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一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docx
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文件编号:分发号:受控状态:5. 5. 3风险告知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诀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 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 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关于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鲜明警示标 志,并且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5. 5. 3.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进程中存在的风险及 应采取的措施经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且落实到 位。6文件管理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进程的记录资料,并且分类建档管理。应囊括风险分级管控 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判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 (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判进程记录, 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经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公司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判后,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经过增加新的管 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备;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关于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备,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备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关于性。8持续改进. 1评审公司每年至少关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且关于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和公布。8 .2更新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关于风险管控的影响,即时针关于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 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弓I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关于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关于相关危险源的再评判;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关于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一一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判。8.3勾通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勾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勾通机制,即时有效 传递风险信息,确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 应即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A. 1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No: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A.2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Nq: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 设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L依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且,在备注内 写明数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A. 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判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 +评判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N2: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 事件(人、物、 作业环境、管 理)可能发生的 事故类型及 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判风 险 分 级管 控 层 级建议改进(新增) 措施备注工 程 技 术 措 施管 理 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可 能 性严 重 性频 次风 险 值评 判 级 别1: 程 技 术 措 施管 理 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2 .现有管控措施接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需详细和具体。3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接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囊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 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评判级别是应用风险评判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4 .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诀别用“红、橙、黄、蓝”标识。5 .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 班组和岗位级。A.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判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评判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N2: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契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判风险 分级管控 层级建议改进(新增) 措施备注r. 程 技 术 措 施管 理 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可 能 性严 重 性频 次风 险 值评 判 级 别工 程 技 术 措 施管 理 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2 .现有管控措施接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需详细和具体。3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接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囊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 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4 .评判级别是应用风险评判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5 .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诀别用“红、橙、黄、蓝”标识。6 .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表A.1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 或潜在 事件评 判 级 别风 险 分 级可能发 生的事 故类型 及后果管控措施管 控 层 级责 任 单 位责 任 人备注编 号类 型名称序号名称工 程 技 术措 施管理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操1作及21作3业活动45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一切管控措施,囊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需详细和具体。表B.2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检查项目标准评 判 级 别风 险 分 级不契 合标 准情 况及 后果管控措施管 控 层 级责 任 单 位主 贝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 技术措 施管 理 措 施培 训 教 育 措 施个 体 防 护 措 施应 急 处 治 措 施1设2施、部31位、场所、45区域6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一切管控措施,囊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需详细和具体。表B.3风险点统计表序 号名称类型区域 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 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管控 层级责任单位责任 人备注表B.4危险源统计表序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危险源数量核计备注红(1级)橙(2级)黄(3级)蓝(4级、5级)核计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评判方法C.1风险矩阵分析法(LS)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 , R二LXS ,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 的接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 险大。表C.1T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 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 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即时发现,并且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且能有效执行,或 过去偶然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 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C.1-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企业形象5违犯法律、法规和标 准死亡10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2套) 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犯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 力50万元以上2套装置停工、或设 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 响3不契合上级公司或行 业的安全方针、制度、 规则等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 慢性病1万元以上1套装置停工或设 备地区影响2不契合企业的安全操 作程序、规则轻微受伤、 间歇不舒服1万元以下受影响不大,简直 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 围1完全契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C1-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关 于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 及勾通2年内治理4-8/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 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表C.1-4风险矩阵表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极其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显著危险高度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显著危险稍有危险稍有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轻度危险12345C.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判法(简称LEC)0L(likelihoo,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诀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anger,危险性)来评判作 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二LXEXC。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奏效日期:表C.2-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 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 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 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 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即时发现,并且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局,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0. 1实际不可能表C.2-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C.2-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犯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犯法律法规和标 准3人以上10人以卜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犯法规和标 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 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契合上级或行业 的安全方针、制度、 规则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2不契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则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1套设 备停工引人关切,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契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C.2-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关于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 培训及勾通2年内治理2070/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 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 费时治理<20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C.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C. 3. 1风险的定义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接合。人们往往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 重程度诀别用表明相关于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 = LSo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征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关于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 状态M利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关于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20控制措施的状态M关于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 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 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 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 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C. 3-1。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C. 3. 2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 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 见表C. 3-2o表C 3-2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分数值Ei (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征):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 (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1: 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2: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C. 3.3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C.3-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征、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 赋值。分数值事故的可能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征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多人 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 万一1000 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一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一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 身体不适<1万无环境影响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C. 3. 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 - 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 (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 诀别分为若干等级,并且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 级。针关于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 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C. 3-4o表C.3-4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90-15050-8020-48W181级2级3级4级5级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 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 相关于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范围本制度规则了 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 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持续改进等内容。2规矩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囊括一切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GB/T 13861生产进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B37/T 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术语和定义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风险r i sk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 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 程度。风险二可能性义严重性。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 1。可接受风险 acceptab I e r i 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允许程度的风险。重大风险major r i 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接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危险源hazar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 组合。注:在分析生产进程中关于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 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 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危险源辨识 hazar i ent i f i cat i 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且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进程。风险评判 r i sk assessment关于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关于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 以及关于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进程。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经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关于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判,根据评判结果 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管控risk cI ass i f i cat i on management an controI依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 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控制措施 r i sk contro I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关于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 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 I ass i f i cat i on control I i st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 11)的集合。4基本要求4. 1成立组织机构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成立由徐衡源、李晟昊、李晟帝、张云熙、崔忠范、裴永珍、李波、 刘宏义、王学忠、于金虎、王建国、刘元涛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 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 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 2实施全员培训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 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判方法、风险评判结果、 风险管控措施,并且保留培训记录。4. 3编写体系文件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 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川A)评判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判记录或采 用其它评判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 源辨识、分析、风险评判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1.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力、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风险点划分可依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关于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依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1.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关于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进程一切常规和非常规状态 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2 .1.2风险点排查5 . 1.2. 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依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关于生产经 营全进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囊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 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表B.3风险点统计表序号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 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管控 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5.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 法的接合等进行。5.2危险源辨识5. 2. 1辨识方法生产进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关于每个作业活动 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 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判记录表,参见附录A.3。针关于设备设施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 清单,参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4。5. 2,1.3关于于复杂的工艺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判、事故树分 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一切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囊括: 计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切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进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治;一一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 2.3危险源辨识5. 2. 3.1 XXXX电子公司有限公司关于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依照确定的辨 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辨识时依据GB/T13861的规则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 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5. 2. 3. 3应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川A)关于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在关于作业活动划 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以生产(工艺、 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 方法的有机接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关于独力,既不能太复杂(如囊括多 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应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关于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将设备设施 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关于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关于照检查标准 逐项检查并且确定不契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5. 3风险评判5. 3. 1风险评判方法风险评判方法可以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 3等方法关于风险进行定性、 定量评判,根据评判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判级别。在关于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判时,接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判级别,进行风 险评判。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矩、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5. 3.3风险评判与分级根据确定的评判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判,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 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判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 别,诀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判出其他级数评判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 分时参照以下原则,接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一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 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 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 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 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5. 3. 4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犯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 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判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 3.5风险点级别确定依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判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1.1 4.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治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1.1.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 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1.1.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 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1.1.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 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关于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1.1.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接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关于于评判出的不可接 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且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1.1.6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关于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风险分级管控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5. 5. 1. 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 下一级必需同时负责管控,并且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关于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 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6. 5.1.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 层级,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判后,编制囊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 清单(参见附录B.l、B. 2),并且按规则即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