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6.docx
-
资源ID:69753771
资源大小:15.9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6.docx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标点击1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2 .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2)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难点剖析1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 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 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 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2 .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 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 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 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 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发散训练1 .给加点的字注音。孕育() 销声匿迹() 连翘() 簌簌() 剧然() 农修()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载途:簌簌: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3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1)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 一个星期。()()(2)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 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中考巡礼(2005河池)1 .根据前后文意思,将诗句补充完整。请不要给我涂脂抹粉,/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请不要随意打扮我,/减之一分则太短。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 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特。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 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 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综合收敛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 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 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 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 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 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用“ II ”给第一段文字划分层次。2 .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在解说时运用的顺序是:3 .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一句中“许多” 一词的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了农谚的种类多。B.说明了农谚的作用多。C.说明了农谚的流传多。D.说明了农谚的数量多,又有范围限制,不一概而论,措辞严密。4 .概括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内容。迁移整合(2005宁波)爱恨交加说臭氧大气中臭氧层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一一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 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 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 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 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 反而是个祸害。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 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 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 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 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 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 色,乂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 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 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 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 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 012Ppm水平时一一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 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 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 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 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 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 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 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 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ppm:百万分之一.根据上下文,写出第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1 .把第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臭氧是 微量气体。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3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 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4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芈华,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聿的。“保护伞”比喻:“毒药”比喻大自然的语言发散训练1.略2.略3. (1)举例子、作比较;(2)作比较。中考巡礼1.增(或“加”)之一分则太长。2.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答“联合国通过人 权宣言”也可)综合收敛1.IIII2.时间顺序3. D 4.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迁移整合1.臭氧越多越好2、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 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3、D 4、列数字 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5、 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臭氧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