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pdf

    • 资源ID:70000956       资源大小:340.9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pdf

    2 0 0 9 年1 月第2 6 卷第1 期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L u d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J o u r n a l(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 2 0 0 9V 0 1 2 6N o 1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李正庚(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长沙4 1 0 0 0 0)摘要:唐代书法繁荣昌盛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帝王本身就喜爱书法,对太子、诸王以及后宫的书法教育亦相当重视,这可以说直接促进了唐代书法的兴盛。唐代皇室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唐代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教育兴盛的一个重要表现。关键词:帝王;太子;诸王;后宫;书法;教育中图分类号:J 2 9 2 2 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3 8 0 3 9(2 0 0 9J 0 1 0 0 9 1 0 4“书之盛,莫盛于唐”,u 1 67 唐代书法的繁荣兴盛原因有多方面,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在国子监中设书学以教学生,科举亦设明书常科,除国子监外,弘文馆、崇文馆等也有书法教育活动。在私学教育中,经学、文学和书法也是三足鼎立,共同构成诸生的授业内容。这些教育措施对唐代书法的昌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言唐代教育必须讲书法”,旧J 2 5 4 而言唐代书法教育,也必言唐代皇室的书法教育。以前研究唐代书法史者,把唐代书法兴盛的原因仅仅归结在唐代官方书学教育和铨选制度上,而忽视了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今检校史籍,试为言之,或许能补其中研究之不足。1 唐代帝王的书法学习唐朝建立之后,太宗“方天下混一,四方无虞,乃留心翰墨,粉饰治具,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追,出内帑金帛,购人间遗墨,得真行草二千二百馀纸来上。万几之馀,不废模仿”。3 J 3 0 为学习、探讨书法,太宗先以虞世南为师,世南死后,即令褚遂良侍书。旧唐书卷8 4 褚遂良传: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居郎。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日:“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日:“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唐代帝王多喜书法,与太宗对书法的态度关系极大,“大抵有唐自太宗以还,世相祖袭”,3 1 3 0太宗而后,唐代帝王为学习书法,亦多设侍书以备顾问。玄宗于集贤院、翰林院均设侍书,其时以张怀环和张怀瑾兄弟最为著名。唐代墓志汇编乾符0 3 1“唐故宣义郎侍御史内供奉知盐铁嘉兴监事张府君(中立)墓志铭”云:宜春生盛王府司马、翰林、集贤两院侍书侍读学士讳怀环,有文学,尤善隶草书,与兄怀罐同时著名。集贤院为有唐诸文馆之最盛者,始建于开元五年(7 1 7),初名乾元殿书院,第二年改丽正院。开元十三年(7 2 5)改集贤院书院,简称集贤院。新唐书卷4 7 百官志二:集贤殿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新志只记载集贤院有侍读学士,然张怀环活动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可见集贤院实设有侍书学士一职。集贤院为备皇帝顾问、侍从之所,因此张怀环侍书对象当为玄宗。又窦蒙说“(张)怀环,盛王府司马、并翰林待诏,俱好无厌,亦能臆断”。4 2 6 1 可见张怀环实际兼任翰林院待诏并侍书学士、集贤院侍书学士,张怀环亦有著述,其兄张怀璀六体书论中“大、小篆、八分”即为其所著。收稿日期:2 0 0 7 0 9 2 3作者简介:李正庚(1 9 6 9 一),男,湖南湘阴人,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9 1 万方数据新唐书卷5 7(艺文一:张怀罐书断三卷,开元中翰林院供奉。