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港一体化模式探讨.pdf
2 0 舛6 集装箱化藿愁一体化摸式蒸杨贵法乐美龙唐勤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 0 0 0 3 0)摘要:从分析国外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谈起,强调建设港口保税物流园区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区港一体化的可行性、建设和运作模式及政策对建立“港中自由港”(临港保税物流园区)进行了论证。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学;区港一体化模式;探讨;港口物流;物流园区;自由区港。区港一体化包括一般的物流园区与港口的一体化,也包括关税特别区与关税特别港的一体化,即自由物流园区与自由港区的一体化,或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一体化。我国从1 9 9 0 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已建成了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青岛黄岛、张家港、宁波、厦门象屿、福州、海口、汕头、珠海、广州、深圳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港等1 5 个临港保税区,规划开发面积累计4 2 3 9 k m2。保税区最初的功能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实际上是以物流为主。保税区的主管部门是海关总署。目前,我国保税区实际上已超越保税仓库(B a n d e dw a r e h o u s e)、保税工厂的保税功能,接近自由区的功能。除此之外,我国按特定功能设立的特殊经济区还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区)等。应该说,我国在区港互动,特别是保税区的实践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不少经验。收稿日期:2 0 0 4 一0 2 2 0作者简介:杨贵法(1 9 7 5 一),男,安徽亳州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目前,世界上知名的自由贸易区大多与港口相连,并实行区港一体化管理,如德国的汉堡自由港,荷兰的鹿特丹港,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等(见图1)。图l区港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我国大部分保税区区港隔开(图2)这种格局存在弊端:一是港口对保税区发展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二是保税区不能形成一个对内地封闭、对境外开放的区域,货物从港口不能直接进入保税区。因此,保税区的货物进出口流通都要经过港口和保税区两道海关检验手续,货物通关时间长,运转成本较高,加上海关实行卡口和仓库二次监管,使得保税区内的货物的移库、使用不方便,大大限制了保税区的物流功能。图2保税区与港口分开的运营模式之所以形成区港分离,制约保税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对保税区的基本概念的认识仍停留在低水平开放阶段(主要为“转口贸易”、“外向型经济(大进大出)”),未能在日益走入开放型经济阶段的过程中及时吸收、借鉴发达国家4 3 万方数据日国衄在自由区服务、管理上的经验,致使保税区功能结构类同,无点进取;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创建,开发保税区工作中,未能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自上而下”的开发保税区时,地方立法不一,管理政策多变,有时甚至使保税区中的出口加工企业受到不应有的限制。2 1区港一体化宏观政策的探讨1)进行专门立法,规范操作从美国对外贸易区法典中可以看出,创立自由区港,涉及广泛,单就海关法、贸易法等难以协调和规范,必须中央立法,明确意图、功能和管理,明确中央、地方和用户在区中的利益。因为从主体看,设置自由区的主体是国家当局,须国家立法。从管理看,国家立法可充分统率和协调相关各部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依法授权地方政府创办自由区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承包经营。成立中央的自由区港委员会,负责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自由区的布局、审批、授权。地方负责规划、指定经营公司、推介以及日常的治安、环保等。地方海关负责货物监管、征收关税、防止走私。2)竞争性的税收政策指在关税、流转税、所得税等方面实施豁免或较低的税率。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区一般都实行关税豁免政策。区内所得税、土地租金等也是较低的。在出口退税方面,国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园区视同出口。享受退税的货物。凭出口报送单、外汇核销单、增值税发票即可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不必等到货物离境时办理。3)高效便捷的海关监管方针成功的临港物流园区把一般园区与港口码头连为一体。其优点是。当进出口货物或者转口贸易货物进入区内享受各项低税率政策时,避免重复验关。4)简捷高效的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1)连通保税区和港区,实行区港统一监管,避免二次通关的重复手续;(2)海关根据货物的品种、来源地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抽查检验;(3)当因为区内企业的简单加工和运输作业而使货物的形态、数量号等性质发生改变时海关在监管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核对备案记录,不必要求一一对应,只要基本吻合即可。5)灵活的外汇管理政策经常项目下货币自由兑换和支付是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活跃、同时也是国际物流业发达的必要条件。世界上临港国际物流业发达的自由港均实行货币自由兑付的外汇政策。为了方便企业经营,在支付环节的衔接上,需加强事中和事后的跟踪监4 4督;在外汇监管方式上,主要精力需集中于监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结售汇的同时监管企业的外汇业务活动。6)工商管理和企业经营自由政策物流园区内的企业自动拥有进出口权力。