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
资源ID:70051454
资源大小:26.44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一篇: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转变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外表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爱好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完成教学任务。 1.用简洁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提问:天转还是地转? 托勒密与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动身,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现代科学探讨觉察,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围着太阳公转。 / 7 任务1 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并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老师出示试验要求,分好小组,依据要求准备试验材料。 边演示边视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1.拨动你的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样; 2.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和定义,推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 老师从不同角度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提问: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 / 7 简洁练习地球的特征中自转方向是常考的点,也是学生简洁混淆的点。 接着视察试验,在地球仪上标出A点和B点,老师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假如地球仪是透亮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 4.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任务2 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自转。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了那些现象。示例一 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示例二 白天和黑夜恒久不停地在交替,为什么?地球是个不透亮的球体,产生了昼夜;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示例三 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相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昼半球。 / 7 完成教材活动题。 简洁说明一下晨昏线,地球上不同地点时间的差异,让学生明白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间上东早西晚即可。 最终进行进行简洁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 7 课外延长: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现象?视频较长,老师可播放片段或在课后观看 老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索地球不自转产生的后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用地理的角度去思索和觉察问题。 / 7 1如图,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试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更替 B五带划分 C四季转变 D地球公转 2以下四幅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天 B一周 C一月 D一年 4北京球迷王明凌晨起床,收看在德国当地下午实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缘由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轴指向北极星 D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 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学问,以下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方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运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觉察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 7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二、综合题 1.读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小时,自转的方向。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和。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点正午即将来临。 / 7 其次篇: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转变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外表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爱好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完成教学任务。 1.用简洁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知道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简洁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转变,以及昼夜长短随纬度的转变规律。 4.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产生五带;记住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提问:地球在公转吗? 人们在生活中,觉察:昼夜除了交替出现以外,还会引起昼夜长短的转变,1 / 9 比方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古科学家提出:地球可能在公转 你觉得地球在公转吗? 说说你的看法、方法或根据。 任务1 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老师出示试验要求,分好小组,依据要求准备试验材料。 边演示边视察: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进一步说明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9 视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觉察,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外表受太阳照射的状况不完全相同,于是产生了季节的转变。 老师播放动画,演示当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回来线时,北半球的季节转变。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提问: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任务2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视察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老师播放动画演示:二分二至日及季节的划分,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 / 9 说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明一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根据表格中总结的内容,老师进一步提问: 1北回来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北回来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3两条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南回来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学生探讨作答,老师再次进行演示,修正学生的答案,总结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转变规律。 / 9 任务3 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转变。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视察:北半球某一点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视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转变规律。 视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纬度的转变规律。 / 9 简洁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任务4 演示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转变,了解五带的划分原则及范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外表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 / 9 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视察:说出五带的范围。并从天文特征、气候特征两方面归纳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最终,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机关图片,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 9 读图“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40°N B赤道 C北回来线 D南回来线 2这一天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是()A全部昼长夜短 B全部昼短夜长 C全部昼夜平分 D各地长短不一 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A B C D 5直射点向北移时,地球可能位于() / 9 A B C D 6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位于北寒带 B乙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丙地四季分明 D丁地终年燥热 二、综合题 1依据以下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观测结果: 1上图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缺憾的是,他遗忘标注观测时间,如今区分不开了。请你关心他进行区分。图A是冬、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缘由是。 3拓展延长: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推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9 第三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 7 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进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爱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老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日,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洁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相识它,人类阅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原委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究过程呢? 探讨: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知你地球的形态,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阅历,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探讨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 7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袱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视察和相识,一些人起先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态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态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起先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宏大的猜测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视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老师总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态的相识,阅历了由猜测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日,我们之所以能比较简洁得相识到地球的形态,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老师展示“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有关科学史的教化。