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CIS发展现况与展望.docx
2023年中国CIS发展现况与展望 第一篇:中国CIS发呈现况与展望 中国CIS发呈现况与展望 我国企业形象策划现状: 1、我国企业导入 CIS的比率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 由于我国的企业形象策划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推广CIS的比率还相 当低,为数不少的企业不熟识CIS,有的企业竞不知CI为何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我国导入CIS的企业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数字且不说与我国数 以百万计的企业相比微乎其微,就是与中国独立核算的37万多家国有企业相比也是微乎其微。而美国在80年头初实施CIS战略的企业比例即达 6o,日本在同一时期的比例也达50,可见我国导入CIS战略的企业并不普及。就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导入CIS的企业主要以长江三角洲流域的江浙两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带为主,而内地省份的企业导入CIS还不多。 2相识缺乏 畏缩不前 一些企业的领导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的阅历与理论,认为 CIS乃花拳绣腿、华而不实,过去不是没有运用 CIS,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CIS,不是也取得了胜利吗?所以没有必要引进 CIS战略。一些实行承包制和任期制的企业,行为短期化,得过且过。在位者、承包者只做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要做的事,急功近利,缺乏进展的意识和长远目标,仅仅舍命追求产值或利润。因为 CIS的效益短期内难以直观表达,不如产品让利促销来得实在,而对具有极高附加值的 CIS战略投资特别吝窗。一些企业的领导,因对CIS的性质、运用过程、投入与产出缺乏了解和把握,在 CIS这一新的竞争战略面前,信念缺乏,丢失志气或迟疑不定,畏缩不前。 3、误将CIS作为灵丹妙药 企业形象策划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不行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在短期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益。有些企业对导入CIS的长期性相识缺乏,给予 CIS过高的期望值。误把导入CIS当成治疗企业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导入CIS,企业存在的产品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好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些企业对导入CIS期望过高而忽视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致使 CI导入失败。事实上CIS战略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一种差异化战略,企业必需辅以相应的技术革新、管理手段等,使企业形象从内到外鲜活起来。不少企业耗巨资聘请专家,全面导入C1S,然而效果却并不是所期望的那样,很大程度上是只依靠于CIS的导入而忽视企业的经营策略、技术革新、管理手段等等,特别是忽视企业理念的构建。 4、导入CIS企业好景不长,造成负面影响 太阳神通过领先导入CIS取得的辉煌业绩曾被企业界认为是C1S创建的神话,太阳神抓住机会迅猛进展,通过导入C1S大力促销产品,产值数十倍、数百倍地增长。但随着1998年甲A足球联赛中的太阳神队降级,太阳神集团已失去从前的辉煌,公众心目中的“太阳神已日落西山。太阳神10年产值的抛物线图确实令人唏嘘和感到惊异,但随之而来的经营失策却令企业滑坡不止,这仿佛就是90年头一批民营企业胜利和失败的大致模式。太阳神如此,三株、巨人、飞龙也如此。这些导入CIS企业的纷纷落马,给我CIS事业的推广蒙上了阴影,难免使众多的企业对导入C1S产生观望和悲观消极心情。 5、脱离实情 华而不实 CI的导人应当具有挑战性和战略性,而不是原地踏步。企业导入 CI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我、超越自我。但 CI的导入和推广必需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动身。脱离企业实际状况,随便拔高或自贬企业形象塑造的 CIS,都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影响。因此,CIS的导入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CIS的导入应当具有挑战性和战略性,要求企业家必需从全局和进展的长远目标上考虑问题。慧眼独具,透过各种现象,以具有创意的远见,作好规划,坚决实行,恒久站在时代的前列,决不落伍。 展望;在信息时代,企业将本身的商品或服务,或企业本身所特有的价值转换成信息,并且传达给企业有关的集团。由此产生的价值就是信息价值。而时代进展的趋势是以形象优先取代人员优先。就这个意义而言,企业形象已经成为整个企业的信息价值。 目前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简洁的叫卖式行销方式慢慢将被淘汰,现代的企业 行为将由单向推销转为双向沟通。企业已经把进展的可持续性放在了首位。鱿鱼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产生的材料品质,生产技术,销售价格均趋向于同质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斗争中获胜,除了产品本身外,打好市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很重要。可以这么讲,一个好的,胜利的企业索要探讨的除了好的商品并把这种商品卖给消费者外,还要了解消费者的运用状况,并通过市场的检验,优化产品,不断调整产品以满意市场需求,这是企业长期进展的关键。将来企业的活动,应对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作适当的协调投资,因为这三方面的要素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而形象力的投资活动,便属于CIS支配问题的了。 在整个CIS系统中,MI是核心。作为设计人和CIS支配策略的实施者,所能做的就是发型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和商业文化,找到企业的特性,利用技术技巧和专业学问将这些灵魂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时期形象化,用图案,色调,声音,等形式直观的加以表现,并将文化思想贯彻到VI即形象设计的始终。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是一个胜利的CIS设计。假如我们把一个企业想像成一个人的话,可以形象地称MI为“想法企业的心,人的理念共识化;BI为“做法企业的手,企业环境活动化;VI为“看法企业的脸,企业设计整合化。