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69844944
资源大小:27.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 考语文试题(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 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噪。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 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 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 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 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 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 气”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 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 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 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 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 “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 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 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同时,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 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正是从 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 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 “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体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 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A. “野花黄叶”与“六代豪华”形成鲜明对比,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叹。B. “龙虎势”既指出了金陵的地位特征,也让人想到其曾为帝都的繁盛景象。C. “坟冢高低”与“落照红”构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扬今抑古的情怀。D.尾联写曾经的帝都已成遗迹,留下浓重的荒凉与萧瑟,让人感慨叹息。1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凤凰名在故台空”中“空”字的意义。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阐释为:(2)论语.述而孔子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正确的心态的语句是:(3)湘夫人中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七、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化历来重视人心民意,并由此认识到道义对于人心民意的统合作用。在中国历史上, 身为的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 “为政以德”的观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指出行政法律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 的一而德礼代表的道德教化则可以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孔子之后,孟子、荀子都继 承了孔子这一德政思想。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 而诚服也”。在孟子看来,道德具有上行下效、的特点,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 比“力”更能感召人心,因此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居仁行义、以王政待民,那么“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 O与孟子相近,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权才与民心相通,才 能收获民意、称王天下,而单纯以武力、财富为基础的政权都不得不仰仗外在条件,因此是不 不急固的。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保民而王”也因此被视作政权获取合法性的唯一途径。A. 一代楷模一言一行潜移默化锐不可当B.万世师表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势不可挡C. 一代楷模言谈举止耳濡目染势不可挡D.万世师表一言一行耳濡目染锐不可当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B.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C.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D.在中国此后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权衡一个政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在对人心施加影响方面,“德”比“力”更能感召人心。C.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D.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的观点。八、语言表达() 20.下面语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防御、自卫、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我们如果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 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 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 前抗生素对结核杆菌很敏感,结核病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多了,治疗起 来非常棘手。这尽管引起人体死亡率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 21 .请将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压缩成一个单句。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这意味着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 天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今年入户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 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查准查实人口总 量、结构等重要信息,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人口、经济、民生等各领域政策 提供翔实的人口数据资料。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优美人格培养的过程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韩愈讲:“人之能为人,由腹由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著名作家主蒙曾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长,第一长处,第一 智能,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发 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 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 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 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 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 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 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B. “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C.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 性。D.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 中的贡献。B.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 的勇。C.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 示性强。D.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 结论。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 上继续探索。B.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提。C.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 和美德是密不可分的。D.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 个人。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胡桃云片丰子恺凭窗闲眺,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然停 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我是有一回 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发现以后,我每 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 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他找我 的有时是两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 二分之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 之处,且听我说: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云,其 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云一 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因为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 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用直 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强了。若把“云片”二字专 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胡桃肉装入 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 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的 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试切下几片糕来,不要立 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 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 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然而大 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古人诗云:“人似秋云散处多。”秋天的云, 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胡桃云片上的模样。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 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根据我这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 更有趣味吗?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在云片 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 内。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更加焕发了。 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 体了。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桃糕, 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读者也许要笑:“你在想 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易:到江湾街上去买 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 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我想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 了想吃。若要说吃,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松 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 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都要教眼睛参加 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有删改).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题目“胡桃云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了一种雅致的绘画美,质朴而富有意 蕴。B.文章第二段运用插叙的手法,详细地叙述了在松江任课时与胡桃云片结缘的过程,初步表 达对胡桃云片的喜爱,为下文做铺垫。C.文中第四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工笔细描,以此来表现胡桃云片的可口,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对胡桃云片的“欢喜”。D.文章尾段直抒胸臆,表达了期盼中国的市上审美性和实用性统一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愿望, 卒章显志,立意新颖。4 .本文三次写到“天际散布的秋云”(画横线的句子),对此你如何理解?5 .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本文的真情是如何表达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三、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 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 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 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 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 了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 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 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 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 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 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 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 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材料二: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 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 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 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 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 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 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 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 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 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 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 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 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 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材料三: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 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 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 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 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 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 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 对的问题。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缘 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 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 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 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 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与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 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 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故而,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 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摘编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 觉。6 .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 思议。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 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7 .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 雨水,步上山去。8 .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 殖。C.我国发射了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 用体系。D.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9 .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为儿嬉戏,常陈 俎豆,设 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 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 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 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 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一司马桓麓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日:“可以 速矣。”孔子日:“天生德于予,桓燧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 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日:“然哉! 然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 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 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 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 鲁哀公 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三年。太史公日: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 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 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超欲 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B.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膻欲 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C.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蟾欲 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D.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就欲 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A.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用来祭祀、设宴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B.周,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C.诗,又称(诗三百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D.鲁哀公,庙号名。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奇人异相,享至圣之誉。孔子出身贫寒,身材高大魁梧,年少好礼为人称赞,死后备 受后世学者尊崇,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以他的言论作为标准。B.孔子能力突出,有治政之方。不论是管理仓库还是管理牲畜,孔子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重 返鲁国做中都宰后,治理国家的办法被其他地方效仿。C.孔子一生颠沛,积极用世。孔子离开鲁国十四载,先后游历了齐、宋、卫、陈、郑等国, 传播道德、演习礼仪,虽遭到阻挠排斥,仍孜孜不倦。D.孔子弦歌不绝,厥功至伟。孔子追溯探究三代的礼乐制度,以诗书礼乐为教 材,教育弟子约有三千,这几本著作也是靠他才传下来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己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2)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秣陵怀古李群玉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注】本诗写于晚唐国势衰微之时。秣陵,即金陵,今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