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工具1.docx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本章的知识点包括: 1.信息 2 .信息化 3.管理信息 4.计算机辅助管理 5.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本章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论述。要求自学者深刻理解信息的含 义和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理解信息资源和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的特点 和现代社会组织对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的分类,深刻理解计算机 辅助管理发展各阶段的目标、典型功能、关键技术与代表性系统,深刻理解管理 信息系统结构类型,各组织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及 其优缺点。本章的重点是信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管理各阶段的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的 结构。难点是计算机辅助管理各阶段的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1.1信息1. 1. 1信息的含义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 信息的接受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信源和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 途径设备称为通道。决定信源和信宿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媒介的 物质属性和能量,而是媒介的各种不同运动与变化形态所表示的信源与信宿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1. 1.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信息接受者作为主体,信源作为客体,主体接收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处理,根据 处理后的信息付诸行动。主体的行动反过来又影响客体,这种影响称为信息反馈。 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行动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 息运动的循环,称为信息循环。信息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1. 1. 3信息与数据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与载体性质无关,而数据 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上述整体性原则,分解一协调原则和目标优化原则,是系统方法中处 理复杂系统问题的三个主要原则。这当然不是全部原则,并且在处理实际 问题时,还需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求解的具体方法 与策略。A. D.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方法三维模型描述了复杂系统建设方法 的一个总体结构框架。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建设在时间上的阶段划分,他 把整个建设过程分成规划、拟定方案、分析、运筹、实施、运行、更新七 个阶段;逻辑维表示处理问题逻辑步骤,即问题定义、目标选择、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计划;知识维表示 系统建设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如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法律、医学。 霍尔的三维模型为系统方法在复杂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个总体结 构框架,对于建设各类复杂系统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2. 2. 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广义地看,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 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1 .系统规划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 是其所在组织的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新建、改建或扩建服从于组织 的整体目标和管理决策活动的需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 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 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 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 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 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2 .系统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 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这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 为繁重的阶段。每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包括系统调查和系统开发的可能性 研究、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转换和系统评价 等工作。3 .系统运行与维护每个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后即投人应用,进入正常运行和维护阶段。一 般说来,这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史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 功能,获得效益的阶段。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 效益的必要条件,而及时、完善的系统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系统维护可以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 护。纠错性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和随机的检修,纠正运行阶段暴露 的错误,排除故障,消除隐患,更新易损部件,刷新各部分的软件和数据 存储,保障系统按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适应性维护是指由于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变化,系统中某些部分的 工作内容与方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影响系统预定功能的实现。 故需对这些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性维护是指用户对系统提出了某些新的信息需求,因而在原有系 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扩充,完善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用户新的信 息需求。预防性维护是对预防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冲击而采取的维 护措施。