企业这张脸秀丽与否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它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合不合适才是关键。 姓名;吕明威 学号;2023255128 班级;环艺1321 其次篇:中国债券市场的进展与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的进展与展望 英语学院 张依依 2023220234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行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供应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心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 中国债券市场有诸多特点。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增长迅猛,地方企业发债数量增加较快。增信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应收账款质押及组合增信方式被广泛应用。企业债券发行期限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五年期成为主力品种。干脆债务融资规模增长快速,与间接融资规模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2023和202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企业融资结构起先发生质的转变,总体上看,干脆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 债券一级市场,从02年起先,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伴随主动财政政策和低利率政策,为加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03年4月起先发行央行票据,规模快速增长。伴随商业银行股改,04年起先出现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05年,在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短期融资券,成长特殊快速。抵押贷款债券05年底推出,但发行规模有限,流淌性较弱,06年出现不良贷款证券化产品,MBS银行参与不主动。企业债发行出现加速势头。债券二级市场,96年至03年8月份,伴随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债券市场走出了持续的牛市行情。03年8月下旬至04年4月,市场终结牛市行情,出现下跌。04年4月下旬至04年11月,受一系列宏观调控影响,出现短时最大跌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历史性高点,市场起先慢慢复原。04年底至05年10月,受惠于经济回落和商业银行股改,市场再次走强。05年10月至2023年3月,人民币稳步升值,流淌性过剩成为常态,债券市场资金充裕,市场波动幅度削减,收益率曲线平坦化。2023年4月至今,经济再度趋于过热,通胀压力加大,加息周期预期强化,市场下跌,收益率曲线先陡峭化,而近期平坦化。 总体来说,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起先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记账式债券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1994年以后,机构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巨大。同年,交易所开拓了国债期货交易。1995年,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因虚假的国债抵押泛滥而被关闭。同年5月,国债期货“327事务爆发,国债期货市场关闭。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一切场外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债券市场。1996年,记账式国债起先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大量发行。随着债券回购交易的绽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体系。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同年,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基础上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就此形成两市分立的状态。1998年5月,人民银行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复原,以买进债券和逆回购投放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供应了流淌性支持,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1998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发行系统,实行公开招标方式首次市场化发行了金融债券。1998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入市;1999年初,325家城乡信誉社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1999年9月,部分证券公司和全部的证券投资基金起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2000年9月,人民银行再度批准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23年10月,央行允许非金融机构法人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23年,银行间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品种。截至2023年末,有210家企业共发行短期融资券4336.6亿元,余额2667.1亿元。2023年3月初,企业年金基金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支配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缺乏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当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整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供应的信誉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供应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志向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进展有着不行低估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的进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表如今以下方面:首先,发行规模快速增大。