张怀瑾亦自述“臣及弟怀环叨同供奉”,4 z 1 5张怀瑾又述自己是“侍书之人,唯宜指陈妙理,亦如侍讲敷演圣旨”,4 2 1 5 可知张怀璀是翰林供奉兼侍书,侍书对象亦是玄宗。穆宗、敬宗、文宗以柳公权为侍书,旧唐书卷1 6 5(杉p 公绰传附柳公权云: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日:“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柳公权任翰林侍书学士只是“使之侍书而已,不使任代言之职”。5 7 7 7 9 可见柳公权作为侍书,乃是穆宗、敬宗、文宗的专职书法教师。2 唐代太子及诸王的书法教育皇帝之外,太子的书法教育尤为重要和突出,书法教育成了太子教育的必修课,书法技艺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担任太子书法教育的任务是由专职教师侍书来负责。唐初崇文馆设太子学官,新唐书卷4 4(百官志:东宫有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崇文馆的生源中,包括皇室和其他贵族子弟,其中就有太子及诸王子,崇文馆设学士两员用以辅导皇太子及诸王等其他贵族子弟。新唐书卷4 9 上百官志上:崇文馆学士二人,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侍书学士所见者太宗、高宗时有陆柬之,据林宝元和姓纂卷十:(陆)柬之,司谏郎中,崇文侍书学士。新唐书卷1 1 6(陆元方传: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可见陆柬之本是太子属官,兼任崇文馆侍书学士,在崇文馆中担任太子和其他诸王子的书法教学,“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故非9 2 子云之徒。”HJ 1 3 9 陆柬之书法水平与欧虞不相上下,都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大家。除崇文馆外,太子还专门配有侍书者,高宗朝有太子侍书李玄植,乾封元年(公元6 6 6)李玄植书李孟常碑,结衔为“太子文学弘文馆直学士知馆事侍皇太子书”;【6”8 4 又有高正臣,咸亨二年(6 7 1)高正臣书越国太妃燕氏碑结衔为“翼王府属、直右春坊侍皇太子书”,L 7 拍7 仪凤元年(上元三年)(6 7 6)高正臣书明徵君碑结衔为“朝议郎行左金吾卫长史侍相王书”。旧1 乾封、咸亨、仪凤均为唐高宗李治年号,高宗显庆元年(6 5 6)正月六日,废皇太子忠为梁王,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李玄植、高正臣当为太子李弘侍书。武后朝有太子侍书王绍宗,垂拱二年(6 8 6)王绍宗书王征君口授铭,结衔为“季弟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东宫侍读兼侍书”。旧1王绍宗据旧唐书卷1 3 9(儒林下王绍宗传云:绍宗少勤学,遍览经史,尤工草隶累转秘书少监,仍侍皇太子读书。新唐书卷1 9 9(儒学中王绍宗传云:累进秘书少监,使侍皇太子。王昶金石萃编卷6 0 引授堂金石跋云:新唐书载绍宗历官,惟云累进秘书少监,使待皇太子,不言侍书侍读,义未明也。新唐书记载颇简单,金石萃编所言当为全面,结合新旧两唐书及碑刻所载,王绍宗实为皇太子侍读兼侍书。唐中宗嗣圣元年(6 8 4),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以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据此碑记载年代推断王绍宗应为太子成器侍书。玄宗朝有太子侍书吕向,天宝三年(7 4 4)吕向撰豆卢建墓志结衔为“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侍皇太子及诸王文章集贤院学士”,9 1 2 5 吕向“玄宗开元十年,召人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10 5 7 5 8 窦蒙曾载其为“翰林待诏,兼皇太子文章及书”,4 2 5 8 并称其书法“欧钟相杂,自是一调。虽则筋骨干枯,终是精神险峭。其余小楷,尤更巧妙”。E 4 1 2 5 8 吕向亦人翰林院为待诏,并兼太子侍书。唐玄宗开元三年(7 1 5)正月立李瑛为皇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 3 7)废,二十六年(7 3 8)立李亨为皇太子,据碑刻和史籍所载,吕向曾担任过两位太子侍书。万方数据又有韩择木任太子及诸王侍书,天宝十一年(7 5 2)韩择木书赵楚兵大唐赠南J l I 县主墓志铭并序,见署“太子及诸王侍书、中散大夫、守国子司业”,1 1 1 6 7 8 韩择木当为太子李亨侍书。德宗朝皇太子侍书有王怀,旧唐书卷1 3 5王侄传:王伍,杭州人。始为翰林侍书待诏,累迁至正议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书。