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69808535
资源大小:81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段,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省长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注】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B. 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行。C. 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有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D. 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B. 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C. 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B. 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C. 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D. 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12年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一位年近半百的教授正在哈佛大学讲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不停地欢叫。教授停下来出神地打量着小鸟。这是一只蓝色知更鸟,除了淡黄和纯白相间的胸毛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几乎全是蓝色,美丽得让人不敢直视 许久,教授才转向学生,轻轻地说,对不起,同学们,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他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出教室,跟在知更鸟的后面走出了校门这位教授就是被钱钟书先生归入“五位近代最有智慧的人”之列的西班牙著名哲学家、诗人、小说家及文学评论家乔治。桑塔亚那。桑塔亚那1863年出生于西班牙,九岁时随父亲移居美国,1882年入哈佛大学读书,188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桑塔亚那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事业上可谓硕果累累;而哈佛的教职亦可保证他过上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可他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令人向往的美国,离开大名鼎鼎的哈佛呢?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当然是后者。促使桑塔亚那离开哈佛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桑塔亚那对哈佛素无好感。在他看来,哈佛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与他的教育宗旨极不吻合。其次,桑塔亚那对美国也一直心怀不满。1898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战争呑并了菲律宾,将古巴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对于在西班牙度过童年、至今仍保留着西班牙国籍的桑塔亚那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就这样,桑塔亚那在1912年春天的那个并非偶然的日子,跟随着一只知更鸟,离开了哈佛,离开了美国。他的第一站是西班牙。可当他回到祖国后,却发现自己早年生活过的土地已变得非常陌生,而亲友们也早已将他当成了“外国人”。无奈,桑塔亚那只好前往浪漫之都巴黎。1914年7月底,桑塔亚那结束了并不浪漫的巴黎生活来到伦敦。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桑塔亚那因战争带来的交通阻隔而滞留英伦,并一住就是5年。这期间,他拒绝了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任教邀请,埋首于巨著英伦独语的写作。英伦那特有的茫茫雾霭曾让桑塔亚那沉醉,不过敏感的他却渐渐感受到了英国也在慢慢美国化,于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1925年,在漂泊了十几年后,桑塔亚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栖居地意大利的罗马!在桑塔亚那看来,罗马是一座“永恒的城市”,在这里可以让他感到“离自己的过去更近了,离整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更近了”。在这里,他开始了安静、祥和的晚年生活,并写下了一部部传世之作。1952年,在罗马一所修道院的寓所,桑塔亚那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桑塔亚那终身未婚,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但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他用毕生的精力在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奔走,但他的理想自然主义并不是一个摇摆于自然和理想之间的点,而是一条发于自然、指向理想的射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本能过上理性的生活,我们也完全可以在大自然的引导下进入祥和之境。”这是桑塔亚那为我们指引的一条通向闲适享乐、同时又是富有智慧的高尚的人生之路。春天就在窗外,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去与迷人的自然女神相约。(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钱钟书称桑塔雅那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桑塔亚那是哈佛大学教授,并有丰硕的著作。B. 桑塔雅那选择了他认为是“永恒的城市”的罗马定居,在那里创作了英伦独语等传世之作。C. 文章讲述了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终生致力于为实现理想而奔走的传奇故事。D. 文章末段照应了开头桑塔亚那与“春天的约会$使这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人物传记更富有文学性。5. 本文第一段写的跟随和知更鸟出走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6. 文中认为桑塔亚那“一生是孤独的,但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桐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场中剩了七个人。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B. 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C. 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D. 小说虽然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写过王九与赵四打架的英勇,没有写过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E. 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笑,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8. 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9. 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阻,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D.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C.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D.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B.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C.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D. “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E.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16. 名篇名句默写(1)李白行路难化用宗悫少有大志的典故,抒发自我豪情的的两句是“_,_”。(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用“_,_。写出了曹操的文采风流。(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B. 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C.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在城镇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D. 我国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 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 ,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A 往往 相反 因此B 由于 都 不然 C 都 相反 因此D 因为 往往 不然 A. A B. B C. C D. D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环境中的铅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指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现象释放出来的铅,但_,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等。