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监测试题(含解析)苏科版.pdf
-
资源ID:69830137
资源大小:1.72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情监测试题(含解析)苏科版.pdf
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情监测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5×2=30)1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D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7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B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C将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9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11下列关于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D用嘴吹灭酒精灯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12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 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B物质 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C物质 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15min 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3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4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图中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ABCD15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22×1=22)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吉他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可以听出是吉他声,主要依据是,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7盘点 2014 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工作的 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18如图甲,将刚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不能/也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看到左边音叉旁的乒乓球也被弹开若在月球表面上做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则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表面的现象相同的是装置(甲/乙/甲和乙/都不一样)19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 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 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20如图是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以下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介质”、“能量”或“信息”)(1)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越高;(3)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越大21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温度计熔点沸点酒精10778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水银3935722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min23 中央电视台有一系列热播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我国的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片中展示炸油条、煎蘑菇用菜油;煮玉米、饺子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在烹饪时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或100的水蒸气烫伤,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被100的(水/水蒸气)烫伤会更加严重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眼镜立即变成模糊,这是因为(锅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镜片透明度下降三、实验题(每空1,作图2,总计20)2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4)如图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2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1)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2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选用不同的固体进行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观察固体的变化小鑫用冰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图丙是小鑫绘制的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2)分析图象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冰熔化时的特点是:(3)下列物质在熔化时与冰有相同特点的有A松香 B石蜡 C铁 D海波(4)如果一直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小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说明原因: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四、综合题(每空2,总计28)27(12 分)(2015 秋?响水县校级月考)阅读短文,完成问题:雪花落水也有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 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 2105Hz 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 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 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选填“超声波”、“次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是/不是)噪声(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这个声音都能被鲸鱼,听到,说明能传播声音(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即可)A归纳分析 B 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28(16 分)(2015 秋?响水县校级月考)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资料 1:如图甲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热,使冷冻室内温度,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资料 2:空气能热水器(如图乙)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图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 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热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1)在资料的、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选填“能”或“不能”)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4)空气能热水器的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中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情监测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5×2=30)1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考点】声与信息【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故选 D【点评】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探究时,则要选择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该选项错误故选 D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4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解答】解: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A、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和在人耳处;B、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可用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频率过高、过低、响度过小,人耳都是听不到的;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A错误;B、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音色不同,而不是依据音调不同故B错误;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而不是响度太小,故C错误;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说明固体(棉线)能够传声,故D正确故选 D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方法、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传播条件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型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 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 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乙、丙响度不相同,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 A【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7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B铁丝网上霜的形成C将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 B不符合题意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水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 D【点评】判断一种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先要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存在着吸、放热的问题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解答】解: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故选 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问题,只要记住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就可9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70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考点】物理常识【分析】要了解常见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知道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所以A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B正确C、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C错误;D、70与人的正常体温相差太大,所以D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对水的沸点很容易忽略标准大气压下这个条件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1下列关于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D用嘴吹灭酒精灯【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两查、两禁、一不可”)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可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用湿抹布扑盖桌面燃气的酒精,这些操作方法都正确;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故D错误故选 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火灾等不安全事故12如图为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 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B物质 B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热C物质 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15min 时,物质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解答】解:A、分析图象可知,A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45,就是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因此物质A是晶体,物质 B从一开始加热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B是非晶体,故A正确;B、因物质B是非晶体,所以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B正确;C、物质 A熔化时尽管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故C错误;D、15min 时,物质A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故选 C【点评】分析物质熔化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更要学会观察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13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14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图中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错误;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错误;D、符合温度计使用的正确使用方法,故D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通过两个图的形式来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方法15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解答】解: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盆水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故选 C【点评】掌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22×1=22)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吉他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可以听出是吉他声,主要依据是音色,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4)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吉他与其他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的差异来判断;(4)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音色;声源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7盘点 2014 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9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 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9s故答案为:液体;9【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8如图甲,将刚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也能(不能/也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看到左边音叉旁的乒乓球也被弹开若在月球表面上做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则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表面的现象相同的是装置甲(甲/乙/甲和乙/都不一样)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解答】解:(1)由题干知道:将刚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也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若在月球表面上做甲图和乙图所示的实验,音叉同样可以振动将乒乓球弹起,只是听不到声音,所以甲图实验现象与地球表面现象相同;但乙图实验中,敲击右侧音叉,声音无法通过介质传递到甲音叉,所以乒乓球不会被弹起,其现象与地球上不同故答案为:振动;也能;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等物理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19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 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 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考点】回声;响度【专题】实验探究题;类比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类比光的反射、凹面镜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知道“聚音伞”实际是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此处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解答】解: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由于 A、B两间只能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故答案为:反射;响度;空气【点评】用类比法研究物理现象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除会类比外还应学会用对比法20如图是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以下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介质”、“能量”或“信息”)(1)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3)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1)甲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2)乙实验中,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3)丙实验表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塑料小球振动的振幅增大,故响度变大故答案为:(1)介质;(2)音调;(3)响度【点评】本题从课本实验的角度考查了与声音有关的多个知识点,是声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21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3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酒精温度计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解答】解:由图知:推荐学习 K12 资料推荐学习 K12 资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 88.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故答案为:3;酒精【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选择,属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22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乙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70,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10 min【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熔点(凝固点),晶体在熔点(凝固点)阶段,温度是一个固定数值,表现在图象上就是一段水平线段【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甲物质随着加热伊始温度就一直升高,故推知其为非晶体;乙物质加热到10min 后温度达到70时,开始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特征,所以推知乙物质是晶体,且熔点是70;进一步分析图象可知,乙物质一直到20min 后吸热温度才上升,说明此时其已熔化结束,故其熔化过程用时:20min10min=10min 故答案为:乙;70;10【点评】注意熟练掌握晶体的温度变化曲线,此题考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23 中央电视台有一系列热播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我国的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片中展示炸油条、煎蘑菇用菜油;煮玉米、饺子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在烹饪时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或 100的水蒸气烫伤,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被 100的水蒸气(水/水蒸气)烫伤会更加严重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