顺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韩愈顺宗实录亦载:上学书于王伍,颇有宠,王叔文以棋进,俱待诏翰林,数侍太子。贞元十五年(7 9 9)“唐宣武节度董晋碑”,结衔为“皇太子侍书殿中中丞王丕书”;1 2 8 2 金石萃编卷1 0 4 唐6 4 董晋碑,结衔为“皇太子侍书正口口(下阙)”。金石萃编引偃师金石遗文记云:“金石考定此碑为权德舆撰,而书尤险劲,惜莫存其名,按题衔有皇太子侍书,碑载贞元十五年字,则碑为石刻建立又在十五年后矣,时已去顺宗即位不远,其时王怀尝为太子侍书,盖其人也。此碑可能于宋时还保存完好,至清代文字已剥落不少,故不见碑刻所书人名,据碑刻所书年代及名称判断,王丕或即王怀,推断此碑应为王怀所书。又有崔阡,唐语林卷五补遗(起德宗至文宗)记载:渠牟荐一崔阡,拜谕德,为侍书于东宫,东宫顺宗也,阡触事面墙,对东宫日:“臣山野人,不识朝典,见陛下合称臣否?”东宫日:“卿是宫寮,自合知也。”。崔阡事迹不详,德宗大历十四年(7 7 9)立李诵为皇太子,王怀、崔阡为皇太子李诵侍书。宪宗朝有韦绶兼太子侍读侍书,旧唐书卷1 6 2(韦绶传:元和十年韦绶充太子诸王侍读,宪宗尝召对,绶奏日: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旁人,臣问之,太子云:君父以此可天下奏事,臣子不合全书。上益嘉太子之贤。韦绶充太子诸王侍读,根据他所奏太子学书史实,其应为侍读兼任侍书,唐宪宗元和七年(8 1 2)七月十九日,立遂王宥为皇太子,更名恒,韦绶当为皇太子恒侍读兼侍书。同太子一样,诸王的书法教育,帝王也很重视,除了在弘文馆和崇文馆学习书法外,其他没有进两馆的诸王子,亦配有专职侍书来教习书法。天宝元年(7 4 2)韩择木书唐桐柏观碑,碑中韩择木的署衔为“翰林院学士、庆王府属”,1 2 3 4 8 前引韩择木书大唐赠南川县主墓志铭并序,其衔为“太子及诸王侍书、中散大夫、守国子司业”,天宝元年(7 4 2)韩择木书告华岳文、1 2 3 1 0 天宝三年(7 4 4)韩择木书并题额豆卢建碑,1 2 2 6 3 见署“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可见韩择木实为翰林待诏,同时兼任太子、诸王侍书。当时与韩择木齐名者还有顾戒奢、蔡有邻,此三人均得到唐玄宗青睐,三人亦曾任翰林待诏,天宝九年(7 5 0)蔡有邻书唐徐筠碑,见署“翰林待诏左卫户率府兵曹参军”,1 2 2 6 3 天宝十五年(7 5 6)顾诫奢书唐故高府君墓志铭,见署“太子率更丞翰林院待诏”。【1 3 1 3 8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谓“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1 4 1 9 2 4从此记载看,蔡有邻、顾诫奢都曾任诸王侍书,和韩择木一样,二人亦为翰林待诏兼诸王侍书。又天宝九年(7 5 0)李思诠书赵楚宾唐荣王故八女墓志铭,见署“翰林院供奉兼侍诸王书朝议大夫守丰王傅上柱国。1 5 悃全唐文卷2 5 2授李思诠太子洗马等制:敕:朝散郎守忠王友翰林供奉兼侍诸王等书李思诠等,官分望府,名著周行,成以其长,各施於用。藩维乐善,已陟於元良;僚属延恩,俾迁於列住。可依前件。可知李思诠实为忠王及其他诸王侍书,亦是翰林供奉兼侍书。张怀瑾担任唐玄宗侍书,“数封龙颜,承圣旨修书”,写了不少书法方面的专著,同时还“拟教皇子小学,亦在幼年,又承诸王学书。”【4 J 2”说明他同时亦担任皇室子弟的书法教师,为诸王侍书。若是公主、喜好书法,也有专门派遣侍书教育书法的情况。如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孟姜)墓志铭云:贞观初,圣皇避暑甘泉,公主随傅京邑表起起居,兼手缮写。圣皇览之欣然,以示元舅长孙无忌日: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9 3 万方数据齐踪。因字日盂姜,大加恩赏。仍令宫官善书者侍书,兼遣女师侍读o 1 5 2 6 0公主因缮写起居表字迹较优,太宗亦特派侍书、侍读加强她的书法、文词教育。又北梦琐言卷九:僖宗幸蜀年,有进士李茵,襄州人,奔窜南山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有才思,与李同行诣蜀,具述宫中之事,兼曾有诗书红叶上,流出御沟中,即此姬也。云芳子为“宫中侍书家”,应为教习宫中公主书法之侍书者,是唐代侍书亦有女性担任。3 后宫女性书法教育唐代帝王后宫嫔妃的教育,由司籍及诸色内教承担教学任务。新唐书卷4 7 百官志内侍省: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初,内文学馆隶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日习艺馆,又改日万林内教坊,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棋各一人。开元末,馆废,以内教博士以下隶内侍省,中官为之。习艺馆内教教师中有书学博士4 人(其中楷书2 人,篆书、飞白书各1 人),书学博士仅仅少于经学博士,不但律学、算学无法与之比拟,就连唐代盛行的道学及朝野上下甚重的文学也无法与之比拟。其中楷书就单设教师2 名,此外,篆书、飞白书亦设专职教师,表明唐代书法教育内容之广。