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69705355
资源大小:41.5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202L2022学年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博物馆的使命,是个厚重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厚重,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并以其 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叙述着过往;说它常新,是因为在不同时代,它总是带着不同的色彩并被赋予 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在新时代,要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博物馆承担着重要使命。博物馆能以物教人。“物”是一切博物馆的基础存在,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也是历史、 文化存在的载体。物的搜集、甄别、保存、陈列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及内在逻辑,既是一项系统的 专业工程,也是一项体现审美价值的艺术工程,还是一项需要敬业奉献的工程。近代实业家张骞 当年为办博物苑,“客家所有,具已纳入”。以物教人,就是要将物的形态真实、准确、合理地 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观物、识物、赏物的过程中,既能观看其形态特征,也能感受其本质属性, 还能体会其生命灵性。在此过程中,让观众由物及物,由物及理,由物及人,并从中获得知识, 体会美感,陶治性情。博物馆能以史有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的背后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故事。要 将这些历史和故事尽可能真实地挖掘出来、准确清晰地描摹出来、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既需要 知识水平,也需要智慧能力,还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在不违背真实的前 提下,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张骞当年呼吁国家办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功能之一就是存史以公诸 天下,以物存证,以史服人。博物馆本身亦具有存史功能,除了书本外,博物馆的文物、遗存都 是非常鲜活的史料,能够“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让人们在倾听历史故事中学史、懂史,提 高鉴史能力和欣赏水平,又在触动和感动中汲取正能量。博物馆能以文化人。“文”指的是文化,文物背后有历史有故事,历史故事背后蕴含着文 化。以文化人是指由“物” “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 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文化既客观存在,又抽象无形。以文化人,博物馆的这个功能和职责在今 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蕴含于文物之中,人们在观物、品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起 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也能领略并感知文化遗产的精髓和力量。物、史、文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史是能够领略、感知 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纽带;而文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 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达,而文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 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求:明确文体,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体现思辨。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B、B、C、首先指出了物、史、文的不同,又分析了三者的关系,以此总结上 文。通过分析物、史对文化揭示的影响,引起下文。、我们可以借助智识机制的建构更好地通过 文化来引导人、感化人。创新思维模式,借助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拓展与电影、智能工 业等合作,全面深入地展现“物”“史”所体现的文化,更好实现以文化人。将社会学、哲学、 历史学纳入到技术认知中,参考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方法,多方面地展示“物”中的文 化。营造智识生长空间,在策展时注意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形成“平等凝视”,使观众感悟其 中的文化内涵,推动知识的生产。【解析】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此类文本,应注重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 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B. “直接决定了"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为“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 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 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除了书本外,博物馆的文物、 遗存都是非常鲜活的史料外”;c.