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大纲.docx
2023年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大纲 化学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CHE34200L 中文名称:化学动力学 英文名称:Chemical Ki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及化学生物类 开课学期:秋 总 学 时:34学时 总 学 分:2 预修课程(编号):物理化学2-1CHE24501L 物理化学2-2CHE24502L 并修课程(编号): 课程简介:化学反应反应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相识日益深化,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内容得到明显的加强和扩展。至今,化学反应动力学已经成为物理化学中更高层次的独立分支学科。 化学动力学探讨的对象包括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对化学反应过程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历程;物质的结构与化学反应实力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动力学最终要回答如下问题: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外因的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及过程是如何影响的;揭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宏观与微观机理;建立总包反应和基元反应的定量理论等。 在对化学反应进行动力学探讨时,总是从动态的观点动身,由宏观的、唯象的探讨进而到微观的分子水平的探讨,因此将化学动力学区分为宏观反应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两个领域,但二者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相辅相成的。 建议教材: 许越,化学反应动力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 参 考 书: 傅献采,物理化学下册,南京高校出版社,第四版 臧雅茹,化学反应动力学,南开高校出版社,1995 二、课程教化目标 化学动力学是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学习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一方面在学生学过物理化学的基础上,深化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从唯象规律起先,在基元反应的层次上讲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的基础学问进行加深和拓宽。以求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讨和教学等工作中,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探讨手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绪论4学时 介绍当前化学反应动力学应探讨的内容,基本术语以及经典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定理 2.基元反应动力学5学时 分子碰撞理论, 双分子碰撞频率硬球碰撞模型,反应速率常数的求算;过渡状态理论,势能面,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E0 c、Eb、E0、rHm、0 rSm与 Ea和指前因子A之间的关系;单分子反应理论; 3.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试验方法4学时 介绍典型的试验方法以及几种典型的困难反应处理方法 4.链反应动力学6学时 链反应的特征与机理;无扩大的链反应;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实例 5.光化学反应动力学6学时 光化学概述,介绍光物理过程及光化学过程,光化学基本定律,量子产率,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和光化学的试验方法 6.催化反应动力学9学时 催化与催化作用,催化反应的基本特征,均相催化的Herzfeld-Laidler 机理,酸碱催化反应,络合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 四、作业 教材各章课后习题。 五、考核方式 闭卷+平常练习。 六、成果评定 闭卷×70% +平常练习×30%。 执笔人:乔艳红 其次篇:大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大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第0章 引论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旋转坐标系下的动量方程 §2.连续性方程 §3.热力学能量方程 §4.闭合方程组及其初边值条件 §5.球坐标系 §6.局地直角坐标系 §7.P坐标系 其次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 §1.自然坐标系 §2.地转平衡与地转风 §3.梯度平衡与梯度风 §4.旋转平衡与旋转风 §5.惯性平衡与惯性风 §6.地转风随高度的转变:热成风 §7.地转偏差与垂直运动 第三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 §1.