其次是发行种类较多。第三,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原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方法完成的。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记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起先,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接受招标机制。第四,国债交易市场活跃,交易手段灵敏。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五,中心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第六,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 尽管我国的债券市场得到稳定的进展,但我国的企业债券仍有很多漏洞。制约我国企业国债市场进展的缘由有很多。首先,管理层应确保国债发行的需要。1992 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迅猛进展,确定程度上使国债市场受到了冲击,国债的发行不畅,迫使国务院于1993 年特地规定,国债发行完毕之前,其他债券一律不得发行,并且公司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国债利率;从那时起,企业债券的发行就处于国家计委的严格限制之下。而且,随着每年国债发行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较大的进展。管理层对债券发行额度的管制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其次,管制过严,限制了企业债券发行。这些条条框框严格地限制了企业债券的发行,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为了限制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通过提高发债企业的规模和盈利水平来削减发债企业的违约行为,但这些严格的限制条件或许起的却是因噎废食的作用。第三,企业没有通过债券融资的动力。比方,2000 年美国证券市场上有199 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而有1592家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但在我国,发行企业债券的多为国有企业,当企业管理层考虑到通过债券融资就必需还本付息的硬约束,从而更倾向于选择没有偿债压力的股票融资,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无风险的永久性融资,即使企业不进行股利分红,投资者也无法要求其偿还本金,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配股和增发募集更多的资金。再加上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股独大、内部人限制现象,可能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想法就是融到了资金就不想还。在这样一种思想支持下,很少有企业会盼望通过债券融资。 对于企业债券的进展,不容置疑,我们需要实行一些措施。一是核准制的发行制度。从2023 年,股票发行已经实行了核准制。但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还在实施支配额度管理和严格的审批制,不过随着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出台,这一发行方式或许会得到实质性的变更。而且从管理层对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可以预期企业债券市场实行核准制发行或许为期不远。但是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要想真正实现像美国OTC 市场和全国自动报价系统那样,尚需要确定的时日。不过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公告,各类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让我们看到了一点OTC 市场的雏形,一旦全部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一般投资者又可以通过在这些中介金融机构的柜台进行场外托付,一个债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就等着把越来越多的债券产品放进来,各种信誉等级的企业债券就是其中一种。二是接受做市商制度。2000 年初人民银行推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方法,首次提出了双边报价商的概念。至此,我国债券场外交易市场已实施了做市商制度,将来在柜台市场交易的企业债券确定也不例外。但是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还没有实施做市商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债券场内交易的流淌性,再加上交易所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太小,机构投资者很难进出,从而导致了企业债券的交投不活跃、换手率很低。但从趋势上看,交易所市场也会像银行间市场债券和柜台市场一样实施国际上通行的做市商制度。三是增加中介机构的责任。在我国随着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自由化,债券发行中介机构的责任将有所加大。四是进展债券评级制度。我国的证券评级始于80 年头,当时许多省市级人民银行在内部设立了评级委员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信誉评级机构大约有40 多家。按照这些信誉评级机构的独立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系统的评级机构,另一类是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评级机构。我国的评级业虽然已有确定程度的进展,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评级市场需求缺乏、评级机构缺乏权威性、行政色调太浓等。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誉评级的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担当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级结果来赢利的信誉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应当说,评级的有效需求和进展取决于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随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进展,评级业应当会有一个大的进展。