“决定”有误,强加联系,材料二原文为“艺术博物馆在当今 的智识体系建构中,显示出以视听等感官体验为主的特征,同时与其他学科合作,传递、收集与 归纳信息,为集体记忆提供支持,启发创新思维模式”;D. “构造者就是观众”“与放弃诠释作 品的艺术家”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分别为“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策展人也由放 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故选B。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 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 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解答】C.说博物馆的发展方式,与使命无直接关系。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内容及结构的能力,需要结合具体段落进行分析 “物、史、文三者 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史是能够领略、感知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 纽带;而文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 达,而文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指出了物、史、文的不同,又分析了三者的关系, 以此总结上文。“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析物、史对文化揭示的影响,引起下文。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并结合具体材料进行梳理分析的能力,材料一 “以文化人是 指由物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 材料二“虚拟现实、大数据、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发展,也拓展了受众对于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 程度。同时,博物馆为了增加受众,不断积极拓展和电影、智能工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受 众和博物馆所提供的艺术生产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 “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 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 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 “当下的艺术场域不再提倡权威,策展人也由 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这一行为,得到了更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的策展实践。策展从单 向的传递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观众不再是旁观凝视,而是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根 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69.【答案】A、B、插叙。插入了柳奎当大队长时带领村民在鹅冠山上修梯田,结果梯田 被山洪冲垮的事情(插入讲述了鹅冠山上梯田遗址的来历),与开头形成呼应,凸显了柳奎积极 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劳动者形象。、七道梁遗址等待的有缘人是能够彻底改变七道梁面貌的人, 其中包括:像老专家那样尊重科学,注重实地考察,根据七道梁的地质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的人。 像柳奎那样不畏艰苦,勇于实践,为改变七道梁付出辛勤汗水的人。像陈放那样为改变山区 贫困面貌,积极投身扶贫事业的人。【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分析选项。因此,把握题干要求的文本 内容,抓住关键词,逐一进行排除,即可得答案。【解答】B项“柳奎虽有干劲,却没有实地调研,缺少科学精神”错。柳奎也在鹅冠山上栽过树,知道山 坳里曾经是抗日义勇军营地,说明他对鹅冠山做过实地调研,也懂得涵养水土的方法、只是没有 技术解决灌溉问题。C项“他希望能够把话说得更清楚,让柳奎可以听明白”错。原文“尽管他知道老队长耳不背, 但他心里清楚,放大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强调当年柳奎带人修的梯田具有重 要意义和价值。D项“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土专家没有经验”错。汪六叔说这番话是为了重新激发柳奎的 信心。故选Ao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具体的内容,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四个选项中,涉及艺术特色、 内容分析及其情感体会,包括语言分析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一一排除。【解答】“作者没有对柳奎进行直接描写”错。文中作者对柳奎进行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故选B。3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叙述方法,品味语段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插叙” 的基本概念及运用特点,然后结合插叙部分的具体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插叙部分讲述了当年 柳奎带领村民在鹅冠山上修梯田,结果梯田被山洪冲垮的事情。这里涉及到两个重要信息,其一 是“梯田”,其二是“柳奎”。梯田的来历及被山洪冲垮成为遗址,与开头专家考查鹅冠山时谈 论梯田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柳奎带领村民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修筑梯田,凸显了柳奎的形象特 点。从切扣标题、叙述张弛有致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则可。4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结构、体察场景和细节、通过艺术手法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题的能力。 