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新高考模式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备考建议.docx
备考202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新高考模式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备 考建议依据2022年新高考I卷真题及最新的各地模拟卷提出一些见解,并对之后的新高考作文转型做出一些前瞻 性的判断。Q1 :老江浙沪卷与新高考卷有何相同,有何不同?从2022年之后的各地模拟卷作文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省份的作文命题都有意识地借鉴了老江浙 沪卷的思辨作文经验,如昨日我们分析的苏州八校联考作文照搬2021年上海静安一模,因此老江浙沪卷对新高 考卷思辨作文命题有导向型的作用,值得广大学生、教师重视。从思辨类型来看,老江浙沪卷同新高考卷都更强 调了“立德树人”的主题,对学生未来的开展走向更加重视,譬如浙江卷的作文设问通常都是“你有怎样的体验和 思考? ”,上海卷的作文设问通常都是“谈谈你对这介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而2022年新高考I卷也是如此“对我 们颇具启示意义,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相比于老高考过分强调“红色概念”的宏大叙事,老江浙沪卷和新高考 卷显然更重视对考生自己的开展问题,而降低了所谓“大国情怀”“家国责任”这些比拟空、比拟大的概念,这一点 转变需要广大命题老师重视,尤其是浙江老师,一定要转变“全国卷作文就是红色作文”的简单认知,新高考改革 的先锋试点是江浙沪加果回归全国卷,“长江黄河也不会倒流T对此应该批评一下2022年浙江卷的作文命题)。但是,鉴于原山东、广东、两湖、河北、福建都是非独立命题区,都属于老高考全国卷地区,在思辨性作文 的改革上并不彻底,深受宏大叙事作文的影响,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思辨性作文基础,因此,通过卷种的改变向原 江浙沪(尤其是上海)卷的思辨模式过渡并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考虑到新高考I卷涉及地区太广,经济开展差 异较大,且受政策影响程度不同,不可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尚处于过渡期。所以,2022年新高考I 卷的“三手命题”对思辨深度的考察也并不彻底。如下文红字局部的思辨思路暗示和解析是基本不会出现在以往的 老江浙沪卷中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红字局部是在帮助学生审题立意,减小了思辨难度,同时也限制了考生的 发挥空间。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 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 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 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那么,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真题说到底,老江浙沪卷和新高考I卷的思辨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归纳起来就是考查学生对自我.他人、社 会的三重认识。但是,对这三者的比值和权重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老江浙沪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要求比值为 65% ,对社会的比值为35% ;新高考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要求比值为45% ,对社会的比值为55%。从这一点上 看,浙江考生应该及时调整比重,在对自我和他人有充分认识的同时,更关注社会面,同时保有一种积极向上的 态度;而受原老高考卷影响颇深的其他地区学生应该适当关注自己的人生、他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但是,或许 有的教师或学生会认为所谓“社会”就是指“红色”,其实不然,"社会”可以有“红色”的东西,但更应该侧重深度, 而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价值判断,因此了解一些社会学概念或许会更有帮助,比方我们昨天推文中提到的社会传 染.社会认同.社会比拟等概念。Q2 :命题教师应如何命题?对学生的平时作文训练应该如何选题?我们先来看几道模拟考作文题:王尔德说:爰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爰自己和爰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2019年10月浙江省十校联盟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 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人用笔与 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 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2022年10月浙南名校联盟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邀请了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冬奥冠军等现身 说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年轻的我们绝不能做时代的 旁观者,我们应自豪而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在!