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资源ID:69854530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山顶洞人遗址 .元谋人遗址纪念碑 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A.B.C.D.2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A.建造房屋A.建造房屋B.原始农业的出现C.使用磨制石器D.原始手工业出现3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3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创造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开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A.炎帝和黄帝A.炎帝和黄帝B.夏启和商汤C.老子和孔子D.项羽和刘邦4.他指出“人法地,4.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那么,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A.道家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5.论语为政中记载某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这表达了该思想家主张A.无为而治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有教无类D.以法治国6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B.秦汉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馍。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铁器牛耕的推广。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A。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牛耕的使用.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馈。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 之国”,称颂的人物是A.大禹B.商鞅C.李冰D.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水旱从人,不知饥僮。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 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 灌溉,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灾,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 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称,c符合题意;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 入,A排除;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B排除;墨子创立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D排除。故 选择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7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历史人物中与“破釜沉舟” 有关的是A.齐桓公B.刘邦C.诸葛亮D.项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 战,项羽破釜沉舟,自绝后路,表达了战胜秦军的决心,巨鹿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D项正确;齐 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国君,排除A项;刘邦没有参与巨鹿之战,排除B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 国的丞相,与“三顾茅庐”等故事有关,排除C项。应选D项。8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 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 “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开展D.国家的产生和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 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奠基时期。应选项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应选项A不符合题 意;社会变革缓慢进行时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开展是指夏商周时 期,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A项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屡次农民 起义,与题意不符;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屡次 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D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对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样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应选D。10 .以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局部),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D.刘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局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处政权是西汉。秦朝 末年农民起义之后,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打败了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 称西汉。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因此秦朝之后,新朝之前是西汉,而 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刘秀是建立东汉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C刘备 是三国时期建立蜀国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D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不符合题意;应选A。11 .汉初统治者比拟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D.文治天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四年的楚汉之争,汉初经济萧条,所以汉初统治者比拟节俭, 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2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公元前119年是A.公元前2世纪末 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2世纪末D.公元2世纪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个世纪是100年,公元前纪年法是从大数往小数计算的。公元前119年就 是公元2世纪末。A正确;公元前2世纪初指的是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70年,B排除;公元2世纪末 指的是公元170199年,C排除;公元2世纪初指的公元100年13。年,D排除;应选A。13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 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表达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公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公布“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 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通过这项措施,王国的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14 .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横行霸道,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一个皇帝。这表达了东汉 A.宦官乱政B.外戚专权C.文官主政D.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等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 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 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此题中属于外戚专权,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应选择B。15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筹划,张 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材料描述的是哪次农民起义()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D.李自成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可得出,由张角领导 的农民起义是在东汉后期所爆发的黄巾起义,故B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排除A项;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 头,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排除D项;应选B。16 .汉代,“丝绸、漆器从中国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 良种马、玻璃、宝石等物传 入中国。”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 运欧洲,"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项正确;中国的商品进入到罗马帝国 不能代表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排除B项;题干 没有涉及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排除D项。应选C项。17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商汤灭夏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赤壁之战A.B.C.D.【答案】C【解析】【详解】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选项都在这段时间之内,只有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不在这段时间之内。故C正确;A、B和D排除。应选C。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乱,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 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客观原因。ABD都是主观原因,故答案选C。19 .请你认真分析以下条件,判断这位历史名人是他是河北省流水县人他是杰出的数学家他年轻时就创制出历法大明历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A.郦道元B.祖冲之C.司马迁D.贾思勰【答案】B【解析】【详解】祖冲之,南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大 明历、指南车、水碓磨和千里船等。据此可知,材料中历史人物是祖冲之,B项正确;郦道元是注明的 地理学家,排除A项;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排除B项;贾思勰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排 除D项。应选B项。