文中多次出现“七道梁在等待有缘人”这句话。第一次,“你们来驻村,就是这遗址的有缘人”, 这里的“有缘人”,指的像陈放这样的驻村扶贫干部。第二次,”陈放说了省里专家对七道梯田 遗址的肯定,引用了老专家的原话:遗址是一种凝固的等待,等待有缘人。'没有老队长当年修 梯田,鹅冠山今天杏树就无法栽,专家说了,正是这七道梯田遗址,为鹅冠山植树奠定了基础。” 这里的“有缘人”可以从反面去理解,为什么当年老队长修筑的梯田却成为了遗址,老队长与梯 田“无缘”?是因为当时缺乏对地质情况的科学勘探,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由此可以概括出“有 缘人”的特点。第三次,“我们都是七道梁的有缘人!”柳奎决定与陈放一起,重新按照科学方 案改造七道梁,成为“有缘人”,这里的“有缘人”指的是有实干精神的人。1。14.【答案】D、D、C、龙逢、比干,与君主当面在朝廷上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 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从前齐桓公明白郭公灭亡的原因,在于郭公喜好良言而不能用,而桓公本人仍弃置进良言的人, 管仲认为这和郭公没有什么两样。、当魏征表示希望能做良臣时,唐太宗也乐于君臣同心协力。 当王珪用历史上齐桓公事例暗示唐太宗的过失时,他能虚心纳谏。对自己命斩杀卢祖尚一事, 唐太宗能够勇于承认错误。【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 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 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解答】句意为:曾经有白喜鹊在寝殿庭院的槐树上构巢,交配后肚子圆圆的就像腰鼓一样,左右表示庆 贺。太宗却说:“我常笑隋炀帝喜好祥瑞。祥瑞的关键在于得到贤才,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于 寝殿槐上”意思是“在寝殿庭院的槐树上”,作“构巢”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此”作“何足贺”的主语,意思是“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2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 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D项“帝王的代称则有万乘、殿下”中“殿下”有误。“殿下”是对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 诸亲王的敬称。故选D。3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 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解答】C项“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居功自傲”为无中生有的信息。另“太 宗派人多次劝谕未果”于文不合。故选C。4 .本题考查准确锁定关键词语,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字词:关键点,各1分:“面折”, 当面指责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身诛国亡”,自己被杀,国家灭亡,被动句。关 键点,各1分:“所以”,表示原因;“善善”,第二个“善”,形容词作名词,译为“良言”“好 的建议”;“然弃其所言之人”,省略句,在“弃其所言之人”前补充主语“齐桓公”。5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核心人物、主要事件及影响等关键信息的整合运用能力。题干限定从“唐 太宗与臣子的日常相处中”概括。如答“不看重祥瑞,不迷信”不给分,因为文中“如何看待祥 瑞”,主要是唐太宗自己个人的思考、领悟。【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 无所获。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有所保留”。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 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 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魏征再次跪拜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 使我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 ”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 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 这就是所说的忠臣。”太宗听后很高兴。九月,唐太宗说:“近来看到群臣屡次上表庆贺祥瑞。如果百姓家家富足,即使没有祥瑞, 也不影响我成为尧、舜一样的君王;如果百姓愁苦怨恨,即使有很多祥瑞,也不妨碍我会成为和 桀、纣一样的昏君。”曾经有白喜鹊在寝殿庭院的槐树上构巢,交配后肚子圆圆的就像腰鼓一样, 左右表示庆贺。太宗却说:“我常笑隋炀帝喜好祥瑞。祥瑞的关键在于得到贤才,这有什么值得 庆贺的。”派人把白喜鹊的巢毁掉,把它驱逐到野外。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因贪污犯罪。太宗因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全才,廉洁平易而公正,便 征召他入朝,谕告他:“交趾郡很久不得贤人去治理,需要你前去镇守安抚。”卢祖尚拜谢出朝, 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请辞。太宗让杜如晦对他传旨道:“一般的人尚能够重视诺言,你为什 么已答允了朕而又后悔呢!”卢祖尚执意请辞。太宗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卢祖尚仍固执己见, 拒不从命。太宗大怒道:“我派人不行,又拿什么治理国家呢? ”下令将卢祖尚斩于朝堂之上, 不久又后悔。过了几日,与大臣议论“齐文宣帝是怎么样一个人? ”,魏征答道:“齐文宣帝狷 狂暴躁,然而人与他争论时,遇到理屈词穷时能够听从对方的意见。”太宗说:“有道理。先前 卢祖尚虽然有失做大臣的道义,朕杀了他也过于粗暴,如此说来,还不如齐文宣帝!”下令恢复 卢祖尚的官位以荫庇其子孙。唐太宗曾在闲坐的时候,和王珪交谈,有一个美人在旁边侍奉,太宗指给王珪看说:“这是 庐江王李谖的妾。李谖杀了她的丈夫而收纳了她。”王珪离开座席说:“陛下以为庐江王收纳她 是对的还是错的?”太宗说:“杀人夺妻,还问什么是非! ”王珪说:“从前齐桓公明白郭公灭亡 的原因,在于郭公喜好良言而不能用,而桓公本人仍弃置进良言的人,管仲认为这和郭公没有什 么两样。