4系统更新现代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信息需求 也必须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只限于通过小 范围内局部调整来适应变化不很显著的情况。当现有系统或系统的某些主 要部分已经不能通过维护来适应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时,或者用维 护的办法在原有系统上进行调整已不经济时,则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或某个 子系统就要淘汰,新的系统建设工作或项目开发工作便随之开始。2. 2. 3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从项目开发开始 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称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阶段:1 .系统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需要进行的工作有系统的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及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等。2 .系统设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 计,其中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 存储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方案的选择等。3 .系统实施这一阶段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工作有软件的程序编制与软件 包的购置、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新旧系 统的转换等。2. 3结构化方法2. 3.1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作阶段的划分原则不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缺乏规范的章程、 方法、表达工具与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法,主要借鉴复杂 的工程技术系统的建设方法。但各类工程技术系统的建设除了遵循系统方 法的基本原则,应用生命周期概念外,还有每类系统所涉及的专业比较完 整的工作规范、标准、方法、技能及表达工具等等。但管理信息系统缺乏 这些规范、标准、方法、技能及表达工具。并且工作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 的工作内容的确定方面,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求有所区别,管理信息系统 的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 工程技术系统建设的经验。可是由于缺乏经验, 经典方法中工作阶段的划分和每个工作阶段内容的确定缺乏明确的原则, 这都给系统 建设增加了不确定性,建设进程和工作质量难以进行有效的 控制。(2)系统建设过程用户参与程度低,用户与专业人员对话缺乏有效 的手段。用户在建设过程中参与程度低。系统建设工作主要由信息系统专 业人员承担,专业人员所习惯的工作结果的描述方式用户难以理解。用方 缺乏有效的对话手段,用户需求在建设过程中也得不到全面、准确的反应, 用户满意度低。(3)系统开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分析、设计 工作不深入。用户和专业人员都急于看到系统建设的具体成果,系统开发 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缺乏 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规范和用户的参与,形成的有关文件不能全面反映系 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也难以和用户进行充分的交流, 给系统实施和系统进行与维护阶段留下后遗症。(4)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采取自底向上的方法,系统总体功能 与目标的实现难以保证。由于以上问题,常常造成所建系统用户不满意, 不能完全实现预订的目标与功能,使用效果差、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费用 高等后果。2. 3. 2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结构化一词在系统建设中的含义是用一级规范的步骤、准则与工 具来进行某项工作。基于系统生命周期概念的结构化方法,为管理信息系 统建设提供了规范的步骤、准则与工具。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基干阶段,每个阶 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 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条。1 .用户参与的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者,满足他们在管理活动中的信 息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目地。由于系统本身和系统建设工作 的复杂性,用户需求的表达和系统建设的专业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需要 逐步明确、深化和细化。而且,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在实现各种功 能时,人与计算机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用户对 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有较深入的了解,专业人员也必须充分考虑 用户的特点和使用方面的习惯与要求,以协调人一机关系。总之,用户必 须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者的一部分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直接参 与工作。用户与建设工作脱节,常常是系统建设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一个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决策的 水平,是涉及该组织的全局,与近期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此 组织的主要领导必须十分重视,亲自领导和直接参与这一工作,特别是用 户的高层领导。国内外经验表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参 与和重视,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2 .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为了建立系统建设的科学秩序,保证建设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结构的 方法强调在进行技术设计和实施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论证, 进行逻辑方案的探索,弄清系统要为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即解决系?quot; 做什么的问题,尽量避免过早地进入物理设计阶段。3 .自顶向下的原则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各阶段,结构化方法强调在工作中 贯彻执行自须向下的原则,先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功能,然后逐级分 解,逐步细化。系统测试也从总体功能开始,先检查有关总体问题,然后 逐级向下测试这一原则使建设者在系统建设整个过程中始终把握全局,致 力于总体目标与功能的实现,把以下各级作为实现总体功能与目标的保证, 这有利于各部分的合理分工、协调与正确配置。自项向下的原则在应用 时.并不完全排斥自底向上原则,在结构化方法中,自顶向下原则是主 导原则,自底向上是辅助原则。4 .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结构化方法强调各阶段工作成果描述的标准化。