20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蒙古、鲜卑、羯、氐、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 奴、鲜卑、羯、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少数民族不全是东汉、魏晋时 期,我国北方和西方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不符合题意;应选A。21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B. 220年,曹丕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B. 220年,曹丕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A. 208年,赤壁之战C 221年,刘备称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应选D。2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西魏|北周西魏|北周1-III I梁I I陈I>南朝J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 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o其中,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 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 不符合题意,排除。应选B。23 .以下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祖冲之一一圆周率B.贾思勰一一齐民要术C.司马迁一一史记D.华佗一一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不是华佗的著作,D搭配错 误,符合题意;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A正确,不符合题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正确,不符合题意;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C正确,不符合题意;应选D。24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 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以下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l2甘 ,£冶* 怒。人d.x务««. £¥耳冷C±l2甘 ,£冶* 怒。人d.x务««. £¥耳冷CD.*荔?杪 0爪4A斗峰4 £三芝B.【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书法是由汉字的书写而开展来的艺术。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故C项正确;A是甲骨文,是一种比拟成熟的文字,排除A; B属于篆书;D是楷书,均排除。应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图一未松田二 四羊方耳国三 战国水陆攻战及的走由西1H4田五纸本地图材料二 作为1600多年前北魏政权为数不多的历史标本,50000余尊云冈石佛,现在面临彻底消失的 危险。石佛就像一张张“酥饼”,如果不加干预,要不了多少年,有些石佛就会不再存在了游客人数 的剧增,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破坏渗水是造成石窟风化严重的又一原因。改编自新闻网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七八千年前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什么原始居民使用的农具?他们栽培的主要农 作物是什么?(2)材料一中图二代表了哪个朝代的手工业水平?请写出与图二铸造于同一朝代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 的青铜器。图三的铜壶再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征伐的战争实景,请列举战国时期著名战役一例。(3)材料一中图四铜量的发现与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有关?图五的文物证明我国早在西 汉就出现了造纸工艺,东汉时对造纸术进行改进的是谁?这一技术的改进与传播有何意义?(4)根据材料二指出,石窟艺术“现在面临彻底消失 危险”的主要原因。请你提出保护石窟艺术的一 项建议。【答案】(1)居民:河姆渡居民(或河姆渡人);农作物:水稻。(2)朝代: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答任意1点即可)(3)措施:统一度量衡;人物:蔡伦;意义: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4)原因:游客人数剧增;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破坏;渗水。(答任意1点即可)建议:限制每天的游 客数量;洞窟轮流开放;减少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等。(答出其中合理化建 议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1可知,这就是河姆渡居民用来耕种农作物(或河姆渡人)工具:他们 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2、3可知,这就是商朝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战国时期诸侯征伐时期著名战 役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4、5可知,图片4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有关;图片5和蔡伦有关;造纸术是 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4)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石佛就像一张张“酥饼”,如果不加干预,要不了多少年,有些石佛就会 不再存在了游客人数的剧增,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破坏渗水是造成石窟风化严重的又一原因” 可知,原因有游客人数剧增;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破坏;渗水。建议有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洞窟轮流 开放;减少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等。27 .中国文明史历经近5千年的开展,政治制度确实立、改革和不断开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并促 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Mitoo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 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 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 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 “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 的结局如何?(3)材料三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行政、军 事、监察事务分别由谁统领?地方施行什么制度?【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先后被秦国所灭。(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地方推行郡县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图片中燕、齐、鲁、宋等诸侯国,还有西周等级示意图,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 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好 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宋、齐、燕等;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制度。(2)依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反映的是商 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可知“诸侯畏惧”的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增强,军事实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 期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各诸侯国先后被秦国所灭,秦国统一了六国。(3)依据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 十分罕见的现象。”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结合课本所学,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 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 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8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材料二材料三 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中国将丝绸、瓷器、漆 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 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创造、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 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材料四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开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 共同开展。杨洁藤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人名“骞”是谁?此后,逐渐形成的沟通欧亚的交通道路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该道路路线的起点城市A的名称。(3)据材料三,说说该道路的重大贡献。(4)据材料四,谈谈中国倡导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答案】(1)张骞;丝绸之路。(2)长安。(3)促进了商品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之国”,称颂的人物是A.大禹B.商鞅C.李冰D.墨子8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历史人物中与“破釜沉舟” 有关的是A.齐桓公B.刘邦C.诸葛亮D.项羽9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 “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开展D.国家的产生和开展10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以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局部),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11 .汉初统治者比拟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D.文治天下12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公元前119年是A公元前2世纪末B.公元前2世纪初C.公元2世纪末D.公元2世纪初13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 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表达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4)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开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结合课 本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因为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到中国内地,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因为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到中国内地。由此可知A是长安。