环流定理 §2.涡度与涡度方程 §3.位势涡度方程 §4.散度与散度方程 第四章 大气边界层 §1.雷诺平均运动方程组 §2.行星边界层 §3.次级环流与旋转减弱 §4.地形上空的边界层(I)均质流体 §5.地形上空的边界层(II)层结流体 第五章 中纬度天气系统动力学 §1.大气层结与层结稳定度 §2.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结构:观测事实 §3.天气尺度系统的尺度分析 §4.准地转位势倾向方程 §5.w方程 §6.进展中的斜压系统的志向模式 第六章 大气中的波动 §1.波动的基础学问 §2.摄动方法 §3.大气声波 §4.浅水重力波 §5.重力内波 §6.Rossby波 第七章 大气波动的稳定度 §1.Rossby波的正压不稳定 §2.斜压不稳定 §3.Eady波 §4.两层模式中的斜压不稳定波 第八章 大气中的非线性过程 §1.非线性波与孤立波 §2.大气孤立波 §3.Lorenz混沌系统 主要参考书目: 1、Holton, J.R.,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4th Edition, Academic Press,2023.2、刘式适、刘式达编著大气动力学上册 3、杨大升等编著动力气象学 4、伍荣生等,动力气象学 成果构成:作业20;报告,口试20;期终考试60 大气动力学名词、思索题、习题和文献阅读 一、名词 f-平面 b-平面 正压大气 斜压大气 地转风 梯度风 热成风 地转偏差 自由大气 边界层 Ekman泵 旋转减弱 Ekman螺旋线 气旋 反气旋 大气层结 包辛尼斯克近似 大气标高 Rossby数 Ekman数 基别尔数 层结稳定度 惯性稳定度 静力平衡 地转平衡 梯度平衡 正压不稳定 斜压不稳定 白贝罗定律 准不行压缩 二、思索题 1 考虑地球自转后,牛顿其次定律的形式如何?写出科氏力和惯性离心力的表达式。2 什么是球坐标系?运用球坐标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3 什么是局地直角坐标系?局地直角坐标系的适应范围如何? 4 什么是P坐标系?P坐标系的物理基础是什么?运用P坐标系的优缺点是什么 5 什么是自然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大气水平运动方程的形式如何? 6 在地转风运动中,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如何? 7 什么状况下梯度风是次地转的?什么状况下梯度风是超地转的? 8 在热成风关系中热成风与温度场的关系如何?怎样利用热成风关系推断某地上空的冷暖平流? 10说明海陆风的形成,并指出其能量转换的特点。 11什么是涡度?表达涡度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并娴熟推导大气垂直涡度方 程。12什么是位势涡度?它守恒的条件是什么?准地转位势涡度的表达式如何? 13在气象上散度方程有何作用? 14什么是分子粘性力,什么是湍流粘性力? 15在Ekman边界层中是哪几种力的平衡?Ekman螺旋解的性质如何? 16由边界层中的摩擦引起的次级环流是怎样运动的? 17自由大气与边界层是怎样互相作用的? 18大气温度、密度、气压随高度转变特征如何 19不行压和可压缩流体的层结稳定度的判据如何? 20动力学上指的大、中、小三类运动的水平特征尺度各是多少? 21表达基别尔数、罗斯贝数和Ekman数等几个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22 什么是准地转平衡?什么是准静力平衡?准地转运动的原始方程组如何简化?准地转涡度方程形式如何?准地转位势方程形式如何? 23 中高纬进展的斜压天气尺度系统的结构如何?你怎样理解,在进展的斜压系统中“次级环流是“大气的温度的转变满意静力平衡,涡度的转变满意地转的约束的结果。24 什么是频散波、什么是非频散波?什么是相速度、什么是群速度? 25 大气中有哪几类基本波动?它们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6 什么是滤波?怎样滤波? 27 罗斯贝波是怎样产生的?无基本气流时罗斯贝波的波速公式如何? 28 举出几种常见的计算大气垂直运动的方法,并表达它们各自的优缺点。29 举例说明,地球旋转对大气运动有显著影响。 三、习题 第一章 引论 1、查找并学习大气辐射平衡图,给出大气能量收入和支出的主要过程。 2、查找并学习传记:V Bjerknes J Bjerknes LF Richardson VW Ekman CG Rossby EN Lorenz JG Charney JR Holton BJ Hoskins J Pedlosky 郭晓岚 叶笃正 谢义炳 其次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1、全导数d¶与局地时间导数有何区分?用测风气球测出的物理量随时间dt¶t的转变是个别转变还是局地时间转变?在百叶箱里测出的温度随时间的转变是个别转变还是局地转变? 2、设f为大气的某一物理属性,试分别说明并指出f守恒的条件 3、设f为任一标量函数,试证明 ¶fdfr=0,(v×Ñ)f=0和=0的意义 dt¶trræ¶föæ¶föç÷=ç÷-(W´r)×Ñf,è¶tøIè¶tøR并由此验证 ædföædföç÷=ç÷ èdtøIèdtøR式中下标“I,“R分别指惯性系和旋转系。 4、设地球是球形,求在地外表纬度为j处重力与引力之间的夹角。其最大值是多少? 5、计算赤道上空同步人造卫星的高度。用绳子将此卫星与地面连接,再用同样长的绳子将其次颗人造卫星与第一颗卫星连接,并使其次颗卫星在第一颗卫星的上空以同样的角速度旋转。若不计绳子的质量,求绳子作用于单位质量卫星的张力。 6、证明曲率项力对大气质点不做功。 7、有一物体在40N处由1000米高度自由下落,试求该物体着地时因科氏力的作用向东偏移的距离。08、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且认为地球只绕铅直轴以角速度Wsinj旋转,推导出以地外表为极平面的柱坐标系(r,q,z)下的大气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 9、设地球外表处的大气压为1000hPa,求大气总质量。 