每一工作阶段的成果, 必须用明确的文字和标准化的图形、图表,完整、准确地进行描述,这不 仅作为一个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和管理决策的依据,并且作为系统建设必 需的文件进行交流和积累存档,有的文件还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工作 成果描述的标准化,可以防止由于描述的随意性造成建设者之间的误解而 贻误工作,便于工作交流和各阶段的交接,便于今后对系统进行检查、修 改和补充。5 . 4系统建设方法的发展概述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类社会组织,特别 是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社会的信息化浪潮一浪 高过一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紧迫,已有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法不能满 足日益增长的系统建设的需要。70年代以来系统建设的主流方法一结构 化生命周期法遇到一系列挑战,主要问题是手工操作多、工作效率低、开 发周期长、应变能力弱,不能对用户需求的变更和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 应。80年代发展起来的原型法是通过快速建立并供用户使用的原型来 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原型法加速了系统开发中用户需求的获取过程,有 助于解决一些规模不大但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管理决策问题,提高了系统开 发效率与有效性。面向对象方法在80年代后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这一方法中,对象 是指问题空间一次或多次出现的事物的抽象。结构化方法以功能分解为基 础,系统的功能在系统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时很不稳定。而问题空间中的 对象是系统中最稳定的部分,基于对象的分类结构和组装结构,并利用服 务、消息、继承等概念建立的系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应用软件可重用 性好,特别适合于复杂、大型系统的开发和处理多媒体数据.面向对象方 法尚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用户自行开发应用系统 成了用户获得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一条重要途径。用户自行开发应用 系统的工作对用户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这一开发途径多用于小型的、 临时性的应用项目,目前尚难适应大型的、复杂系统的开发任务。系统开发工作自动化、计算机化,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与质量的重要 途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均简记CASE, CASE技 术的目标是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的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现在已出现支持系统开发某些环节的CASE工具,适合于系统开发整个生 命周期的CASE工具尚未成为实用的商品。第三章系统规划本章的知识点包括:1 .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工作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2 .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3 . 资源分酉己系统加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是制订系统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 模和发展进程。这一阶段对MIS系统的成败,对整个组织信息化的进展具 有重要意义,要求自学者深刻理解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掌握战略转移 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掌握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重点掌握 企业系统计划法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与步骤,了解资源分配的工作内容 和有关方法。本章的重点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工作的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 划和BSP法,难点是BSP法。3.且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工作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相匹配。(2)已建成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低,即系统建成后对管理并无 显著改善。(3)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4)组织结构陈旧,管理落后。(5)系统使用人员的素质较低。(6)系统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7)系统开发以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8)资源短缺,投入太少,面对系统的期望又过高。3.1. 2系统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内容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MIS的概念形成 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制订出MIS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MIS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主要任务是:(1)制定MIS的发展战略。(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MIS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 目开发计划。(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上述三个任务也规定了 MIS规划工作进程的三个主要阶段:1 . MIS的战略规划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使MIS的战略与整个组织的战略和B标协调一 致。2 .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1)确定目前和规划中的组织在决策支持和事务处方面的信息需求, 以便为整个组织或其主要部门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2)制定主发展计划,确定系统和应用项B的开发次序和时间安排。3 .资源分配制定为实现主开发计划而需要的硬、软件资源,数据通讯设备、人员 技术、服务、资金等计划,提出整个系统建设的概算。3. 1. 3系统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关键问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耗资巨大、历时较长、技术复杂及涉及面广, 系统规划是这一复杂工作的起始阶段,这项工作的环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 系统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工作所具有的特点和应该 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提高系统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系统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程度较高。(2)其工作环境是组织管理环境,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3)系统规划是一个管理决策问题,同时系统规划也是技术与管理 相结合的过程,它确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管理决策的总体方 案。