_,锌肥含铅量高达5052000mg/kg,磷肥品种过磷酸钙中含铅325mg/kg。空气中的含铅颗粒,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甚至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从而_。21. 右边这幅图是中国消费者协会设计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标志。请你用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这个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含义。不超过100字。四、写作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市一所中学高二级的一个班的”班规”被爆出,网友称是“某市最严班规”。这张班规名为xxx个人日常表现记录表,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其中有很特别的规定:作业抄袭,1科处罚50元,统一罚抄逍遥游10遍;打闹、传纸条、梳头、照镜子等,一次罚5元。有趣的是,班主任老师还说了10个蹲起可抵1元,自由选择惩罚方式。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第1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段,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省长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注】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B. 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行。C. 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有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D. 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B. 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C. 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B. 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C. 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D. 唐代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一例而已,并不存在必然性。该项把已然当必然。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分析有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一个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B项“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12年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一位年近半百的教授正在哈佛大学讲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不停地欢叫。教授停下来出神地打量着小鸟。这是一只蓝色知更鸟,除了淡黄和纯白相间的胸毛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几乎全是蓝色,美丽得让人不敢直视 许久,教授才转向学生,轻轻地说,对不起,同学们,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他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出教室,跟在知更鸟的后面走出了校门这位教授就是被钱钟书先生归入“五位近代最有智慧的人”之列的西班牙著名哲学家、诗人、小说家及文学评论家乔治。桑塔亚那。桑塔亚那1863年出生于西班牙,九岁时随父亲移居美国,1882年入哈佛大学读书,188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长达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桑塔亚那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事业上可谓硕果累累;而哈佛的教职亦可保证他过上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可他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令人向往的美国,离开大名鼎鼎的哈佛呢?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当然是后者。促使桑塔亚那离开哈佛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桑塔亚那对哈佛素无好感。在他看来,哈佛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与他的教育宗旨极不吻合。其次,桑塔亚那对美国也一直心怀不满。1898年,美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战争呑并了菲律宾,将古巴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对于在西班牙度过童年、至今仍保留着西班牙国籍的桑塔亚那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害。就这样,桑塔亚那在1912年春天的那个并非偶然的日子,跟随着一只知更鸟,离开了哈佛,离开了美国。他的第一站是西班牙。可当他回到祖国后,却发现自己早年生活过的土地已变得非常陌生,而亲友们也早已将他当成了“外国人”。无奈,桑塔亚那只好前往浪漫之都巴黎。1914年7月底,桑塔亚那结束了并不浪漫的巴黎生活来到伦敦。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桑塔亚那因战争带来的交通阻隔而滞留英伦,并一住就是5年。这期间,他拒绝了剑桥、牛津等大学的任教邀请,埋首于巨著英伦独语的写作。英伦那特有的茫茫雾霭曾让桑塔亚那沉醉,不过敏感的他却渐渐感受到了英国也在慢慢美国化,于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1925年,在漂泊了十几年后,桑塔亚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栖居地意大利的罗马!在桑塔亚那看来,罗马是一座“永恒的城市”,在这里可以让他感到“离自己的过去更近了,离整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更近了”。在这里,他开始了安静、祥和的晚年生活,并写下了一部部传世之作。1952年,在罗马一所修道院的寓所,桑塔亚那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桑塔亚那终身未婚,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但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他用毕生的精力在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奔走,但他的理想自然主义并不是一个摇摆于自然和理想之间的点,而是一条发于自然、指向理想的射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本能过上理性的生活,我们也完全可以在大自然的引导下进入祥和之境。”这是桑塔亚那为我们指引的一条通向闲适享乐、同时又是富有智慧的高尚的人生之路。春天就在窗外,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去与迷人的自然女神相约。(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钱钟书称桑塔雅那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因为桑塔亚那是哈佛大学教授,并有丰硕的著作。B. 桑塔雅那选择了他认为是“永恒的城市”的罗马定居,在那里创作了英伦独语等传世之作。C. 文章讲述了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终生致力于为实现理想而奔走的传奇故事。D. 文章末段照应了开头桑塔亚那与“春天的约会$使这篇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人物传记更富有文学性。5. 本文第一段写的跟随和知更鸟出走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6. 文中认为桑塔亚那“一生是孤独的,但享受到了无限的自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表现桑塔亚那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生活理念。反映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性格。这标志着他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有点离奇色彩,对读者有吸引力,增添阅读趣味。 6. “孤独”系指桑塔亚那终生未婚,又指他用毕生的精力奔走于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不断寻找理想的栖居地。 “自由”是指他脱离二十多年的哈佛教学生涯,去寻找理想的栖居地。在漂泊了十几年后,找到了理想的栖居地罗马,开始了安静祥和的晚年生活。他用毕生的精力,在大自然的引导下,走上一条通向现世享乐,同时又富有智慧的高尚的人生之路,进入祥和之境。【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错,钱钟书认为桑塔亚纳最有智慧,在于桑塔雅那有广博的知识,有睿智的人生态度。B项错,英伦独语是在伦敦写作的。C项错,桑塔雅那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见 倒数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