10、利用z-P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式,证明 æduöæduöç÷=ç÷ èdtøzèdtøP 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 1、考虑定常的水平圆涡旋运动,当r£R时空气以常角速度w逆时针旋转,当r³R时,空气的切向速度与r成反比,设空气运动满意梯度风关系和静力平衡关系,且风场是连续的,证明:通过涡旋中心高度为z0的等压面方程为 ìv(f+v)2r,r£R;ïz0+2gïz=ív2R2æR2öfvR2ï2-2÷+ïz0+2gçgrøèîröæ1ç+ln÷,r³R.è2Rø 2、一陆龙卷风以等角速度v逆时针旋转,设它满意旋转风方程,证明其中心的气压为 æv2r02ö÷, p=p0expç-è2RTø其中p0是离中心距离为r0处的气压,T是气温,设为常数。若T=288K,r0=100m米处的气压p0=1000hPa,风速为100米/秒。问龙卷风中心气压是多少? 3、在所谓的地转动量近似中,定常的圆形涡旋运动的梯度风的公式为 VVgR+fV=fVg 式中Vg为地转风。比较由此式给出的梯度风和不接受地转动量的梯度风的值 4、根据以下资料,计算每一层上的垂直速度w。假定大气为T=260K的等温大气,且1000hPa面上的W=0。 气压kPa 散度×10秒 0.9 0.6 0.3 0.0 -0.6 -1.0 5、75-50 kPa间的平均温度向东每100公里降低3C,假如75-kPa面上的地转风是20米秒的东南风,求50kPa面上的地转风的大小和方向。f的值为10秒。 6、写出w和v的近似关系。 第四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 -40-5 7、在等q 面上取一闭合物质链,试利用环流定理推出Ertel位涡方程提示:以此物质链为底面,作一流体柱,将n用Ñq表示,并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此柱。 8、考虑南北铅直平面上的闭合回路ABCDA见图,AD,BC为二等压线,近于与地面平行,长为Dy,AB和CD为二垂直线,长为Dz,且各具有平均温度Tm(1)和Tm(2),又设回路上下界西风风速分别为u2和u1,试求回路上环流保持不变时,u2-u1与平均温度Tm(1),Tm(2)的关系,并求Ñy®0,Dz®0时,风速的垂直切变与南北温度梯度的关系。 9、在j=300N有一圆柱形气柱,其半径r0=105米,假如空气起先时是静止的,求当气柱膨胀使半径到达r=2´10米时,要维持确定环流守恒,其周界的平均线速度。 10、P坐标系中涡度和散度分别定义为 5rVp=çæ¶v¶uö÷ -è¶x¶yøpæ¶u¶vö÷, Dp=ç+è¶x¶yøp试求出它们分别与z坐标系的涡度和散度间的关系。再推导出P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和散度方程,并与z坐标系的相应方程作一比较。 第五章 大气边界层 1在常值通量层中,在1米和10米高度上分别测得u(1米=6米/秒,u(10米=10 2u*米/秒。假定层结为中性,试求摩擦速度u*,粗糙高度z0和拖曳系数Cd=2。 u(10米2当流体均质不行压时,请利用有地形的Ekman螺旋解验证风应力项可表示为 KkVg=×Ñ´tS 2ffrr¶væ¶u式中k和tS=rKçi+¶zè¶z 第六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 1对涡旋系统例如,气旋反气旋系统和波动系统例如,大气长波进行尺度分析时,他们的水平特征长度尺度、速度尺度和时间尺度分别是怎样选取的?为什么? ö分别为垂直向单位矢量和地面的风应力矢量。j÷øz=hB2木星大气的大红斑反气旋涡旋,中心位于南纬22度,南北跨越12个纬度,东西向跨越25个经度。大红斑的特征风速100米/秒,木星的赤道半径为71400公里,旋转的角速度为1.763´10/秒。大红斑受木星旋转的影响吗? 3将锋面看成由西向东运动系统,其南北向的特征长度尺度和特征速度尺度分别为L和v, 而东西向的特征长度尺度和速度尺度分别为l和u。实际观测说明,Lffl,-4uppv,l200公里,v20米/秒。时间尺度取l/u。试利用P坐标系下的水平运动方程略去垂直对流项对锋面进行尺度分析并分析其特征。4描述均质流体的浅水方程组为 ¶u¶u¶u¶h+u+v-f0v=-,¶t¶x¶y¶x¶v¶v¶v¶h+u+v+f0u=-,¶t¶x¶y¶yæ¶u¶vö¶h¶h¶h+u+v+(D+h)çç¶x+¶y÷÷=0,¶t¶x¶yèø D为流体静止时的自由面高度,h是流体运动时自由面对静止自由面高度的偏差。其余符号为惯常所用。1请将上述方程无量纲化。2以Rossby数为小参数,用级数绽开法对所得无量纲方程进行求解,探讨Rossby的零级近似、一级近似方程的特点。3推导出准地转位势涡度方程。 5在探讨大气静力稳定度时,在大气质点受到扰动移到新的高度的过程中,我们对大气质点的压力和位温作了什么假设?可压缩和不行压缩流体的Brunt-Väsälä 频率的表达式有何不同? 5在f-平面上的大气质点,受到扰动后在南北方向发生一位移,这时层结对流体没有影响,但科氏力对质点却有影响。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大气质点若返回初始位置,则称大气是惯性稳定的;若大气质点接着远离初始位置,则称大气是惯性稳定的。设大气初始时为纬向流且满意地转平衡,大气质点的运动不破坏初始气压场的分布,大气摩擦可忽视,试推导出描写大气质点在南北向振荡的方程为: ¶ugöædvd2(dy)ç÷=-ff-dy 2ç÷dtdt¶yøè 式中ug为x向的地转风。并对惯性不稳定的判据进行探讨。 6、在500hPa面上,在北纬45度的某地,其相对涡度以3´10-6-6秒-1/3小时的速度增加,此处风为20米/秒的西南风,而相对涡度以4´10/100公里秒的速率向东北方向削减,试接受b平面的准地转涡度方程估算出此地的水平散度。 7、假定位势高度场由如下函数给出 j=j0(p)+cf0êyçcosëèéæppp00ùö-1÷+k-1sink(x-ct)ú øû这里j0仅为p的函数,c为常速度,k为纬向波数,p00=1000hPa。a用准地转 df涡度方程求出与此位势场相一样的水平散度场设=0。b假定vp00=0,dy()利用连续性方程求出vx,y,p,t的表达式。 8、利用上题给出的位势场和绝热的热力学方程设s=常数求出v。