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doc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学号: 姓名: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各所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大学生个人应自觉提高就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 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探讨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虽然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人才招聘市场”层出不穷,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从整个国家来看,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原本就业压力就很大的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1就业人数庞大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率从36提高到目前的75以上。2005年以来,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规模一直居世界第一。毕业生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增长速度,因此,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之一。2就业岗位缺少目前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较低,社会新增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承载如此庞大的高校就业群体。而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投资主要用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学生作为知识密集型人才的代表,第二产业不是消化这类劳动力的主体,因此部分高校毕业生并不能够充分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3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许多学校追求短时效应,盲目跟风,不顾本校的实力,在课程的设置上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而忽视了社会本身的需要,造成人才供求过剩;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结果出现了某些专业人才的严重过剩。也有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同时,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难以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导致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4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档案、户口等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但始终表现出“政策好,难落实”的局面,使得很多毕业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有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引进一个人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由此可见,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5就业观念守旧落后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高校毕业生思想浮躁,眼光过高,缺乏一个科学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片面追求过高的薪资待遇,而不去考虑自己能创造的价值能否匹配自己所要求的薪资待遇,从而导致不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就业观还比较保守。他们把进大城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作为首选,而最需要人才的偏远地区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的基层却很少有人愿意去。同时,由于缺少充足的信心与勇气,多数学生也不愿意尝试自主创业,这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1、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第一,政府要深化改革,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国家为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在这些项目基础上,国家还要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切实保证响应号召的大学毕业生有出路、有前途、得实惠、无后顾之忧,提高政策的施行效果。第二,政府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奠定基本条件。从个人职业发展看,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而利用一些临时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无法长久地为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唯有加快经济发展,减小不同地区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才是实现基层就业、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第三,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那些有碍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第四,社会各界要切实落实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在全国形成有序、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2、各所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增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第一,高校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重新定位其培养目标、设计其培养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到办学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保证大学毕业生在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优势。第二,高校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高校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依托便利、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行情和动态。第三,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能针对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校际、校地联合,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第四,大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加强创业教育。高校要强化内部教育改革,转变就业教育观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与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高校要开设有实用价值的创业教育课程,举办有强大影响力的创业计划竞赛,提供有坚强后盾的创业服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3、大学生个人应自觉提高就业能力,更新就业观念。第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教育”,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分配、听安排的心态,树立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第二,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在实际行动中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开发自己的潜能,为达成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实现梦想。第三,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大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树立信心,培养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总而言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依靠某个群体单独可以解决的,它是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症”。解决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行动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协调与配合,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慢慢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最终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目标。参考文献:1 卢昌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 安俊学,闷明,王振.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288290 3 王茜.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的高校教育反思J. 经济研究导刊,2010(4): 240, 243.4 余永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