今天这个美人还在陛下身边,臣以为圣上和齐桓公一样。”太宗很高兴,立即放美人出 宫,让她回到自己亲人身边。1516.【答案】A、刘禹锡曾经在同属江南西道的朗州生活十年,两地风土相似,去连州如同 归家。连州物产丰富,有梅香可以入梦,有荔枝可以品尝,还可以四处行走,寻幽访胜。身居连州没有太多世俗纷争,可以体会隐居的趣味,春雨时节耕作读书,其乐无穷。【解析】L【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 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 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判断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A项中“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这首诗虽然开篇写前往连州路途遥远艰难,但之后的主要 内容一反传统送别诗、贬谪诗的伤感愤懑,语调清新明快,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宽慰之情。故选 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品评诗歌的综合能力。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后重用 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改革弊政,虽卓有成效,但在保守派的联手反扑之下很快宣告失败, 唐顺宗被迫让位太子,王叔文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同时被贬,刘禹锡被贬至朗州任司马。元 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 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 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这首诗是刘禹锡的朋友殷尧藩写给刘禹锡的送别诗。诗人首先强调从长安到连州路途遥远,“遐”, 远。“迢递”,有遥远曲折之意。但是,第二句诗人却说回家的浓兴足以消除身为异客的贬谪漂 泊之苦。这一句是全诗最难理解的一句,刘禹锡明明是河南洛阳人(一说江苏彭城),此行的目 的地是广东连州,为什么诗人会用“归兴” 一词呢?联系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刘禹 锡曾经被贬往朗州(湖南常德),在那里生活了十年之久。而广东连州和湖南常德同属江南西道, 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十分相近。更何况岭南物产丰富,有梅花相伴,有佳果荔枝可以享用,还可 以寻幽访胜,踏足名山,拥抱大海。更重要的是,这次去连州可以满足长久以来归隐的心愿,远 离了朝廷的争斗,没有了俗事的烦扰,在蒙蒙春雨中耕作、读书,过上惬意的田园生活。所以, 诗人以此劝慰刘禹锡,此次去连州就如同回家一般。离家越来越近,似乎可以忘却山路的险阻; 家乡的泥土芬芳可以扫清山林间的瘴气。这种心灵的慰藉足以抵御前路的艰难坎坷,这首送别诗 没有离别的伤感,也没有因友人被贬而激发的愤懑,角度新颖,语言明快,处处是对刘禹锡的宽 慰,饱含了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情厚谊。17.【答案】(1)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3)酿酒临江横槊赋诗(4)泣涕涟涟载笑载言【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 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晖、圜、醐、槊、涟等 字的写法。1820.【答案】D、D、B【解析】L【分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 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 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用行动来 实现。文中指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发生效力,故应选“施行”。号召力:是一种以个人魅力信念来唤醒群众,甚至让群众偏向于己的一种能力。感召力:个人 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感 召力”比“号召力”多了感化的意思。对于明星运动员而言他们召唤他人的能力大,而不是说感 化和召唤他人的能力大,故应选“号召力”。忽视:不在意,不注意,偏重指粗心大意,程度较轻。漠视: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如 果选用“漠视”。就不能和后文“轻视”构成语意上的递进关系。故应选“忽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买梗还珠:比喻 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文中大众传媒并非没有眼光,而是故意轻重倒置,故应选“舍本逐末”。 故选D。2 .【分析】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这个考点。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我们才能推断括号处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解答】原文语境是把竞技体自赛事和民间体育运动进行对比,因而应围绕“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这一 话题,只有D项和上文衔接最紧密。A项,转移了话题。B项,转移了话题,而且缺乏“多带有公益性质”这一条件。使“收益甚微”突兀。C项,偏离了语意重点。和上文不连贯,且过于绝对。故选Do.【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 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 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 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解答】原句有两处语一是“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主客体颠倒,排除A项、C项;二是“广泛的参 与性和群众性”语序不当,和前文“'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不能照应。 