(4)系统规划人员对管理与技术的理解程度,对管理与技术发展的 见识,以及开创精神与求实态度是规划工作的决定因素。(5)规划工作的结果是要明确回答规划工作内容中提出的问题,描 绘出系统的总体概貌和发展进程,但直粗不宜细。(6) MIS系统规划必须纳入整个组织的发展规划,并应定期滚动。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对MIS进行系统规划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 问题:(1)战略计划是核心。(2)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是关键。(3)应变能力是MIS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当前MIS建设与应 用的瓶颈问题。(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发展。3. 2 MIS的战略规划3. 2. 1概述战略问题是关于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和长期性 的问 题。MIS的战略问题通常包括主要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现目标的途 径和措施等。如何使一个组织中的MIS发展战略与组织本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是MIS战略规划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3. 2. 2 Mls战略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一般来说,整个战略规划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和结构。(2) 了解当前的能力状况。(3)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4)近期计划。在MIS规划中,战略规划阶段的目标是制定同组织机构的目标、目的 和战略相一致的MIS目标、目的和战略。3. 2. 3战略集合转移法由于战略规划涉及组织的内外环境因素较多,不确定性问题较突出, 目前还没有一种规范的制定MIS的战略规划方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是MIS 战略规划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 以及其它战略变量,战略性的MIS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这种战略集合转化 为MIS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MIS的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战略集合转移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和阐明组织的战略集合。这一工作可 以由研究组织的书面性战略和长期规划出发。组织的战略集合的构造过程 如下:(1)勾画出同该组织有关的使用者集团的结构。(2)对每个使用者集团,识别它们的目标。(3)识别组织关于每个使用者集团的目的和战略。第二步的主要任务是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为MIS战略集合,包括系 统的目标、约束和设计原则。1. 组织的战略集组织战略集是指组织的要求和方向等元素,是组织自身战略规划 过程的产物。主要包括组织的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别的一些同MIS特别 有关的战略性组织属性。2. MIS战略集MIS战略集的元素构成MIS战略规划的要素,由系统目标、系统约 束和系统设计战略组成。3.MIS战略规划MIS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集转换成,个适当的、与之关联 和一致的MIS战略集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对组织的战略集加以解释,这一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划 出组织的关联集团结构;确定关联集团的要求;定义组织相对于每个 关联集团的任务和战略。(2)进一步解释和验证组织战略集的方法论。(3)由组织战略集到MIS战略集的转移。3. 3关键成功因素法3. 3. 1基本概念组织的信息需求分析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全面调查法,另一类是重 点突破法,即首先抓住影响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组织的信 息需求,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就是这类方法应用的典型。在每一个企业组织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称之为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方面和部门相关的。在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关键成功因素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在同一类型的业务活动中,在不同时期内,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同, 即对不同的MIS,其信息需求各不相同。而同一个MIS的信息,需求在不 同的时期也会不同。所谓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那些必须经常得到管理人员关注的活动区 域,对这些区域的运行情况要经常不断的变量,并提供这些度量信息以供 决策使用。因此,在规划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时,三个必须要经常强调: 即系统必须适合企业或组织所属的行业以及它采用的特殊策略;系统必须 要能够识别那些为使企业成功而在管理上经常给予认真关注的成功因素 ,在系统提供给各管理阶层的报告中,必须突出有关成功因素的情况。3. 3. 2形成关键成功因素的缘由关键成功因素基本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特殊行业的结构。(2)竞争策略、行业地位与地理位置。(3)环境因素。(4)暂时性因素。3. 3. 3相同的组织,不同的CSF任何组织的情况都在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某个时期很一般的因素 可能成为另一个时期的CSF。3. 3. 4中层管理人员的CSF组织中的每个中层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确定自己的CSF,以利于自己 的工作,原因如下:这一过程有助于他们确定哪些因素值得注意,以保证那些关键性的因 素得到认真的管理和监督。这一过程迫使他们为那些因素确定度量的方法,并制定有关度量的报 告CSF的识别使组织的报告和信息系统注重于收集那些对有关管理层 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不是只考虑容易性。CSP法并不适合用来识别战略规划的信息需求,只有对那些容易得 到或为监督和改善企业目前已有的工作所需信息的管理系统,才适合用 CSF法来识别其信息需求。3. 3. 5 CSF方法的步骤CSF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成功因素,可采用递层分解的方法引出影响战略目标的 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根据企业的 (或MIS)现状及目标确定出关键成功因素,可采用德尔斐法或模糊综合 评判法等。4 .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即给出每个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 与测量标准。3. 4企业系统规划法4. 1BSP的基本概念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为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建立 起的一种规范方法。这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论,它可帮助企业做出管理信 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其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该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 是:4. )一个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目标。