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新类型、新模式、新期待.doc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新类型、新模式、新期待发布时间:2014年6月20日 13:54:36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次数:22从今年年初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再到3月2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再到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形成关于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驻马店共识”,一系列部署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热议。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驻马店国际论坛的讲话中,从国家宏观战略的视角阐明了其重大战略意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985”、“211”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有明确的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定位。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直没有明确的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定位。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定位,一方面,社会各界几乎普遍把地方本科高校默认为学术型高校、研究型大学。多数地方本科高校也把自己默认为学术型或研究型高校,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办学。其结果是很多高校的科研乏善可陈,学生的就业认可度也不容乐观,有些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不得不重新“回炉”学习职业技术。整体社会地位十分尴尬。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定位,许多地方高校大都根据本地实际或国际上对高校的分类进行定位。如有的高校定位为综合型大学,有的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有的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大学。当然,我们也看到,有部分高校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的办学定位,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定位,有的高校换一个校长换一个定位,办学定位模棱两可、忽左忽右。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对学生成长成才十分不利,更遑论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了。因此,笔者以为,我国到了该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时候了,是到了该从国家层面引导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定位模糊的高校转型发展的时候了。否则,不仅可能造成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耽误更多的学生成长和成才,还可能因为不能培养出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贻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实际上,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我国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许多世界高等教育早发型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几乎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时期。20世纪60年代,英国大力发展“多科技术学院”;70年代,德国确定了“优先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美国高等学校也兴起了一场“职业教育运动”。而且,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无法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研究人员或科学家。既不需要,也不现实。培养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不仅是国家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很多青年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要通道。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毕竟是一件新事物,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应该首先在哪些地区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型高校有什么本质区别?应用技术型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有什么本质区别?其课程体系如何设置?如何确定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规格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一种新的类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可能将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对此我们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