我在是我在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积极参与,让时代打上我们的烙印;我在也是有我在,是 对真相与正义的坚定信念,是担当,是责任;我在还是我还在:是面对艰难险阻时,对真理与正义、良知的 坚守.作为年轻人的我们,面对这个奋斗的时代,你对我在有哪些思考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2210强基联盟每次考试考砸了,都发誓此后要集中精力学习;每次体检看到许多数据不正常,就想要好好锻炼身体。可是, 一段时间之后,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上。我们就不能改善自己吗?我们真的能改善 自己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2022年10月苏州八校高三联考作文上面举例的四篇作文题分别代表了四种命题模式,我们姑且按照顺序标为。是典型的老江浙沪卷常用的命题范式之一,借用名言或观点或事例之间的关系(相反、相融、相同)命题, 这种范式出现在2015、2017、2019、2021这四年浙江高考中(两年一次)。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使题目清晰简 练,思辨性和发散性比拟强,利于考生自己的发挥和思维的深入;但从新高考命题来看,这种范式并不符合新高 考作文题的命题规那么,2023年的新高考卷中大概率不会出此类模式。但是,最近的模拟卷中仍有大量地区采用, 比方2022年8月多省联考中的金太阳联考(浙江百校联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这类题目对考生思辨 能力的培养是极其有利的。是典型的2022年新高考I卷/全国甲卷2.0版本,依然是三个概念,然后直接性地列出了立意点。如果按 照时间来看,现在是10月份,新的内部消息还没有出炉,模仿2022的高考作文题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清楚一点 的是,2022年新高考I卷/全国甲卷都是对思辨类作文的一次试探,存在着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面,譬如材料后 面直接点明立意点,缺乏深度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但不排除新高考卷持续向老江浙沪思辨过渡的可 能,也就是说,可能2023年的作文不再给考生提供立意点了,如果一味地做这种作文题,对考生来说在考场上 是一大麻烦。从现阶段来看,还是尽量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辨意识,因此这类题并没有什么预见性,只是 单纯的模仿。类似的还有2022年八月湖北腾云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是典型的老高考红色主题、宏大概念类作文,2022年浙江卷作文也是一个例子。此类作文与老高考比拟 类似,倡导学生要有一种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创新开展.青春有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符合新时代的价值 导向。但是,内容上比拟浅薄,缺乏思辨元素,单纯的讴歌体彰显不出考生思维的深度。与此同时,这类作文极 易套作,比方在考场外背一篇满腔热血、情绪昂扬的红色主题高分作文,在考场中一套即可。2022年全国乙卷 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不规避时事热点,直接将冬奥会热点蹭一遍,在高考考前也一定有大量学校已经利用过该 主题出过模拟卷。所以,这种类型极易导致不公平性的发生,也不能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情景概念类作文,它的范围很大,可以是一个模拟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是一个没有正反比拟的概念,还 可以是一个人的某个观点这种类型的作文并没有给考生一个清晰完整的答案,着力彰显考生的思维路径,是 行之有效的考查思辨能力的作文类型,比方2022年8月广州高三阶段训练的“上止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 个词一台戏。这类作文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考生梳理概念关系并逐层递进,环环相扣;同时给予了考生思考更大的空间,考生不必囿于题干信息中的观点,而获得了独立思考.独立运用的空间;并 且这种范式也让阅卷老师更为清晰地看到考生的行文思路,利于改卷。这种范式可能是新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趋 势。综上所述建议广大教师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意识地让学生训练这四种范式的作文题。现推荐的比例是:7 :2 : 1:8。当然,各位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协调。