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突破练四.pdf
-
资源ID:69831478
资源大小:294.8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突破练四.pdf
-1-专项突破练(四)加试题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为应对全球石油资源日益紧缺,提高煤的利用效率,我国开发了煤制烯烃技术,并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1)煤气化制合成气(CO和 H2)已知:C(s)H2O(g)=CO(g)H2(g)H1131.3 kJ mol1C(s)2H2O(g)=CO2(g)2H2(g)H290 kJ mol1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由 合 成 气 制 甲 醇:合 成 气CO 和H2在 一 定 条 件 下 能 发 生 如 下 反 应:CO(g)2H2(g)CH3OH(g)。在容积均为VL 的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mol CO和 2a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 min 时 CO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一定处在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填“T1”或“T2”或“T3”);该 温 度 下 的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为_(用a、V表示)。-2-(3)由甲醇制烯烃主反应:2CH3OHC2H42H2O i3CH3OHC3H63H2O ii副反应:2CH3OHCH3OCH3H2O iii某实验室控制反应温度为400,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填装等量的两种催化剂(Cat.1和Cat.2),以恒定的流速通入CH3OH,在相同的压强下进行两种催化剂上甲醇制烯烃的对比研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选择性:转化的甲醇中生成乙烯和丙烯的百分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3-A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甲醇的转化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催化剂失活,工业生产中需定期更换催化剂B使用 Cat.2 反应 2 h 后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生成副产物二甲醚C使用 Cat.1 产生的烯烃主要为丙烯,使用Cat.2产生的烯烃主要为乙烯D不管使用Cat.1 还是使用 Cat.2,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在上图中分别画出反应i 在无催化剂、有 Cat.1、有 Cat.2 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答案(1)CO(g)H2O(g)=CO2(g)H2(g)H 41.3 kJ mol1(2)T39V2/2a2(3)C解 析(1)已 知 C(s)H2O(g)=CO(g)H2(g)H1 131.3 kJmol 1,C(s)2H2O(g)=CO2(g)2H2(g)H290 kJ mol 1,由盖斯定律可知,得到CO(g)H2O(g)=CO2(g)H2(g)H90 kJ mol1131.3 kJ mol141.3 kJ mol1。(2)CO(g)2H2(g)CH3OH(g)H0,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图像,T1中的状态转变成T2中的状态,CO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T1未达平衡状态,T2中的状态转变成T3中的状态,CO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T2可能达平衡状态,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T3;CO(g)2H2(g)CH3OH(g)起始物质的量/mol a2a0 变化物质的量/mol n2nn平衡物质的量/mol an 2a2nn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为an3a2n100%20%,解得:n23a,此温度下平衡常数K23aVa3V2a3V29V22a2。(3)当催化剂失活后,副产物增多,甲醇的转化率下降,需要及时更换催化剂,A 正确;使用 Cat.2时,随反应的不断进行,生成的副产物二甲醚增多,导致生成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4-下降,B正确;由图示可知,使用Cat.1 时丙烯与乙烯的比值随时间增长不断减小,说明乙烯增多,即使用Cat.1时主要生成乙烯,而使用Cat.2时,产物中乙烯的含量明显大于丙烯,可见使用Cat.2 时产生的烯烃也主要为乙烯,C错误;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正确。从图中数据分析,在催化剂Cat.1的作用下,甲醇的转化率更大,说明催化剂Cat.1对反应 i 催化效果更好,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说明使用催化剂Cat.1的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更低,故反应过程能量图为2(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8 月联考)煤的气化得CO和 H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一步合成甲醇(反应),并同时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1 81 kJ mol1.CO(g)H2(g)C(s)H2O(g)H2已知:2C(s)O2(g)=2CO(g)H3221 kJ mol 1H2O(g)=H2O(l)H444.0 kJ mol1H2的标准燃烧热为 285.8 kJ mol 1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对选择性会产生影响,甲醇选择性是指转化的CO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请回答:(1)反应中H2_kJmol1。(2)为减弱副反应的发生,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_。A反应前加入少量的水蒸气B增压C降低反应温度D使用合适催化剂,平衡前提高甲醇的选择性(3)在常压下,CO和 H2的起始加入量为10 mol、14 mol,容器体积为10 L,选用 Cu/NiO 催化剂,升高温度在450 时测得甲醇的选择性为80%,C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并说明C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_。-5-(4)350 时甲醇的选择性为90%,其他条件不变,画出350 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答案(1)131.3(2)AD(3)3.2 在 150 至350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随温度升高,CO转化率增大,350 后,反应、已达到平衡,两反应均放热,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4)解析(1)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2C(s)O2(g)=2CO(g),H2O(g)=H2O(l),H2(g)1/2O2(g)=H2O(l)H5285.8 kJ mol1,根据根据盖斯定律,/2,H2131.3 kJ mol 1。(2)加入少量的水蒸气,增加的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和 H2的量增加,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 正确;增大压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利于甲醇的生成,B错误;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甲醇的生成,C错误;根据信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提高甲醇的选择性,有利于甲醇的生成,D正确。