而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应当说是道出了评级机构进展的实质:我国信誉评级业确定是在有真正的需求时才能进展,假如只是满意一个审批程序的需求,那么信誉评级业的进展就成问题。五是严格区分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比方以地方企业的名义发行地方企业债券,而实质上却仍是市政债券,资金的用处也是为了地方基础设施进展的需求。应当说市政债券与企业债券是有着本质区分的,企业债券是以企业信誉为基础的,而且资金的应用确定是为了收益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市政债券是以地方政府的信誉为基础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有确定福利性质的地方医院、学校等的进展,而且是以地方税收为担保的。这种地方政府以企业的名义发行企业债券的状况简洁导致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化,推脱地方政府的责任。因此,应当在允许企业自由发债的同时,也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并把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中国债券市场将来之路会很艰辛,理由有很多。它的进展严峻滞后,目前存在四大问题:第一个是总的规模过小,债券市场存量只有18万亿,相当于GDP的54%,远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也低于很多新兴市场。其次,品种结构不合理,我们80%是国债和金融债,公司债还有市政债其它产品比例特殊之低。另外,市场严峻分割,缺乏统一监管。在前台、后台等领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市场效率低下。再就是,投资者结构存在严峻根本性的缺陷,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比例超过60%,金融债70%,短期融资债65%,中期票据95%,企业债券35%,严峻偏离了干脆融资的进展方向,蕴含着特殊高的系统风险。哪一天银行系统出问题了,不仅贷款市场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债券市场也同样如此。比较起来美国的公司债市场,其它债务市场规模远远超过国债。美国债券与股票发行的比较,债券融资比例特殊之大,还有美国的持有人结构,商业银行2023年底持有债券的比例不到3%。 针对2023年的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投资收益超越2023年是或许率事务,整体收益或将超过5%,同时表示债券市场真正的风险在于通缩到通胀、不加息到加息的过程,而通胀来临时其实是债券投资的好时段。 资深人士认为,明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确定的,债券市场在这一轮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确定会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不确定;不过他盼望这一轮债券的调整幅度能够更大一些,这样明年债券市场更好做一些。意料明年加息的次数或许在2-3次左右,上半年之前完成。2023年利率产品投资配置机会的出现取决于央行能否如今到明年二、三季度加两、三次息,在加息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状况下,债券市场是否会进行其次轮调整。他认为第一轮调整幅度比较大,但仍觉得不够,还要进行其次轮调整,假如经过其次轮调整到位,利率产品从配置型还是交易型角度说,投资价值就比较高了。今年债市分为迥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一是前三个季度,1-9月份债市走出小牛市,但在10月后的两个月债券指数急剧下跌,截止11月底今年债券指数整体下跌,前三个季度涨幅全无,2023年债券市场的整体收益大约在2-3%。2023年债券市场的投资收益超越2023年是或许率事务,整体收益或将超过5%,但在加息的过程中,债市的波动幅度也会较大。普遍观点认为通胀来临债券机会就不大,但事实上,通胀对于债券投资不是否认因素,债券市场真正的风险在于通缩到通胀、不加息到加息的过程,而通胀来临时其实是债券投资的好时段。过去十年中,2023、2023年债券的收益最好,当时都是高通胀环境,目前债券市场的风险主要在今年10、11月的这一轮政策转向的调整中,刚加息时是债券市场风险释放期,随后再加息过程是债券市场震荡期,最终一次加息前后是债券市场真正的牛市起先。 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展望,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2023年通胀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关于将来通胀走势,主要是视察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超趋势的转变。明年通胀总体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CPI约为3.8%左右,通胀的高点将出如今明年第一季度末或其次季度初,季度高点可达5%左右。货币政策将渐趋稳健,意料明年加息2-3次。管理通胀预期仍将是2023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央行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重点则将着力流淌性管理,同时特别强调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首先,2023年信贷规模将限制在6.5-7万亿左右,M2增速将限制在16.5%左右。其次,为了应对通胀,应当有2-3次加息,分别在2023年年初、2季度和3季度。2023年债券市场供略大于求,主要机构需求结构性调整。意料2023年央行将接着加强数量手段收紧流淌性以管理通胀水平,公开市场操作将持续活跃。从机构需求看,主要机构需求将会结构化调整,商业银行和基金债券配置需求将有所回落;而伴随保费收入增加和收益率上行,保险公司债券投资需求将接着上升。利率产品明年短端上行风险较大,收益率曲线将接着平坦化。基于对2023年利率政策方面的推断,2023年利率产品短端上行风险较大,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尚有65-90BP的上行空间,1年期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将分别较09年末的收益率水平上行50-68BP和59-81BP;明年国债收益率曲线将接着平坦化,3-5年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相对较小。 明显,债券市场的进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的进展。作为经济中心,我们以上海为例,经济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智力资源丰富、城市开放度高,有基储有必要在低碳经济上领先进展,探究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又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城市进展之路。