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三峡》(知识梳理)(原卷版).docx
三峡1 .(自于。这里是“郦道元2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IM MB * 3.自非)。略无,4.(亭午)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a«<,不以疾也。5.6.(夜分)【曦月)。曦,专题0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三峡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3,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文本解读】原文原文课本注释这里指【译文】7 .(襄陵)水漫上山陵。襄,O陵,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山陵。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重重的8 .(沿溯阻绝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峭壁,遮天蔽日。若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断,不能通航。沿,看不见日月。看不见日月。溯,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9.10.(奔)这里指【不以疾)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其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没有这么快。春冬之时, 一 SO «* (11 .素湍)o 湍,急流。,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12 .回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OB MB MB 0 MB «B MB 【译文】春冬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 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山高草茂,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下霜的早晨,树林、 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 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 的山谷回响着猿啼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 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13 .(绝峨)o14 .(飞漱)o15 .(清荣峻茂)o荣,O16 .(良)O17 .(晴初)o18 .(霜旦)o19 .(肃)o20 .(属引)o属,连接。引,延长。21 .(凄异o22 .(响)o23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24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一、助读资料.文题解读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题目交代了本文 的写作对象。1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 .知识链接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 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 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 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略无阙处。(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自非亭午夜分连词,(2)绝沿溯阻绝动词,绝嫌多生怪柏形容词,衷转久绝动词,(3)清回清倒影名词,清荣峻茂形容词,(4)其其间千二百里代词,飞漱其间代词,(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五)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3.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4.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三、主题思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四、写作特色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如“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山的连绵、高峻可见一斑。写水,则根据不同季节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如写夏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水势浩大的特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 张的手法写出了水流迅猛、湍急的特点。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最主要的特征,才使七百里 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从全文看,写山为静,文气平静舒缓;写夏水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写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 气轻松晓畅;写萧瑟之秋,则文气转为沉重、凄清、悲凉。从部分看,以春冬景色为例:“素湍” “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绝献多生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 一起一伏,曲尽其妙;一张一弛,扣人心弦。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本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有的是上下对偶,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的是句中对偶, 如“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等。四字句中间穿插一些连词,如“虽” “则”等,承接转折,使全文节奏鲜明,错落有致,音韵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五、考点探究1.第一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IB OM OB MB 2.第二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水的特点? » <3,.第二_段描写工春冬时三峡怎样的特_点_和趣味?4 .第三段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春冬的特点? SB SB . IB . «B IB » . IB . IB IB . OB «5 .纵观全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一 > 6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OB SB MB MB OB SB MB 7.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B OB «B . » MB MB « . * MB OB MB MB OB SB * SB . OB » OB 0 MB » S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