表分析、财经写作等课程;素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可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经济法、税法、心理学等课程。(三)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依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更多的采用体验教学,如在账务处理课程中要让学生做好岗位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加强对课程的兴趣。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学会制作各种图表等,能让多媒体授课落到实处,而不是单纯的板书的电子化,同时对于初次涉及的会计课程也要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凭证、账簿等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印象。(四)更新教学理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真正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了所需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无需经过企业专业培训即可上岗,因此在校期间要加大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练顶岗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作到边教学边实践。根据部分院校教学实践的体会,会计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应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同时也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会计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分工明确,一般不缺人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起来比较困难。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一定的创新,建设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代理记账。具体可有学校提供办公场地,联系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办公,专业教师和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学生顶岗操作。这样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难的问题。(五)从企业一线引入高素质的技能型教师队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成立由教学人员、教管人员、企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把握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总体而言,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应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应用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能胜任各类会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 1 牛瑞新.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2009,(10):32-34. 2 伍少金.对高职高专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218-220. 3 薛文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02):77-80. 4 王芬.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88-90. 5 杨桂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大学报,2009,(0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