可持续进展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突出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进展,留意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因此,我们要进展好上海的经济,从而更好的进展中国债券市场。第一,依托上海要素市场的优势,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市场。其次,依托上海服务经济的优势,创建服务经济的主导地位。上海是一个商务发达、商业活跃的现代化都市。2023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无论从自身进展的周期看,还是从国际大都市的进展规律看,上海都将加快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也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优势所在。结合上海实际重点,借助世博会的品牌效应,发挥世博后续效应,留意相关可持续经济进展的利用、推广和传播,第三,依托上海科技人才的优势,聚焦突破面对将来经济强国前进。技术创新是动力,技术进步对于进展经济起着关键作用。第四,依托上海经济中心功能的优势,引领可持续进展模式。作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较强、开放程度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要领先走出一条可持续进展的经济模式,必需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服务经济,降低重化工比重,以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我国向国际债券市场看齐的过程中,上海要进一步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引领国家在债券市场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其中包括国债和企业债券等。 我认为只有一个地区的债券市场得到真正的复苏,才会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带来改善,进而引导我国的债券市场,使之走上更稳定更正确的道路。 第三篇:中国电子政务进展回顾与展望 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 姜晓萍 摘要政府流程再造,是当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与特性,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供应必要的路径依靠和对策建议,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 政府流程 ;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 20世纪70、80年头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流程再造引入政府部门,实施过程限制与结果导向并重的绩效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探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也起先尝试政府流程再造,尤其是各地通过举办行政服务大厅的有利契机,对各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重新整合。然而,从我国实践看,更多是技术层面的移植,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分析和提炼,本文旨在阐释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分析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程序、目标,为提升政府绩效供应必要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内涵与特性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内涵 政府流程再造,是指在引入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原有组织机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彻底的重组,形成政府组织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以适应政府部门外部环境的转变,谋求组织绩效的显著提高,使公共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满足。其基本内涵是: 1、政府流程再造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政府流程再造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部门在反思传统行政组织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摈弃以任务分工与支配限制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观念,打破政府部门内部传统的职责分工与层级界限,实现由支配性、串联性、部门分散性、文件式工作方式向动态化、并联化、部门集成化、电子化工作方式的转变,建立以问题诊断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服务流程模式。这无疑是政府部门迫于外部环境转变和公信力下降而进行的一场自我变革。 2、政府流程再造表达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行政组织流程是围绕“职能与“支配绽开,对公众的诉求缺乏了解和回应。而流程再造的宗旨,就是要改“职能导向为“需求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满意公众的需求为核心,在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从本钱、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改善工作业绩,以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品质的满足度,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实现政府流程再造的价值追求。 3、政府流程再造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政府流程再造既非工作流程的简化或重组,也非单纯依靠信息技术实现部门的整合或联动,而是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进展目标、行为准则、治理模式、制约机制的整体再造。它涉及政府部门内部机构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必定会带来政府部门在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运行机制、评估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显著转变。