当k取何值时,此两题得到的v相等。 第七章 大气中的波动 1、应用正交模方法求以下波动方程的圆频率: ()¶2j¶2j¶j¶j¶3j21+j0+m3=0;2-c02=0; 2 ¶t¶x¶t¶x¶x¶2j¶2j¶2j¶2¶2¶2j2 2(3)2-c0(2+2)-f0(2+2)2=0.¶t¶x¶y¶x¶y¶t2、探讨重力外波,若不用静力平衡假定,而用以下方程组: ¶u1¶p=-¶tr¶x¶w1¶p =-¶tr¶z¶u¶w+=0¶x¶z和边界条件 z=0,w=0;z=h,证明波速c满意 ¶p¶p0¶p +w=-rgw=0.¶t¶z¶tgtanh(kh).kc2=并探讨khpp1长波和khff1短波的两种状况。在上面式子中r为常数。 3、描述均质不行压浅层流体中的小振幅波动的方程组为: ¶u¶h-f0v=-g¶t¶x¶v¶h+f0u=-g¶t¶yæ¶u¶vö¶h+Dç+÷=0¶tè¶x¶yø 式中 h为扰动自由面高度,D是静止自由面的高度,为常数。其余符号为惯常所用。请求出上面方程组的v=0的波动解,并对解的性质进行探讨。 4、上题中,若利用赤道Beta平面近似,则可得描述赤道地区的小振幅波动的方程组为 ¶u¶h-b0yv=-g¶t¶x¶v¶h+b0yu=-g¶t¶yæ¶u¶vö¶h+Dç+÷=0¶tè¶x¶yø 式中符号为惯常所用。试求出上面方程组的v=0的波动解,并将此解与上题比较。 5、求出Eady波中的扰动位势高度场、温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并在x,z平面图示这些物理量的分布。 四、文献阅读选读一篇 1、Storm Track Dynamics By EKM Chang, S Lee and KL Swanson,J Climate, 15, 2136-2183, 2023.2、Stratospheric Dynamics By P Haynes, Annu.Rev.Fluid Mech.2023,37:263-93.3、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By MP Baldwin et al., Reviews of Geophysics, 39, 179-229, 2023.4、Global Observations of Oceanic Rossby Waves By DB Chelton and MG Schlex, Sciences, 272, 234-238, 1996.5、Linear Theory of stratified hydrostatic flow past an Isolated Mountain.By RB Smith, Tellus, 32, 348-364, 1980. 第三篇: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教学大纲 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 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 课程编号 20CL0212 考核方式 考查课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系 参考教材 理论 田红旗 .列车空气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第一版,2023 实训 张英朝 .汽车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北京高校出版社,2023 总 学 时 32学时 理论学时 24学时 实训学时 8学时 上机学时 0学时 学 分 2学分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 车辆动力学软件原理及应用 课程说明 2.1 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列车空气动力学概论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在于培育学生具备进行列车空气动力学分析的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手段。课程任务要求具体如下: 1、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驾驭流体力学的基本学问、影响列车运行的空气动力学因素以及空气动力学基础学问; 2、驾驭列车空气动力学探讨手段,数值分析方法,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分析在高速列车外形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探讨改良或开发新的列车外形的实力。 2.2 课程教学目标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学问用于解决车辆系统困难工程问题。具备解决车辆系统困难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学问和技能。 2.3 学时支配 学时数要与下面内容中的学时支配数相一样。 学时支配表 章 次 标 题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任务一 绪论 0 任务二 流体静力学 0 任务三 流体动力学 0 任务四 志向不行压缩流体平面位流 0 任务五 粘性流体及边界层理论 任务六 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 任务七 专题探讨 0 总学时 2.4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在于培育学生具备进行列车空气动力学分析的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手段。 2.5 教学方法 1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学内容上,系统讲授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驾驭用于解决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的专业基础学问。 