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
资源ID:70052237
资源大小:28.30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2023年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一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 7 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进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爱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老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日,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洁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相识它,人类阅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原委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究过程呢? 探讨: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知你地球的形态,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阅历,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探讨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 7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袱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视察和相识,一些人起先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态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态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起先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宏大的猜测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视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老师总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在太空看地球的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态的相识,阅历了由猜测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日,我们之所以能比较简洁得相识到地球的形态,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老师展示“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有关科学史的教化。师生互动:激励学生探究科学,要敢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 任务2 模拟试验,视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老师展示试验要求,分小组进行。 / 7 探讨试验结果:假如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先消逝,假如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会先消逝。 列举实例1: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觉察总是先望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慢慢望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逝,然后桅杆才慢慢隐没在海平面下。 实例2:登高望远 实例3:发生日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望见了地球的形态。 任务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人们在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老师播放视频我们的地球到底有多大?,通过好玩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大小比较。 / 7 完成教材活动。 拓展探讨:地球是个正球体吗?此处作为学生了解,不做重点说明,学生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即可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相识它,探讨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探讨呢? 任务4 制作简易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及名称。 地球仪便利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如今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的相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洁的地球仪吧。学生根据教材活动设计,逐步制作地球仪。此处需时间较长,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请同学们视察地球仪,熟识地球仪上的基本构成。视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 7 12023岳池县模拟以下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胜利 D地面凹凸起优 / 7 2图1试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圆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个球体 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A大地是运动的 B大陆是不断漂移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2023营山县校级模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图数据说明白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B质量 C凹凸起伏 D大小 5.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应当做成 6.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依据确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便利地知道地球的面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外表的交点叫北极 / 7 其次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纬线、经线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区分经纬线。 2.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区分南、北纬度;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西经度。 / 8 3.视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转变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精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主题视频地球仪,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到的地球仪的相关学问。 任务1 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各小组拿出一个简易地球仪,老师说明纬线的含义和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进行理解,并绘制在地球仪上。 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8 小组展示绘制好经纬线的地球仪,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总结,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可运用答题器进行抢答哦! 任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圈、回来线、中学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描述经纬度划分的根据和特点。 预留2分钟让学生视察地球仪,找出特殊经纬线。 0°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就是我们熟识的赤道线,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一起人们的关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母E、S、W、N,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碑顶放置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始终延长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确定了赤道是0°纬线,那么,其它的纬线度数又是如何标定的?纬度是如何转变的?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让我们接着视察地球仪,找出这些规律吧。 / 8 中学低纬度的划分 细致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记。 视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8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随便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视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任务3 视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转变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精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老师指导学生视察地球仪,总结经度和纬度的转变规律。 进行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 8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 任务4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东西半球以20°W,160°E为分界。 探讨: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开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 8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表达,正确的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C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D从某地沿同一条经线始终朝北走,最终能回到动身的地点 2.有关经纬度的转变正确的选项是A以180度经线为界经度数向东向西都变大 B东经度数,向东度数愈大 C西经度数,向西度数愈小 D纬度数向南度数愈大是北纬,向北愈大的是南纬 3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南北回来线 C180°经线 D赤道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B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读图,完成以下2题。 / 8 5与本初子午线组成一对经线圈的经线是 AA经线 BB经线 CC经线 DD经线 6A点位于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赤道上 / 8 第三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时 综合思维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用经纬网确定随便地点的位置。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一点所处的半球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3.利用经纬度推断地球仪上随便两点的方向。 / 8 启发法、图片分析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1912年4月,巨型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其第一次航行中就不幸的撞到了冰川,船舱进水,不断地下沉,在一触即发之际,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41°N,51°W),刚近船只快速赶到,营救了部分落入海中的游客。 提问:茫茫大海,其他船只为什么能够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回顾一下所学经纬网的学问。 任务1 在经纬网图上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该点所处的半球位置等。 首先明白经纬网的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外表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老师提示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 1.读出该点纬线度数,并根据0 °纬线赤道推断出是南纬还是北纬; 2.读出该点经线度数,并根据0 °经线推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推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网地图如下列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A:40°N,40°W;B:20°S,20°E。 / 8 稳固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知道了如何说出地理坐标,那么能否推断某点所在的纬度带和半球呢? 通过例题进行驾驭,老师出示题目,写出图中A、B、C三点的坐标及所处的纬度带,并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老师讲解 / 8 学生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的抢答功能哦! 任务2 在经纬网图上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如今我们来回答导入的问题,其他船只怎样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 老师指导根据坐标,在经纬网上划出某点的步骤: 1.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纬线; 2.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经线; 3.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就要所求点。 / 8 例题讲解,请在图中标出A、B、C三点的位置。 A40°N,40°WB30°N,80°WC50°N,60°W 拓展练习。 任务3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随便两点的方向。确定方向 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 8 稳固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器哦! / 8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完成以下3题。 1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A10°N,40°E B10°N,40°W C10°S,40°W D10°S,40°E 2位于西半球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丙地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4读图,C点位于A点的 / 8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二、综合题 1下列图是变更“世界观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以下各点的地理座标。 ,2点位于点的方向,点位于点的方向,位于中山站的方向。 