因此政府流程再造绝非在原有流程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彻底、深刻、持续的内部革命。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特性 政府流程再造尽管源于企业流程再造,但由于再造主体、客体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政府流程再造不行能是对企业流程再造的简洁仿照和移植,必需在“公共性的基础上呈现特有的属性: 1、再造主体和目标的公共性。政府流程再造的主体是行使公共权力,驾驭公共资源,实施公共管理,供应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公共组织。这与企业流程再造的由私人部门启动有本质不同。主体的公共性提出了再造行为的合法要件与形式要件,同时也确定了在价值追求上的不同选择:政府流程再造不仅是降低本钱,提高效率,更要最大限度满意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使效率与效益有机结合,供应公允、公正、公开的政府服务。 2、对象需求与绩效评价的多样性。政府流程的对象具有普遍性,指受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行为影响,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公众。同时政府流程的对象也具有特殊性,他们不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公共权力的“全部者或主子,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非掌舵,1政府流程必需以满意公共需求为前提。然而,对象的多元化导致公众诉求的多样性和满足度的多样性,他们不仅期望政府流程的高效、便捷,更期盼政府流程的透亮、公允与公民参与。 3、再造环境的困难性与再造过程的长期性。 政府流程再造的本质是对政府在政治环境中的任务、产品与服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与改善,必定与政治环境的转变休戚相关。在政府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将影响和制约着流程再造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流程将被围绕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设计的流程取代,这势必引起政府部门功能定位、权利配置、职位分类、绩效评估、薪酬体系等敏感因素的转变,因此在政府部门实施流程再造会遭受更大的阻力和障碍。 政府流程再造的困难性确定了政府流程再造过程的长期性。政府流程再造既不是简洁的组织结构重组或机构减肥,也不是单一的全面品质管理或电子政务的实现,需要一个不断改善、验证、持续跟进的过程。再造的流程必需用于实践检验,在实践中持续修正、改善,以保证新的流程全面达成改造的预定目标,使组织的核心实力有所增加。应通过检测流程运作状态、与预定改造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改善等方式,始终关注并实现流程再造的持续跟进。因此短期的效应和简洁的满意并不意味着政府流程再造使命的完成。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政府流程再造必需以依法行政为前提,无论是对原有流程的梳理还是对新流程的设计,都需要对前置条件、程序等进行合法要件的审查。在实施政府服务流程再造中应特邀法律顾问参加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流程再造的合法性询问和审查。 2、创新性原则。流程再造追求的是一种彻底的重构,而不是追加式的改良或修修补补的改进,它要求转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发挥组织的创新实力,突破现存的结构与流程,重新独创完成工作的另类方法。故政府部门流程再造不能够简洁地依靠削减几张申报表、缩短个别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更要根据相对独立、互相制约的组织管理原则,对政府部门内部职能进行整合,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职能的互相区隔与协调。 3、绩效原则。政府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飞跃,即特殊显著地削减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本钱、提高生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这就要求政府流程再造过程应着重搞好规划、程序建设和行为监管,尽量削减部门摩擦,实现便捷互动。 4、便民原则。政府流程再造的根本目的是“便民、利民。在流程设计中应尽量实 现“全程代理 和“并联式服务,以部门职能整合或通过授权组建跨职能的联动团队,压缩决策执行间的传递过程,削减公众往来于各职能部门间的消耗,为公众提高公允、公正、公开的服务。 二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 1、流程便捷化。流程再造的干脆目的就是在分解和诊断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实施流程优化,使之到达便捷化和自动化,从而降低时间本钱,提高服务效率;但必需指出的是,流程便捷化不仅仅指的是精简机构或者是单一职能部门内部的变革活动,而是众多部门的联动;它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而是把行政业务流程系统化为战略决策。 2、行为规范化。流程再造首先是一种管理工具,其技术性的内涵便要求它是通过精确地描述并形成标准作业的一系列过程,因此,必需要求其目标和结构的科学、系统、严密和可行;同时,作为公共行政运行系统的战略性革新,它必需追求再造过程中的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总之,不管是对流程再造的过程本身,还是担当过程顺当运行的制度和人,规范化都是基本要求。 3、过程人性化。在整个流程再造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始终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进行快速回应、周到的服务;同时必需明确,流程再造的过程不仅仅是全程信息、全面技术的革新,其落实与运行最终要归结于宽阔公务员的全面参与,因此必需通过人性化管理,留意组织文化再造,激励和发挥行政人员的创建力,建立一种学问化、团队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和互相协调、互相监督、互相合作的工作关系。 4、品质标准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应应表达无差异服务,公允与效率兼顾。再造流程的标准化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是达成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彻底重构的基本前提。 