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光伏电站项目突发大风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
突光伏电站项目突发大风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 大风气象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大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气象灾害,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舶,造成伤亡事故。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大风灾害造成的损失。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参见总体应急预案3.2指挥机构及职责参见总体应急预案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4.1.1项目部是突发大风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部险情监测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4.1.2项目部要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信息传递渠道,施工现场日常值班人员接到大风灾害气象预报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4.1.3项目部应根据当地大风气象特点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落实。4.1.4项目所在地市级气象局发布预警等级预报后,项目经理应安排专人及时通过电话、短信、通知、QQ、网站公告等方式向有关场所人员发布预警应急信息。4.2预警行动4.2.1预警分级(1)级: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2)级: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3)级: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4)级: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4.2.2预警发布程序(1)发布-级大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经项目部安全部审查、安全总监签批后,由项目部发布,并报公司安监部备案。(2)发布-级大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项目部安全部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同时报告公司安全部。4.2.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1)级预警发布后:a、高排架及塔机等大型设备做好防风措施。b、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c、停止水上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部位的施工作业活动;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d、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2)级预警发布后:a、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b、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c、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3)级预警发布后:a、人员尽量少外出。b、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c、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d、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4)级预警发布后:a、人员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b、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尽量转到避风场所避风。c、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d、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5信息报告程序5.1报警系统及程序参见总体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5.2现场报警方式报警主要采取移动电话、对讲机、口头等方式报警。当事人或知情人应首先向现场负责人报警,同时向周边人员呼喊,请求支援;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必须组织人员开展施救工作。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各班组、施工作业队、工区、项目部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局等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定期在本单位内部发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参建人员。5.3通讯、联络方式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有条件的单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应急车,在电话、对讲机、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利用车辆进行内外、上下联络,确保信息畅通。5.4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为了救援单位及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大风气象灾害情况,及时开展救援,报警内容必须简练、准确。5.5向外求援方式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邻近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如120(医疗救护)、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6.1.1大风气象灾害分级(1)一般突发大风气象灾害:瞬时风力达78级(风速13.920.7m/s)。(2)较大突发大风气象灾害:瞬时风力达910级(风速20.828.4m/s)。(3)重大突发大风气象灾害:瞬时风力达11级以上(风速28.5m/s)。(4)特大突发大风气象灾害:沙尘暴、龙卷风。6.1.2响应分级(1)级应急响应发生级、级大风灾害时,由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2)级应急响应发生级大风灾害时,由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处理。(3)级应急响应发生级大风灾害时,发生单位(部门)启动本单位(部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置。6.2响应程序6.2.1级响应程序当大风灾害达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如下内容响应:a、大风灾害单位立即上报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就有关应急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b、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c、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当地政府防汛办、四川省安监局、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报告大风灾害情况,并及时续报大风灾害发展态势。6.2.2级应急响应当达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各救援小组成员到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b、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c、应急指挥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报告大风灾害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6.2.3级应急响应当大风灾害达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大风气象灾害发生单位(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立即向大风灾害发生单位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大风灾害发生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该机构成员必须立即到位。b、由大风灾害发生单位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研究制定决策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和调配本单位(部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大风灾害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门采取应急行动,防止大风灾害的进一步扩大。c、应急办公室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应急办公室立即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报告大风灾害情况,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到位,并按照应急指令下达程序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6.3处置措施6.3.1先期处置(1)对是否转移人员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2)及时划分大风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3)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6.3.2应急处置(1)工程项目部发生大风灾害时,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班组长首先组织人员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伤亡,在确保无次生灾害的情况下立即组织开展救助工作。在第一时间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紧急报告,主要说明出事的地点、事故的大小、有无人员伤亡等。(2)灾害已导致人员伤亡时,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应会同工地医疗人员乘专车火速赶往现场,指挥营救工作,并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求救。项目经理在未到达现场之前,应授权给现场的施工负责人全权指挥救援,避免耽误抢救时间。(3)在实施救援之前,现场施工负责人需保持头脑冷静,防止出现二次伤亡。现场施救过程中,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救助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要争分夺秒抢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在实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迅速地搬到附近较安全又通风的地方,再将伤员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拖掉鞋子。口腔里若有尘土、血块、痰液、假牙等,应完全吸出或取出。(4)如发现伤员有骨折现象,则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如伤者伤口出血比较严重,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物覆盖在伤口上,用绷带较紧的包扎,以压迫止血,或选则弹性好的、橡胶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腿上2/3处,并每隔断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如伤者剧烈痛疼难忍,即打开现场医药箱,让其先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对伤者救护时不要随意移动或翻动其身体。(5)伤员在经过项目医疗人员简单救护后,不管受伤轻重,均应用救护车或项目部车辆尽快送到最近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与治疗,听从医生意见是否进行留院观察。(6)根据事故的性质、控制程度等决定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疏散,人员疏散由项目部行政第一责任人下达疏散命令,项目部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参与实施。应对被疏散的人群、数量,疏散区域、距离、路线、运输工具等事先考虑和准备。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7)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现场警戒措施包括: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用扩音喇叭警告,警戒人员负责阻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各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内部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在应急状态下,服从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调配。管理责任人经常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数量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