从书法教师所占整个教师比重来看,宫内习艺馆的教育,最重的应该是书法教育。4 余论宣和书谱卷一说:“大抵唐以文皇喜字书之学,故后世子孙尚得遗法,至于张官置吏,世不乏9 4 人,良以此也。”“张官置吏”即专设侍书和宫教博士以教授书法,唐代皇室家族书法教育教师的制度化,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及在书法在国家教育的地位。因此,论唐代教育,必谈书法教育,而谈书法教育,就离不开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云:“唐百官志有书学,故唐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吏、里儒,莫不书字有法,至今碑刻可见也。往往胜于今之士大夫,亦上之所好,有以劝诱之。”“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可以说直接促进了唐代书法的繁荣。参考文献:1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下册)M 北京:中国书店1 9 8 6 2 李锦秀唐代制度史略论稿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3 宣和书谱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4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7 9 5 标点资治通鉴小组资治通鉴:卷2 4 1 M 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 6 张沛昭陵碑石 M 西安:三秦出版社,1 9 9 3 7 赵平中国西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第2 册 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0 8 王昶金石萃编 M 北京:中国书店,1 9 8 5 9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l 册 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1 1 0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1 1 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1 2 陈思宝刻丛编:卷4 M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1 3 中国文物研究所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二 M 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0 1 4 仇兆鳌杜诗评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1 5 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责任编辑亦冰)万方数据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作者:李正庚,LI Zhenggeng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长沙,410000刊名: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9,26(1)参考文献(15条)参考文献(15条)1.宣和书谱 19852.李锦秀 唐代制度史略论稿 19983.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19864.历代书法论文选 19795.周绍良;赵超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20016.仇兆鳌 杜诗评注 19797.中国文物研究所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二 20008.陈思 宝刻丛编:卷4 19859.周绍良;赵超 唐代墓志汇编 200110.宋祁;欧阳修 新唐书 197511.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199112.王昶 金石萃编 198513.赵平 中国西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 200014.张沛 昭陵碑石 199315.标点资治通鉴小组;胡三省 资治通鉴:卷241 1956 本文链接:http:/

    注意事项

    本文(唐代皇室家族的书法教育.pdf)为本站会员(qwe****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