(3)依据材料三“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 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 念创新”,由此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商品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4)依据材料四“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开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开展。”可知中国 倡导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开展。 29.认真观察以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一图二(1)请写出图一中的交战双方。此次战争有何意义?(2)请写出图二中的交战双方和其中一方的领导人。(3)图一和图二中两次战争共同点 什么?(至少写出两点)【答案】(1)曹军,孙刘联军(写出双方领导人的名字也可给分);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前秦,东晋;苻坚(3)以少胜多;失败方都是骄傲自大;胜利方都使用了巧计(只要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得分,其它答案只要 正确也行)【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赤壁之战对当时 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溯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 苻坚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泗水)交战,最终东晋仅 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泗水之战是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赤壁之战的一方曹操和跳水之战中的前秦苻坚都骄傲自大,胜利方都使用 了巧计。A.公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 .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独揽朝政,横行霸道,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一个皇帝。这表达了东汉A.宦官乱政B.外戚专权C.文官主政D.文化专制15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筹划,张 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材料描述的是哪次农民起义()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D.李自成起义16 .汉代,“丝绸、漆器从中国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良种马、玻璃、宝石等物传 入中国。”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商汤灭夏 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赤壁之战A.B.C.D.17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乱,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请你认真分析以下条件,判断这位历史名人是他是河北省深水县人他是杰出的数学家他年轻时就创制出历法大明历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A.郦道元B.祖冲之C.司马迁D.贾思勰.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蒙古、鲜卑、羯、氐、羌18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B. 220年,曹丕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B. 220年,曹丕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A. 208年,赤壁之战C.221年,刘备称帝1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广I十六国广I十六国同同巴Ki南朝jA.C.±"4攵系上甘 wfTtHJ. 怒0占2务一 JL*;上«耳冷D.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20 .以下古代名人与其成就 搭配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祖冲之一一圆周率B.贾思勰一一齐民要术C.司马迁一一史记D.华佗一一伤寒杂病论.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以下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的物质载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作为1600多年前北魏政权为数不多的历史标本,50000余尊云冈石佛,现在面临彻底消失的 危险。石佛就像一张张“酥饼”,如果不加干预,要不了多少年,有些石佛就会不再存在了游客人数 的剧增,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破坏渗水是造成石窟风化严重的又一原因。改编自新闻网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七八千年前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什么原始居民使用的农具?他们栽培的主要农 作物是什么?(2)材料一中图二代表了哪个朝代的手工业水平?请写出与图二铸造于同一朝代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 的青铜器。图三的铜壶再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征伐的战争实景,请列举战国时期著名战役一例。(3)材料一中图四铜量的发现与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有关?图五的文物证明我国早在西 汉就出现了造纸工艺,东汉时对造纸术进行改进的是谁?这一技术的改进与传播有何意义?(4)根据材料二指出,石窟艺术”现在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的主要原因。请你提出保护石窟艺术的一 项建议。27 .中国文明史历经近5千年 开展,政治制度确实立、改革和不断开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并促 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MitooMitoo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 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 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 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 “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 的结局如何?(3)材料三中“中国几千年 政治制度”主要指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行政、军 事、监察事务分别由谁统领?地方施行什么制度?28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材料二材料三 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中国将丝绸、瓷器、漆 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创造、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材料四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开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 共同开展。杨洁婕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1)材料一中的人名“骞”是谁?此后,逐渐形成的沟通欧亚的交通道路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该道路路线的起点城市A的名称。(3)据材料三,说说该道路的重大贡献。(4)据材料四,谈谈中国倡导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29 .认真观察以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二(1)请写出图一中的交战双方。此次战争有何意义?(2)请写出图二中的交战双方和其中一方的领导人。(3)图一和图二中两次战争共同点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山顶洞人遗址 ,元谋人遗址纪念碑 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 A.B.C.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生活在距今 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应是,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应选择C。【点睛】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2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决定因素是A.建造房屋B.原始农业的出现C.使用磨制石器D.原始手工业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 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原始农业的开展使半坡人和河姆渡 人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过上了定居生活,B项正确;建造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和原始手工业的出现不能 使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排除A、C、D项。应选B项。3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创造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开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A.炎帝和黄帝B.夏启和商汤C.老子和孔子D.项羽和刘邦【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点:炎帝和黄帝。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可知,材料反响的是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 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开展形成日后 的华夏族,A正确;夏启、商汤属于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王,不属于原始部落时期,B错误;孔子和老子 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与材料不符,C错误;文U邦、项羽是秦末农民军领袖,最后刘邦成为封建王朝汉朝的开 国国君,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应选A。4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那么,人们应顺应自然。他 代表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那么,人们应顺应自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那么,人们应顺应自然;世界万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 为而治。A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B排除;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 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C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D排除;应选A。5 .论语为政中记载某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这表达 了该思想家主张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有教无类D.以法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根据“为政以德”可知表达了孔子以德治国的主张,应选B;无为而 治是道家思想,排除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和题意不符,排除C;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 应选B。6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 们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