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课件.ppt
春江花月夜赏析艺术赏析v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作品。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全曲共分八段,由引子、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及尾声构成。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v第一段的标题是江楼钟鼓。由引子和主题两部分组成。主要运用了两件乐器:琵琶和箫。首先出场的是琵琶,清脆而短促并逐渐加快,此时,隐隐约约传出阵阵鼓声,紧接着以箫吹出的轻巧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奏出优美抒情、委婉如歌的主题。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南美景。第二段的题目是月上东山,是主题的第一变奏。音乐的前半段是主题上句四段移位的自由模进,后半段为主题后半句的紧缩。描写在那宁静的夜晚,美丽的春江上,一轮洁白的明月慢慢升上天空,那皎洁的月光照在江上,闪闪亮亮;那粼粼的微波,一浪接一浪。也许此时天上的玉兔和嫦娥正在嬉闹呢!v第三段花影层叠,这段是乐曲的第二次变奏。描写江边的景色。琵琶奏出的华彩旋律给人一阵阵晚风迎面轻拂的感觉,再加上江面荡漾着的微波倒映着江边鲜花的摇曳,在月色下尤其显得凄美动人。v第四段水深云际,这段是乐曲的第三次变奏。描写的是一幅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江上晚乐曲的江上晚景。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水很深,云很低,水在云际,云在水中,水天一色。再加上乐队的配合形成了绝妙的音响图画。天水共长,一望无际。v第五段渔歌晚唱,这段是乐曲的第四次变奏。描写夜幕下,一条渔船像把剪刀把如镜的水面剪成两半。船上的渔夫一边摇橹一边神态闲适的哼唱着渔歌,像一个仙人。歌,动听极了。景,美丽极了。箫吹奏出的如歌旋律,使听者也悠哉悠哉,如入其境。乐段的后半部分,音乐突然转快,描写一艘艘渔船、游船从远处航行而来,打破了江面的平静。人们抑制不住欢快、喜悦地心情。归舟点点,渔歌四起,声势浩大,渔人、游人们乘兴而归。v第六段回澜拍岸,这是乐曲的第五次变奏。音乐一开始,琵琶用“扫”和“轮”的指法,奏出一连串由慢而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使人感到一层层激浪正“哗哗”地、有节奏地拍打着石岸,进而引出了乐队的合奏。合奏旋律气势宏伟,音乐快速而热烈,使人感到那浪越来越大,越来越烈,闭眼侧耳听,如一阵风随浪袭来。音乐强、弱控制得当,突出了春江月夜的迷人之景、之声,让人感觉得到:群舟竞归,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情景。第七段欸乃归舟和尾声,这段的标题是欸乃归舟。是乐曲的第六次变奏,亦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欸乃”是摇橹声。乐队由慢而快,由弱到渐强奏起大段起伏模进的旋律,似摇橹声。古筝由低至高的切分划奏,这水声、摇橹声前后呼应,掀起了全曲的高潮,生动地刻画出破水归舟的意境。群舟竞归,浪花飞溅,波澜壮阔。随后,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然后又回复平静,由筝作为过渡进入尾声。夜深了,月光淡淡的笼罩着春江,潮水退去了,莫非它也感到了疲倦?是啊,该休息了。渔夫、游人都回家了。一切恢复了平静。尾声的音乐飘渺而悠长,春江的夜幽静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下面从乐曲的曲式结构、乐曲的意境、乐曲的表现手法、乐曲的艺术特点四个方面作一个小结。v先从第一个方面“乐曲的曲式结构”开始。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引子+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尾声.乐曲的各段都是通过主题的变奏、发展、衍变而成。是一种“换头合尾”式的变奏方法。第二个方面“乐曲的意境”来说,乐曲的旋律优美流畅,细腻委婉,非常动听。乐曲的节奏有时舒缓,有时快捷,错落有致。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它就像一幅画工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长卷山水画。令人陶醉,给人享受。第三方面乐曲的表现手法,乐曲是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明与暗的对比手法,围绕着春、江、花、月、夜五种具体可感的事物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最后一个方面乐曲的艺术特点以景抒情,情寄于景.同名诗同名诗v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v张若虚张若虚v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