3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 4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解决具体的列车流线型头型设计问题。 5.课内探讨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教学内容与学时支配 任务一 绪论2学时 驾驭程度接受了解、理解和运用,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能记住学习过的内容。 理解:能领悟课程内容的含义,驾驭学问的内涵。 驾驭:能在新的具体状况下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各学问点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核心、举荐、可选,具体含义如下:。 核心:该学问点是核心学问单元的一部分。 举荐:该学问点不是核心学问单元的一部分,但应包含在必修课程中。 可选:该学问点属于选修学问单元。 教学内容以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编写。 教学内容12学时: 1.物质形态了解,可选 2.空气动力学的进展与分类理解,举荐 3.量纲与单位理解,举荐 重点:课程的探讨对象。 难点:内容及学习目的。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任务二 流体静力学4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了解流体的各种属性,包括:易流性、压缩性、粘性等理解,举荐 2.驾驭流体静力平衡微分方程驾驭,核心 教学内容22学时: 3.流体静力平衡微分方程分析驾驭,核心 4.驾驭标准大气的特征。理解,举荐 重点:流体的属性。 难点:流体静力平衡计算及分析。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任务三 流体动力学4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驾驭流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理解,举荐 2.能分析流体微团的运动特征理解,举荐 教学内容22学时: 3.驾驭志向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组驾驭,核心 4.驾驭流体运动的积分方程组驾驭,核心 重点:流体的描叙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 难点:流体运动的计算及分析。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任务四 志向不行压缩流体平面位流4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志向不行压缩流体平面位流的基本方程驾驭,核心 教学内容22学时: 2.驾驭几种简洁的二维位流基本方程理解,举荐 3.了解一些简洁的流体迭加了解,可选 重点:志向不行压缩流体平面位流的描述。 难点:志向不行压缩流体平面位流的计算。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任务五 粘性流体及边界层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驾驭流体的粘性及其对流淌的影响理解,举荐 2.驾驭粘性流体运动方程驾驭,核心 教学内容22学时: 3.驾驭边界层近似及其特征理解,举荐 4.驾驭平面不行压缩流体层流边界层方程理解,举荐 重点:流体粘性对流淌的影响,粘性流体的运动形式,边界层概念。 难点:粘性流体运动方程的计算和解析。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任务六 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2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驾驭列车空气动力学影响因素理解,举荐 2.列车空气动力学探讨方法理解,举荐 3.列车外形设计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理解,举荐 重点:列车空气动力学方法解析。 难点:列车外形设计。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作业 任务七 专题探讨2学时 教学内容12学时: 1.了解流体粘性特征理解,举荐 2.在了解列车空气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基础上,驾驭高速列车中一般接受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具体应对空气动力学问题了解,可选 重点:流体粘性。 难点:列车空气动力学运用。 讲授提示与方法:接受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自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增加探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业: 1.课后习题 实训设计 4.1实训教学基本信息 实训学时 实训学时及项目支配 验证性 演示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合计 4.2实训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自学某种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如fluent,ansys,starccm等; 2.驾驭和理解列车外流场分析的模型简化方法; 3.