排除D项。只有B项消除了这两处语病。故选Bo2122.【答案】B、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载人 深潜新的深度纪录。【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这个考点。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我们才能推断括号处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解答】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前的“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 业能力”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能力”,因此可判断括号的句子主要应是“能力”,而CD项的 主语是“'奋斗者'号",故排除这两项。分析AB两项可知,“综合技术实力”是“奇斗者” 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在万米级深度”应放在“奋斗者”号的后面,故排除A。故选B。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后的“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 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可推断出处想要表明的是深渊具有极 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可填入“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根据“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 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及“载人潜水器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 具”可知,在载人潜水器被研究出来之前,人们是很难到达深渊的,这主要是探测技术的问题, 因此处要说的是以前了解匮乏的原因,可填入“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内容。 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 可知,“奋斗者”号一直在进行下潜试验,而根据“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这个具体数字 则可推测出中国载人深潜出现了新的纪录,因此第处可填入“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这 样的内容。23.【答案】略。【解析】略。要让文物动起来,让博物馆活起来,除了内容的实、形式的美,还要有手段的新、方法的 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来获取并释放更多信息。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四者 和谐统一,物、史、文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以物教人、以史有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和效果。(摘编自王敦琴新时代博物馆的重要使命)材料二:当今博物馆的角色已不限于单纯的积累传承,其核心动能在于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为文 化生产单元的博物馆,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成为生产知识的动力源,培养人们创造性的思维, 我们把这样的体系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新技术带给艺术博物馆领域中首要、直接的变化来自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观 众概念被新技术发散成为“受众”概念,即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足以代表人们在艺术中所获得 的全部。虚拟现实、大数据、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发展,也拓展了受众对于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 程度。同时,博物馆为了增加受众,不断积极拓展和电影、智能工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受 众和博物馆所提供的艺术生产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建构智识机制不断启发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梳理当代的人类认识规律与特征,正是艺术博物 馆的当代意义所在。“智识”概念来源于人类认知传统和脑科学的研究结果,相对于通过经脸和 教有获得的事实、信息或信息集合的“知识”,“智识”更准确地指向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 的逻辑与能力,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智识”强调的是认识发生的机制与过程,“知识” 强调的是认知活动或能力达成的结果。艺术博物馆在当今的智识体系建构中,显示出以视听等感 官体验为主的特征,同时与其他学科合作,传递、收集与归纳信息,为集体记忆提供支持,启发 创新思维模式。数字技术革命使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同时影响了包含艺术生产与博物馆运营在内的所有 非物质生产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观众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其智识与艺术家的智 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智识结果,这成为艺术博物馆智识机制最基本的形式。博物馆可能不 会直接解决21世纪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让民众增进智识,可以在最终解决方案中发 挥作用。如果探究“智识”,跨学科是其主要特征,整合多学科的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梳理 其脉络。