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目标: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究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师的教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课题研究内容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减少两极分化(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层次的人都有较大的发展.在我们农村学校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问题基础差。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扬起理想的风帆。(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教和学的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3)、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新课程呼唤“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彻底摒弃以往“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要把爱的阳光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二、改进教学方法,缓减两极分化(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的空间,给他们做、说的机会,开放课堂,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迟缓的学困生,只能事不关己,缄默不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给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三、完善教学评价,重新认识两极分化(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教师衡量学生 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价值。四、改善学习环境,缩小两极分化(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2)、家校沟通,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农村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