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与实验化学专项突破练九.pdf
-
资源ID:69831643
资源大小:244.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与实验化学专项突破练九.pdf
-1-专项突破练(九)学考第 28 题1(2017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这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把 50 mL 碘水和 15 mL 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静置,分层。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A烧杯 B 玻璃棒C胶头滴管 D 量筒(2)步骤的操作中最应注意的是_,及时关闭旋塞。(3)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_。A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观察水是否从漏斗口流出,若不流出,则不漏水B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C可以由苯代替四氯化碳,但不可以用乙醇D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进一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答案(1)B(2)眼睛注视两层液体分界面,当完全分开时(3)BCD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2)步骤的操作中最应注意的是眼睛注视两层液体分界面,当完全分开时,及时关闭旋塞。(3)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观察水是否从漏斗口流出,若不流出,将活塞旋转180,如果没有水流出,则分液漏斗不漏水,A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B正确;可以由苯代替四氯化碳,但不可以用乙醇,因为乙醇和水互溶,C正确;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进一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D正确。-2-2(2017金华市十校高三9 月联考)实验室常用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装置如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査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字母)。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甲同学提出:与足量 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 沉淀质量。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请你选择一种最佳的实验方法_(填字母)。A沉淀法B气体法C滴定法答案(1)ACB(2)MnCl2中也含 ClC 解析(1)应先加固体药品,再滴加浓盐酸。(2)由于生成MnCl2,所以用沉淀法不合理,应用滴定法测定剩余H的浓度。3(2017宁波市十校高三9 月联考)某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Ba2三种金属离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请回答:(1)步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2)步骤的实验现象是_。-3-(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步骤中所加硫酸溶液已经过量_。答案(1)玻璃棒、漏斗、烧杯(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3)取上层清液,继续加硫酸,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硫酸已加过量解析考查化学工艺流程,(1)根据流程,步骤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2)步骤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 Fe2氧化成 Fe3,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现象为溶液颜色由浅绿色转变为黄色。(3)步骤发生Ba2SO24=BaSO4,溶液中含有 H,因此不能鉴别H存在,因此需要鉴别SO24或 Ba2,操作是取上层清液,继续加入硫酸,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硫酸过量,或者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说明硫酸过量。4(2017温州市高三9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实验室常用下列图装置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请回答:(1)图装置中的收集装置B应连接图中的_(填“a”或“b”)进口。(2)用 此 装 置 制SO2与 将 铜 片 直 接 加 入 试 管A 加 热 反 应 相 比,其 优 点 主 要 是_。(3)下列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_。AA试管中发生了Cu与浓硫酸的反应,其中浓硫酸只体现了强氧化性B熄灭酒精灯后,因为A试管中的玻璃导管存在,整套装置不易发生倒吸C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 H2SO3DD、E试管中品红和高锰酸钾溶液都会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答案(1)a(2)方便控制反应的进程(3)BC 解析(1)铜跟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通过抽插铜丝实现控制反应的进程。(3)Cu与浓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和酸性;熄灭酒精灯后,A 试管中压强减小,空气由A 试管中的玻璃导管进入A中,平衡压强,不易发生倒吸;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 H2S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试管中品红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E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4-二氧化硫的还原性。5(2017台州市9 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1)装置 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2)点燃A 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取出装置D,将烧红的铁丝伸入D 中,可以观察到_ _。(3)有 同 学 提 出 可 用 饱 和Na2SO3溶 液 代 替NaOH 溶 液 吸 收 多 余 的 氯 气,其 原 因 是_ _(用 离 子方程式表示)。答案(1)吸收 HCl 气体,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2)铁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3)SO23 Cl2H2O=SO242H2Cl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1)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_(填化学式)。(3)取少量装置中的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_(填字母)。a酸性和漂白性b碱性和漂白性-5-(4)欲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取少量装置中的溶液加入盛有_(填化学式)溶液的试管中,振荡,溶液变红棕色。答案(1)Cl2 2NaOH=NaCl NaClOH2O(2)Cl2(3)a(4)NaBr(或 KBr)解析(1)为尾气吸收装置,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 NaClO H2O。(2)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3)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4)欲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可在氯水中加入NaBr(或 KBr)溶液。7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用装置A 制备 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 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 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 2H2O。若有 0.6 mol的 HCl 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 mol。