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 在内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回应受众的变化,策展强调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主要表现在策展内容、结构、过程、结 果的开放。人与艺术在媒介的中介下形成一种“双重凝视”。展览呈现的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才 完整,而策展人与艺术家在展览尚未成形时,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未成形”作品。在 展览展出的那一刻,作品被观众参与,被凝视,这样的状态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作品因此才完 整。当下的艺术场域不再提倡“权威”,策展人也由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这一行为,得到 了更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的策展实践。策展从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观众不再是 旁观凝视,而是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在新知识形态时代,我们认为艺术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专业知识的直接生产,而且是 生产知识的动力种创新思维模式,一个智识生长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博物馆运营指导思想,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摘编自张子康用博物馆的“大脑”去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的使命是厚重而常新的话题,承载着人类文明,也被赋予了不同功能与职责。B. “物”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其展陈直接决定了文化揭示的程度。C.博物馆核心动能是推动社会创新,通过建构智识机制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D.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受众的观看模式,也拓展了受众对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要达到以史育人,就要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引导人们学史、懂史、鉴史。B.博物馆要实现使命、活起来,就要关注内容、形式,还要有新颖的手段与灵活的方法。C.艺术博物馆追求视听等感官体验的特征,决定了其智识体系的建构要与其他学科合作。D.平等凝视中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就是观众,他们与放弃诠释作品的艺术家平等交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博物馆使命范畴的一项是()A.国家博物馆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B.张骞说:“盖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C.广东博物馆设立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注资和公开募集方式定向支持各种活动。D.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涵盖敦煌石窟千年营造的厚重历史、艺术和人文积淀。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段是如何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智识机制的建构推进“以文化人”这一 使命的落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遗址滕贞甫辽西多杏树,一种杏仁格外饱满的大扁杏树。为了确认鹅冠山是否适合种植大扁杏,陈放专门请来了省农学院的造林老专家上山考察。老 专家在认真考察了鹅冠山后胸有成竹地说“深挖坑,换熟土,春天栽,夏滴灌,持之以恒,久久 为功,这里终会变成花果山! “老专家特意强调:“尤其要利用好这七道梯田遗址,古人打的这 个基础太好了,好像就是为你们栽树做准备的。”汪六叔说:“这不是古人挖的,是生产队时期 我三舅柳奎带人修的。”老专家说:“你三舅了不起,这梯田当时要是设计好排水,雨水是冲不 垮的。”汪六叔说:“我三舅固执呢,他说鹅冠山栽不活树。“老专家笑了: “鹅冠山又不是月 球,有啥不能栽的?只要深挖坑,换熟土,头一年跟上滴灌,肯定没问题。”老专家又说:“所 有遗址都是凝固的等待,等待什么呢?当然是等待有缘人。你们来驻村,就是这遗址的有缘人, 让遗址活起来,你们就接续了历史。”汪六叔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参加大扁杏种植合作社,村民无动于衷,有人还说风凉话:鹅冠山 要是能栽树,还至于荒废几百年吗?汪六叔对陈放说:“这事要想干,必须说服我三舅,我三舅 不带头,别人不敢干。”柳奎是柳城最有威望的老者。十年前柳奎的老伴儿过世,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八十岁的他 和小女儿一家在村里生活。他不愿意离开柳城,曾对汪六叔说,人哪,放放风筝可以,真要成了 风筝就不是件好事。陈放知道,柳奎当大队长时带领社员修了一条通往公社的沙石路,这路一直用到现在。柳奎 修路获得成功,但接下来一件事却走了麦城。当时他想到了鹅冠山,鹅冠山光秃秃的,要是修上 梯田不就变废为宝了吗?柳奎性子急,说干就干不含糊,他带领社员利用冬闲时间大干了三年, 在鹅冠山上修了七层梯田。这七层梯田很有气势,市报还发表了一篇配照片的报道,题目是昔 日寸草不生鹅冠山,今日层层叠叠大梯田,偏僻的柳城着实火了一把。谁知第四年一场大雨下 来,把千辛万苦修起来的梯田冲塌了,社员的汗白流不说,修梯田的碎石、担上去的士在山洪冲 刷下形成了泥石流,把山下许多良田给毁了。公社一个年轻技术员扛着锄头在山上转悠了两个钟 头,最后得出结论:鹅冠山不涵养水土,一下雨就会形成径流,梯田的事就别费力气了。柳奎本 来打算重整旗鼓再带入上山,公社的人这样一说,他就犯了寻思,并因此感冒了七天。虽然村民 没有当面埋怨他,但他为此长期自责,好在实行联产承包后生产队解体,梯田之事从此淡出了村 民视线。柳奎是一扇门,这扇门不开,村民就进不了种植合作社。陈放和汪六叔来到柳奎家。柳奎正 歪在录音机旁边听评剧,录音机旁有个特大号的搪瓷茶缸,厚厚的荼垢是岁月的积累,茶缸上有 四个手写体红字:劳动光荣。“又在听刘巧儿啊,三舅? ”柳奎身子欠了欠,指了指一旁的凳子道:“陈书记来了,请坐。” “我们要感谢您哪,老队 长。”陈放坐下来大声说。