(3)CO(g)2H2(g)CH3OH(g)起始/mol 10 14 0 变化/mol 10 50%80%8 4 根据信息,有1 mol CO 和 1 mol H2参与反应,因此达到平衡时,CO和 H2的物质的量都是5 mol,甲醇的物质的量为4 mol,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CH3OHcCOc2H2,代入数值解得K3.2,在 150350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随温度升高,CO转化率增大,350 后反应、已达到平衡,两反应均放热,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4)根据(3)的分析,当 350 时,甲醇的选择性为90%,达到平衡n(CH3OH)6.3 mol,即图像为-6-。3(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联考)已知在 298 K 和 101 kPa 条件下,有如下反应:反应:C(s)O2(g)=CO2(g)H1393.5 kJ mol1反应:2C(s)O2(g)=2CO(g)H2221 kJ mol1反应:N2(g)O2(g)=2NO(g)H3180.5 kJ mol1试回答下列问题:(1)汽 车 尾 气 净 化 原 理 为 反 应 :2NO(g)2CO(g)N2(g)2CO2(g)H_,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2)如果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04 min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物质(mol)时间NO CO N2 CO2起始0.4 1.0 2 min 末2.0 0.8 1.6 4 min 末1.6 求 0 2 min 内用 CO 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试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3)若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积为3 L,c(N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x 如图所示。若在t2 min 时改变一个条件,c(N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曲线y 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_。-7-若在t2 min 时升高温度,t3 min 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在t2t4 内c(N2)的变化曲线。答案(1)746.5 kJmol 1低温(2)0.1 molL1min11.6(3)快速将容器体积由 3 L 压缩到 2 L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由(反应 2反应反应)得到,则 H(393.5 kJmol1)2(221 kJ mol 1)180.5 kJ mol1 746.5 kJ mol1;由G HTS0,其中 H 0、S0,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2)0 2 min 内 N2变化物质的量:1.0 mol0.80 mol0.2 mol,则 CO变化物质的量为0.4 mol,用 CO 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4 mol 2 L 2 min 0.1 mol L 1min1;2 4 min 时 CO2的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可知2 min 时反应已达到平衡,此时:2NO(g)2CO(g)N2(g)2CO2(g)起始量/mol 0.4 1.6 1.0 2.0 变化量/mol 0.4 0.4 0.2 0.4 平衡量/mol 0.8 2.0 0.8 1.6 平衡浓度/mol L 1 0.4 1.0 0.4 0.8 该温度下反应 的化学平衡常数K0.4 0.820.421.021.6。(3)由图示可知c(N2)的浓度瞬间增大为原来的1.5 倍,可通过快速将容器体积由3 L 压缩到 2 L 即可;t2min 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N2)的浓度会减小,重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所得曲线如图所示:。4(2017台州高三2 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CO、SO2、氮氧化物等,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的研究。(1)已知:2NO(g)O2(g)=2NO2(g)H1113.0 kJ mol12SO2(g)O2(g)=2SO3(l)H2288.4 kJ mol1-8-请判断反应NO2(g)SO2(g)=NO(g)SO3(l)H3,在低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并说明理由:_ _。(2)已知 TiO2催化尾气降解原理:2CO(g)O2(g)2CO2(g);2H2O(g)4NO(g)3O2(g)4HNO3(g)。.在 O2浓度几乎不变的条件下,模拟CO、NO的降解,得到降解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 所示 A的降解率cA初始cA实验结束cA初始,反应 40 s 后检测到HNO3浓度有所降低,请用化学方程式并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_ _。.图 2 为在不同颗粒间隙的沥青混凝土(、型)和不同温度下,实验进行相同一段时间(ts)后测得的CO降解率变化,回答下列问题:已知50、t s 时容器中O2浓度为0.01 mol L1,求此温度下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_。下列关于图2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A根据降解率由b 点到 c 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KcB相同温度下,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 型要大Ca 点的数据反映出CO与 O2之间所发生的有效碰撞频率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高的Dd 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答案(1)能,H3(288.4 kJ mol 1)(113.0 kJ mol1)1287.7 kJ mol10,且可判断反应的S0,故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2).40 s后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并且NO浓度降低,平衡2H2O 4NO 3O24HNO3逆向移动,造成HNO3浓度降低-9-.100 x21x2 AC解析(1)2NO(g)O2(g)=2NO2(g)H1113.0 kJ mol 12SO2(g)O2(g)=2SO3(l)H2288.4 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1212得 NO2(g)SO2(g)=NO(g)SO3(l)H3(288.4 kJ mol1)(113.0 kJ mol1)1287.7 kJ mol1;气体物质的量减少,S0,H0,根据HTS0 能自发进行,所以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2).40 s 后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并且NO浓度降低,使平衡2H2O4NO 3O24HNO3逆向移动,造成HNO3浓度降低;.设初始CO的浓度为amolL1,2CO(g)O2(g)2CO2(g)开始浓度/mol L 1a 0 转化浓度/mol L 1axax平衡浓度/mol1aax 0.01 axKc2CO2c2COcO2ax2aax20.01100 x21x2;根据降解率由b 点到 c 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点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图示,相同温度下 型沥青混凝土反应速率快,B正确;温度越高,有效碰撞频率越高,C错误;在适宜的温度下催化剂的效果最好,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