(2)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 一个信息系统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4) 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 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 实现。BCP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定义企业目标一定义企业过程一定义数 据类一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3. 4. 2定义企业过程1 .过程定义的目标和条件企业过程被定义为在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 策和活动,这样定义过程的目的是:(1)使信息系统大大独立于组织机构的变化。(2)理解企业如何完成它的总使命和目标。(3)为从操作控制过程中分离出战略规划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4)为定义.所需的信息结构,决定它的范围,分解成模块和建立 开发的优先次序提供依据。(5)为定义关键的数据需求提供基础。2 .产品和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在其所负责的领域内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 支持企业的目标,通过识别他在管理资源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和执行的活 动,就有可能对企业所有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中,产品/服务可以 定义为关键资源,在企业过程的定义中起着重要作用。产品/服务和每一个支持性资源的四个阶段生命周期,常常被用来逻 辑地识别和组合过程,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一需求、计划、度量和控制;第二阶段-获取和实现;第三阶段一经营管理;第四阶段一回收或分配。3,定义过程的基本步骤(1)计划和控制过程。(2)产品/服务过程。定义产品/服务的过程又可分为:识别企 业的产品/服务;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识别过程;画出产品 /服务过程的总流程图;写出每一过程的说明。(3)支持资源过程。BSP把支持资源描述成企业为实现其目标的消 耗品和使用物,其基本资源有四类:材料、资金、设备、人员。(4)过程的归并和分析。(5)结果和应用。3 . 4. 3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由于信息系统规 划的B的是辅助数据资源的管理,因此识别数据类的B的在于决定下列问 题:(1)目前支持企业过程数据的准确度、及时性和可靠性。(2)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所使用的数据类。(3)企业过程之间目前和潜在数据共享。(4)各个过程产生和使用什么样的数据。(5)数据政策的确定。(6)目前不可缺少的数据。(7)发现需要改进的系统。根据企业资源的生命周期,很容易把四种数据类型识别出来,然后, 利用企业过程中信息的输入/输出把数据类确定下来。1 .识别数据类存档类数据:记录资源的状况,支持经营管理活动,仅和一个资源直 接有关。事务类数据:反映由于获取或分配活动引起存档类数据的变更。计划类数据:包括战略计划、预测、操作日程、预算和模型,可以是 数据,也可以是文本。统计类数据:历史的和综合的数据,用作对企业的度量和控制。2 .给出数据类定义.建立数据类与过程的关系将数据类对照企业过程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用字母C和U来所示哪个 过程产生该数据和哪个过程使用该数据。在矩阵中,接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即计划过程,度量 和控制过程,直接涉及产品的过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过程。其次是 根据过程产生数据的顺序将数据类排在另一轴上,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 数据,接着把所有其它数据类列入矩阵中,并在适当的行列交叉处填上C 和U。3. 4. 4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为识别出要开发的信息系统和子系统,要用表达数据对系统和每一子 系统所支持的过程之间的信息结构图来定义信息结构,结构图勾化出:(1)每一系统的范围。(2)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3)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关系。(4)对给走过程的支持。(5)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信息结构图是企业长期数据资源规划的图形表示,是目前和将来信息 系统开发运行的蓝图。(1)确定主要系统。其做法是从识别数据类所得到的企业过程/数 据类矩阵入手,并注意到过程是按生命周期顺序排列的,从计划开始, 字母C排在对角线上,必要时可移动某些行和列,得到C符号的适当排列, 从而将企业过程和数据类依据其管理的资源而划分为若干组,并用方框框起来,这些方框代表逻辑子系统的组合以 及表明产生和维护某些特定的、相关的数据类的责任。(2)表示数据流向。落在系统方框以外的那些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 用,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3)识别子系统。子系统的概念包括:过程提供了合理的子系统 的边界,因为它们是按企业活动的逻辑关系划分的;子系统通常仅由一 个过程组合,但对其它过程提供支持;一个过程可由多个子系统支持; 已有的应用系统不应对新系统的规模和边界产生影响。并根据其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特点将子系统分为如下几类:产吐数据类但不使用其它数据类的子系统;使用其它数据类来 产生一个数据类的子系统;使用数据类使不产生数据类的子(4)先决条件的分析。做出子系统的轮廓以后,最后是先决条件的 分析,即:哪些子系统要在其它子系统开发,通过使用已得到的信息结构 和对企业的理解,可以分析出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确定其开 发的先后顺序。1. 1. 4信息内容的四个层次信息内容可分为以下表所示的四个层次:序号信息层次反映问题1迹象什么?2事实是什么?3知识为什么?4智慧怎么办?1. 5信息的类型 按信息的类型分:宇宙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等。 按载体的特征可分为语音、图象、文字、数字信息;按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又可分为政治、军事、经济、管理、科技、文化、体 育等类信息。由于各应用领域相互关联,各类信息在范围与内容上相互交叉与重叠。1. L 6信息的主要特性1 .可传输性2 .可存储性3 .可加工性4 .共享性5 .时滞性1.2信息化1. 2. 1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信息科学的研究对 象是信息,研究的主要范围是:信息的本质,信息的度量,信息的运动规律,利 用信息进行控制和优化的原理。其主要支柱是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 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其主要 支柱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即3c技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一起构成了当代三种前沿科学。1. 2. 2信息资源(5)系统总体结构的作用。系统总体结构识别出系统和子系统,根 据它们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类以及它们支持的企业过程,提供了企业 将来信息支持的概貌。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级 的对象,联同企业过程/组织矩阵的使用,系统总体结构能帮助企业查出 产生数据的过程和机构,以确定数据政策和管理责任。而且,系统总体结构还有助于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数据逻辑结构 设计和对分布式数据的处理。3. 5资源分配3. 5. 