分析影响外流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4、撰写探讨报告。 4.3主要仪器设备 4.4主要消耗材料 4.5实训项目设置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实训目的及内容提要 学时数 实训类型 实训要求 每组人数 列车流场分析 驾驭和理解列车外流场分析的模型简化方法 设计 必做 合计 考核与成果记载 5.1 考核的方式及成果的评定 1.平常考核占总成果50%: 30分出勤和纪律+5分听课笔记+5分测验及作业+5分期中考试+5分实训 2.期末考核占总成果50%:论文 执笔人 审核人 3.成果评定:百分制考试 第四篇:理论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考试题及答案 2 理论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考试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属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探讨范畴的是4 A、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转变;B、从静态的角度动身探讨过程的始态和终态; C、确定的温度压力下求平衡转化率;D、温度对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 1A和B;2B和C;3C和D;4A和D; 2、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中的主要成就2 A、Arrhenius定理的提出;B、碰撞理论的建立; C、质量作用定理的建立;D、过渡态理论的建立; 1A和B;2A和C;3B和C;4C和D; 3、在开放反应体系中。体系中欲测的物理量(如浓度)1 1随空间而转变,但在某一位置处不随时间位置而转变; 2不随空间位置而转变,但在某一位置处随时间而变更; 3不随空间位置而转变,在某一位置处也不随时间而变更; 4既随空间位置而转变,在某一位置处又随时间而变更; 4、以下属于困难反应特征的是3 1反应速率方程困难的反应;2化学计量方程困难的反应;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元反应构成;4以上都是; 5、有关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2 1反应级数只能为正整数;而反应分子数可以为非整数; 2反应级数可以为非整数;而反应分子数只能为正整数; 3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均只能为正整数; 4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均可为非整数; 6、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定义分别是4 A、反应速率与各组元浓度的某种函数关系式,B、各组元浓度和反应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C、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某种函数关系式;D、各组元浓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1A和B;2B和C;C和D;和; 、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的总包反应的速率分别取决于3 A、反应速率常数最小的反应步骤和反应速率常数最大的反应步骤; B、反应速率常数最大的反应步骤和反应速率常数最小的反应步骤; C、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步骤和反应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步骤; D、反应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步骤和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步骤; 和B;2和C;3B和C;4B和D 8、有关直链和支链反应,以下描术中正确的选项是3 A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保持恒定的链反应称为直链反应; B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发生转变的链反应称为直链反应; C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削减的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D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增加的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1A和C;2B和C;3A和D;4B和D; 9、能完全由微观结构和运动形式来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的是4 1质量作用定理;2Arrhenius定理;3碰撞理论;4过渡态理论; 10、在液相反应中,通常以下哪些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分子的扩大速率2 A、溶液中自由基的复合反应;B、浓硫酸催化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C、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D、在液相中反应活化大于40 kJ·mol-1的许多在机反应; 1A和B;2A和C;3B和C;4B和D; 二、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