3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4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的是。 / 8 第四篇:“地球和地球仪(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其次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驾驭,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基础。但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而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其空间想象实力亦不够,学生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关心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是本节教学设计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设计了提出问题分组探讨、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的教学思路,实行1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2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3老师精讲、点拨,总结规律等措施,以到达教学目标和落实新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相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实力目标 驾驭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转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育分析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 2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转变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驾驭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转变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 探讨法、归纳法等相结合。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描述地球的真实形态。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外表积。 思索、回答 稳固上节所学内容,并引入新。 导入新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探讨起来特殊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态,并且依据确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留意视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视察地球仪、思索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究的爱好。 相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文、探讨。 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来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老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视察地球仪,小组沟通,初步驾驭、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视察相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视察地球仪和地图,思索、探讨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态的? 各纬线长度的转变有什么规律? 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经线在形态、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对比纬度的转变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转变规律有什么特点?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态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转变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沟通、探讨,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转变规律,并填写表格。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相识。 通过沟通、探讨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沟通、合作。 稳固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找出赤道、160°E和20°组成的经线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使学生知道他们是重要的经纬线。 视察地球仪,找出三条经纬线,说出它们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的理解和驾驭。 利用经纬网定位 说出几个地理事物的名称,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 2老师指出: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同学说出自己推断的根据。 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定位。 稳固与拓展 出示右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推断的规律。 A B D E 经度 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学生探讨、探讨,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共同找寻简洁、可行的判定方法。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老师点拨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判定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以及经度和纬度。 介绍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说明判定方法: 2说明: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假如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假如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学生把自己总结的规律和判定方法与老师讲的作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方法到达分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使学生驾驭推断经纬度和半球的方法。 稳固 指导学生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等。 绘图 稳固学问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育学生归纳实力 板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 二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线和纬线列表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三、经纬网定位 教学反思 变更地理学习方式是新程标准提倡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这节的教学设计,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缺点。通过实行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培育学生主动思索的实力、加工地理信息的实力和自主学习的实力,使学生在探究中质疑,在合作中培育合作意识。这样,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们应留意以下问题: 问题的提出应明确、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乐于思索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参与应接受思索、探讨等简洁方式。这样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同步地进入学习,快速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提高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探究、合作,必需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的探讨要有主题、有方向、有目标。 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待老师的精讲和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篇:“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老师进修学校 郑建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态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态的困难历程,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科学思维实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使学生相识到探究真理道路的困难与坎坷,培育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态和大小。教学难点:学会视察和运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老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 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 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胜利。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平安着陆。这标记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胜利。 提问 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学生2 美丽的。学生3 圆形的。学生4 球形的。 老师 通过同学们的视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日看来这样一个特别简洁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阅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相识地球 老师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或干脆看教材图学生 探讨古人对地球形态的相识阅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 汇报小组举荐代表回答人类相识地球形态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 臆想 证明 老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态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学问,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 探讨生活中与地球形态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望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逝。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试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说明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望见了地球的球体形态。 老师 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关心学生理解。老师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 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学生 老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刚好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老师 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态是球体,但能够精确说明地球形态的还应当是地球卫星照片。 老师 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阅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多赐予确定和激励老师 通过人类探究地球形态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觉察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当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 老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态,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相识了地球的形态,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老师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老师手绘版图来说明 学生 读图,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外表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提示学生指图说明 老师 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增加感性相识: 1.地球的外表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53倍 2.假如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50小时老师补充经过精确测量说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异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特别规则的球体。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异就看不出来了。课堂活动3 看模型探讨地球 老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视察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人一个地球仪,也可学生自备充气地球仪老师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分?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育学生的视察、比较和表达实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学问要点 老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老师 通过视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学问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课堂活动4 动动手制作地球仪 老师 地球仪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供应了很多便利,同学们可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参照课本要求进行制作。 学生 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合作实力 老师 巡回指导,强调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稳固本节所学学问。 师生 评议评出制作地球仪的优胜组,进行表扬。并请优胜组的同学介绍制作阅历。统一相识,爱惜地球 提出口号:我们拥有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惟一家园,爱惜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