1概述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各类资源总是有限的,当这些有限资源无法同时 满足全部应用项目的实施时,就应该针对这些应用项目的优先次序给予合 理分配,这就是MIS规划工作三阶段模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资源分配阶 段。通常在确定一个应用项目的优先顺序时应该依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分析:(1)该项目的实施预计可明显节省费用或增加利润,这是一种定量 因素的分析。(2)无法定量分析其实施效果的项目。(3)制度上的因素。(4)系统管理方面的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出发,人们提出了若干种用于分配开发信息系统稀少 资源的方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3. 5. 2成本或效益比较法每个应用项目有不同的成本-效益比,而这往往是衡量一个项目经济 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成本或效益比较法就是从这一目标出发来分配资源的, 投资回收率即为一种常采用的方法。通常,一个信息系统的每个应用项目 都有定量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利用成本或效益量就可以计算出投资回 收率,根据投资回收率法制定的一条决策规则是从那些可选项目中选择投 资回收率最高的应用项目。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在具体应用该方法时总有 一定的困难。首先,应用项目的效益往往很难数量化,其次把握投资回收 率法确定的应用项目并不能提供整套项目在风险其它方面的平衡,再次, 投资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是渐近的,它不能引起人们对当前应用项目的重新 思考。3. 5. 3全面评审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应用项目不仅要分别进行评价,而且还应该 把它们作为实现系统总体方案的全套项目的组成部分去评价,这种方法应 考虑项目的风险性,对组织的战略方向的支持等因素。以全面评审法为基础对风险的评价认识是:各种失败对应用项目所造 成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主要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影响:(1)项目的规模。(2)使用技术方面的经验。(3)项目的结构。3 5 4收费法收费法是把信息系统资源的费用分摊给用户的一种会计手段。收费的 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把费用直接分摊给不同用户,并让他们了解资源是如 何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费用没有任何控制权,这种方法有助于 信息系统成本的内部控制,另一种方法是向用户收取信息服务费,而用户 对使用信息服务的数量有自主权,可根据各自费用情况和利润情况而决定。收费方法在它适合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时,优点较为明显,但是这种 方法只是达到了局部合理性,而不是整个组织的合理性,特别是当要购 买的项目多于信息系统能够开发的项目时,这种方法是不能解决资源分 配问题的。3. 5. 5指导委员会法资源分配的重大决策往往都是由一个总负责人或是一个由各主要职 能部门的负责人所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来做出的。指导委员会法的好处是它能够行使组织机构的能力与政策。从理论上 讲,它所形成的计划是组织范围内最佳的资源分配计划,它能形成对资源 分配和最终计划的支持,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指导委员会在相互协商方 面消耗的时间往往过多。第四章系统分析本章的知识点: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系统分析中的信 息收集、系统分析各阶段的活动内容、系统说明书。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获取用户信息需求,提出系统 逻辑方案的主要阶段。要自学者通过本章学习,深入理解系统分析的目标 和主要活动内容,理解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熟练掌握系统分析中收集信 息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系统分析阶段各项活动的目标,工作内容关键 问题和主要工作成果的描述方法。掌握系统分析阶段各项必备文档的编写 工作要求。本章的重点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和系 统分析各阶段活动的内容,难点是系统分析中的主要工具和系统中各项文 档的编写。4.1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1. 1系统分析的含义分析通强是指对现有系统的内、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 究、分解、剖析,以明确问题或机会所在,认识解决这些问题或把握这些 机会的必要性,为确定有关活动的目标和可能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章 所讨论的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 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系统分析也指应用系统思想和 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3.1. 2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主要活动内容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就是按系统规则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 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 分析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 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 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即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 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3.2. 3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系统分析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主要是 和人打交道。(3)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文件。(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3.3. 4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所形成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有关工具的总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是描述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逻辑模 型的建立方法和有关工具。主要工具包括: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数据词典(DD: Data Dictionary);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工具建立的系统逻辑模型一般具备以 下特点:表达方式规范、表达的内容确切、无二义;形式简洁、易理解、 便于和非专业用户交流;便于查询、检索、易维护;便于计算机辅助建 模。3.4. 统分析的主要工具2. 1 数据图(DFD: Data F1 ow Diagram)1 .数据流图就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是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的主要形式。 它与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