柳奎愣了愣,问:“啥事感谢我? ”陈放说了省里专家对七道梯田遗址的肯定,引用了老专家的原话:遗址是一种凝固的等待, 等待有缘人。“没有老队长当年修梯田,鹅冠山今天杏树就无法栽,专家说了,正是这七道梯田 遗址,为鹅冠山植树奠定了基础。”陈放放大声音说,尽管他知道老队长耳不背,但他心里清楚, 放大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效果。“专家说这七道梁还有用? ”老人声音有些抖,他一直把七道梯田的遗址称为梁,刻意回避梯田这个说法。“专家说了,只有在这七道梁上挖坑栽树,才能保证成活率。”汪六叔说,“这是省里的专 家,不是当年公社的技术员,听说那个技术员是别村抽上去的士专家。”汪六叔知道,当年就是 年轻技术员一句话,把柳城三年苦干判了死刑。柳奎站起身,背手在屋里转了三圈。他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战天斗地的岁月,山上那七 道梁哪一道不是汗水和着泥土垒起的?虽然七道梁后来垮了,但垮掉的废墟里埋葬着不可替代的 辛苦,尽管这辛苦已经演变成一口黑锅。“能在您当年修的梯田上栽上第一批杏树,这是对当年劳动最好的回报,”陈放说,“这样, 您的一块心病也就摆下了。“柳奎没急着表态,而是细问了专家的意见,问了树种、坑深,尤其问了滴灌问题。他说:“当 年我也想过在鹅冠山栽树,大寨虎头山能栽树,我们鹅冠山为啥不能栽?我是个不信邪的人,就 带人在山上栽了不少黑松,黑松抗旱,耐寒,谁知栽上黑松当年,这些树全都被风抽死,功夫白 费了。”陈放解释:“当年没有滴灌技术,缺水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那你搞滴灌从哪里弄水? ”陈放说:“我请专家现场看了,山坳里有废井,能打出水来,人不能饮用,浇树没问题,水 利部门会支持。”柳奎知道山坳里曾经是抗日义勇军营地,打出灌溉用井应该不是问题。他坐下来,端起搪瓷 大茶缸深深喝了一口水,将荼缸往桌子上一敞。“干吧,陈书记,七道梁已经干闲了四十年。“柳奎说。陈放紧紧握着柳奎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老队长,我们都是七道梁的有缘人!”(节选自战国红,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省城专家把柳奎带人修的梯田当成了遗址,从侧面反映出当年那场洪水对梯田造成了严重 的破坏。B.柳奎带领村民修梯田,梯田却被洪水冲垮,说明柳奎虽有干劲,却没有实地调研,缺少科 学精神。C.陈放明知道柳奎耳朵不背还要大声说话,是因为他希望能够把话说得更清楚,让柳奎可以 听明白。D.汪六叔说专家是省里来的,当年的技术员是土专家,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土专家没 有经验。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柳城人民努力改变贫困面貌的故事,七道梁“建一一垮一一建”的过程折射出 时代的风貌。8 .作者没有对柳奎进行直接描写,但汪六叔的介绍以及特大号茶缸,已经塑造了一个鲜活的 劳动者形象。C.文中动词十分传神。“树全都被风抽死”的“抽”凸显了风的猛烈,让人直观感受到修筑 梯田的艰苦。D.小说以“确认鹅冠山能否种杏树”开头,再以“柳奎决定种树”结束,情节之间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8 .小说除了顺叙之外,还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9 .选文中说“所有遗址都是凝固的等待,等待有缘人”,什么样的人是七道梁等待的“有缘 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贞观六年,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上令彦博让征,且日: “自今宜存形迹。”它日,征入见,言于上日:“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 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征再拜日:“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日:“忠、 良有以异乎? ”对日:“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 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九月,上日:“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 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 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 贺上日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 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 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 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谕旨日:“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日:“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 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 ”魏徵对日:“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 屈则从之。”上日:“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 ” 命复其官荫。上尝闲居,与珪语,有美人侍侧,上指示珪日:“此庐江王璞之姬也,暖杀其夫而 纳之。”珪避席日:“陛下以庐江纳之为是邪,非邪? ”上日:“杀人而取其妻,卿何问是非!” 对日:“昔齐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弃其所言之人,管仲以为无异于郭公。 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为圣心是之也。”上悦,即出之,还其亲族。(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日/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 得贤/此何足贺B.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日/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 贤此/何足贺C.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