在国家统一的外资政策指导下,对所有工商企业在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和经营范围上给予充分的自由。尤其是,要顺应国际港口企业民营化趋势,允许有条件的国内外企业以灵活方式参与港口营运业务和专用码头的建设与经营。此外,自由港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行市场化管理,尽量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在自由港创造一种宽松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经营环境。7)人员进出政策当港区走上自由港的道路后,人员进出关税隔离区必然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为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对人员进出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境外人员入区从事商务活动或旅游,凭有效证件在机场或港口办理登记手续后可免除外事、边防部门的审批手续,直接往返于自由港与境外;允许外籍居民长期居住;国内人员进出实行个人或团体特别出入证制度。2 2区港一体化运作管理的探讨区港内的货物具有保税性质,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保税港区与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的不同,其管理机构具有双重性质。既拥有政府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又具备商业机构的灵活性。从世界各国经济自由区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看,以下3 个方面是各种不同的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1)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2)各管理机构相互配合的协调性;3)管理体制运转的高效性。这3 个方面是建设和管理好经济自由区的基本条件。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是加强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方面。2 2 1 自由区港管理机构的性质自由区港运用行政权力把它置于海关关境之外,其商品的进出不受关税限制。因此,自由区港是独立于一般行政区而直接受国家控制的。同时,自由区港从开发到运营都按照经营的原则来运转,因而又具有经济实体的性质。2 2 2 自由区港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各国经济自由区采用的较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有:以非盈利性的私营、国营或合营公司作为经济自由区的开发者和组织管理者,负责区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经营区内的各项业务,管理区内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种所需的服务公司形式管理体制;由设区的地方政府,或者所在地区的港务局及海关部门作为经济自由区的直接管理 万方数据2 4 6 集装箱化者,负责区内一切事务的行政形式的管理体制和介于公司形式和行政形式之间,或者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来管理经济自由区混合形式的管理体制等。我们认为,自由区港的管理可采用多种手段:混合形式的管理体制。即由港口管理当局和开发办共同组成投资方,单独设立管理部门,由新成立的公司负责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涉及到决策、规划和审批等事项采用行政管理的程序,涉及到业务经营活动则采用企业式管理方式,或者直接承包给私人企业来经营。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对外贸易区,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德国的自由贸易区,也采用这一管理模式。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时,管理体制上可以参照国际上成熟的“港中自由港”的管理方式。或瘴矿在欧洲,物流园区(据点)根据其所覆盖地域大小以及功能设施多少被分为3 个层次;第1 层次:物流站点(L o g i s t i c ss i l e)。该类物流站点具有一定的物流设施和明显的地域边界,并且由一个经营人进行经营管理。经营业务以散装和零散运输为主。第2 层次:物流区(L o g i s l j c sz o n e)。此类物流据点包含多个物流站点,也有明显的地域边界,其运输基础设施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如至少包括铁路、公路),并由多个经营人进行运作。物流区通常是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商会以及企业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共同设立的。第3 层次:物流极(L o g i s f i c sp o l e)。这是一个地域面积很大,物流设施与物流活动高度集中的物流区域。没有明显的地域界限。其运输基础设施也涉及多种运输方式,除铁路、公路外,至少还包括下列运输方式中的一种:海运、航空或内河航运。物流极通常包括众多物流站点,欧洲的物流极大多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物流区。物流极通常是由一个联合机构或社团共同管理并且不属私有。根据上述物流园区的不同层次划分,结合港口作为国际航运重要枢纽的优势特点,我们认为我国的自由区港应定位物流极。并按国际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务实性原则来进行具体定位。具体功能包括:转口贸易、边境贸易、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览、出口加工等。为适应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金融、贸易、会展、服务等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外资银行、金融租赁与保险、环境保护、软件产业、高新技术及新产品开发、教育、会计、审计、经纪、船代、货代、分拨、租赁、广告代理、销售代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电子出版、电子商务等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经营初期,可围绕物流这一主题。