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定义及分类.doc
不锈钢定义及分类不锈钢及其分类存放在大气中的金属都会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普通碳钢的氧化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发生氧化,而不锈钢在大气中会在表面生成一层钝化的、致密的富铬氧化物,从而保护表面并阻止钢材的进一步氧化。不锈耐酸钢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简称不锈钢。不锈钢包括两类特性-不锈特性和耐酸特性。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而后者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尤其是镉。一般说来,当钢材的含硌量大于12时,钢材中的铬就会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富铬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可以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当不锈钢表面的富铬氧化膜被破坏后,可以马上再生成一层新的富铬氧化膜。除铬外,常用的合金元素还有镍、钼、钛、铌、铜、氮等,以满足各种用途对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不锈钢按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量在1230%。这类钢的耐蚀性、韧性以及可焊性都是随着随含铬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可以抵抗大气、硝酸以及盐水溶液等腐蚀,有着很好的抗高温和抗氧化性能,很适合用于硝酸及食品的工厂设备.2、马氏体不锈钢这类不锈钢体的强度比较高,但是可塑性和可焊性比较差。因为含的碳比较高,所以有着较高的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但是耐蚀性会比其他的钢体差,通常用于力学性能的一些零件上,比如弹簧和汽轮机的叶片等等,而且这种类型的钢体都是经过淬火和回火的处理后再使用的。3、奥氏体不锈钢含铬量大于18,还含有大约8%的镍以及少量的钼、钛、氮等元素。这类钢的综合性能比较好,可以承受住多种介质的腐蚀,大多都是用来制作一些耐酸设备,比如耐蚀的容器或者输送管道的设备零件等等。4、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这类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5、沉淀硬化不锈钢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能够通过时效硬化处理使其强化的不锈钢.这类不锈钢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发生马氏体转变,并在马氏体机体上析出金属间化学物,产生沉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