Q3 :各地模拟卷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由于地域命题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各地的命题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以下我们来分析分析以往的各地模拟作 文命题都有哪些特色。浙江省:杭州:杭州的模拟卷尤其喜欢用虚拟情景式出题,然后抛出一个单一概念。譬如2021年杭州二模“高峰体验”, 2022年杭州二模“野性”等。总体来说,杭州模拟卷篇幅较长,语言表达比拟接地气,多利用同学们平时的日常 生活情景出题。就原浙江卷重短小精悍的作文命题特色来看,杭州模拟卷并不吻合。但是,其抛出的某些概念却 很值得引人深思,因此,多做有益。温州:温州的模拟卷是全省的一座丰碑,无论是作文还是其他题目。并且浙江高考作文局部命题人多来自温 州教研团队,浙江高考和温州模拟卷似曾相识是常有的事。温州卷的命题特色是短小精悍,简洁有力,发人深省, 比方2021年温州二模作文题只有六个字“写作就是发现:除了单一概念,温州模拟卷更喜欢出相反相成的双重 概念,如2021年温州一模、2021年温州三模等。相比于其他地级市,温州作文简明扼要,更贴近原浙江高考作 文的表达风格;温州作文观点鲜明深刻,思辨性更强。同时,温州考生比拟喜欢卖弄华丽典雅的文风,善用哲学 概念,大词频出,202()年颇受争议的生活在树上就出自温州学生之手。宁波(含舟山):宁波的模拟作文喜欢利用时事出题,尤其是宁波十校联盟;但是宁波的大市统考也不乏直 接利用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概念出题,如2021年宁波一模援引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的观点。但是基本 上宁波作文喜欢在题目中展现二元对立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糅合二者,引出有深度的观点。就文风而言,宁波 学生文风特色并没有温州学生那么卖弄,但也没有湖金丽衢地区学生表达得那么平实。湖州.金华、丽水、衢州:这四地均地处浙江西部,作文出题风格比拟接近,经常喜欢使用宏大概念或者说 社会层面的思考更重,如2022年1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2021年11月金华十校联考。但是有时候,这四地也 喜欢出单一概念,比方2021年11月湖丽衢“贴标签”等。就考生文风而言,这四地学生整体上比拟喜欢宏大叙事, “红色”气息比拟重,同时语言表述偏朴素平实。嘉兴、绍兴、台州:这三地作文出题风格不太好概括,有时候宏大,有时候精炼;有时候深刻,有时候简单。 不同命题组和不同联盟之间命题风格也不同,形式上没有前四者那么统一。但是也不乏观点深刻的好作文,比方 2022年4月绍兴模拟对钱钟书“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出得就很不错。但是,这三地很大程度上也一直在学习各 地不同的特色,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风格。广东省:就目前来看,广东省出题比拟喜欢利用时事,比方广东六校一联“小镇做题家”;广东八月开学摸底 大联考“以劳树德”等。但是也一直在思辨作文的探索道路上模仿,比方广州高三阶段训练“上止正”是照搬2021 年如皋联考,深圳市光明区作文也是如此。广东省的出题风格存在着新旧掺半的特点,这和考试传统是离不开的。江苏省:江苏作为原江浙沪卷联盟中的一员大将,秉持着原有的思辨模式,在新高考中出了不少优质的、思 辨性的作文题,值得各省学习与思考。但是,江苏省出题并没有浙江卷那么的短小精悍,情境感比拟强,比方苏 州八校联考、姜堰如东联考等。但整体上,思辨性是过关的,也给予了考生更为广阔的开展空间。两湖+福建省:湖南湖北福建的卷子喜欢学习模仿其他地区的出题风格,呈现出多元的模式,整体上求平稳。 它们既有老高考卷的“红色气息”,又有新高考卷追求思辨的气息,作文题总体上篇幅较长,如2022年武汉九调、 湖北联考协作体、福安一中一检、长沙雅礼中学月考(一)等。它们基本上给出的都是单一概念,而非多元概念。 在三者中,福建作文可能更“红”一点。河北省:河北省作文题比拟保守,基本上还是老高考那一套,大红大紫,变通性缺乏,极易套作,这也反映 在2022年新高考卷风格大变后衡水中学失利这一事实上。所以,不建议学习大局部河北省的作文命题。也希望 河北省命题组及时调整模式,和其他省份合作,思考转型方向。山东省:山东省是最早进入新高考I卷的省份,在命题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值得学习,同时在2022 年作文类型大变革后面向外省,积极学习,这一点很值得鼓励。在历次的山东模拟卷中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原有的 老高考的宏大叙事了。与此同时,山东命题有很强的创新性,比方给出材料让考生自己选择其二进行写作,如青 岛期初调研,(浙江2022年9月Z20联考作文是山东命题组命卷),这一点展现了高考命卷的新方向。但是, 山东模拟卷的作文也存在着概念单一、直接在作文材料中给出立意等问题,也需要同其他各省进一步的磨合。总而言之,高考和模拟考作文命题绝非易事,需要各省教师相互交流.彼此切磋.齐心协调,也需要各位学 生从各地模拟卷中吸取不同模式下的写作经验。但是,我也支持各省探索出属于自己本省的命题风格,并不希望 命题和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正如高考改卷各省标准独立,新高考I卷整体和各省之间实际上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这一点也依然表达在2022年“本手、妙手、俗手,作文之中,很显然的是,江苏考生作文思辨气 息更浓厚,河北考生相对保守,湖南湖北稳中求进等。相信浙江省的加入会进一步提升新高考I卷的思辨色彩, 而浙江省也会展现本省对高考作文独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