大力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异地拼箱业务和保税仓储业务。在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港口作业区、保税仓储区、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区等功能小区的协调。既要考虑到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和功能小区,同时也应考虑到相关的贸易、房地产、出口加工、商展、金融、中介服务等产业。流通对现代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为此,国际范围内抢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竞争在有条件的港口城市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加入w T O,保税区的出路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好这二个问题,成为很多专家学者考虑的焦点,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区港联动的建议。目前,区港联动或区港一体化已在上海外高桥先行尝试。在国内,很多港口城市也正在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希望区港一体化研究能有助于我国港口建设进程。参考文献:1】郭信昌世界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概念【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 9 8 7 2】洪山世界自由港的发展及其特点【J】对外贸易实务,1 9 9 6(6):3 2 3 5【3】贺文彬自由港刍议 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 9 9 3,1 0(3):1 6 1 9 4】李友华中国保税区发展面临的十大难题 J 1 特区经济,2 0 0 1,(8):2 9 3 1【5】贺易由,李为锐我国港口保税区自由港的发展及态势【J】中国港口:1 9 9 4,(4):1 6 1 8 f 6】顾钰民,史建三,周亚芬中国保税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4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区港一体我国保税区功能转型的政策体制设计 J】国际贸易2 0 0 3,(7):4 8【8】杨家其,陆华我国港口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研究【J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 0 0 3,(6):2 2 1 2 2 5 4 5 万方数据区港一体化模式探讨区港一体化模式探讨作者:杨贵法,乐美龙,唐勤华,YANG Gui-fa,LE Mei-long,TANG Qin-hua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刊名:集装箱化英文刊名:CONTAINERIZATION年,卷(期):2004(6)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8条)参考文献(8条)1.贺易由;李为锐 我国港口保税区自由港的发展及态势 1994(04)2.李友华 中国保税区发展面临的十大难题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1(08)3.贺文彬 自由港刍议 1993(03)4.洪山 世界自由港的发展及其特点 19965.郭信昌 世界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概念 19876.杨家其;陆华 我国港口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2003(06)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区港一体-我国保税区功能转型的政策体制设计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2003(07)8.顾钰民;史建三;周亚芬 中国保税区 199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单联宏.Shan Lianhong 灰色关联决策在港口物流模式选择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9,22(9)2.王坚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会议论文-20083.陈焕.诸利明.Chen Huan.Zhu Liming 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4(8)4.肖明 浅谈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保障措施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5.王春华 我国港口与物流如何谋求共同发展期刊论文-航海技术2008(6)6.杨猛.侯岩松.吴冰冰.YANG Meng.HOU Yan-song.WU Bing-bing 物流园区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7)7.孙红霞.孙宏岭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物流园区建设现状分析期刊论文-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9)8.张荣忠.ZHANG Rong-zhong 欧洲大都市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概述期刊论文-交通企业管理2011,26(4)9.麦锡光 发展港口物流的几点思考会议论文-200410.陈红 港口企业物流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交通科技2002(4)引证文献(3条)引证文献(3条)1.胡瑞山.沈山 港城一体化战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12)2.罗培根.乐美龙 关于建立宁波液化品自由港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航海 2006(2)3.刘小卉 浅议构建保税物流中心体系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4(11)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