三、流程再造是提升政府绩效的有效途径 政府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组织结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高效优质地供应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经济进展水平,使社会有序的运行和进展。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现代政府组织在其运行的内、外环境中都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问题与逆境,从而迫使政府通过行政改革摒弃传统积弊,突破进展瓶颈,假如说政府绩效评估是从结果评价的角度推动了政府绩效管理,那么政府流程再造则是从过程限制的角度改善政府绩效,在变革中追求胜利。 一以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本钱 由于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组织规模膨胀,层级增多,行政过程的链条过长。加之传统官僚制组织过细的部门分工割裂了完好的流程,使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联动机制,从而降低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本钱。成都市工商注册登记变“串联为“并联的流程再造为例,它原有的操作流程是:申请者必需串联跑六个部门,其中工商局就要跑两次;有较多从时间上难以限制的环节。由于部门间互为前置条件,只要一个部门出现拖延,就难以限制整个办件的时间;申请者与部门接触点多,协调本钱高。见图1 图1成都市餐饮业工商注册登记的“串联流程调查显示,企业和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政府流程不合理,主要表如今审批申报前置条件烦琐、环节多、流程长,流程重复、效 3 率低,协调本钱高。通过流程再造可以有效地削减报批材料,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经济流程再造后,工商注册的流程就变为:一窗式服务,并联式审批。通过流程再造,新办企业涉及的卫生、文化、环保、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12个部门依据“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在工商窗口受理进行办理见图2,避开了办事群众在各窗口重复排队和若干次来回政务大厅。实践证明,新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事时间。通过流程再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不需要前置答应的新办企业,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单位窗口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1天之内办结,办理“四证由原来的个工作日压缩到个工作日;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必需办理前置答应的,也在原有基础上压缩了办理时限压缩最大由20个工作日变为1个工作日。 图2 成都市新办企业注册登记“并联流程 实践证明,新流程还便利办事群众,削减办事环节。通过流程再造,不需要前置答应的新办企业,全部的中间环节无需办事群众来回跑路,原工商、质监、国税、地税4个部门的11套表221项需填写的数据整合为5套表74项数据,申请人只需在指定窗口申报资料,并在其次个工作日缴费、取证即可;需要前置答应的,群众也只需要在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勘查时提交齐申请材料即可办理相关审批。 二以流程再造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区隔或有效整合,推动组织再造 尽管政府流程再造不是组织再造,但由于流程再造打破了以部门职能和分工为导向的流程设计模式,要求依据“公众需求和围绕“结果进行政府流程设计,必定涉及组织内部分工、职务、工作实力需求、薪酬、绩效评量、管理者角色及策略等因素,导致原有政府组织的重构。同时,对现有政府流程的问题诊断也说明:部门职能交叉与职能设置不够清晰、部门利益驱动、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意识不强、协调沟通不充分等是导致政府流程弊端的主要因素。流程再造要求突破部门间的界限,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以部门联动代替按部门依次操作。其结果自然会因流程的调整或整合凸现原有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引发组织再造。如,变“外循环为“全程代理的流程再造模式就是一种有效途径。以成都市国有土地运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再造为例: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的原有操作流程涉及53个环节,其中要局长签字两次,土地利用途要多次支配经办人,文件资料在服务大厅与土地利用途之间要来回多次;有些环节从时间上难以限制,如局长办公会、4 土地利用途经办人踏勘现场等。该流程中申请单位需多次与业务处室干脆联系,这样既不符合建设服务大厅的初衷,又不便利群众见图3。根据“全程代理再造后流程,则明确了执行、决策、监督三职能的区隔,在该流程中,由服务大厅统一接收,服务大厅成为执行机关。削减了领导签字,局长签一次字即可;削减40%以上的办事环节见图4;削减了处室之间的交接,防止了处室之间审核标准不一,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实现了“全程代理。 图3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运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图 图4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运用权协议出让流程图 围绕流程再造,成都市国土局对局的内部处室职能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将综合处服务大厅作为全局对外服务的执行部门,主要负责对外服务的业务受理和办理。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各项业务的工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政策探讨,并对执行部门的办件状况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局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行政效能监督和廉政监督。局领导作为决策层,主要着眼于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的宏观管理和重大疑难事项的决策管理。这样一种新的职能分工格局,基本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处室职责分工,实现了组织结构由垂直趋向扁平化,使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三以流程再造改良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足度 政府行为的公共性确定政府绩效不仅强