(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D_;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B_,D_。答案(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2)0.3(3)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褪色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解析(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出。(2)实验室制备氯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 2H2O,根据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有4 mol 的 HCl 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 mol,因此若有 0.6 mol的 HCl 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3 mol。(3)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2的漂白不稳定,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次氯酸的漂白彻底,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8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6-(1)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填“甲”或“乙”),试管中所盛物质是_。(2)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_。(3)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4)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乙饱和 Na2CO3溶液(2)防止倒吸(3)装置的气密性(4)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解析(1)甲装置试管中导管伸入液面之下,易引起倒吸,故选择乙装置。试管中应盛放饱和 Na2CO3溶液,其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容易分层析出;吸收乙酸,溶解乙醇,使之进入水层而除去。(2)球形干燥管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熟悉常见实验用品是正确进行实验的基础。试回答以下问题:(1)现有如下仪器,用序号回答有关问题:容量瓶蒸馏烧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蒸发皿分液漏斗对允许加热的仪器,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_;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标有“0”刻度的有_。(2)拟在烧杯中在加热条件下配制50 mL 某溶液,应选择的烧杯是_(填字母)。a400 mL 烧杯b250 mL 烧杯c100 mL 烧杯d50 mL 烧杯答案(1)(2)c 解析(1)蒸馏烧瓶和烧杯表面积较大,为防止因局部受热,使仪器炸裂,要垫石棉网加热;容量瓶、分液漏斗能用来盛放液体,且有活塞,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量筒和托盘天平都属于计量仪器,但量筒没有“0”刻度,托盘天平有“0”刻度,使用前须先调“0”。(2)因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烧杯来溶解溶质,一般情况下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故选c。10(2017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选考模拟)ClO2(与 Cl2的氧化性相近),常温下为气体,在自-7-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 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进行了研究。(1)安装 F 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 中的 _(填“a”或“b”)。(2)打开B 的活塞,A 中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和产生Cl2和 Cl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3)关闭 B的活塞,ClO2在 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 F 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 C的作用是 _。(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 并释放出ClO2,在 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 _。答案(1)b(2)2NaClO34HCl=2ClO2 Cl2 2NaCl2H2O(3)吸收 Cl2(4)检验是否有 ClO2生成解析(1)F 装置应是Cl2和 KI 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选b。(2)A中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和产生Cl2和 Cl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 Cl2 2NaCl2H2O。(3)F 装置中发生Cl2 2KI=2KClI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 F 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4)在 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 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 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11(2017宁波市高三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化铜(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1)C 中试剂是 _。-8-(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E中液体倒吸入D中BE中液体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C要使 B中产生氯气,应先加热圆底烧瓶,再滴加浓盐酸D实验中加热的先后顺序为先加热圆底烧瓶B,再加热硬质玻璃管D(3)写出 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1)浓硫酸(2)AC(3)MnO24H2Cl=Mn2Cl2 2H2O 解析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和相关性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C装置是用于干燥氯气,将干燥的氯气通入D 装置反应制备氯化铜,E 装置用于尾气的处理。(1)干燥氯气用浓硫酸,C中试剂是浓硫酸。(2)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粉末进入导气管,将导气管堵塞,A项错误;E 中 NaOH溶液用于尾气处理,本实验的尾气来源于制氯气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未完全反应的氯气,B项正确;制备氯气时,应先装药品再加热,C项错误;实验时,应先加热圆底烧瓶,利用产生的氯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硬质玻璃管,D 项正确。(3)B中反应是制备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 2H2O。12(2017浙江省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实验室制备肥皂的过程如下:动物脂肪 乙醇NaOH 溶液,黏稠液 饱和NaCl溶液固体 加工肥皂请回答:(1)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2)证明油脂完全反应的方法是_。(3)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写出皂化反应的方程式:_。答案(1)溶解脂肪、加快反应(2)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应,反之则没有(3)解析(1)动物脂肪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在NaOH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由于两种反应物互溶性差,所以反应速率很慢,而乙醇既可以溶解水,也可以溶解动物脂肪,所以可以增加两种反应物的接触,加快反应速率。(2)完全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及剩余的NaOH,它们都能够溶解在热水中,如果有动物脂肪没有-9-完全反应,则会有不溶物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