师生互动:激励学生探究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 任务2 模拟试验,视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老师展示试验要求,分小组进行。 / 7 探讨试验结果:假如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先消逝,假如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会先消逝。 列举实例1: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觉察总是先望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慢慢望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逝,然后桅杆才慢慢隐没在海平面下。 实例2:登高望远 实例3:发生日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望见了地球的形态。 任务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人们在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老师播放视频我们的地球到底有多大?,通过好玩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大小比较。 / 7 完成教材活动。 拓展探讨:地球是个正球体吗?此处作为学生了解,不做重点说明,学生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可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相识它,探讨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探讨呢? 任务4 制作简易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及名称。 地球仪便利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如今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相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洁的地球仪吧。学生根据教材活动设计,逐步制作地球仪。此处需时间较长,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请同学们视察地球仪,熟识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视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 7 12023岳池县模拟以下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胜利 D地面凹凸起优 / 7 2图1试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圆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A大地是运动的 B大陆是不断漂移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2023营山县校级模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图数据说明白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B质量 C凹凸起伏 D大小 5.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当做成 6.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依据确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便利地知道地球的面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外表的交点叫北极 / 7 第四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纬线、经线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区分经纬线。 2.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区分南、北纬度;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西经度。 / 8 3.视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转变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精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主题视频地球仪,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地球仪的相关学问。 任务1 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各小组拿出一个简易地球仪,老师说明纬线的含义和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理解,并绘制在地球仪上。 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8 小组展示绘制好经纬线的地球仪,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总结,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可运用答题器进行抢答哦! 任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圈、回来线、中学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描述经纬度划分的根据和特点。 预留2分钟让学生视察地球仪,找出特殊经纬线。 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识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母E、S、W、N,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碑顶放置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始终延长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转变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接着视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 8 中学低纬度的划分 细致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记。 视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8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随便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视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任务3 视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转变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精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老师指导学生视察地球仪,总结经度和纬度的转变规律。 进行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 8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 任务4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东西半球以20°W,160°E为分界。 探讨: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开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 8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表达,正确的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从某地沿同一条经线始终朝北走,最终能回到动身的地点 2.有关经纬度的转变正确的选项是A以180度经线为界经度数向东向西都变大 B东经度数,向东度数愈大 C西经度数,向西度数愈小 D纬度数向南度数愈大是北纬,向北愈大的是南纬 3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南北回来线 C180°经线 D赤道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B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读图,完成以下2题。 / 8 5与本初子午线组成一对经线圈的经线是 AA经线 BB经线 CC经线 DD经线 6A点位于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赤道上 / 8 第五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综合思维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用经纬网确定随便地点的位置。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一点所处的半球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3.利用经纬度推断地球仪上随便两点的方向。 / 8 启发法、图片分析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1912年4月,巨型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其第一次航行中就不幸的撞到了冰川,船舱进水,不断地下沉,在一触即发之际,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41°N,51°W),刚近船只快速赶到,营救了部分落入海中的游客。 提问:茫茫大海,其他船只为什么能够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回顾一下所学经纬网的学问。 任务1 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首先明白经纬网的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外表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老师提示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 1.读出该点纬线度数,并根据0 °纬线赤道推断出是南纬还是北纬; 2.读出该点经线度数,并根据0 °经线推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推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网地图如下列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A:40°N,40°W;B:20°S,20°E。 / 8 稳固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知道了如何说出地理坐标,那么能否推断某点所在的纬度带和半球呢? 通过例题进行驾驭,老师出示题目,写出图中A、B、C三点的坐标及所处的纬度带,并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老师讲解 / 8 学生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任务2 在经纬网图上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如今我们来回答导入的问题,其他船只怎样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 老师指导根据坐标,在经纬网上划出某点的步骤: 1.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纬线; 2.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经线; 3.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就要所求点。 / 8 例题讲解,请在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位置。 A40°N,40°WB30°N,80°WC50°N,60°W 拓展练习。 任务3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随便两点的方向。确定方向 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 8 稳固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哦! / 8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完成以下3题。 1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A10°N,40°E B10°N,40°W C10°S,40°W D10°S,40°E 2位于西半球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丙地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4读图,C点位于A点的 / 8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二、综合题 1下列图是变更“世界观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以下各点的地理座标。 ,2点位于点的方向,点位于点的方向,位于中山站的方向。 3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4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的是。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